少女時的草間彌生你見過嗎?

2022-01-05 得藝artplus

以往我們提到草間彌生,想到的是那個梳著紅色妹妹頭的、瞪著大眼睛、佝僂著背、踱著小碎步的怪婆婆。而40年前,草間彌生已經成為紐約前衛藝術的先鋒人物,影響力堪與波普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匹敵。那今天ARTPLUS就來回顧下年輕時激進批判放浪反叛的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小時候長這樣

▼草間彌生青年時的樣子

▼年輕時的草間彌生在工作室

她在60年代時期的創作充滿了顛覆對亞洲女性的印象。她經常是在嬉鬧的狀態下周期性的以日本和服造型出現,但又在每一次的表演活動中呈現裸體,就像是當時最流行的實驗電影次文化。表面上來看她似乎迎合了西方觀眾的口味,但其實是她希望以極端的表演創作挑戰社會既定的傳統思想!

1966年她在威尼斯雙年展時的 Yayoi Kusama with Narcissus Garden 戶外裝置藝術以一顆兩塊美金的價格直接銷售展出的銀球作品,她試圖以這個舉動來批判當局反對藝術家出售自己的作品。


同年三月在紐約發表「Kusama’s Peep Show: Endless Love Show」,是以六邊形鏡子、搖滾樂與旋轉閃爍的彩色燈泡以及到處可見上面寫有〝Love Forever〞字樣圓形徽章所組成的裝置藝術創作。

同年,她也推出了一系列投影片組成的〝Walking Piece〞表演創作,在暗示日本女性身在紐約的心境與批判。

草間彌生為了表達對女性藝術創作者限制的不滿,尤其是針對亞洲女性,她的作品全部都在蔑視這一界限。透過電影的動態呈現,她也將「視覺藝術家」呈現到極致。

1967 年,她在紐約 Black Gate 劇院推出《自我消融》,邀請了許多模特兒在牆上以及各自的身體上以螢光漆或是貼紙進行創作。而這種她稱為「人體嘉年華」的活動也在紐約公園、克賴斯勒藝術博物館等地發生,經常出現許多身上畫滿圓點的裸體男子。之後因為一名波蘭學生報警阻止活動的繼續以及小報的報導,讓這個活動廣為人知。之後草間對外聲稱:「這些人體都是藝術!」她在 1968 年推出了《草間的自我消融》影片來記錄上一年所發生的事情。

接著下來草間的行為與表演更為激進,她以「The Anatomic Explosion」之名表達向越南出兵、蘇聯入侵斯洛伐克、資本主義等等議題的不滿,進行一連串的公共裸體活動。接著她又與多位藝術家連手在紐約 Walker Street 的「自我消融」教堂演出「同性戀婚禮」!也就是這個事件被大肆報導之後傳回日本,造成草間彌生與家庭關係的決裂。

但是這樣並未讓她停下腳步,她在1969年舉辦了貫穿整年的「喚醒死人大狂歡-Grand Orgy to Awaken the Dead」並獲得了廣泛的報導。之後她為了支持嬉皮,公開向反嬉皮的紐約市長候選人 Louis Abolifia 挑釁。

從1971年開始,她致力於一連串的街頭表演並前往歐洲進行時裝表演。之後開始進行小說的撰寫工作,驚世駭俗的行徑才算是漸漸告一段落。

也或許是這樣的經歷讓她的病情加重,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而停下腳步,反而是以更積極的創作態度來面對她的人生。「我希望掀起一場革命,用藝術打造一個我想像中的社會。」她說,可見她做到了。

相關焦點

  • No.5【草間彌生】——波點女王
    但有一位婆婆的南瓜恐怕沒有那麼便宜,那就是草間彌生的南瓜,你眼前的這隻就需要四百九十萬人民幣。       草間彌生對南瓜情有獨鍾,南瓜是她作品裡常見的要素。她認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南瓜,南瓜都是非常完美、有趣和可愛的,每次看它時都會有新發現。
  • 「裸露」「非法」「被驅逐」——瘋狂的草間彌生
    十幾歲的草間彌生,被母親毀掉畫作,被體罰;二十幾歲的草間彌生,前往美國實現藝術夢,被母親警告永遠不要踏進家門;三十幾歲的草間彌生,其藝術「千船會」、「人體炸裂」瘋狂而放縱,並被驅逐展覽,朋友與家人終止了與她的聯繫;六十多歲,草間彌生終於在日本以及國際確立了她的藝術地位
  • 嚴肅地聊聊草間彌生的南瓜
    但有一位婆婆的南瓜恐怕沒有那麼便宜,那就是草間彌生奶奶的南瓜,你眼前的這隻就需要四百九十萬人民幣。提到草間彌生,了解她的人,腦海裡肯定會閃現三個詞:圓點、南瓜、神經質。不了解她的人,你也只需要記住這三個關鍵詞就可以了。今天就來嚴肅地聊聊草間彌生奶奶為什麼喜歡南瓜?為什麼喜歡在上面畫點點?
  • 草間彌生| 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
    三聯生活周刊:你的作品在全世界都極受歡迎,這種大眾接受度是你曾經想過的嗎?你享受現在當一個藝術明星的狀態嗎?三聯生活周刊:我在紀錄片中看到,你很喜歡看雜誌中別人對你的展覽和作品的評論,為什麼?你會在意這些評論嗎?草間彌生:我是喜歡看一看別人的評論。一些評論家可以理解到我的藝術,有些則不行,但我仍感激他們。無論是認可或批判,這些言論都不會影響到我。
  •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1957年,草間彌生拿到了去美國的籤證,離開之前,母親給了草間彌生100萬日元,告訴她永遠不要踏入家門。臨走時,她在家外的河堤上毀掉了數千件作品,表達對母親的憤怒。 在談及那些風雲人物時,她說:「我覺得沒有人比我有才華。我一直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藝術上,並且把我最原始的意念和想法全部用到了代表草間彌生的作品上。」
  • 波點女王草間彌生的作品集合
    世界的波點女王,日本國寶級藝術家草間彌生,她的作品鮮豔、野性、夢幻,稱她為世界上最受關注的藝術家也不為過。作為藝術家,草間彌生至今仍保持每天8個小時的創作,而她的作品也在世界範圍內開出遍地奇花,使草間的無限之夢得以無限延續。大量作品的誕生也讓草間迷們紛紛前去朝聖,甚至不惜為了和直島的南瓜合影冒著被擠進海裡危險,但世間的波點南瓜又何止直島一個?
  • 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
    今天我們就在這裡為大家隆重推薦《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這位藝術天才的唯一自傳,並在一條首發。這位「怪婆婆」,在書中坦誠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創作歷程、藝術理念、羅曼史、精神疾病史。毫不避諱地袒露自己的愛恨、偏見、執念、私慾,也重申反戰、反父權、反腐朽道德觀的抗爭精神,展現了其充滿傳奇、強烈而鮮明的一生。
  •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很多人說不敢來看草間彌生的展,因為他們有密集恐懼症。的確,走進展覽的第一反應,也是那鋪天蓋地的明豔波點。
  • 活在點與愛中的怪少女丨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被稱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她的創作被評論家歸類到很多藝術派別包含女權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普普藝術和抽象表現主義等但草間彌生對自己的描述是相比村上隆等日本藝術家80歲的「怪婆婆」草間彌生比他們提前了整整三四十年
  • 雲映薈 | 草間彌生紀錄片放映《草間∞彌生》
    打破空間的限制,讓作品不再一覽而盡——正是在這樣的吶喊聲中,草間創造了鏡屋,讓星星點點的燈光如同微縮的宇宙包圍觀者。這是堅韌的生命的能量,在草間的筆下轉換成宇宙的圓點,浮動於我們所處的世界。這種意象的重複在空間中無限延展,直到進入觀者的內心,讓每個人聽到草間的語言。
  • 圓點女王 草間彌生
    他的妻子訴說了草間彌生對某些作品的影響「 很抱歉我們採納了您的創意。」如果草間彌生不是因為精神疾病離開紐約她會是安迪·沃霍爾藝術地位的最有力競爭者但精神疾病恰恰又是草間彌生幾十年創作的主導安迪那裡也聚集了一大堆漂亮的女模特我們彼此互相競爭,看對方到底可以聚集多少俊男靚女安迪是個好對手,我和他很熟他剛起步還沒成名時就給我打過電話:『我想用你身上畫有圓點、臥姿全裸的那張照片來做絲網印刷你覺得怎樣?』」
  • 草間彌生的永恆靈魂
    本次草間彌生個展「草間彌生:近作」展出十五幅來自其「我的永恆靈魂」系列的單色畫作和一件由數塊鏡面不鏽鋼組成的立體雲狀雕塑裝置。在草間彌生不斷拓展她的創作語言的同時,本次展覽詮釋了她通過不斷創新、毫不妥協的視野和令人折服的魅力使世界各地人們的心為之傾倒、著迷。
  • 大牌香檳*草間彌生,你懂的;我的價格,你懂的 | 大酒出沒
    去年九月,草間彌生與大牌兒香檳的這款神仙聯名一出,時尚圈和酒圈都尖叫了起來。 這密密麻麻的圓點,相信你不會陌生。
  • 草間彌生 * LV = ?
    同屬彼此領域的佼佼者2012年兩者碰撞倫敦 LV 草間彌生 概念店誕生Louis Vuitton概念店成為了一片波點的海洋。店內的Wonder Room已經轉化成一個紅白相間的Seussian展示區,草間彌生的籤名巨型南瓜則作為枝形吊燈和臺面,上面展示了繽紛波點的高級成衣、手袋、鞋和她的Louis Vuitton收藏品配件。自1854年創立伊始,時尚先鋒路易威登始終對藝術充滿熱情並與藝術保持緊密聯繫。直到Marc Jacobs出任藝術總監,這一傳統更加得以強化。
  • 草間彌生,波點之外,藝術更美!
    「▸草間彌生作品人們談論草間彌生的生涯,通常會從她那「不堪回首的少女時代」開始。進入2000年,草間彌生的作品突然大火,受到眾人的追捧。她終於如願的成名了!在2016年,草間彌生接過由明仁天皇親自頒發的日本文化勳章,成為了日本文化界的國寶。2017年10月1日,以草間彌生命名的美術館開幕,它一躍成為東京都內最熱門的美術館。
  • 草間彌生為上海特別創作的展,你去排隊了嗎?
    」展覽海報要說到這個初夏最火爆的展,「草間彌生」展一定榜上有名。熟悉她的粉絲一定知道草間彌生早在2013年就已經在上海人民公園內的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舉行過展覽,當時排隊進入後一瞬間的驚喜炫目讓人驚喜難忘,這次氣勢洶洶地捲土重來,草間彌生還魅力如舊嗎?為了能讓展覽最大程度上吸引看客,復星藝術中心可謂煞費苦心,草間彌生標誌性的作品大南瓜就矗立在復星藝術中心的門口,讓觀眾在未入館前就能「嘗個鮮」。
  • 你不知道的草間彌生 年輕時很美
    了解她你會愛上她去年在比利時的書店買了一本關於草間彌生的書,雖然是日文版本,但因為裡面的照片實在是太迷人了,我從來都沒想到草間彌生的早期生活、在紐約的照片是這麼精彩,便想分享給大家。當我翻開書,看著她早期的點點滴滴,一瞬間就被她吸引了;如果你也和我一樣看到她堅毅執著的表情,做著她認為一定要做的作品時,就會了解為什麼世界上這麼多人為她感動。
  • 草間彌生:我那永遠的靈魂
    家族雖然經常資助貧困的畫家,但是當母親知道草間的志向是畫家的時候,卻大發雷霆,百般阻撓,甚至毀壞她的畫作。讓草間彌生的母親大發雷霆的不只是「草間要當畫家」這件事,還有草間四處偷腥的父親。草間彌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多次指出包括安迪•沃霍爾在內的美國藝術家曾經借鑑過自己的想法,而這些人在美國都「發了財」。
  • 教程|草間彌生
    她就是日本著名的藝術家——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本土的草間是一個孤獨的孩子,在幼年時代她就對現實生活視域中的圓點充滿興趣。鏡子,圓點花紋,生物觸角和尖端都是草間彌生後來作品中重複出現的母題,她對斑點的迷戀源自幼年患有神經性視聽障礙,這場疾病使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著一層斑點狀的網。於是她開始畫這些斑點,它們像是細胞,種族,分子,那些生命最基本的元素,草間彌生把它們看成是來自宇宙的和自然的信號。
  • 草間彌生——藝術界橫行的「怪物」
    草間彌生作品有的人說,草間彌生是怪物,眼睛異化,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東西。而蔡康永在一篇博文中這樣寫道:「草間彌生不知是在哪面牆上鑽了一個洞,窺知了造物者的某個手勢或背影,她從此寄居於這面牆上,在兩個世界間來回顧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