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導演李亞威:用生命記錄生命 用鏡頭傳遞大愛

2020-12-13 SZNEWS

著名導演李亞威。深圳晚報記者 陳玉 攝

深圳晚報記者馬君桐

2020年對李亞威來說是個豐收的年份,她一連推出7部紀錄片作品參加國內外獎項評選,均有所斬獲。這既是她近幾年投入創作結出的豐碩成果,也是她有「意」為之:「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這些作品和獎項是我送給深圳的一份禮物。」

1994年,李亞威從長春電影製片廠調入深圳市文聯,從事電影和紀錄片的藝術創作。作為導演,李亞威把自己心中的大愛都融入作品。她拍《深圳故事》系列,拍出深圳普通人的命運,以及都市喧囂背後的真情和詩意;她拍《百年中英街》《蛇口故事》,記錄深圳的歷史和天翻地覆的變化;她拍《一座敬仰文化的城市》《客家人》,展現出這個城市裡的人文精神。她還紮根楚雄十幾年,用《火之舞》《中國有個暑立裡》記錄下瀕臨失傳的彝族文化,為這個民族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用腳步丈量

楚雄彝族的村村寨寨

2000年,李亞威受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聯委派,來到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採訪拍攝扶貧幹部臧金貴的事跡,從此與楚雄、與彝族山寨結緣。近20年來,她走遍了楚雄彝族的村村寨寨,拍攝宣介這裡的風土人情,與彝族父老鄉親結下深厚情誼。她和她的團隊不要報酬,搶救挖掘拍攝創作了《火之舞》《中國彝族大歌》《中國有個暑立裡》等優秀紀錄片,在全國乃至世界引起很大反響。至今,她已幫助彝族拍攝了上百集的作品,將作品推到了國內外。

在李亞威獲得楚雄榮譽州民的頒獎詞中,有這樣兩句話:「她是個外鄉人,卻對楚雄情濃於水,帶著乳汁來,不銜半根草去……」她不僅為當地義務拍攝作品,還將自己的整個身心融入其中,捐款、扶貧、建文化室、培養人才……她還創建了楚雄技師學院影視學院並任學院院長,親自撰寫教學大綱。

在旁人看來,李亞威二十年如一日地無私奉獻非常令人欽佩,但對於她自己來說,記錄當地的彝族文化似乎成了她命中注定的使命,而那些奉獻,就像是在為自家人做一點理所當然的事情。

追求完美

作品比生命還重要

大家都稱李亞威為深圳的「獲獎專業戶」。僅今年,李亞威拍攝的紀錄片《鳳凰涅槃》榮獲了2020年第九屆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頒發的女性題材「優秀電視作品一等獎」(之前已榮獲中國紀錄片頒發的「長片十佳作品獎」);紀錄片《趙卉洲的故事》獲2020年第九屆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頒發的女性題材「優秀電視作品二等獎」;紀錄片《王文旺和他的老物件》榮獲2020年第五屆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紀錄片類最佳導演獎」和「民族影片國際貢獻獎」;紀錄片《雜技團》榮獲了2020年第五屆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紀錄片類最佳藝術效果獎」和「民族影片國際貢獻獎」……

「獎項不是唯一的。我要帶學生和團隊,所以必須樹立一個標杆,向精品致敬,向藝術的殿堂邁進。」李亞威說。她對人物、對人類發展史等皆感興趣:「我的很多片子都帶有人文色彩,我希望把人物和地方、民族、世界串起來。」

李亞威在拍攝的過程中從不偷懶,哪怕拍攝一個20分鐘的短片,都是多機位拍攝,積累了大量真實素材。不通路的山村,她堅持走過去。「確實是用自己的生命記錄他人的生命。」她說,「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我認為作品比我的生命重要。因為生命有一天會結束,但是作品仍然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會跟你一起消失。」

相關焦點

  • 李亞威:用鏡頭和大愛發揚彝族文化的「阿俵妹」
    她,是一名編劇,一名導演,紮根雲南楚雄,用文字和鏡頭參與「搶救、挖掘、保護、弘揚」瀕臨消失的彝族文化。她,助人不遺餘力,行善不圖回報,以物質幫扶和文化支邊將愛心播撒在第二故鄉楚雄。她是李亞威,被人們親熱地稱為「阿俵妹」。
  • 【疫情防控 金昌在行動】以大愛療愈病痛 用生命守護生命
    金川集團職工醫院��以大愛療愈病痛 用生命守護生命 –––直擊疫情抗戰第一線 這是一個被疫情改變的春節。紫金花城金昌,為了健康,人們不再遠行,減少聚會,留守家中。
  • 美麗中國說丨這些人.用時間守望時間.用生命記錄生命.
    他們用鏡頭留下痕跡她把整個香港揉碎了塞進鏡頭。 「我是帶著我的一生來的。而我的一生就在一個個盒子裡。」用照片講述一個故事。當馬宏傑看到這組照片時,他被震撼了。「鏡頭用的縱深感,和他的那個高度,都讓我感到無限的震撼。原來攝影師還能用如此罕見的視角傳播人類的生存精神。」這組採蜜人照片對馬宏傑的影響之深,在往後的作品中都能看出。
  • 繁花似錦,再短暫的生命,都值得被記錄——日本藝術家蜷川實花
    她是日本攝影師兼導演,以鮮花,金魚和風景照片而聞名。蜷川實花來自藝術世家,父親蜷川幸雄是日本著名的莎劇導演,也是日本當代戲劇的代表人物,母親則是演員和作家。家庭中的其他成員也在各種藝術領域頗有建樹。也許是家庭的原因,蜷川實花對畫面和色彩有著天生的敏感。蜷川實花的攝影顏色豐富誇張,影像令人印象深刻,尤以花、金魚、女性、旅遊地的風景為見長。
  • 2020|我在現場用文字啜飲時光•見證生命擔使命的大愛無疆
    正如《家是最小國》「頒獎辭」中所說的那樣,「用雙腳丈量三湘四水,用雙眼眺望民生質量和生命尊嚴」,一直以來,作為報告文學作家的韓生學,滿懷激情,深入火熱的時代現場,用一支深情的筆,記錄時代變遷,反映百姓生活,寫下了諸多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深受讀者的喜愛和好評。
  • 八一廠戰地攝製組:用生命和膠片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爭
    他們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竭盡全力將電影攝影機鏡頭推向戰場的最深處,用電影膠片真實記錄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熱情歌頌了「最可愛的人」,同時也充分展示了新中國第一代軍隊電影人的壯麗風採。
  • 無私大愛|讓生命延續,讓藏藍閃光!
    不管值不值班,他每晚都要到監管區,堅持走完所有監舍,認真檢查每一名罪犯的學習記錄,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僅在1985年,孫晉川就自發加班60多天,罪犯個別談話教育的人次達到兩百人以上,數十名頑固犯得到轉化。
  • 退伍軍人姜冰池 生命盡頭獻大愛
    退伍軍人姜冰池生命盡頭獻大愛無償捐獻器官挽救了6個人的生命在生命的盡頭,經家人同意,8月4日,他無償捐獻了身體的6個器官,挽救了6個人的生命,使生命得到了另一種形式的延續。大愛無疆,感動全城。8月6日上午,記者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紅十字會、愛之源人體器官捐獻服務隊等。單位負責人一起來到姜冰池的家中,親切看望慰問其家人,並送去了鮮花、慰問品和慰問金。姜冰池是梁園區建設街道辦事處邢莊村小秦莊人,今年24歲,退伍軍人。
  • 用鏡頭語言記錄大美高原
    作為環球時報-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我亦用鏡頭記錄和詮釋唯美。特別是由於中央統戰部的工作性質,常常進藏。當看到那些多彩的高原湖水、壯觀迷離而別樣的布達拉宮,別具風情的民族民俗……有一種被「大美」吸引住眼目的震撼。一幅幅作品,記錄了行走的自然人文,再現了大自然的悸動生命。我熟悉巍峨的雪山和壯美的草原,在那裡美麗與壯闊並存。從攝影裡能夠讀到繁華景象背後最簡單的夢。
  • 著名國際人像攝影師MOJA用鏡頭記錄福州之美
    10月8日,著名國際人像攝影師、盧森堡人像攝影師MOJA在福州三坊七巷小黃樓為身著漢服的模特拍攝,正式開啟「MOJA行攝中國福州行」的序幕。 記者劉可耕 攝 著名國際人像攝影師MOJA用鏡頭記錄福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之美 中新網福州10月8日電 (記者 劉可耕)榕城十月,秋高氣爽。8日,法國坎城電影節官方合作夥伴、著名國際人像攝影師、盧森堡人像攝影師MOJA與他的團隊,在福州三坊七巷小黃樓投入地為身著漢服的模特拍攝,正式開啟「MOJA行攝中國福州行」的序幕。
  • 高通驍龍助力首屆中國野生生物視頻年賽 用科技的力量傳遞生命的力量
    高通驍龍助力首屆中國野生生物視頻年賽 用科技的力量傳遞生命的力量 2020年12月28日 18:29作者:廠商動態編輯:吳文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不完美的她》一部關於生命與情感的力作
    親生母親給了林緒之第一次生命、養母給了她第二次生命、林小歐給了她第三次生命,導演用親情來展現林緒之的頑強生命,將情感的釋放和生命的綻放一起呈現。二、高明的視聽語言強烈的色彩表達、近景鏡頭的大量運用、平視的拍攝角度,導演用高明的電影視聽語言來拍攝這部電視劇,提升該劇的質感和規格,點出該劇的主題,喚起大家對生命的尊重以及鼓勵大家進行情感的表達。
  • 用真實展現生活的悲喜交集,《大地情書》譜寫黑土地上的生命讚歌
    一部地方風物影像志,弘揚保護環境理念 導演胡峰將鏡頭聚焦在松嫩平原腹地的黑龍江省,用更為細膩,更為忠於生活的鏡頭語言向觀眾展現了獨屬於東北地區的風俗文化、自然風貌,可以說,《大地情書》本身就是一部極具特色的地方風物影像志。
  • 日本攝影師用鏡頭記錄女兒的成長,網友:看後被暖哭了
    日本攝影師用鏡頭記錄女兒的成長,網友:看後被暖哭了她們說,世事無常,生命有限,愛與陪伴,才是我們能夠給身邊人最好的禮物。在今天的美照中,被一位日本攝影師的曬照圈粉了。如圖所示,他用鏡頭記錄女兒的成長,網友看後紛紛直呼「被暖哭了」。這樣溫馨治癒的畫面,在爸爸鏡頭下的女兒,成長的每一步都值得被記錄,小小的腳步,邁開的卻是大大的世界。父母能夠給予子女最好的禮物,就是愛與陪伴。
  • 用生命紀實,「新冠」戰「疫」下的「卡帕」式中國攝影師
    著名的匈牙利裔美籍攝影記者,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曾有一句經典名句:「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今天這句話,也是對疫情一線的逆行攝影師的真實寫照。
  • 攝影·人物丨楊莉莉:用鏡頭記錄人生美好
    =總有人,以生命影響生命記錄美、傳播美、創造美我希望能夠向更多人傳遞希望和正能量楊莉莉,BEE PRO STUDIO藝術總監、BNI商會Driven分會第六屆LT團隊(ST)財務秘書,23歲時就管理過千人的團隊,先後在多家外企工作,在九十年代末網絡大潮開始之際加入了網絡公司,後因移居香港
  • 臺灣詩人周夢蝶:用生命維護自己的孤絕
    周夢蝶是臺灣詩壇的一個異數,他一方面熟練運用現代派詩歌的技巧,一方面又善用中國典故,因此被評價為無論在生活態度上,還是文學表達上,都含有深厚的傳統知識分子的色彩。周夢蝶像是一株緊緊紮根在傳統文化土地上的未凋的松樹,其一生可以用孤絕來形容,但這份孤絕可以說是他刻意用生命來維護的。《剎那》,周夢蝶著,海豚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 攝影大師的智慧:用生命記錄歷史的偉大攝影師——羅伯特·卡帕
    羅伯特·卡帕是匈牙利裔美國攝影家,他是20世紀最著名的戰地攝影師。 1936年,倒下的士兵 古往今來,無數拿相機、對鏡頭的人當中,沒有誰的相機比他更簡陋的,卻沒有誰的成就比得上他。
  • 爸氣男團|這是世上最酷「爸氣男團」用生命寫就的宣言書
    可能每個人對父愛的感覺是千差萬別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父愛如山,大愛無疆」。不是嗎——那麼,我想從2008年5月發生在汶川地震中隨手採擷的幾個鏡頭再重新展示給大家(有的已為人父,有的是將來的父親)。
  • 生命是傳遞經驗,不是累積知識
    那我們去用了廁所,你要不要清一清啊?所以我希望大家從這最基礎的做起。  我不是說一定要你去刷廁所啦,但我們要有這種從最基層開始的那基本觀念,就是我要用,我就要付出,但是不是對等買賣的關係。我可以在這裡用,在那裡發心,對不對,我可以在那裡用,在這裡發心,這是十方來十方去,你總不能夠說你只用不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