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學王陽明」我們跟王陽明學什麼

2020-12-21 中國青年報

近日,學習強國App轉載《求是》2020年第17期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基本原汁原味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3月18日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的主要內容。

這篇推送單在學習強國App上閱讀量就超過了4700萬,在社會各界更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在講話中,總書記要求學校思政教師:要像王陽明那樣「誠意正心」「知行合一」,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六點要求: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鬥、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在談到青年立志時,總書記引用了一句古語「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教條示龍場諸生》,王陽明)。

那麼王陽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總書記又為什麼要求思政教師都要向他學習?「誠意正心」「知行合一」之外,我們還有沒有別的需要向他學習的地方呢?

9月8日,《中國青年作家報》刊發的《王陽明的六堂人生課》,作者張坤回答了上述問題,告訴今天的青少年應該從500年前的王陽明身上學些什麼,希望青少年同王陽明一樣擁有文化自信。

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儒家有兩個半聖人: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曾國藩算那半個。孔子和曾國藩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唯獨距離我們500多年的王陽明相對比較陌生。

但只要2000年左右上過高中政治課,大家一定都記得一篇關於「主觀唯心主義」批判的課文,這就是著名的「巖間花樹」:「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這裡被批判的主人公,正是明代大儒——王陽明。當然,在課文裡同時被批判的,還有六祖慧能的「幡動心動」。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當年被批判的思想和人,今天又值得我們學習了呢?這裡邊經歷了怎樣的觀念改變與轉折呢?

早在2011年,習近平視察貴州大學和學生們交流的時候就指出:「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他還曾多次提到「知行合一」「事上磨」「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等理念。

貴州是王陽明一生的轉折點也是輝煌點,正是在距離貴陽不遠的修文縣,王陽明勘破生死,有了「龍場悟道」的真知領會。從此,「陽明心學」問世,並影響四方、大光天下。在被謫貶貴州的幾年裡,王陽明百難備嘗,食無鹽、居無竹,只好在一處山洞棲身,並在這裡給自己打造了一口石棺材。是不是有點兒像重陽真人在終南山的活死人墓。

一日,王陽明躺入棺中,發誓不參透真理至道絕不起身,這裡又有點兒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打坐七天七夜的勁頭兒。一日兩日三日,一刻兩刻乃至無數刻,半夜時分,王陽明一聲長嘯,驚醒隨從,他欣喜若狂地告訴同僚,「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真理從來只在自己心中,不用向外尋求!」

500年過去,王陽明的肉體雖已化作塵土,但是他開創的心學一脈卻歷久彌新,影響了無數仁人志士,直到今天21世紀,還散發出極大的魅力和現實指導意義。

2020年,大疫席捲全球,疫情也成為一塊兒試金石。真誠、友誼、經貿、分歧、爭執,甚至敵對謾罵都在疫情這場大考面前展露無遺。西方有句話叫「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那麼疫情的衝刷,正讓人們的目光更加雪亮,誰清誰濁,何為對錯,黑白分明還是和光同塵,陽明心學都告訴我們,不用向外求,只需從自己心中探尋一個答案。因為我們本性具足、心自光明!

那麼,站在新時代的前沿,邁向人類新科技的明天,我們又能從500年前的王陽明身上學到什麼?我想,「不動心、無所畏」六個字足以概括。

只要心存光明,胸懷信仰,任何艱難險阻、功名利祿、美色誘惑都不能夠擾動我們本來平靜而自由的內心。而一旦擁有了不動心的智慧,行得正,立得端,丈夫挺立天地間,自然不會再懼怕世間的種種紛擾與萬險千難,信自己,做自己,我們不需要超越,只需要回歸!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獨家/恭喜王陽明當爸了!蔡詩芸苦求子「試管懷孕」近3個月
    記者林映妤/臺北報導王陽明、蔡詩芸結婚4年不時在公開場合或社群網站上放閃,是演藝圈銀色夫妻檔,2人婚後一直對外表示非常想要小孩,如今《ETtoday》接獲2人密友爆料,夫妻倆願望終於成真,蔡詩芸確定懷孕,肚中寶寶已經近3個月!▼王陽明、蔡詩芸是演藝圈最閃夫妻檔。
  • 瘦子:王陽明每天都放閃!蔡詩芸IG「像本旅遊雜誌」
    蔡詩芸受訪時,聊到和老公王陽明的相處點滴,坦言最近真的比較忙,「一個月只有見一次面,有空就會約會。」▲▼ 蔡詩芸、王陽明時常在IG放閃。記者會上,蔡詩芸認為創作難免缺少靈感,會尋求王陽明幫助,而老公目前在澳洲拍攝警匪片,夫妻倆大約一個月團聚,經紀人在旁補充「不在多在精」,她甜蜜表示,「當然會想他,男人都要有自己夢想事業,我們給彼此空間,約會時是很甜蜜。」
  • 王陽明96字家訓,千年不滅一盞燈
    」一般人眼中,讀書是人獲取知識的最關鍵途徑。但在王陽明看來,我們心中有良知,良知無所不能,無所不知。所以讀書不是為了獲取知識,只是驗證、呼喚我們良知所已有的知識。由此可知,王陽明讓人勤讀書,和其他「要你勤讀書」的古人有很大的不同。王陽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為什麼非要記住?其實,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體光明。
  • 王陽明:安心做好當下事,不妄自外求
    1512年,王陽明在寫給王純甫的一封信中,說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信中有這麼一句話:「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這句話出自《中庸·第十四章》,意思是君子內心安於當下的身份而行事,不妄自外求。無論處在什麼角色、地位,內心都怡然自得。當一個人做到了這一點,就不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安心做好當下事,心中自然安寧,正如有句歌詞唱道:「內心的平安,那才是永遠。」而王陽明引用《中庸》的這句話,是為了解釋如何安心做好當下事,不妄自外求:「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 王陽明當爸後首過年 初一曬全家福同框照
    記者許皓婷/綜合報導男星王陽明(Sunny)、蔡詩芸結婚4年,在2019年12月25日聖誕節當天迎來愛女「Katiya」誕生。25日迎來農曆春節,也是他升格為人父後的第一個過年,意義格外非凡,他也在大年初一曬出一家三口同框照拜年。
  • 明代大家王陽明的心學:知行合一到底講了什麼,能影響中外學界
    王陽明估計所有朋友都認識。王陽明是中國明代著名思想家,一生文有「心學」,武有平定寧王叛亂。這樣一位全才,他所講的知行合一到底是什麼?取幾點了解。 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
  • 王陽明心法到底說了什麼?讓日本人如此痴迷,而我們卻視而不見
    他是王陽明,一個能文能武,是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外儒家影響最大的人物,也是五百年來最完美的人之一。有人曾在日本搞過調查,目的是了解日本人最敬畏的中國人都有哪些。結果十分令人意外:在國內長期無人問津的明代"王陽明",居然名列榜首,與《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智聖"諸葛亮等人齊名。什麼?你不信?
  • 王陽明心學智慧:中年男人慾有所突破,人脈次之,需牢記4字真言
    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也說:「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是的,中年男人,唯一可以依靠的,是我們自己。
  • 席書:王陽明的生死知己,淺析四品官為何拜未入流的王陽明為師?
    席書然而,當王陽明意識到龍道並建立龍崗學院時,他才意識到"聖徒的方式,自力更生",但他只是意識到"心是真理,沒有什麼都沒有。"雖然王陽明說50歲以後他只關注"致良知",但我們知道很多優秀的人認為王陽明是過去500年來第一位精神大師的關鍵。這就是他推崇的"知行合一"精神。那麼王陽明為何會悟出"知行合一"這種精神呢?這與一個人有很大關係,這個人的名字叫席書。
  • 明星居家隔離做什麼?王陽明蔡詩芸、小賈夫妻在家TikTok挑戰
    一路從亞洲延燒到歐美的Tiktok,開始在名人們的居家防疫日常發酵,包括臺灣藝人王陽明蔡詩芸、人氣歌手鄧紫棋、小賈斯汀和老婆海莉、性感超模貝拉哈迪德等等紛紛在IG分享了一連串的Tiktok 抖音特效接力陪大家一起殺時間,今天COSMO 就幫大家盤點幾種名人間最夯的Tiktok 特效,假期乖乖待在家就跟另一半玩起來!
  • 每天學點家訓「王陽明先生則言」1.162造端立命
    《王陽明先生則言》1.162造端立命【原文】學絕道喪之餘,苟有興起嚮慕於是學者,皆可以為同志,不必銖稱寸度,而求其盡合可也。若在我之所以為造端立命者,則不容有毫髮之或爽矣。【備註】敬請參閱《王陽明全集》靜心錄之三,文錄三:寄鄒謙之(四)。作於嘉靖五年(1526)【丙戌】,陽明先生時年53歲。附:〖相由心生〗陳摶《麻衣相神異賦》002舜目重瞳,遂獲禪堯之位。重耳駢脅,果興霸晉之基。
  • 王陽明:男人事業想做大,錢脈次之!把它放在首位才明智
    想要成功就需要我們跟著成功人士學習,並從中探索出符合我們自己的成功之路。那麼王陽明傳奇的一生又能給我們想要在有限的人生中幹出一份事業的人什麼啟示呢?其實很簡單,只用一句話就能夠概括:成大事者必有清晰目標11歲的王陽明在私塾讀書。有一天,他一本正經地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相當於是再問老師: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 王陽明: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陽明疑惑地說:「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這個「讀書學聖賢」的心願,表達了少年王陽明要做聖賢的遠大志向。王陽明的人生目標,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確定的。 陽明十六歲(1487)時,按照父親教導,遍讀朱熹理學著作,並在庭園格竹求理,不僅未得其理,反而勞思致疾,於是感嘆聖賢難做,便轉向詞章之學,又沉浸於佛道二教。
  • 《王陽明》讀後感
    本以為是小說的,可誰知,文章大量引用王陽明的詩詞,簡單寫了表達什麼,和類似人物傳記相比,我覺得有些不好,以至於後面看的匆忙,因為詩詞看不懂,不如不看。因此推薦讀者不要買這個封面的書,喜歡詩詞歌賦的除外。這是第二次讀了,第一次讀的感覺比較好,幾天就看完了。印象比較深的是寧王作亂這段,和小說描述相同,其餘皆印象不深。
  • 獨家 【先生】王陽明:以身作畫,篆刻人生
    文 / Candy Woo 編輯 / 白瑜彥圖 / Michael 造型 / Faye Tsui 版式 / 段平 陽明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他與明代專攻心學的哲學大師同名,但他那種把人生玩得風生水起的「野孩子
  • 王陽明的心學精髓:知行合一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奧義,就在於四個字「知行合一」。有人看到這,可能要關了。心想廢話需要你說麼。別著急。我分享下我的理解,看能不能讓你的心思幡然一震。「知行合一」既不是,知了就要去做,也不是說做了就代表知了,又或者說不做就是不知,也不是定義為不知結果做了也相當於不知。它的真正含義是:知行一體。解釋一下:即知和行是一回事。心學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揭示了這一真理。自古以來,大家都認為,知是知,行是行。
  • 王陽明:立志高遠做聖賢,萬古雲霄一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與儒學創始人孔子、儒學集大成者孟子、理學集大成者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他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學說和實踐方法,對於我們今天也有很大的啟發。
  • 王陽明心學,影響幾個時代!
    而心學的最大妙處在於: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為指引,追求什麼都是可以的。因此,王陽明心學不僅是我們身心修行的法寶,還是我們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尤其,是下面這20種直接關係現實生活的真切智慧。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究竟是什麼意思?原來我們一直理解的都有誤
    一說到王陽明,大家都會想到他提倡的「知行合一」,而且似乎每個人都懂是什麼意思。「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要理解知行合一,先看看王陽明自己是怎麼說的。「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他明明白白地表達:知、行是一個功夫,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離。
  • 王陽明分享21年前青澀照,被網友虧「帥到沒朋友」
    37歲王陽明(Sunny)臉蛋俊美、身材挺拔精實,有「臺灣第一帥哥」美譽,參演的影視作品有《我可能不會愛你》、《角頭》等,與老婆蔡詩芸結婚5年的他,去年底迎來愛女「Katiya Sky Wang」,2人樂得當新手爸媽。Sunny近日在社群網站貼出自己21年前的嫩照,被網友虧:「帥到沒朋友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