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質:
健康與彈性的頭髮燙後效果為好,缺少這兩種因素是因為兩種原因;
A: 先天性 B: 受環境影響
2、診斷分析:
發質:幼細 正常 粗壯
發況:根部 中部 發稍
要了解是否是健康的吸水性的還是受過某種化學處理的。
燙髮劑的選擇:抗拒 正常 受損
3、捲髮時的溼度:
有三種,第三種情況為好;
A:太幹;吸收冷燙液的能力會減低
B:太溼;稀釋冷燙液,受阻滲透毛髮,
C:毛巾幹;洗髮後用毛巾按幹水份,此時頭髮表皮膨脹,吸收情況最佳。
4、捲髮前、後釋放冷燙液的選擇,以頭髮長度為界
A:15cm以內,先卷槓,後釋放冷燙液。
B:15cm以上,先釋放冷燙液,後卷槓。
好處:
捲髮時不會過度拖延頭髮;
減少對操作者手指的刺激性;
均勻髮捲效果;
縮短捲髮時間;
操作簡便並較為規範化
5、發芯的選擇:
頭髮卷度的需求而決定發芯大小(直徑)
發芯的質量好壞方面(橡皮筋的彈性、發芯有無尖角、發芯的總量)
6、系統的分區、分束:
A:分區:頭髮的長度和寬度應和發芯的長度和寬度成正比。
B:分束:每議數頭髮的正確寬度應比發芯的長度略窄一點為好。
發束過寬:將使頭髮的根部無波紋,分束做的不好將影響到最後的髮式因為頭髮的根部彼此糾纏不清。
發束過窄:發束過於窄了也不正確,這將使發芯擠在一起,從而造成髮捲不平均的現象,因為髮捲不能平穩地緊貼根部。
7、發紙的選擇及正確的操作方法:
發紙在燙髮中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要求大小適中,滲透性強(切忌塑料紙或油性紙)。
正確的操作方法有摺疊法和敞開法。
8、正確的捲髮技巧:
A:正確的捲髮角度
B:正確的橡皮筋位置
梳理每束頭髮的角度將決定髮根部所獲得的彈性,要使髮捲緊貼頭皮,應大約保持120°角,如果小於120°角髮捲就不會緊貼頭部,髮根也不會有彈力(特殊需求的燙髮可.
9、上卷時的張力:張力越大越卷,受損發除外.最均勻最一致的拉力為宜,不一致的拉力=不一致的捲曲。
10、發芯的數量:數量應根據頭型的大小和頭髮的密度來決定,數量太少會產生較少的卷度,卷度不持久,波紋不均勻發稍太卷,髮根太直。
11、正確的釋放冷燙液:兩次釋放,第一次少許(為減少頭髮的張力),第二次釋放應該充足,從頸部開始,向上釋放。
12、環境的溫度:根據季節,室內的特定條件而言,一般15分鐘左右,加速化學變化時間應該減半。
13、停放的時間及方法
有三種
A:室內與體溫法:不戴帽無覆蓋,適合於燙高度吸溼性頭髮或受損漂白過的頭髮。
B:室內保留體溫法:戴塑膠帽或保鮮膜。
C:遠紅外線50c°時間應減半也要戴塑膠帽或保鮮膜。
14、試卷: A: 早一點好過太遲,在不同部位退下發芯兩圈半,反方向按向頭皮,看其反映如果有一致的規律的波紋,便達到了理想的效果。議小於120°)。
15、定型前衝水:用溫水衝5分鐘左右將冷燙液徹底衝淨(a劑衝水時水溫越高,波浪越卷.b劑水溫越底,波浪越不捲。
16、按幹多餘的水份:水份多會稀釋定型劑,有礙於吸收,而且客人會有不適的感覺(會有發燙的化學反映)。
17、定型中和:作用有三
A:重組二硫化串
B:固定髮捲
C:改進表皮層,使膨脹後的表皮層收縮恢復原狀。
應兩次中和;第一次使用三分之二的定型劑帶卷用海綿從頸部向上打出泡沫,10分鐘後拆卷後再用餘下的三分之一定型劑均勻的釋放在發稍部分。
18、燙後護理:
施放護髮素可議停止化學殘留物對頭髮的傷害,恢復頭髮天然酸罩、防止繼續氧化、易梳理等作用。
中和定型後頭髮內部結構兩三天才能完全穩定,應避免過分的拉力,以避免損傷發質和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