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自南美抵達四川前
花椒已獨自在蜀地打拼了數千年
兩百年前的會面、碰撞與配合
完成了川菜大功告成的最後一塊拼圖
麻、辣、鮮、香至此鑄就了川菜的金字招牌
作為八大菜系裡味型最豐富的一脈
概之為七味八滋
細講便是魚香、糊辣、荔枝等二十四餘味型
而今仍不斷吸納各地佳餚之色
最終演化為包容並蓄的飲食文化
打尖兒小吃烹調出成都又一張美食名片
龍抄手、鍾水餃、三大炮……
老字號名小吃還沒吃夠
機敏的成都人又融合改良出新味道
吃不盡,品不竭
更廣博的飲食文化也浸潤著這片溫柔的土地
英國人扶霞·鄧洛普自然地
吸收川菜所敞開的新鮮與燦爛之時
也記載下好食的成都人
舉箸探向外來美食的騰騰熱氣之景
「世界美食之都」稱謂早在十年前授以成都
成都人餐桌上的菜
從川菜至法餐至東南亞海鮮鍋
吃了幾年、幾十年、幾千年
愈久彌香
步入吼堂老火鍋,熱辣的滋味還未抓住胃口,便被一聲清亮的鳴堂聲奪了先。作為成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鳴堂技藝,以「吼堂」為名,重現於一間火鍋店中。
吼堂老火鍋內部環境,圖源/吼堂老火鍋
要將鳴堂技藝講清楚,還得花上不少篇幅。簡言之,成都曾有「一堂、二櫃、三灶、四案」的說法,這「一堂」便是堂倌。客人入店,引座、掛衣帽、落座、擺臺、上茶、點菜、算帳、送客……全由堂倌一人招呼接待。
隨著現代餐飲的發展,鳴堂技藝逐步走向歷史舞臺的邊緣,「吼堂老火鍋」試圖以鬧熱的火鍋店為媒,將這一文化遺產延續下去,希冀從清亮的吆喝聲起,讓食客從進堂至用餐至離堂,都能與這處堂子發生共鳴。
吼堂老火鍋店內環境,圖源/吼堂老火鍋
聲已奪人,接下來仍未到味,而是色;非菜色,而指向這處仿若誕生於民國年間的空間之色。老成都這場大夢被搬入這處四五百平方米的店內,那些湧動的老成都記憶也隨著招牌、圖畫與味道投入其中。
沸騰的牛油火鍋,圖源/吼堂老火鍋
貴妃牛肉,圖源/吼堂老火鍋
將優質的食材與悠久的飲食文化慢慢撿回來並發揚光大,是吼堂創立的初衷。
於是那口醇厚的牛油鍋被搬了進來,生脆剔透的鴨腸被搬了進來,跨洋而來的雪花牛肉被搬了進來,滎經砂器、道明竹編、桂花龍窯、綿竹年畫……四川各地的非遺手工藝術品也被搬了進來,在飄散的辛香氣中,持續向來客輸出厚重的天府文化。
吼堂老火鍋的鴛鴦鍋底,圖源/吼堂老火鍋
推薦理由
吃著火鍋,聽著吼堂,看著非遺,品著記憶。
吼堂老火鍋
地址:錦江區東大街下東大街166號
人聲鼎沸的寬窄巷子裡,一處竹影婆娑、灰磚青瓦的四合院內,每至飯點便飄散起的食物的香氣,像是在這處喧囂之地,突然按下的靜音鍵。
金熊貓餐廳門頭,圖源/金熊貓餐廳
地道的川菜,是這處鬧中取靜的空間,與來人交流的最為親近的方式,並藉由自貢井鹽、郫縣豆瓣、漢源花椒、宜賓芽菜、南江黃羊、青川木耳、通江銀耳等名優食材,加以精細的烹製手法,傳遞予食客。
對川菜的探索從未在此止步。對瀕臨失傳的傳統川菜的挖掘,及對經典川菜的「再創作」,並輔以現代美學的裝點,讓菜與點、幹與溼、甜與鹹、濃與淡、茶與酒,都巧妙地呈現於餐桌上。
橄欖油香蒜煎對蝦,圖源/金熊貓餐廳
如此,便出現了融合四川名小吃賴湯圓的製作工藝的熊貓湯圓,出現了在醬油飯基礎上輔以龍蝦肉與「吃魚不見魚,只聞魚味香」經典魚香醬汁的龍蝦拌飯。
熊貓湯圓,圖源/金熊貓餐廳
金熊貓餐廳不僅是一間川菜館,更是一處美食生活空間,以美味的川菜體驗為入口,賦予天府文化的趣味、情感和文化,演繹「成都式」的幸福與閒適。
推薦理由
成都的廚房,川菜的秀場。
金熊貓餐廳
地址:青羊區寬巷子29號
1988年,張烤鴨·冒烤鴨在西安路棗子巷的一個茅草棚裡冒出一鍋肉嫩皮香的烤鴨;3年後,在駟馬橋開出了第一間正經鋪面;到1998年,已由鋪面做成了三層樓;如今,又開設出兩間社區店,價格越做越親民,味道依然老成都。
張烤鴨·冒烤鴨店內環境,圖源/張烤鴨·冒烤鴨
不變的味道,來自不斷改良精進的工藝。選鴨、填胚、燙胚、上色、排酸光……僅是每日鴨子的入爐準備工作都需花上整個上午,後將鴨子放入特製的土灶燜烤爐燜烤,滎經沙窩接滷油,連燒的柴火都需用四川獨有的青岡木。
爐中正在烤制的鴨子,圖源/張烤鴨·冒烤鴨
鴨子在爐子內烤制到八分熟時取出,滴落的鴨油則拿沙窩子接住用以調製滷水,最後的兩成熟就靠滷水來「冒」熟。
不需蘸醬,不需調味,可代表成都老味的冒烤鴨直接拈一筷子就能入口,烤制的焦香與入味的滷香在嘴裡層疊起伏。
冒烤鴨,圖源/張烤鴨·冒烤鴨
難怪挑剔的成都人,一拈也是三十來年。
推薦理由
成都人知道,中國兩大烤鴨品牌,其中一個,叫「張烤鴨」。
張烤鴨·冒烤鴨(青石橋總店)
地址:錦江區青石橋中街1號青石橋海鮮市場三樓
四年前,百年老店馬旺子,離開了眉山,來到了成都,將當代川菜保留比較完整的川西風味帶至蓉城的時尚中心太古裡。
馬旺子門頭,圖源/馬旺子
同樣帶至此地的,是一些「嘈雜」,一些老四川、老成都的熱鬧與情懷。於是川西壩子的竹子、竹編,舊時專門賣茶或賣開水的鋪子常見的老虎灶茶臺,被搬進新的空間中,每一處都在用手工的痕跡來拉近與人的距離。
馬旺子內部環境,圖源/馬旺子
踏入馬旺子的每一位吃客,神態親切,投入空間所營造出的老味道;夾一筷子桌上正冒著熱氣的食物入口,神情中則往往帶著兒時的驚喜,那便是食物所賦予的熟稔感。
講承舊,馬旺子依循傳統蓉幫川菜做法,用上等的花椒、正宗的豆瓣、地道酥脆的牛肉哨子,出品每一碗麻、辣、鮮、香、酥、燙、嫩、活的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圖源/馬旺子
講創新,以誕生於清末的宮保味型,將蝦仁與茄子這兩味食材融合一起,風味與咀嚼感都達至微妙的平衡。
眼之所至,鼻之所探,口之所嘗,皆是生活的親切與回味,這便是空間與美食該有的合作。
推薦理由
百年老店與時尚太古裡,構成了空間與美食該有的合作。
馬旺子
地址:錦江區大慈寺東糠市街1號
有記載,「安順廊橋最初計劃是上面建商場,所以有了『三孔橋墩,託起百家商貿』,但最後卻是酒店、餐廳。」這番曲折的變遷史,倒是應了成都這座城市的脾性:好吃、會吃。
廊橋THE BRIDGE正門,圖源/廊橋THE BRIDGE
開到橋上的餐廳,自然也受到愛吃的成都人,善意地挑剔。飯店在橋上開了又走,直至廊橋THE BRIDGE入駐其中,販售花椒味的威士忌,和願意讓人專程飛來品嘗的川菜。
廊橋THE BRIDGE的主廚為被譽為華人之光的主廚江振誠,跨越印度洋來到成都,追溯川菜的脈絡,將其剝離重塑。「起承轉合」的飲食哲學也被賦予,以呈現川菜的本味。
玩味·九格小吃,圖源/廊橋THE BRIDGE
這處立於江水之上的美學空間,也承載起更有色有味的人間畫像來。
炎味·節氣紅尋糯米糕,圖源/廊橋THE BRIDGE
廊橋與成都共生共息,承載著歷史,雕琢著時間,成為這座城市的記憶符號,如今也成為成都人舌尖上的符號,書寫著川菜進化的另一種可能。
推薦理由
當錦江之水從橋下穿過,穿腸而過的就不僅僅瞬間的美味享受,更是時間醞釀的馥鬱氤氳。
廊橋THE BRIDGE
地址:錦江區濱江東路66號
馬路邊邊麻辣燙的門口,常年聚集著排隊等號的好吃客,這裡的好吃客不僅指向成都人,畢竟韓國美食家白鍾元也曾兜著轆轆飢腸,在紅油鍋底沸騰起的辛香氣中,慢慢等一處空桌,與一口爽辣。
馬路邊邊麻辣燙大堂,圖源/馬路邊邊麻辣燙
吃客們在此收穫的,是十幾種香料糅合的鮮香,與沉浸式的用餐環境——從踏入店內起,周邊的紅磚牆、桌上的搪瓷杯、二樓欄杆上「晾曬」的花格被,便不斷提醒著,你已身處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成都。
冒牛肉,圖源/馬路邊邊麻辣燙
好友圍爐,共話於廳堂,幾十把竹籤串著新鮮的肉類食蔬在鍋中涮燙,涮著吃著話講著,成都味就出來了,也不管講的是成都話、普通話或是哪門外語。
滋味上有延續,也有新添,如用什麼涮?起於長江之濱,出於船工和縴夫之手的麻辣湯底。傳統鍋,湯底重牛油重辣口,取了竹籤將煮透的食材在手作幹辣椒麵上一裹,暢快。
老牛肉串串,圖源/馬路邊邊麻辣燙
經典鍋,香不至烈,一瓢半湯半油的原湯搭上花生碎與黃豆粉作輔,更宜不擅食辣的人,將這撲鼻的川香溫馴地送入口中。飽了成都美食癮,也給胃留足了餘地。
推薦理由
店名彰顯的畫面感,就是成都人對於街頭美食的集體記憶。在這裡,現實與回憶盎然聚首。
馬路邊邊麻辣燙(致民路直營店)
地址:武侯區致民路48號
青磚灰瓦,飛簷鬥拱,藍天碧竹,平房小院,一看便知是地道的川西小院,轉轉會的煙火就注入其中,吃菜也講究個怡然自得。
轉轉會門頭,圖源/轉轉會
如何怡然?以川西小院打了環境基調,室內是實木桌椅,戶外則用竹椅子與四方桌——這是成都人敞在戶外喝茶、曬太陽的慣常搭配,講個舒適。
轉轉會內部庭院,圖源/轉轉會
轉轉會的講法出自民國時期,好友輪流坐莊定期聚會,可吃可喝可耍玩,僅是吃這一項,都有說頭。美食家車輻先生便是早年間轉轉會上的常客,據稱那些個老川味光把名字列出來,都叫人垂涎三尺。
好在如今真有這麼間轉轉會,摸到了傳統川菜的門路,叫人解了饞。
凹鍋肉,圖源/轉轉會
就拿川菜回鍋肉來講,雖為常出現在成都人飯桌上的家常味,但要做到每片肉都呈燈盞狀,色澤紅亮,香味撲鼻,肥而不膩,糯而不粘,才資格地道。能做到此味的烹製師傅,已炒制了超一萬斤的回鍋肉。
要做出這些老味道,技藝、食材缺一不可。如一道藿香大鯽魚,需選用一斤半以上的金黃大鯽魚,土法炮製的泡菜,最後配以烹飪河鮮超過三十年經驗的大廚細細烹製,才能轉得上成都人的桌子。
招牌菜藿香鯽魚,圖源/轉轉會
推薦理由
館子中的館子:川內老饕的社交場,各路川菜的社交場。
轉轉會(會展店)
地址:高新區世紀城路198號附5956號
「私饗」取自「於己私,與眾饗」,意為以私藏之美味,待遠道之客。而在私饗,美味有著更具象的解釋——食物之美、器皿之美與文化之美。
鶴鳴道家酸辣黑白耳,圖源/私饗·意境文化川菜
食物之美,源自對川菜的繼承及融合發展。以川菜的二十四味型為開端,融合中國禪文化創造了系列的意境川菜。採擷自田坎兒邊的折耳根、深山裡的鮮松茸、傳統的手工泉水面……以源自自然的饋贈,回饋給喜好川菜的人們。
養生地牯牛燴鮮蝦,圖源/私饗·意境文化川菜
器皿之美,源自對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滎經砂器的運用。將非物質文化,藉由盛裝佳餚的一杯一盞一碗一碟中傳遞予食客,在享用食物之時,可體驗悠久的飲食文化。
文化之美,源自空間藝術的雜糅。川菜、川酒、川茶和川戲,皆散落於空間中,打造出極具東方生活美學的「食停空間」。
私饗·意境文化川菜內部環境,圖源/私饗·意境文化川菜
從嫋嫋佛音起,至曲徑迴廊、紅牆綠瓦之中,流水、蟲鳴、書墨、花木,與食客桌前的擺盤精細的應季料理,一同勾勒出一幅幽深之境,引人回到那個文人雅集的年歲。
吃一箸,便慢下來了。
推薦理由
聽佛音,聞檀香,品禪意,將進餐變成一次舒心緩意的私饗。
私饗·意境文化川菜(太古裡店)
地址:錦江區中紗帽街8號成都遠洋太古裡東裡2層
要考究西餐於成都的發展史,可追溯至清末宣統年間,那時外來美食講究一個道地,成都人吃的便是那口新鮮。
但如今西食想分成都人的胃口,得改,得糅,成都人也樂見於這份融合,新味道一來,便去試去嘗,好吃便贊便傳播開來。4月中旬,一間越洋而來的餐廳,便以「法式」與「炭火」的組合挑開了成都人的味蕾。
牛排,圖源/FireBird現代法式炭火料理
蛋裡蛋,圖源/FireBird現代法式炭火料理
這間90%的料理皆採用明火烹製的餐廳,將法餐的精細與高品質帶至成都之時,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熱辣的浸潤——漢源花椒、四川辣椒都用以菜品中,實現了無國界的多元混搭。
煙燻小鳥蛋,圖源/FireBird現代法式炭火料理
熨帖與浪漫是其帶至成都的禮物:不需太多禮儀與繁複的節奏,給予各個用餐區不同的用餐氛圍,甚至將巧思與設計注入每道菜品中。
FireBird現代法式炭火料理內部環境,圖源/FireBird現代法式炭火料理
FireBird希冀打造的,是一處有溫情和時間痕跡的空間,以便來此用餐的食客們,從口舌乃至身心,都能充分投入這場藝術的享受中。而成都的包容與廣博,也恰恰給予了這方國際美食充分專注於美味的空間。
推薦理由
在成都,享受巴黎左岸的浪漫與愜意。
FireBird現代法式炭火料理
地址:武侯區府城大道仁和新城A座
徵服成都人的胃,說來簡單,美味即可。但成都人向來被川味養刁了嘴,想在成都闖出自己那片美味江湖,得將「味」研透,鑽透。
集漁選擇落地成都,相中的便是成都「世界美食之都」的名頭——外來美食在成都更易被嘗試並接納。
作為舶來的泰式風味火鍋,集漁能在競爭白熱化的川式火鍋發源地穩穩挺立,並成為年輕人的熱門打卡地,靠的便是對味。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內部環境,圖源/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那便先講「味」。
說辣,泰式酸辣比不得川味牛油辛香厚重,講究的自然不在辣度,在鮮。鯽魚熬製數小時的濃湯底,需投入椰汁、泰國香菜與數十種香料包,新鮮的食材方才可出鮮美之味。
冬陰功鍋底,圖源/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而後,再說「新」。
集漁不新,早在1998年便發於泰國普吉島,泰式口味自然玩得純熟,如何出新?從空間環境乃至用餐文化著手。除入口食用,也將泰式風情,以可觀可觸的實物呈現於空間中,讓食客從成都市中心即刻抵達普吉島邊。
咖喱蝦,圖源/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成都的城市包容性,使得外來美食自然地在大街小巷中敞開、經營並收穫讚許;喜辣的成都人,得以在冒著騰騰熱氣的澄黃的冬陰功湯底面前,放心地敞開自己的舌與胃,接納住了這不同於街口巷陌的好味道。
推薦理由
傳統火鍋,像閱歷豐富的大叔,而集漁,則像年輕的小鮮肉。天天在門口排長隊的,都是等待換口味的成都人。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科華店)
地址:武侯區科華街5號附2號
成都人對美食,愛極。
成都人從不吝於分享美味,於是那口沸騰的紅鍋,那口爽辣的串串,那百味川菜,從四川盆地被帶至更廣博的地域,與當地的食材乃至技藝發生溫柔的碰撞。
而成都人也不斷地吸納更豐富的口味,正如這座城市不斷吞吐融合著外來的文化一般,它們都將停留於這座城市的舌尖,成為群體的美味的記憶。
-最香香嘴的美味-
點評官·有態度
唐敏
四川省川菜對外交流促進會副會長
成都,香香嘴的天堂。
那些好吃的美食每天都暴露於成都的大街小巷裡,一年365天,你天天都可以吃不同樣的東西。
我差不多算成都骨灰級的吃貨了,僅採寫美食這件事就做了20多年,那些排隊的網紅餐廳、那些匯聚全球頂級食材的餐廳、那些藏在小巷深處的蒼蠅館子、那些鮮為人知的私家廚房……我這樣一路吃來,都還沒能把成都所有的餐廳吃完,僅上面推薦的十家最香香嘴的餐廳,我也只吃完8家。
我在金熊貓餐廳吃文化、我在馬路邊邊麻辣燙吃街巷市井、我在張烤鴨成都本土味道、我在轉轉會會朋友、我在馬旺子吃川菜潮流視覺、我在吼堂老火鍋吃新一代火鍋江湖、我在廊橋吃國際範兒川菜、我在集漁排隊打卡網紅店……每一個店都有不同的主題,代表著不同的美味流派,也是不同的香香嘴圈層的聚集地。
熱愛美食的人都是熱愛生活的,專注成都美食,一家一家吃下去,在味道之外,你必將收穫更多滋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