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張白紙」到「一面旗幟」,《瞭望》帶你穿越浦東30年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上海光源」(10月26日攝 ) 丁汀攝

  ◇「開放是浦東與生俱來的使命和最大特質。」

  ◇「展望未來,浦東將繼續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充分發揮浦東大科學設施、高能級科研機構的集聚優勢,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新時代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不只是量的簡單增長,更是質的全面提升;不只是經濟的單項發展,更是社會的全面進步;不只是浦東自身的發展,更是要把浦東打造成新時代彰顯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道路的實踐範例。」

一塊佔全國面積1/8000的土地,在時間的見證下,迸發出相當於自身體量100倍的能量。背後魔力何在?

這塊地方是上海市浦東新區,答案則是改革開放。

30年前,在浦東開發開放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說過一句話:「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

30年後,浦東從昔日阡陌縱橫的農田,變身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734億元,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1/80的GDP。網民點讚:「這才是最牛90後」。

新區三十正青春,浦東更向潮頭立。諸多一線改革者、企業家和專家學者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浦東,要始終把服務國家大局擺在首要位置,始終把改革開放作為根本動力,始終把強化功能優勢作為核心關鍵,始終把走出治理新路作為重要任務,不斷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奇蹟。

從特區到新區

樹立改革開放一往無前的旗幟

浦東大道141號,一座不起眼的二層小樓,曾經是上海總工會所屬的東昌區工人俱樂部。1990年4月,這裡被確定為上海市人民政府浦東開發辦公室的辦公地。

為了給開發辦選擇一個體現浦東開發精神的門牌號碼,大家展開熱烈討論。有人提議用8、6、9等寓意美好的數字。後來,現場一位同志認真思考後說:「浦東開發一是一、二是二,一步一個腳印,要實事求是,何不就用『一是一』的諧音,定為浦東大道141號?」對這一提議,大家一致贊同。

時至今日,「141號」已經成為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圖騰和精神符號。飯票、油印機、共用的辦公桌——走進「141號」改成的浦東開發陳列館,擺放的老物件還原了開發之初的場景:開發辦四位正副主任擠在2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開著破舊的電扇,合用著電話機……

就是在這樣簡陋的辦公環境中,浦東開發開放邁開了第一步。如果把中國的改革開放比作一盤大棋局,上世紀80年代初創辦經濟特區可比作開局的兵卒過河;而以浦東開發開放為標誌,改革開放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進入一往無前的戰略決戰。

開發開放浦東,有著非常特殊的時代背景:上世紀90年代初,蘇東劇變使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遭受挫折,國內改革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全球產業結構和分工面臨重大調整,經濟全球化態勢進一步顯現。

在這樣重大挑戰、重大機遇、重大抉擇的歷史關頭,黨中央、國務院立足戰略全局,作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向世界表明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掀開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的歷史篇章。

「中國告訴世界,我們還在『場』上」——1990年7月《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揭示了浦東開發開放向世界傳遞出的重大信號。

改革開放給浦東、給上海帶來的變化,從一個地名的變遷中可見一斑——位於陸家嘴金融城核心區的「銀城中路」,當年叫「爛泥渡路」。有一首民謠這樣唱道:「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爛泥路邊有個爛泥渡鎮,人行道過,沒有好衣褲。」

如今的陸家嘴,已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寸土寸金之地。上海自貿區管委會陸家嘴管理局副局長梁慶說,陸家嘴面積不大,但含金量很高,區域內集聚了4.4萬多家企業,全口徑稅收超過2000億元,佔全國1.5%。目前,陸家嘴有285幢商務樓宇,其中稅收億元樓102幢,稅收超10億元樓30幢,超50億元樓4幢。

2020年3月,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正式開業,辦公室就坐落在浦東陸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廈。這是中國新一輪金融業對外開放以來,國內首家新獲批的外資控股證券公司。

談及選擇陸家嘴、選擇浦東的原因,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樸學謙說,上海是中國金融開放的一扇重要窗口,浦東新區在制度創新上敢為人先,將產業集群效應發展到了極致——這裡聚集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各類金融要素市場,匯聚了銀行、股票、債券、期貨、貨幣、票據、外匯、黃金等各類金融機構。摩根大通對於上海建成一流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充滿信心,相信浦東新區將為中國以及全球的金融機構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開放是浦東與生俱來的使命和最大特質。近年來,浦東堅持以自貿試驗區和臨港新片區建設為引領,不斷提高開放的能級水平,努力打造全方位開放的前沿窗口。」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說,一系列數據彰顯出浦東的開放水平和實際效能:

探索制度型開放。上海自貿區率先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制度體系,形成了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自由貿易帳戶等一批基礎性和核心制度創新,328項制度創新成果複製推廣到全國。

持續擴大開放領域。率先推出2批54項擴大開放措施,累計落地企業超過3300家,在外商獨資公募基金、汽車製造、職業技能培訓等55個領域實現一批全國首創項目落地。

做強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目前浦東已集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48家,今年以來沃爾沃建築設備、達索系統等跨國企業分別把亞太總部從新加坡和日本搬到浦東,盒馬在浦東設立全球總部。

從大科學裝置到「硬核」產業

在全球視野中謀劃創新

清晨的上海張江科學城,幾輛圓頭圓腦的無人車靜靜停在地鐵站旁。步履匆匆的上班族,用手機在車身上掃碼,就可從車內取出一份熱騰騰的早餐。午餐、晚餐時段,它們還將充當「移動餐車」,繼續提供服務。

這樣的新物種,來自於入駐張江的人工智慧企業新石器。浦東川楊河中的張江人工智慧島上,高低錯落的建築之間,一系列招牌顯示這是一片藏龍臥虎之地:微軟、IBM、阿里巴巴、雲從……2019年,隨著張江人工智慧島正式「開島」,大批跨國企業與國內龍頭企業在這裡比鄰而居,相應的創新孵化載體和應用場景陸續建成。

張江集團董事長袁濤表示,到2020年底,所有企業將入駐完畢,島上企業將超過100家,在此辦公的科研人員將超過7000人。這是上海單體園區或同樣平均面積中,人工智慧企業最集聚、人才最密集、類型最豐富、技術最領先的區域,也是人工智慧應用場景的最佳實踐區。

展望未來,張江還將加速推進由「島」變「區」,以10萬平方米的張江人工智慧島為「核」,擴展至張江中區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的空間載體,為浦東人工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空間保障。

人工智慧是一個縮影。高樓林立、流光溢彩,這是浦東的表象。從晶片到藥片,從國產大飛機到豪華郵輪,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瞄準上海全球科創中心核心承載區,浦東創新「火力全開」:

人才為本——

從開發初期的「八百壯士」,到如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浦東對人才的重視一以貫之。僅張江科學城就擁有各類科技型人才約38萬,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兩院院士以及海外高層次人才等各類專家450餘人。

「我的感覺是,離張江越近,越容易招到合適的人。當發現大部分高科技供應商都來自張江時,我自己乾脆也過來了。」紫光展銳CEO楚慶這樣描述浦東的人才「磁力」。

支持人才向浦東集聚,中央和上海不遺餘力,兩個標誌性事件尤其值得銘記:

2017年6月,浦東新區成立海外人才局,頒出全國首張由自貿區管委會推薦申辦的永久居留身份證(俗稱中國綠卡)。2019年7月,上海人社部門向浦東新區下放國內人才引進直接落戶和留學回國人員落戶審批權,這在全國的直轄市和超大城市中屬於首例。

產業為要——

「今年疫情期間,我們研製的智能消毒機器人賣成『期貨』了。」位於浦東的鈦米機器人,疫情暴發後全公司沒有休息過。鈦米機器人創始人潘晶說,企業成立之初就瞄準醫療機器人,有一系列核心技術打底,才讓今日的暖心「大白」走進現實。

踢好創新的臨門一腳,產業是發力點。聚焦「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未來車」「智能造」「數據港」,浦東正加速培育六個千億級硬核產業。

集成電路領域「中國看上海、上海看浦東」,浦東已成為「中國芯」產業最集中、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地區,2019年全區集成電路產業規模超過1200億元,佔上海的71.5%、全國的16.1%。

生物醫藥領域,浦東誕生了全國15%的原創新藥和10%的創新醫療器械。國內自主研發的首款PD-1抗腫瘤新藥「拓益」等均是浦東出品。

新藥研發周期長、風險高,非有情懷、有定力者不能當之。「二十年磨一劍,浦東的創新藥現在到了收穫季節。」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中科院院士陳凱先說。

基礎為先——

位於浦東中部的國家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今年再度迎來「高光」時刻。從1月開始,上海光源開設綠色通道,全力支持破解新型冠狀病毒蛋白結構的攻關,為國內科研團隊送上「最亮」助攻。

基礎研究、原始創新,這是國家戰略的高頻詞,也是浦東創新轉型的必修課。支持大科學裝置這樣的國家重器建設,浦東傾盡全力。

「可以把上海光源看作一臺超級顯微鏡,幫助科學家探索未知世界之謎。」上海光源科學中心主任趙振堂說,開放十餘年來,上海光源每年開機約7000小時,研究成果涵蓋生命科學、凝聚態物理、化學、材料等諸多領域。

為強化科創策源功能,浦東新區已明確,到2025年建成10個大科學裝置,形成世界一流大科學裝置集群。依託上海光源、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等大科學裝置,把張江科學城打造成全球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科學中心。

「展望未來,浦東將繼續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充分發揮浦東大科學設施、高能級科研機構的集聚優勢,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特別是做強硬核產業。推動產業協同、構建產業生態,打造世界級創新產業集群。」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說。

從發展到治理

科學擘畫倍增藍圖

屹立在外灘的和平飯店,最近兩年多次成為上海市委、市政府舉行外事會見的場所。上海市領導說,選擇這裡的目的,就是想請外賓看一看黃浦江對岸陸家嘴的繁榮景象,讓他們感受一下浦東開發開放的偉大成就,給他們講一講30年滄桑巨變的生動故事。「不僅外賓很受震撼,我們自己每一次也是感慨萬千。」

往事俱雲煙,舊頁翻新篇。站在新的起點上,浦東的方向在哪裡,路子在哪裡,動力在哪裡,這是需要從當下就開始思考的問題,也是關乎上海乃至全國改革發展的問題。

「2020年,全力實施產業能級、項目投資、功能優勢、土地效益、服務效能『五大倍增行動』,推動浦東經濟總量向2萬億元邁進。」在今年浦東新區的人代會上,浦東已經給出初步回答。

翁祖亮說:「新時代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不只是量的簡單增長,更是質的全面提升;不只是經濟的單項發展,更是社會的全面進步;不只是浦東自身的發展,更是要把浦東打造成新時代彰顯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道路的實踐範例。」

登高方能望遠,慮遠始可謀近,厚積才有薄發。

多項國家戰略疊加,向前看浦東機遇無限——

浦東開發開放,本身就是一項跨世紀的國家戰略。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交給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這些國家戰略在浦東疊加、交匯,激蕩起區域發展的磅礴動力。

設立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很大一部分區域就在浦東。秉持「起步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的攻堅精神,今年前三季度,臨港新片區產業投資完成202.3億元,同比增長52.2%,實現「逆風而行」。從去年揭牌到今年10月中旬,臨港新片區共計籤約項目410個,涉及總投資額逾2800億元。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從地理上看也屬於浦東。截至10月30日,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191家,總市值逾2.9萬億元。其中,浦東科創板已上市企業16家,佔上海的51%。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這其中的關鍵,在於三省一市都要拉長長板、貢獻長板。浦東就是上海最大的長板。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內,集聚在浦東的金融要素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達13家。浦東的功能、市場、平臺,將有力輻射帶動長三角區域發展。

今年以來,中央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浦東新區區委、區政府表示,要面向未來奮力打造新時代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引領示範區,面向全球代表國家深度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面向當下率先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

一流城市一流治理,風正帆滿浦東再啟航——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人流車流物流齊聚,地上地下設施密集,對於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來說,提高治理水平的要求尤為迫切。

智治是浦東的特色。走進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下稱浦東城運中心),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當日的城市運行「體徵」,如垃圾分類、河道汙染等。分布在全區的近4萬個物聯感知設備,猶如神經元系統一般,將各類數據源源不斷回傳「城市大腦」。

「我們在聯洋社區安裝地磁感應後,一有車輛堵在消防通道,系統就會發出提示,有效打通了小區的『生命通道』。」浦東城運中心工作人員介紹。2020年,浦東「城市大腦」將不斷增加新的應用場景,城市管理難點在哪,百姓關注點在哪,「城市大腦」的探索就到哪。

善治是浦東的底色。新版社保卡申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在浦東,百姓日常需要辦理的212個事項,都可以在「家門口」辦理。通過配備高拍儀、讀卡器、掃描槍等「五件套」智能設備,分布在全區的「家門口」服務中心成了百姓的「政務便利店」。

百姓有滿意度,企業也要有獲得感。從負面清單、證照分離到一網通辦、一業一證,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營商環境建設成了浦東發展的「金招牌」、競爭的「加分項」,在上海乃至全國發揮示範意義。把經濟治理、城市治理和社會治理統籌推進、系統集成,浦東正在探索一條中國特色的治理現代化之路。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

「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在浦東開發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這樣囑咐。

在國家戰略的偉大指引下,已是而立之年的這片熱土將再次出發,探索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浦東模式」,提供新時期改革開放的「浦東方案」,樹立現代化治理的「浦東樣板」。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季明 何欣榮)

相關新聞:

《瞭望》刊發文章:浦東而立

瞭望丨浦東魔術:四大開發區長出四座城

瞭望丨臨港新片區:集結新產業布局大未來

瞭望丨夯實開發開放社會地基

相關焦點

  • 戴曉堅:「四維空間」裡「建」證浦東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主持了上海汙水治理工程、長江隧橋工程、浦東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等重大建設項目。浦東開發開放30年,浦東基建的每一次跨越,他都是親歷者,他「建」證了浦東。戴曉堅:改革開放40年,浦東開發30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作為一個市政人,由衷為這一段經歷感到自豪。浦東的開發開放,根本的一條就是要把基礎設施改善,如果沒有基礎設施的改善,很難形成城市化的發展。應該說,我最早經歷的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河流汙水工程。
  • 品區·五年|浦東:開「新局」,和30年後的自己有個約會
    從1990年到2050年,整整一個甲子,而立浦東恰巧身處這段旅程的中段。中流擊水,最終是浪遏飛舟,還是長風破浪,關鍵要看現在的人們如何去做,如何去開創新的歷史。 站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以及「十三五」末的節點上,筆者送給浦東的關鍵詞是——「新局」。 育先機,開新局,歷史又一次選擇了浦東。
  • 「風從東方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藝術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
    10月30日上午,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首個大型藝術展「風從東方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藝術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從即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展期為一個月。 市民們可以穿越到30年前,重溫當年的「浦東人家」,浸入式感受浦東30年來日新月異的變化。
  • 帶口罩也能解鎖iPhone!中國網友用一張白紙騙過Face ID
    受新冠疫情影響,出門要帶口罩、在辦公場所也要帶口罩,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我的iPhone不認識我了,面部識別解鎖手機掛了,天天輸入密碼解鎖真的很麻煩……然而就在這幾天,陸續看到很多朋友表示自己的iPhone可以識別帶口罩的自己了:真的是這樣嗎?如何做到的呢?
  • 大江奔湧三十載 而立浦東佔潮頭——「而立浦東·時光裡的驕傲...
    2020年是上海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30年改革潮湧,30年滄桑巨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和上海總站聯合推出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在紀錄片即將播出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於11月6日推出「而立浦東·時光裡的驕傲」主題系列活動,展現浦東30年間的變化,見證浦東「三十而立」。
  • 誠品書店:臺灣文化的一面旗幟
    如主題文化社區般的格局、巧妙融入市民生活的服務取向、精心薈萃臺灣文化人才的傳播內容,使誠品書店成為臺灣現代文化的一面旗幟。誠品有8個營業層,是集文化活動、餐飲服務、文具用具、品牌服裝等為一體的綜合場所。書、刊、音像等主營業務只佔總面積在40%以下,但到處可見的長椅、摺椅、長桌,形成恍如圖書館般環境;此外還有幼兒嬉戲場地等。
  • 國網四川電力(送變電)共產黨員服務隊:甘阿涼地區的一面旗幟
    國網四川電力(送變電)共產黨員服務隊:甘阿涼地區的一面旗幟 發布時間: 2020-11-09 15:02:45   來源:  作者:鄭俊逸 孫琦
  • 從浦東看志氣心氣朝氣(人民論壇)
    30年前,中國正醞釀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那時的上海,浦西浦東宛如兩個世界。「採取什麼大的動作,在國際上樹立我們更加改革開放的旗幟」?深刻把握經濟全球化和中國改革開放總體布局,中央將決策的目光,落在揚子江與太平洋相激的上海浦東,適時打出浦東開發開放這張「王牌」。  開放是上海最大的優勢,肩負新使命的浦東則志在成為當今世界高水平開放的一面旗幟。
  • 口述浦東30年|王安德:陸家嘴規劃30年無大修改
    【編者按】2020年4月18日,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紀念日。三十而立,浦東告訴世界: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如何書寫一座城市新的傳奇。中國奇蹟的密碼,是浦東三十年來的思想解放、制度創新,是一代人的艱辛探索和奉獻。
  • 《解憂雜貨鋪》書評,地圖是一張白紙,任何人都不知所措!
    又或者,如果沒有浪矢爺爺的堅持和善意,就沒有那麼多人的煩心事可以得到紓解和指引,更沒有在浪矢爺爺去世三十二年後那麼多人在雜貨店「復活日」投遞給雜貨店的感謝信,而正是因感謝信,碰巧讓小偷三人組看到,最終發現誤會,並因浪矢爺爺的鼓勵和指引而改變人生的悲劇。
  • 上海浦東未來5年不可錯過的30件大事
    從1990到2020,浦東用30年驚豔了全世界用全國1/8000的土地面積實現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創下55項全國第一和無數個奇蹟陸家嘴、迪士尼、張江高科......舉世聞名的地標建築更是數不勝數▲1990年陸家嘴▲2020年陸家嘴而在未來,浦東還將繼續創造奇蹟全世界最大的天文館、全球最大室內滑雪場全國最大山姆會員旗艦店、上海第二家Costco接下來5年,這30件大事不可錯過!
  • 她就靠一張白紙,火遍了全世界!
    有一個住在「山谷」的女子,靠一把刻刀、一張白紙火遍全球了!她就是來自美國的藝術家Maude White,用一張張精美的剪紙向世人展示了一張白紙的巨大可能性。...典雅大方的百合花,即使只有簡單的白色看上去也是高雅聖潔的。...
  • 午休 她就靠一張白紙,火遍了全世界!
    乍一看,這些作品似乎是對立純黑色背景複雜的白色線條插圖。看到作品不禁讓人不斷勾勒一幅美麗畫卷:一把刻刀,一片白紙,一縷陽光,玻璃窗前一名巧手女藝術家正在用自己的奇思妙想為白紙賦予生命。幼時的她是在聽著各種各樣的故事中長大的,後來她發現自己可以用一張簡單而又看似普通的紙把故事中的形象刻畫出來。就這樣慢慢地她喜歡上了剪紙,並賦予紙新的生命與活力!
  • 浦東30年專輯② | 聽!90後和外籍人士怎麼說?
    【編者按】圍繞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我們隨意選取採訪了30名90後和30名在上海居住、工作、參觀或學習的外籍人士,試圖通過他們的視角,找尋浦東獨特的魅力。一、你對浦東的印象是?現在的浦東居住密度低,交通也便捷。受訪者E(1991年出於崇明,居住於浦東,軌道交通出行)浦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上海長江大橋的建成和軌道交通崇明線的施工,浦東金橋成了我安家的不二選擇。開車40分鐘,地鐵1個小時,就能從崇明到金橋,能夠讓我兼顧工作與家庭生活。
  • 浦東30年④丨騰飛新機場
    1994年2月,《上海浦東國際航空港場址論證報告》完成。報告中規劃的機場佔地44.4平方公裡,距市中心人民廣場約30公裡。機場周圍2至3公裡區域作為航空港控制範圍,用作機場配套的倉儲、市政工程、旅館服務、商業經貿及綜合開發、生態綠化等用地。浦東國際機場一期飛行區建設前的景象,一片鄉野田園風光。
  • 口述浦東30年|屠明:德方為何執意要求「新博」選址浦東
    【編者按】2020年,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三十而立,浦東告訴世界: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如何書寫一座城市新的傳奇。中國奇蹟的密碼,是浦東三十年來的思想解放、制度創新,是一代人的艱辛探索和奉獻。三十而立,浦東的崛起,不僅是嶄新城市天際線的立起,更是中國昂首走向世界、擁抱世界的步伐。
  • 橡皮擦的哲學:生活是一張白紙,幸而我用的是鉛筆
    白紙我這樣看待生活。生活是一張白紙,我在上面用筆塗抹著。縱橫交錯的線條,有意義或無意義,或對別人有意義而對我沒有意義,或我認為有意義其實卻沒有意義。沒有導師指引我該如何去畫,沒有裁判對我的畫進行權威的評價。
  • 浦東交通30年④丨騰飛新機場
    1994年2月,《上海浦東國際航空港場址論證報告》完成。報告中規劃的機場佔地44.4平方公裡,距市中心人民廣場約30公裡。機場周圍2至3公裡區域作為航空港控制範圍,用作機場配套的倉儲、市政工程、旅館服務、商業經貿及綜合開發、生態綠化等用地。浦東國際機場一期飛行區建設前的景象,一片鄉野田園風光。
  • 駐巴基斯坦大使姚敬:中巴關係是新中國外交的一面旗幟
    駐巴基斯坦大使姚敬:中巴關係是新中國外交的一面旗幟 2020-09-14 1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人頂級美髮師Andy 年營業額近億 ,AndyWong帶你穿越30年美發的心路歷程
    ·歡迎關注 AndyWong微信號本期大咖會和我們分享《AndyWong帶你穿越30年美發的心路歷程,巨星成長史……》 行睿·土豪粉絲天團村大講堂 9月6日周日23:30 秘密開講行睿地球村·AndyWong粉絲天團村 (行睿•AndyWong村政委 鄧Ken@微信號:Ken168888888;郵箱:10733978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