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聞網訊(陳堅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張倩)有一些老人,子女不常在身邊,過著「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生活。他們大多安全防範意識淡薄,這給不法分子帶來可乘之機。修水一名男子專挑留守老人下手,假冒老人子女的朋友,趁機詐騙財物。近日,修水警方陸續接到多起報警稱,家中老人被人騙走錢財,社會影響極其惡劣。11月18日下午,民警在修水縣城一小區內成功將犯罪嫌疑人張某抓獲歸案。經查,被騙老人共計29人。
裝熟人套近乎 專坑老人
今年5月,住在修水縣城某小區的程老和往常一樣正在小區外散步,當走到一較為偏僻的地方時,突然一名自稱是兒子朋友的中年男子張某和他打招呼。程老見張某憨厚老實,並且能準確地說出自己在外務工兒子的名字,便放鬆了警惕。
「叔叔好,你兒子給我寄了一個包裹,讓我轉交給你,但是要拿到這個包裹需要支付450元運費。」張某說。程老絲毫沒有懷疑,立馬掏出了450元給張某。幾天後,程老見包裹一直沒被送上門,打電話給兒子,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
今年11月的一天早上,修水縣寧州區老人周某一個人在菜地種菜,一個戴著口罩的中年男子急匆匆地來找她,說自己是兒子的好朋友,因為她兒子最近身體不好,需要拿金銀水拜神靈(迷信)。見該男子能準確說出自己兒子名字,看上去又比較老實,加上擔心兒子身體,老人便把身上的一枚金戒指、銀戒指交給了該男子。隨後,該男子又以支付快遞費用為由騙取了老人現金230元。
案發後,修水縣公安局寧州派出所根據轄區群眾的報案線索,立即組織警力展開調查,第一時間趕往現場,走訪群眾,詢問受騙當事人。經初查,周邊還有多個老人被騙,被騙現金從200元至1500元不等,此外,還有菸酒等物品。由於大部分受害者都是幾天後在家中子女幫助下才報警,且老人多數記憶模糊或口齒不清,難以提供有效信息,導致破案陷入了僵局。
尋蹤跡覓線索 揪出騙子
修水警方高度重視老人被騙案件,自接到報案後,當晚便抽調精幹警力組成專案組,對案件進行全力偵破。經過對近期案件進行分析、比對,民警發現在修水縣城及各鄉鎮、武寧縣境內也發生過類似案件,且作案手法類似,便對此類案件進行併案偵查。
雖然大部分受害者難以提供有效信息,但民警經過多日大量走訪、排查,日夜查看監控錄像,最終發現犯罪嫌疑人張某的相關信息,並找到其住所地。
11月18日下午,修水警方在修水縣城一小區內成功將犯罪嫌疑人張某抓獲歸案,張某對自己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張某告訴民警,今年,其先後在修水縣城、各鄉鎮及武寧縣境內,通過事先踩點摸清被害老人家庭情況、假裝老人子女朋友和老人套近乎後,以郵寄包裹、補辦身份證需要費用等理由實施詐騙29起。
數進宮不悔改 終落法網
經查,犯罪嫌疑人張某,修水人,47歲,與妻子離異後獨自混跡在修水縣城,此前曾有數次犯罪記錄,而且都以詐騙為主。然而數次的入獄,也並沒有讓其痛改前非,反而讓其增強了一些反偵查意識。
經審訊,張某交代,每次作案前,都會了解周邊環境情況,確定行騙對象後,就在老人家附近套鄰居的話,詳細了解老人的家庭人員等信息。「張某的警惕性特別高,只要見到附近有警車出現或聽到警笛聲他會立刻逃離這一區域,以防被抓。」民警說。
據張某交代,他選擇老人進行作案的原因是,老人們反應較慢、戒備心不強,如果與他們聊熟後,他們都會不好意思打電話進行核實,一騙一個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