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非典正面交鋒,17年後,成為火神山醫院院長。他最寶貴的經驗是...

2020-12-23 央視財經

2月13日,火神山醫院首批7名治癒患者出院。這天正好是火神山醫院收治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第10天,火神山醫院院長張思兵接受了總臺記者的採訪。

臨危受命 趕赴武漢參與交接工作

張思兵來火神山醫院之前,是解放軍總醫院衛勤部部長。1月28日,身在北京的張思兵接到命令,要他在1月29日到武漢部隊報到。張思兵出發時,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正如火如荼。

1月30日,到達武漢的第二天,他就來到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工地,準備與武漢地方政府全面交接工作。

張思兵說,那時他沒有見到整個設計圖紙,最想知道整個流程能不能滿足抗擊新冠肺炎的要求。比如供電,醫院原定是單路供電,後來調整為雙路供電,就是一旦一路電停了,另外一路電會自動接入。

記者:為什麼要提出來雙路供電? 張思兵:一個是危重病人的需要,比如呼吸機、監護儀不能停。另外,傳染病醫院的空氣流向,也是要定下來的,從清潔區流到半汙染區,然後從汙染區空氣流出。一旦停電,空氣流向就亂了,會造成醫務人員長期暴露在感染的環境之下。

抗擊非典的經驗 用科學和策略戰勝疫情

17年前,張思兵有過與非典正面交鋒的經歷。當時,張思兵是解放軍第309醫院的醫療科科長。

309醫院正是收治SARS患者的定點醫院,這所醫院最終做到了三個「零感染」:一線醫護人員零感染;院區官兵和家屬零感染;除非典病人以外的其他住院病人零感染。

在張思兵看來,抗擊非典最大的經驗,是把傳染病救治流程搞好,流程很重要。保證病人和醫務人員能夠規範地進行救治,病人救治質量才是最高效的。他還說到,現在這場疫情確實是一場遭遇戰,要科學地去戰勝它,用正確的策略去戰勝它。

接收危重患者 既是挑戰也是醫院價值體現

2月2日,解放軍正式接收火神山醫院,1400人組成的醫療隊伍,開始承擔救治任務。為了儘早展開救治,醫院用了兩天時間搶造出了兩個病區。

2月4日,醫院迎來首批45位患者,當時ICU病房還未建成,所以以輕症患者為主。等到氧氣、電、負壓器等各方面到了位,醫院開始收治危重患者,2月10日收治第一批危重患者當天,30張ICU病床就全滿了。

對危重患者的收治,既是挑戰,也是醫院價值和能力的真正體現。

開始收危重患者時,大家都在ICU門口盯著,張思兵親自在現場指揮,每一輛救護車,無論是進來還是出去,都要進行消殺。對每個病人,醫護人員都會到救護車前一一核對、交接,如果情況嚴重,就立即進行搶救。

後勤保障壓力大

戰士承擔汙染區垃圾清運工作

作為一家臨時建設的醫院,這裡缺乏完善的後勤保障隊伍,隨著一批批危重患者的轉入,醫護人員壓力巨大。

張思兵:保障上還缺很多人手,病人吃飯都是醫生護士一個個送到床旁,吃完後還要清理 。醫療垃圾也是一樣,由工作人員收集密封好,再由戰士收集起來放到外面,才能有物業的人收走。因為不希望其他人進隔離區,所以這方面佔用的人力比較多。 記者:有什麼辦法能緩解嗎? 張思兵:越多的人進去,大家感染的風險就越大, 我們就是每一班排好工作,科學統籌好這部分力量。

除了醫護人員,在火神山醫院,還有從各個聯勤中心抽調上來的戰士,他們負責到汙染區收集運送醫用和生活垃圾,這些二十歲左右的小夥子,也都經過了嚴格的防護安全培訓。

張思兵告訴記者,火神山醫院從院長到每一個兵,思想是統一的,這次疫情就是我們要打的一場戰役,奮鬥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要打贏這場仗。每個人都是戰鬥隊的一分子,都要為這場戰鬥出力。

相關焦點

  • 導向鮮明,火神山醫院院長張思兵大校提升為將軍,曾參加抗擊非典
    軍隊抽組1400名醫護人員整體接管,這些醫護人員中有不少人曾參加小湯山醫院抗擊非典任務以及援助獅子山、賴比瑞亞抗擊伊波拉疫情任務,具有豐富的傳染病救治經驗。火神山醫院於2月3日起開始收治病人,至4月14日最後封閉移交,不到2個半月的時間裡,火神山醫院共收治了3059個確診患者,佔3家抽組醫院收治患者的42.5%,且這裡面很多都是重症病例。
  • 張思兵升少將、任空軍軍醫大學校長,曾任火神山醫院院長
    對個別情況特殊的病人,火神山醫院還進行了「特殊照顧」。張思兵介紹,醫院曾收治了一個聾啞重症病患,來了以後醫護人員沒法和他交流。「他當時稍微有點呼吸困難,有點躁動,情緒很不穩定。」張思兵表示,在了解到病人情況後,醫護人員找了一個懂手語的人,然後聯繫到了他的家屬,通過視頻逐步引導他,病人情緒才慢慢穩定下來。
  • 武漢火神山院長是誰?系解放軍總醫院衛勤部部長張思兵大校
    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交付解放軍,院長的名字也首次公布,系解放軍總醫院衛勤部部長張思兵大校。紅船雜誌注意到,張思兵曾參加過2003年抗擊SARS、援建小湯山醫院等重大任務。2003年9月,他與原小湯山醫院院長張雁靈合寫論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的醫學防護》,研究如何實行科學防護以降低SARS對醫務人員的感染。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加減法
    疫情暴發之初,不斷增加的確診人數與連連告急的醫院床位讓救治病患陷入困局。根據2003年抗擊「非典」的經驗,新建集中收治患者的醫院能夠迅速扭轉被動局面。1月23日,武漢市決定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一所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火神山醫院。兩天後,武漢市決定再建一所雷神山醫院。
  • 張玉芝:火神山醫院「倉庫保管員」 曾在小湯山創造奇蹟
    原標題:張玉芝:火神山醫院「倉庫保管員」 曾在小湯山創造奇蹟   新華社武漢2月20日電 題:張玉芝:火神山醫院「倉庫保管員」 曾在小湯山創造奇蹟   黎雲、劉會賓   通往火神山醫院物資庫的路不長,卻並不好走。
  • 90後工人春節奔赴火神山工地,午休站著扒飯,施工時最常說這2字
    湖北蔡甸火神山醫院是根據2003年非典時的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造的,總面積為3.39萬平方米,內編設床位1000張,同時開設有重症監護病區、普通病區等。而如此大規模的工程,從決定建設到完工交付,從荒草叢生的荒地到容納千人的抗「疫」醫院,僅用了短短10天時間。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經驗再總結 城市安全受重視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經驗再總結 城市安全受重視 2020-12-16 20:56:13 馬海燕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馬海燕)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迅速建設和投入使用,對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在15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城市化典型案例研討會上,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經驗受到高度肯定,也讓城市安全受到重視。
  • 火神山醫院,為什麼軍人做到了「零感染」?
    火神山醫院位於武漢市蔡甸區,2020年1月24日,醫院相關設計方案完成,2月2日交付使用,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火神山醫院歷時十天的建設,見證了「中國速度」;軍人做到了「零感染」,見證了「中國奇蹟」,而這一切的背後,見證的是「中國實力」。
  • 火神山醫院今日接診收治病人,10天1000床醫院是如何落成的?
    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完工,總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的火神山醫院,參照2003年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所建,於今日正式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2日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武漢市市長周先旺和聯勤保障部隊白忠斌副司令員在武漢火神山醫院籤署互換交接文件,標誌著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人民軍隊醫務工作者。
  • 《愛的釐米》第45集預告:徐清風報名抗疫救援隊,高院長曾抗擊非典
    電視劇《愛的釐米》第45集預告:醫院發起抗擊疫情的號召,準備籌建一支抗疫救援隊,徐清風報名候選。關雨晴支持丈夫的選擇,並且表明自己態度,她會做好家裡的後勤保障。高院長把曾經在抗擊非典疫情時穿過的衣服作為禮物送給徐清風,鼓勵他抗疫必勝。
  • 「「最美」風採錄」黃錫璆:從小湯山到火神山,我的心願是為老百姓...
    一個月的時間裡,79歲的黃錫璆沒有休息一天,一直為火神山醫院和其他應急醫療設施的設計和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其實,在參與設計火神山醫院之前,關注疫情動態的黃錫璆就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請戰書。他寫道:「本人是共產黨員,與其他年輕同事相比,家中牽掛少,且具有非典(時期)小湯山實戰經驗,隨時聽從組織召喚,隨時準備出擊參加抗擊工程。」
  • 岐伯山、火神山、雷神山……為何這些醫院都是「山」字輩?
    從1月27日開始建設,到2月6日竣工,短短十天,該醫院拔地而起,被網友稱為「河南版小湯山醫院」,體現了河南速度和力量。該醫院的名字還經歷了一波三折:最開始施工時,它叫鄭州市新型冠狀病毒隔離病房,中間,它又叫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病區,從2月2日開始,它再次改名為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
  • 「醫院建築設計師就要為老百姓服務」 ——記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黃錫璆第一時間寫下了請戰書,帶領團隊迅速整理好小湯山非典醫院的全部圖紙,「火速」發給武漢的設計團隊,為醫院快速建設贏得了寶貴時間,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關閉,中建集團的3萬多建設工人怎麼樣了
    同一天,北京中元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在78分鐘內整理出了「小湯山」醫院的建設圖紙,無償提供給武漢中信設計院,中信設計院在當天拿出設計方案。 兩神山醫院之前,中國最知名的傳染病醫院是17年前對抗非典的北京小湯山醫院。
  • 重慶海潤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郭金成:從非典到新冠 專注...
    面對非典、新冠兩次疫情,重慶海潤始終牢記社會責任,第一時間組織行動,投入到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之中,全力保障醫院負壓通風安全——而這背後,離不開每一位海潤人的星夜兼程,這份獎項更應屬於他們!重慶海潤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1999年,是專注於室內空氣環境與綠色醫院的國家重點「雙高」 「雙軟」企業。
  • 【央企戰疫 典型經驗⑤】中國建築: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
    中央企業聞令而動,主動投身抗擊疫情第一線,不計代價、不講條件,充分發揮主力軍、國家隊作用,全力支援保障疫情防控阻擊戰,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戰疫經驗。8月15日起,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推出「央企戰疫 典型經驗」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火神山醫院交付!小紅小藍背後的真人來了
    不是不累,是不能累1月23日下午,一收到參建火神山醫院的通知,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湖北廣電傳媒大項目副經理周澤民立刻報名。得到組織同意後,他卻連夜趕回老家,聯繫製作雨衣、雨靴的親戚,為項目捐贈物資,應對武漢連續的陰雨天氣。
  • 省傳染病醫院院長董興齊:防治傳染病 他是指揮官也是「尖兵」
    掌上春城訊 「董院長,周某用過的手機,你還敢用啊?趕緊丟了吧!」今年1月30日中午,同事們好言勸說董興齊。「沒事,沒事,大家別緊張,手機已嚴格按照消毒流程消過毒了。如果我們搞傳染病防治的都怕了,其他人就更怕了!」經過醫護人員三番五次地嚴格消毒後,手機回到了董興齊手裡,他又再次用酒精仔細消殺了半個多小時,才把手機揣回包裡。
  • 和時間拼速度 與死神搶生命——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裡的「生死...
    在武漢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中)、副主任宋立強在查房(3月17日攝)。這裡「鍛造」出送瘟神、戰死神的火神山醫院,會聚了來自全軍的1400名醫護人員,成為這場戰「疫」一把緊急作戰的尖刀。  ICU病房——這把尖刀上的刀尖,也是火神山醫院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最多、最重、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重症醫學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成為衡量醫院救治水平的重要標誌。在我國自汶川地震救援以來,也日益受到關注。
  • 17年前非典期間逆襲,17年後被列為被執行人,拉夏貝爾怎麼了?
    上海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3月14日,是一家多品牌運營的自有品牌服裝連鎖零售企業,主要從事服裝自主設計與研發、外包生產、品牌推廣和直營銷售。創始人邢加興立志要將拉夏貝爾打造成「中國的ZARA」。由於對款式、設計和潮流的迅速反應,拉夏貝爾很快受到年輕女孩的追捧,一度成為80後、90後女生的集體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