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輩子,有很長的路要走,每個人的路,都走的不同。在生活中,為了追求富貴,每個人都會考慮很多,其實有很多時候我們的考慮都是多餘的,若是能行持善法, 積累善根,無論在哪裡都一樣會有福報,一樣會快樂幸福,如果不能積功累德,考慮得再多也用。
沒有福報的人,求富貴是求不來的,如果聚德自身無福,就該正視自己,正視命運,修身養性,多行善事多積福德,修善最重要的是修心,只做善事而不改變心境,成效是非常微小的。老人常說,一個人有福氣會有幾種徵兆,只要有一個,就是有福人。
1、一念佛就有福了。
念佛能消除宿業,增加福報,開顯自性本有的功德寶藏。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人皆可以念佛積累福德。《觀經》介紹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說,人們只要聽到佛菩薩的名號,就能獲無量福。經上還記載,有位國王害了自己的父王,七日後當墮地獄。一位阿羅漢教他念南無阿彌陀佛佛,國王至心念佛,整整念了七天,得一心不亂。國王死後來到地獄門口,念了一聲南無佛,結果這個地獄裡所有的罪人,都得到解脫。」
2、心懷感恩,必有厚報。
古人云:「知恩圖報,善莫大焉。」 心中有恩,知恩圖報,是「飲水思源」的博大情懷。生命本是一場漂泊的旅途,遇到誰都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應該珍惜每一個朋友,感恩今生相遇的每個人。
很多人心裡總是抱怨都是別人的錯,很難與身邊的人相處。傳統文講:君子反求諸己,小人無錯,君子常過,倘若反觀自身,看到自己有改正的地方,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會贏得別人的尊重。擁有感恩心的人最有福氣,慈悲幫助別人是德,加起來就是福德。
3、說話也有福報。
生活中,我們說話,做事,做人,切不可隨隨便便,一定要三思而後行,說話,做事,都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這樣才能不給自己,不給別人惹來是非。舌頭是善惡之源,所以不可說話口滿,不可心生惡念。說話之前過濾三遍,口業便消了大半。
善言,不僅體現了自己的修行,也能讓外人對佛法生起信心。生活中很多矛盾是非大都是從口生起,所以學習說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佛教所說要善言,主要是從出發心來說,並不是讓你一味地去說好話。
4、 善良、行善積德之人必有福報。
古人云,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善良之人必有福報。老祖宗對於福報的見解,充滿人生的大智慧,值得我們細細感悟。佛陀說,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福禍不是上天註定,而是有因才有果,你最終收穫什麼果實,取決於你種下什麼因。我們今天的處境,都是由從前的種種經歷造就。而今天的所作所為,會直接決定你將來的境遇。
行善積德的人,就像是院子裡的青草,雖然看不到它在生長,但每天必定有所增益。作惡的人,就像磨刀的石頭,雖然看不到磨損,但時間一長,就能看到它的削減。
行善積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並不是說今天做了一件好事,立馬就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就不去做。雖然不會是我們的生活立即發生改變,但長期以往,對我們身心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讓我們給自己種下善良的種子,每天澆水。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福報會不請自來,終有一天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