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我想在座的各位都不陌生,無論你覺得這是玄學還是什麼玩意,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耳機。
現在我們在市面上常見的耳機按單元分類無非三種:動圈耳機,動鐵耳機,圈鐵耳機,今天我們主要說說動圈耳機。
動圈耳機作為目前最常見的耳機,又可以分為開放式,半開放式和封閉式耳機。這裡我們不再細說,我們來著重談談動圈耳機的原理(您的好友:靈魂畫師已上線)。
(千萬別讓我手繪老師看見要不然她非得罵死我)
以上為動圈耳機的主要結構。耳機的振膜會被固定在單元框架上,振膜下方粘著線圈,最底下的則是永磁體。在使用耳機時,線圈得到電流,會產生磁場而懸浮於下方的永磁體,磁場根據不同的信號改變而產生振動,前後運動驅動振膜產生聲音。
振膜作為動圈單元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也是各大廠商的所注重的部分。通常來說,振膜直徑越大,可以驅動的空氣越多,也是我們說的低頻越好。但是往往較厚的振膜會導致靈敏度下降,而過大的振膜又會導致強度不足。耳機廠商尤為重視這一點,在振膜方面也是耳機廠商花大力氣研發的方向。關于振膜的材質有很多種,如類似矽膠的透明材料,紙質,生物纖維振膜。高端耳機的鍍鈦,木質振膜等。
作為遊戲黨和音樂發燒友必備之物的耳機,其實歷史並不長。在1881年,一般認為這一年是耳機的出生之年,可是,那時代的耳機只是兩隻巨大無比的箱子架在肩膀上(喪心病狂……),而且純屬為了通信用,和音樂沒有一分錢關係。
一般意義上認為,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耳機是1937年拜亞動力製造的DT48耳機,同時也是這個世界上最長壽的耳機,這部耳機一直生產到2013年,生產年限長達75年,可以說是耳機中的長者。當年的蓋世太保們對這款耳機愛不釋手,不僅可以聽到原汁原味的音樂,還攔截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然後德軍通訊兵和坦克兵就標配拜亞了對嗎……)
那麼應該如何挑選耳機呢?
第一,預算。沒錯就是預算,只有有了預算你才能決定買什麼樣的耳機。第二是用途,如果你只是為了打遊戲,即使有再多的預算,買個二三百的就夠了,能聽個聲音就行。第三是已有設備。某些耳機特別吃設備比如說AKG的大手辦K701,一般的前端休想讓他全力發揮,還有某海賽爾的ie800這類耳機沒前端就別想了,買了也推不動系列。想推?可以,加錢買耳放。
在這裡簡單推薦幾款不同價位的耳機供大家參考。
遊戲黨
200元以下:
西伯利亞K5:作為耳熟能詳的遊戲耳機廠家,西伯利亞k5的聲音表現能力還是不錯的,至少聽聲辯位是足夠了。
賽睿Siberia v2:這個Siberia不是上面那個西伯利亞,是賽睿旗下的一個系列。既然作為遊戲耳機,打遊戲是夠用的,風評也是蠻好的。不過音質嘛……你懂的……
200到500:
這個價位遊戲耳機其實品質都差不多,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賽睿Siberia200和雷蛇北海巨妖(當然是選擇原諒她)。
500到1000:
北海巨妖7.1 V2和羅技G633也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耳機,這個價位的耳機已經在電競方面很強大了,無需多言。
1000以上:不知道,不了解,沒用過(事實上是想碎覺了)。
2.聽音黨:
200元以下:對於聽音黨來說這個價位挺尷尬的,可選擇餘地不太多,不過根據個人體驗我比較推薦索尼的mbr-xb50ap,雖然打著強勁重低音的旗號,但是解析還是相當不錯的。聽說當年的平民神器AKG k420也降到了200以下不知是否靠譜。
200-500:
這個價位開始有了均衡性的耳機,個人推薦鐵三角ATH-M20x和im50,索尼方面xb450ap可以嘗試一下。
500到1000:
這個價位可選擇餘地更多,像索尼xbr-a的入門版,森海塞爾,鐵三角都可以選擇。除了某b不要選,其他的基本都算可以。
1000-2000:這個價位不再多說,記住一點這個價位的耳機要開始考慮前端的問題,萬一買到手後聲音非常奇怪,比如乾澀、中頻疲軟、高頻刺耳等情況,八成是推不動系列。
2000以上:和上面注意的問題差不多,可選擇餘地更多。
好今天關於耳機我們就說到這裡,有機會我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