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場充斥著大量的贗品次品,如果想要在古玩市場找到真正的寶物,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有專業的知識和眼光、不俗的膽識勇氣,除此之外還要有好運氣。在古玩市場尋寶,可以說要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收藏從沒有過期之說,只要能夠收藏到真正的寶物,它的價值就能夠隨著時間而增長,有了時間和文化底蘊的沉澱,古董的價值才更高。
在收藏界有一位很著名的撿漏大王,他就是收藏家馬未都。很多人整天混跡在古玩市場卻撿不到寶貝,但是馬未都就很不一樣,他自己曾說有段時間基本天天都有收穫,所以馬未都在古玩界被稱為撿漏大王。
這樣的撿漏大王也有羨慕別人的時候,有一個人曾在地攤上撿到一個寶物,讓馬未都羨慕不已,事情要從上世紀的60年說起。
在北京的琉璃廠,古玩生意當時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說是慘澹。當時有一個經常在古玩市場晃蕩混日子的人,這天他路過一個破舊的攤位,一塊破布吸引了他的目光。最初被吸引是因為這塊布實在是太破了,布的邊緣部分還有很多的缺爛,並且上面還寫著字。
這塊破布看上去就像是有些年頭的,他隨口就問多少錢,賣家說只要10塊錢,他轉身就要走,賣主一看顧客要走,趕緊拉著他說還可以再便宜點,經過一番的討價還價,他只花了5塊錢就買了這塊破布。
將破布買回來之後,他也不知道這是什麼,一直找人打聽,但是始終沒有最終答案,這件事就被遺忘了。後來經過十多年,著名書畫大師徐邦達聽說了這個消息,拜訪後十分驚訝,因為這塊破布上有歷史上很多文人名家的印章,並且還有清朝皇帝的印章,當即判斷這是一件寶物。緊接著就對這塊破布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結果更是驚呆了所有人,這塊破布是當年王羲之寫的《平安帖》,上面共寫有41個字。
《平安帖》的發現要感謝明朝的一位大才子,他就是被稱為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文徵明在發現之後,他就將它當作珍寶收藏起來,後來這卷幾經輾轉,但是每一次現世都會引起很大的轟動。
清朝滅亡之後,這卷珍貴的字帖也在動亂中消失不見,沒想到還能保存下來,一直堙沒多年,現在終於被發現它的真面目。
2010年,在嘉德秋季拍賣會現場,這塊破布被當作最貴重的寶物壓軸登場。當時的起拍價格是5500萬元,很多人想要得到這個古董寶物,因此現場喊價競爭十分激烈。經過多輪的喊價競拍,這件寶物被一位神秘買家拍下,他是通過電話方式出價奪下的。
大家都非常關注這件破布寶物的歸屬,後來經過多方消息證實這件寶物是被劉益謙拍得,這位劉益謙曾經也是天價拍下雞缸杯的人。這件破布寶物的成交價格是2.75億元,加上其他的佣金費用等,總價竟然高達3.08億元,這個價格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從用5元錢意外買到這塊破布,經過50年的時間,價格飆升到數億元,就連撿漏大王都羨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