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關注真相,一問到底。
近日,河南鄭州、洛陽、濮陽等地普降大雪,可是樂壞了當地的小夥伴兒們,各種雪景刷爆朋友圈。可是沒過多久,就有人說這是一場「假雪」,還上傳了氣象部門 「人工降雪」的視頻,一下子引發了極大關注。不少網友傷心地表示,自己是不是被騙了?有的說「讓我如此開心的一場雪難道是假的,只是下了個寂寞?」還有的說「原以為這是12月的一份禮物,突然覺得一點都不浪漫了。」
河南真的下了一場假雪嗎?為什麼要人工降雪?它和真的雪有什麼不一樣?我們來一問到底。
河南大雪 真的是人工降下的"假雪"嗎?
首先要問的當然是,河南這場雪真的像有些網友所說,是一場人工降下的假雪嗎?
河南省人工影響天氣中心首席服務專家黃毅梅:「這幾年,只要有需求,另外天氣條件具備,我們就進行人工增雨雪作業。我們把催化劑播撒到雲中,有許許多多小的顆粒,這些顆粒通過核化成人工冰晶。人工冰晶通過冰晶效應使冰晶逐步長大,長大下落以後,通過碰並等作用形成降水粒子,以達到增加降水的目的。」
看來,河南的這場大雪真的是人工幹預的結果,氣象專家介紹,這主要是為了淨化空氣,改善土壤墒情,以及降低森林火險等級等。不過,說河南的這場雪是假雪,專家可並不認同。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姚展予:「說在河南產生的降水完全是人工製造的降水,實際上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我想要澄清一個概念,現在很多人可能把人工增雨雪理解叫做人工降雨或者人工降雪,其實一字之差概念完全不一樣。我們叫做人工增雨或者人工增雪,這一字之差,差在什麼地方?人為力量跟自然界力量相比還是微乎其微的。正常的降水過程其實絕大部分都是自然降水的作用,怎樣通過人工幹預的方式使它降水能夠在自然降水的前提之下能夠多增加一些,達到增加降水的目的,所以我們稱之人工增雨或者人工增雪。」
河南省人工影響天氣中心首席服務專家黃毅梅:「人工增雨雪和自然降雪品質是一樣的。」
人工增的雪和自然下的雪品質一樣嗎?
給河南氣象部門的回應來劃個重點:首先,河南這場大雪的確有人工幹預的成分,但是「人工增雪」並非「人工降雪」,人工幹預天氣只能錦上添花,並不能無中生有;其次,為啥要人工增雪,雪下得大可以緩解乾旱、淨化空氣、降低森林火險等等,作用多多;最後,請大家放心,人工增的雪和自然下的雪品質是一樣的,可謂是如假包換,假一賠十,下的不是寂寞是真實。
國務院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有何規劃?
科學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已經成為我們緩解旱情、防災減災的重要手段。就在本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人工增雨(雪)作業影響面積要達到550萬平方公裡以上,人工防雹作業保護面積達到58萬平方公裡以上;到2035年,推動我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科技、服務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化云為雨雪 我們是如何做到的?
其實,人工增雨雪並不是啥新鮮事,除了增雨雪,還可以人工消雨、消霧、防雹、防霜等,早在1958年我國就進行了第一次人工增雨作業。那麼天上的一朵朵雲,是如何通過人工幹預變成雨雪的呢?
要想實現人工增雨雪,首先得有一團合適的雲。一般來說,當雲的厚度超過兩千米,缺乏冰晶卻擁有豐富水汽,且雲體外圍還有充足的水汽源源不斷進行補給,氣象工作者就認為這團雲具備幻化雨雪的潛力。
其次,雲有冷暖之分。暖雲裡充滿小水珠,溫度在0℃以上,上升氣流的託舉使它們漂浮在空中掉不下來;而冷雲的溫度在0℃以下,雲裡有許多閃亮的冰晶和過冷水珠,但由於它們又小又輕,在上升氣流的託舉下也不會掉下來。這時候,就需要人工來幫忙了。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姚展予:「人工增雨雪就是通過人工幹預的方式往雲層當中播撒一定的催化劑,促使雲層當中的降水條件朝著有利於我們想要達到的條件發展,比如說自然降水要求冷雲當中有一定數量的冰核,但是如果這種自然的冰核數量或者濃度不足以產生降水,我們可以通過人工方式往冷雲當中增加一些冰核。當冰核播撒到有豐富過冷水區域當中,就能夠通過冰水轉化過程,把這些過冷水逐步轉化到冰核當中形成雲滴,雲滴逐漸地長大,長大到一定程度以後大於託舉的力量就往下掉落,最後降落到地面形成雨或者雪的過程。」
哪些「爆款」裝備將催化劑送入雲中?
看來下雪這份禮物,還真不是我想送,想送就能送,合適的雲和催化劑缺一不可。究竟這催化劑是如何被送到雲中的呢?這就要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中的那些爆款裝備了!
人工增雨作業飛機是雲內播撒催化劑的最佳裝備,可將催化劑直接撒入雲中,其上裝載的探測儀器還可對作業前後雲的狀態變化進行追蹤監測。飛機作業機動性強、催化面積大、增雨效果好。
與飛機作業相比,火箭和高炮作業能將催化劑播撒得更集中、形成冰核濃度高,特別適合針對飛機難以進入的對流雲作業。
安靜燃燒的地面煙爐是最「沉默」的人工影響天氣裝備。人工增雨地面煙爐常用於針對山區地形雲的作業。作業人員將其設置在迎風坡面後,在氣象條件適合時,利用計算機發出點火信號。煙爐開始燃燒含催化劑的焰條,通過環境場上升氣流將人工冰核送入雲中。除山區以外,對於較難或不能申請作業空域許可的城市及周邊區域,地面煙爐也是非常適宜的。
催化劑會否汙染大氣 影響人體健康?
人工增雨雪要通過催化劑來實現,那我們要問了,這些催化劑會不會汙染大氣?特別是會不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呢?
氣象專家介紹,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採用的催化劑主要是乾冰,也就是固體二氧化碳,以及液氮、碘化銀等,且每次作業只需使用少量。以常用的冷雲催化劑來說,其主要成分乾冰和液氮,汽化後成為二氧化碳和氮氣,都是空氣的主要組成元素,因此它們都是「生態安全催化劑」,不會汙染環境。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姚展予:「最常用的催化劑是碘化銀,但是人工影響天氣所播撒的碘化銀濃度是極其微小的,世界衛生組織對飲用水、環境當中的銀離子的含量有一個安全標準,安全標準是每升水當中銀離子的含量不大於0.05毫克。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經過人工影響天氣以後,所使用的催化劑對環境和水應該對人體是沒有影響的,不會汙染環境,因為濃度遠遠低於標準值至少是兩個量級以上,在國外和國內都有檢測的數據。」
人工幹預天氣會對氣候變化造成影響嗎?
專家同時還表示,人工幹預影響的只是局地的天氣情況,與自然界的氣候變化相比作用微乎其微,並不會對大範圍的氣候變化造成影響。
【來源:央視網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