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毛澤東最後一個生日菜單,毛澤東最喜歡吃的是哪兩道菜?

2021-01-07 談文說史

1975年12月26日,毛澤東82歲生日,也是他最後一個生日。

(毛澤東)

毛澤東80歲後明顯地感到自己老了,將不久於人世了。因此,這幾年的生日前後,毛澤東總不時地談起生死問題。

毛澤東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也是從80歲後,人們越來越重視毛澤東的生日了。

(毛澤東)

在國內,人們不敢公開為他祝壽,於是便悄悄地在家慶賀;地方不敢為毛澤東獻禮,但變著花樣轉達對毛澤東的祝福。毛澤東去世前的幾年裡,他的家鄉湖南在每年12月26日都要專程送上些長壽麵之類的東西。對此,毛澤東一反常態欣然接受。

在國外,朝鮮等社會主義國家,每年12月26日都會送來一些諸如工藝品、食品等禮物。毛澤東面對紛至沓來的生日賀電賀信禮品,心中儘管時有不悅,但又無可奈何。

(毛澤東)

1975年12月26日,往年那種熱鬧場面又出現了。毛澤東不再親自過目那些禮品賀電,只是瀏覽一下賀單。他不再需要這種熱鬧繽紛,他需要寧靜。

這天,毛澤東特地請來了以前在自己身邊工作過的同志。一大早,毛澤東的女兒李敏、李訥等和吳旭君、俞雅菊等都來到了中南海遊泳池。頓時,毛澤東臥室裡傳出了歡聲笑語。

(毛澤東的女兒:李敏、李訥)

臨近中午,與毛澤東分居已久的夫人江青也來了。這些年來,江青已很難見到毛澤東。特別是半年前,毛澤東還特意吩咐:「沒有我的同意,不許打開鐵門!」

毛澤東所說的鐵門是指其住宅外面的最後一道大門,據說,毛澤東這一命令便是專門針對江青的。但今天毛澤東生日,江青還是設法進了鐵門。江青來時特意帶了兩道菜:胖頭魚湯、肉絲炒辣椒。這是毛澤東很愛吃的兩道菜,是江青在釣魚臺她的居所做好後帶來的。

(江青)

生日宴上,菜餚比往常豐盛。毛澤東喝了胖頭魚湯,高興地說:「胖頭魚湯好香噢!」並堅持自己用勺舀湯喝。這頓飯,毛澤東吃得比平時高興……

毛澤東的生日是最熱鬧最歡樂的,同時又是平淡無奇的。

(毛澤東)

從某種意義上說,毛澤東的生日與尋常百姓比較,似乎更少一些隆重豐盛。然而,毛澤東一生對此都十分知足。

如今,毛澤東生日菜譜保存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成為一代偉人平凡偉大生活的真實見證。

相關焦點

  • 毛澤東掌勺廚師回憶:每頓飯的菜單用完就銷毀
    如今85歲的程汝明已經記不準這是哪個年的菜單、哪個年的樂了。自1954年成為毛澤東的廚師,程汝明在「主席家」幹滿了22年。關於這22年的除夕,程汝明印象最深的是「每到過年那天,主席就一直在笑」,而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也經常受邀與毛澤東一家共進晚餐。
  • 毛澤東最後一個廚師深情回憶——愛吃烤玉米、武昌魚,晚年食慾大降
    晚年的毛澤東 於存是毛澤東的最後一個廚師,從1965年起為毛澤東做了11年的飯,也是毛澤東的廚師中「任期」比較長的一個。毛澤東吃飯時一看是烤過的玉米棒子,很高興,食慾也就來了。除了白薯和玉米之外,毛澤東還喜歡隔三差五地吃點兒燜高粱米飯。 三年困難時期,毛澤東為了與全國人民共渡難關,曾一度不吃肉。我到毛澤東身邊工作時,國家經濟狀況已明顯好轉,他又開始吃些葷了。毛主席特別喜歡吃我做的紅燒肘子、回鍋肉、幹燒魚和麻辣牛肉等。當然,這些他愛吃的菜也不能天天都做,還要經常變換著點兒花樣。
  • 毛澤東與辣椒的紅色情緣
    最經典的就是那句「不吃辣椒不革命」。毛澤東是湘潭人,但他的家鄉韶山是湘潭、寧鄉、鄉湘三角地帶,他母親是湘鄉人,他的口味基本屬湘鄉型。 毛主席從小就有愛吃辣椒的習慣。每次吃飯,他都不計較菜的好壞,但就是不能少了辣椒。如果一餐飯裡少了辣椒,他就會感到索然無味,甚至難以下咽。
  • 菲律賓總統送來芒果,毛澤東:給警衛戰士吃,你們比我兒女們都好
    然而,毛主席也規定,自己一周頂多就吃一頓紅燒肉,其他的時間都是吃一些素菜和少許的魚、肉。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期間,國內災害不斷,民間糧食供應不上,全國進入了困難時期。在這段時期裡,毛主席戒掉了自己喜歡紅燒肉的習慣,帶頭不吃肉、不鋪張浪費,每日就吃點米飯配幾道素菜。
  • 揭秘毛澤東為什麼學英語:「這是鬥爭的需要」
    毛澤東在《共產黨宣言》和《矛盾論》英譯本上,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作了詳細的注釋。直到晚年,每當他重讀一遍時,還會用大字、粗筆補註一次。毛澤東先後學習過三遍《矛盾論》的英譯本,並在封面的內頁記下了三次閱讀的時間。學英語離不開詞典。毛澤東身邊經常放著兩部字典,一部英漢字典,一部漢英字典,以備隨時查閱。
  • 賀子珍與毛澤東分別後共見兩次面,最後一次在毛澤東去世三年後
    1976年9月9日,對於全國人民而言,都是一個讓人悲痛的日子,因為就在這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領袖毛澤東與世長辭。全國人民為之哭泣,其中更有他曾經的妻子賀子珍。井岡山相戀1927年,18歲的賀子珍隨江西永新暴動隊伍一路來到井岡山,那時的賀子珍身材纖瘦高挑,皮膚白皙,烏黑的頭髮,眼睛顧盼留情,兩道眉毛清秀有型,十分漂亮。
  • 劉思齊:從毛澤東的乾女兒到兒媳到大女兒;婚禮信物是毛澤東大衣
    毛澤東站在門口高興地迎客。前來參加婚禮的客人不多,大都是他的老戰友們,像周恩來、鄧穎超、朱德、康克清、蔡暢、劉少奇等人。菜品也是家常菜,但用毛澤東的話說,兼顧了新郎、新娘家鄉的口味,一半是山東菜,一半是湖南菜,「戀鄉思土,不欺公道」。大家聚在一起頻頻舉杯,共同祝賀這幸福的小兩口。
  • 毛澤東生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葉劍英聽了淚流滿面
    1893年,毛澤東誕生在湖南省湘鄉縣韶山沖的一個貧困小村莊,母親文七妹生下他後,又相繼有了弟弟毛澤民,毛澤覃,後來還收養了一個女兒毛澤健。在遇害之前,她被捕入獄期間,審訊官提出,只要她宣布同毛澤東脫離關係即可獲得自由,這位堅貞不屈的革命女子毅然回答:一個弱女子尚且能為了中國革命赴湯蹈火,這無疑更加堅定了毛澤東革命的信心,也在他後來遭遇打擊和絕境的時候,給了他無盡的力量。
  • 穿越歷史雲煙的懷念:老百姓的毛澤東和毛澤東的老百姓
    福爾曼描寫道:"小孩子在大人們談話的全部時間中進進出出。他們會立下來,注視客人幾分鐘,隨後搶了一塊糖,飛跑出去。毛澤東對他們不加注意"。所以,福爾曼用他的文字告訴美國人民,共產黨人已經"在中國創造了一個奇蹟——贏得了人民的尊敬和合作。"
  • 1954年毛澤東走在西湖畔,對周圍說「《紅樓夢》應當歷史讀」
    杭州西子湖的美景不虧為一絕,令毛澤東心曠神怡。身邊的工作人員看到毛澤東經常工作到半夜,也鼓勵他多去西子湖畔轉轉,外出活動活動筋骨。對於毛澤東來說,除了遊泳,最喜愛的運動就是爬山了。吃過早飯,準備妥當,毛澤東一行人就出發了。雨沒有停,濃濃的春意沁人心脾。北高峰在杭州靈隱寺的背後,與南高峰對峙而立,海拔只有300多米。數百級石磴自下而上盤旋36道彎通向山頂。登臨眺望,群山渺渺,西子湖雲光倒垂,煙波浩渺,好一派自然風光。
  • 毛澤東與紅中社
    紅中社與之後不久創刊的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是一個組織機構,同時承擔播發新聞和編輯出版報紙、參考刊物等職責。紅中社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創建的最早通過無線電臺對外播發新聞的通訊社。它的誕生與紅軍無線電事業的最初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毛澤東作為紅一方面軍的最高領導人,對紅軍無線電事業的創立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關注。
  • 毛澤東: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
    毛澤東一生都喜歡紅薯,他認為紅薯沒有出眾的外觀,也沒有美味的口感,但是紅薯就能管飽,能當作口糧,是最接地氣的食物,也是中國老百姓如今賴以生存的根本保障。同時,即便紅薯再怎麼好,如果吃它的人不注意換位思考,不學著站在群眾的角度去對待和思考問題,那麼,這支隊伍的締造從一開始就徹底失敗了,因此密切聯繫群眾,關愛群眾冷暖才是革命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的核心因素。
  • 毛澤東詩詞中的紅旗
    毛澤東在「紅旗情結」中,既感受現實,更關注理想。從這首小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澤東日後在藝術上提倡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相結合趣味的濫觴。這首詞正如毛澤東在同年同月寫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章中描繪的那樣:「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 寫信封的毛澤東,霸氣!
    毛澤東致信周恩來毛澤東致信馮友蘭 馮友蘭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在國內外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從信封上看上看毛澤東寫得得心應手,如風雨雷電、水流花開。 毛澤東致信楊開英毛澤東的書法總體來說受唐代書法影響較多,結構較近懷素,但同時亦取法多家而不拘泥其法,融會貫通,成自家風貌。書法造詣上不斷追求完善。
  • 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用心打磨:藝海無涯樂作舟1958年3月,毛澤東視察三峽,隨行的梅白寫了一首《夜登重慶枇杷山》。毛澤東幫他修改之後,說:「詩要改,不但要請人改,而且主要靠自己改。放了一個時期,看了想了,再改,就有可能改得好一些。這就是所謂『推敲』的好處。」
  • 與毛澤東有關的流行詞語
    推薦理由:毛澤東口才與文筆俱佳,不愧是使用漢語言的大師。糖衣炮彈「炮彈」和「糖衣」兩個詞的距離甚遠,有些風馬牛的感覺。毛澤東偏偏把他捏在一起,造就了一個新詞「糖衣炮彈」。
  • 論毛澤東堅持底線思維的工作方法
    [①]在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整個過程中,毛澤東發表過很多有關工作方法的論述,並為其提供了最豐富、最鮮活的例證。前輩學者已對此作過高度概括的總結[②]。除此以外,堅持底線思維,也是毛澤東思想方法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
  •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範——毛澤東時時處處關心人民疾苦
    毛澤東雖然工作繁忙,也堅持做宣傳工作。小街上住著一個老頭,他的兒子和媳婦聽信了白軍的謠言,進山藏起來了,老頭腿部傷腫,來不及走,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著,已經兩餐沒有吃飯了。門被推開了,有人走近他輕聲輕語地問:「老伯,你好哇!」老頭詫異地睜開雙眼:「你是什麼人?」老頭問道。毛澤東親切地說:「大伯,我們是工農革命軍。」
  • 毛澤東9大傳說揭秘:不長鬍子中年得志?
    在民間和網上關於毛澤東的傳說中,最常見的莫過於中年得痣(志)、觀音轉世、呼風喚雨、銅像夜宿井岡山、銅像揭幕時日月同輝等等,小編整理了這些常見的傳說,並試圖與大家一起探究背後真實的故事……據毛澤東的最後一位理髮師周福明回憶:毛澤東他老人家既高大,鬍子又多,特別是主席痣上的鬍子難刮,而且刮鬍子都得抬著胳膊刮,也不好讓他躺下來刮,所以難點在這,一般人也不理解。
  • 程美東: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
    毛澤東在北大的經歷中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他在北大接觸、了解並最終信仰了馬克思主義!這可以說是北大給予毛澤東最豐富的遺產!所以,從北大走出的毛澤東與此前相比較有了質的飛躍,因為他浸潤了北大的精氣神!  總之,毛澤東雖然不是北大正式註冊的學生,但是由於有在北大工作這個平臺,他可以很容易參加北大的活動、學習和感染北大的思想、接觸北大師生,這自然極大地提高了他的知識尤其是思想境界。毛澤東在北大的經歷中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他在北大接觸、了解、並最終信仰了馬克思主義!這可以說是北大給予毛澤東最豐富的遺產!所以,從北大走出的毛澤東與此前相比較有了質的飛躍,因為他浸潤了北大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