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場奇聞:路邊花5元買塊破布,50年後價格瘋漲,賣了3.08億

2020-12-14 方程讀史

古玩市場充斥著大量的贗品次品,如果想要在古玩市場找到真正的寶物,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有專業的知識和眼光、不俗的膽識勇氣,除此之外還要有好運氣。在古玩市場尋寶,可以說要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收藏從沒有過期之說,只要能夠收藏到真正的寶物,它的價值就能夠隨著時間而增長,有了時間和文化底蘊的沉澱,古董的價值才更高。

在收藏界有一位很著名的撿漏大王,他就是收藏家馬未都。很多人整天混跡在古玩市場卻撿不到寶貝,但是馬未都就很不一樣,他自己曾說有段時間基本天天都有收穫,所以馬未都在古玩界被稱為撿漏大王。

這樣的撿漏大王也有羨慕別人的時候,有一個人曾在地攤上撿到一個寶物,讓馬未都羨慕不已,事情要從上世紀的60年說起。

在北京的琉璃廠,古玩生意當時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說是慘澹。當時有一個經常在古玩市場晃蕩混日子的人,這天他路過一個破舊的攤位,一塊破布吸引了他的目光。最初被吸引是因為這塊布實在是太破了,布的邊緣部分還有很多的缺爛,並且上面還寫著字。

這塊破布看上去就像是有些年頭的,他隨口就問多少錢,賣家說只要10塊錢,他轉身就要走,賣主一看顧客要走,趕緊拉著他說還可以再便宜點,經過一番的討價還價,他只花了5塊錢就買了這塊破布。

將破布買回來之後,他也不知道這是什麼,一直找人打聽,但是始終沒有最終答案,這件事就被遺忘了。後來經過十多年,著名書畫大師徐邦達聽說了這個消息,拜訪後十分驚訝,因為這塊破布上有歷史上很多文人名家的印章,並且還有清朝皇帝的印章,當即判斷這是一件寶物。緊接著就對這塊破布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結果更是驚呆了所有人,這塊破布是當年王羲之寫的《平安帖》,上面共寫有41個字。

《平安帖》的發現要感謝明朝的一位大才子,他就是被稱為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文徵明在發現之後,他就將它當作珍寶收藏起來,後來這卷幾經輾轉,但是每一次現世都會引起很大的轟動。

清朝滅亡之後,這卷珍貴的字帖也在動亂中消失不見,沒想到還能保存下來,一直堙沒多年,現在終於被發現它的真面目。

2010年,在嘉德秋季拍賣會現場,這塊破布被當作最貴重的寶物壓軸登場。當時的起拍價格是5500萬元,很多人想要得到這個古董寶物,因此現場喊價競爭十分激烈。經過多輪的喊價競拍,這件寶物被一位神秘買家拍下,他是通過電話方式出價奪下的。

大家都非常關注這件破布寶物的歸屬,後來經過多方消息證實這件寶物是被劉益謙拍得,這位劉益謙曾經也是天價拍下雞缸杯的人。這件破布寶物的成交價格是2.75億元,加上其他的佣金費用等,總價竟然高達3.08億元,這個價格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從用5元錢意外買到這塊破布,經過50年的時間,價格飆升到數億元,就連撿漏大王都羨慕他。

相關焦點

  • 小夥路邊花5元買塊破布,專家看後價格瘋漲,最後賣了驚人數目
    小夥路邊花5元買塊破布,專家看後價格瘋漲,最後賣了3.08億 引言: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眾所周知,作為東晉時期的著名人物,不僅僅在詩詞歌賦略有成就之外,其是在書法藝術,也被後世堪稱絕筆,不過時隔數千年的歷史,王羲之的真跡似乎很少很少,不過,一次偶然的機會,就在60多年前,一名小夥花費5元買的一塊破布,被專家看過之後,竟然賣出3.08億,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花5元在地攤買塊破布,50年後轉手賣3.08億,馬未都實名羨慕
    馬未都是收藏大家,可是有一個人的撿漏連馬未都提起都是羨慕不已,這個人在地攤上花五塊錢買了塊破布,50年後,賣了3.08億。一次偶然的撿漏就讓這一家一下子賺了3個億,實在是讓人羨慕。5塊錢買文物那麼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口罩原材料價格瘋漲,熔噴布為何「一布難求」
    近日,多個口罩製造企業反映,口罩原材料進貨價格「瘋漲」,其中熔噴布的漲幅甚至達到十幾到二十倍。熔噴布為何價格飛漲,供應環節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但現在市面上熔噴布市場有些亂,市場上真的有那麼多貨可以買嗎?對此我是很懷疑的。我在一些熔噴布的群中看到,很多賣家都說有多少現貨,但前提是帶錢提貨,當你再追問有無檢測報告時,答案是零,你說氣不氣人?」深圳一家口罩企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熔噴層主要以聚丙烯為原材料製成的熔噴布為主,對防止細菌滲透起到至關重要作用。
  • 大媽路邊賣「小龍蝦」,50一斤路人嫌貴,懂行大叔花400包圓
    大媽路邊賣「小龍蝦」,50一斤路人嫌貴,懂行大叔花400包圓!大家買食材都喜歡去超市或者是菜市場,但其實平時在路邊也能碰到很多新鮮的食材,而這些食材的話,通常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碰到了如果你正好認識的話,可能就撿了一個大便宜。
  • 老人突然被告知,廚房裡遮了10年灰塵的破布,竟是價值連城的古畫
    大家都知道現在不僅是古董值錢,古玩市場也蠻賺錢的。許多有錢人都開始收藏一些古時候流傳下來的奇珍異寶,所以就會去古玩市場淘「寶貝」。其實,有沒有機會碰見奇珍異寶也是要看緣分的。有些人拼命尋找都沒有遇見一個寶貝,可有些人是寶貝近在眼前,卻不自知。
  • 琥珀價格一路瘋漲到底能持續多久
    1、波羅的海琥珀價格半年漲一倍   主持人:琥珀在中國的第一波熱潮,我記得是1993年《侏羅紀公園》上演時,電影中科學家從琥珀包裹的蚊子血液中提取出恐龍的DNA,然後克隆出遠古時代的恐龍,當時全球都掀起了琥珀的熱潮。但琥珀價格應該是最近幾年才真正漲起來的,早幾年商場裡賣的琥珀飾品很多都只是幾百塊,貴一點的也就過千元。
  • 大媽帶古玩攤上撿漏的翡翠手鐲鑑寶,專家看後:以後不要再買了!
    上場之後,大媽給專家們講述了寶貝的來歷:大媽的公公退休後,喜歡去古玩市場淘寶,在2002年的時候從古董市場淘到了這對翡翠手鐲。現在想讓專家鑑定一下,看看它的真假和價值。專家一邊看這對鐲子,一邊問:這鐲子多少錢買的?大媽說,她不清楚,之前都不知道公公有這麼一對鐲子,是前段時間偶然間才發現的。專家把這對手鐲看的差不多了!
  • 農民18塊賣掉祖傳寶瓶,專家:最少值5億!農民卻稱幸好賣掉了
    農民18塊賣掉祖傳寶瓶,專家:最少值5億!農民卻稱幸好賣掉了在文物行業中,有一種文物叫做傳家寶。它是某個家族世世代代,歷經一輩又一輩人傳下來的東西。除非遭遇重大變故,這樣的傳家寶是輕易不會被賣掉的。而今天小編和大家介紹的這個古董,它是一個瓶子,在很多年的時間裡他都作為傳家寶被保藏在某一個家庭中。然而當這個寶貝再次面世時,是一農民18塊賣掉了祖傳寶瓶。這個寶瓶的名字有些繞口,它叫做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後來有專家對它估值稱:最少值5億!有人問這位農民後不後悔,而農民卻稱幸好賣掉了。這位農民就是朱立恆,朱立恆的祖上曾經當過官,機緣巧合下得到了這個瓶子。
  • 他是馬未都口中的「撿漏大王」,1000元買的瓷杯,轉手賣了2.8億
    導讀:1996年,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它的創始人名叫馬未都,在當時知道這個名字的人並不是很多。但隨著近十幾年來古玩市場的火爆,馬未都和觀復博物館名氣逐漸大了起來,很多喜愛文物和收藏的人都稱呼他為「收藏大家」、「撿漏大王」。
  • 鶴壁女子路邊買免用洗潔精的洗碗布 使用後卻毫無效果
    「攤主介紹這是一款去汙強、吸水快、易清洗的洗碗布,可我買回去後才發現根本沒有對方演示時那麼好用。」12月27日,淇縣孫女士致電百姓熱線稱,她花了50塊錢買了免用洗潔精的洗碗布,但事後發現洗碗布並沒有效果,她懷疑攤主將商品掉包或者是對產品進行了虛假宣傳。
  • 老漢無意中撿到一堆破布,被兒子20元賣掉買酒喝,如今估值4個億
    當下有一句流行語:感覺錯失了一個億。大多數人只是開玩笑而已,但有一位老漢,因為丟掉了幾塊破布,真的錯失了4個億。接下來,我們講講他的故事。當垃圾車將垃圾運出城門時,很多年輕的「守門人」爭前恐後的開始瘋搶,期待能撿到一個寶貝,等到老漢劉金山上前時,能有點價值的東西都被搶光了,垃圾堆中只剩一個盒子,盒子中有一團破棉花和幾塊爛布。只因劉老漢的家中太窮了,所以爛棉花和破布對於他來說,也是好東西,拿回家也能派上用場。
  • 貴陽二七路:男子路邊賣品牌化妝品,女子花800元買後發現是假貨
    在以前有這麼一個套路,有些人裝作很神秘的樣子,偷偷摸摸向路人推薦品牌手機,為了能讓路人相信,還謊稱是從非法渠道來的,在價格上就非常的便宜,等到真買回家後,大多數都被他們偷換成模型機了。在經過這麼多年的騙局宣傳後,基本上都已經知道模型機的套路,基本上受騙的也沒幾個,這類騙局就消失得差不多了,不過有些騙子改頭換面又出來行騙了,比如把賣手機給改成賣些品牌化妝品之類的。在貴陽就有位女孩被騙了800元,我們一起來看看。
  • 他「一不小心」賺了500億:花2.8億買個杯子,泡茶喝!
    年!而已,國之珍寶,吾輩護之!我發現,在中國,不止男女老少、有錢沒錢都喜歡玩收藏,沒錢的買點黃金、金條當收藏品,有錢的買點明朝的、唐朝的古玩字畫玩玩……「收藏」這個愛好從古至今中國人都是一以貫之的。而很多商界大佬在經商之餘,也在忙收藏,比如:劉鑾雄、王健林、張蘭、劉益謙……接下來,我們來盤點下這些大佬的收藏帝國。
  • 琥珀價格一年翻一倍 均價超黃金一克賣上千元
    價格一年翻一倍  為了解琥珀市場行情,記者走訪了京城多家古玩城內琥珀專賣店。據業內人士回憶,琥珀身價走高是近幾年才開始的。「一開始沒人把琥珀當稀罕物,直到2008年前後,白玉、翡翠的價格輪番暴漲,人們開始挖掘更多的投資品種,琥珀這才浮出水面。」金源珠寶古玩城琥珀商小薛回憶道。
  • 劉益謙雞缸杯從1000港元到2.8億背後貓膩-—古玩評估(風塵擺渡)
    7、劉益謙2014年4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上海藏家劉益謙,以2.5億港元的價格竟得,加上佣金為2.81億港元。仇炎之手上1000港元的雞缸杯,總共歷經5次轉手,8次流拍,到劉益謙手上的時候變成了2.8億港元;每一次的轉手、流拍,都是在為這隻雞缸杯做宣傳和曝光。
  • 「輕閱讀」一隻小碗,從30塊到1.4億的故事
    值得一說的是,也是這樣一個完好的成化青花碗,上世紀三十年代,在北京琉璃廠,它僅值30元!陳重遠《古玩談舊聞》中記錄了成化青花碗的輾轉故事:琉璃廠有一家古玩鋪叫賞奇齋,因為是醇王府出錢辦的,好東西多,所以相比之下店裡的成化青花碗也就不算什麼好的玩意兒,因此一摞成化碗在貨架上放了二三十年,也沒人在意。
  • 瀋陽古玩地攤買日瓷雜貨:東西好多,價格好誘人,這是怎麼弄來的
    瀋陽有很多地攤賣古玩舊貨的市場,這些瓷器大部分也是在這裡進行交易的11月15日是星期天,我來到了魯園舊貨市場,這個市場每周五、六、日對民眾開放地攤賣貨,誰都可以來擺放賣東西,不僅瀋陽市,一些周邊城市,甚至外省商販到時也會來。
  • 比特幣價格破萬,減半狂歡下的操作策略是賣還是買?
    比特幣的破萬,強勢扭轉了312暴跌以來的所有負面效應,重新建立了強大的發展新邏輯。在312暴跌中,比特幣價格一度回到2018年熊市的最低點,價格暴跌下的信仰隨之坍塌,甚至有人發出比特幣時代結束的言論。當今天比特幣再次破萬後,我們又看到「比特幣革命」回來了。
  • 重慶漁民在嘉陵江撈出根鐵柱,論斤賣了65元,專家:最少值3個億
    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將漁網撈起來後陳某卻傻了眼,這黑漆漆的大鐵塊是個啥玩意?不過陳某也沒有灰心,這麼大的鐵塊雖然他不知道是什麼,但就這材質跟重量來說也能賣個不少錢。陳某立刻魚也不打了,蹬著個小三輪就往廢品站跑。
  • 一堆花3元買的破紙,每天漲4千倍,32年後翻4800萬倍
    一堆花3元買的廢紙,每天漲301倍,32年後翻480萬倍1980年4月23日,家住在山東煙臺市一個名叫李世年的中學老師,在偶然的一次機會意外的以常人意想不到的超低價格收購了一批清代大師的古畫,從而一夜暴富的故事在當地文物收藏圈一時傳為了撿漏的佳話,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