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女人面前,他是凡人巴菲特

2021-01-14 華商韜略

「她讓我成為了完整的自己。」

文 / 華商韜略 曹謹浩

我經歷最冷的冬天,是舊金山的夏天。

——海明威

在太平洋的海風滋潤下,沒有酷暑與寒冬卻又多變的氣候給舊金山帶來的,不僅僅是矽谷風投大佬們清一色的厚背心,還有聚集於街頭角落的流浪漢。

這個孕育了微軟、谷歌等巨頭的「科技聖地」,也是全美無家可歸者的最大庇護所,眾多公益機構都在這裡開展救助活動。

這幾天,被嘲諷為「幣圈賈躍亭」的孫宇晨也為這裡獻出了自己的愛心——以456萬美元的史上最高價拍下了巴菲特午餐。

【1】

紐約曼哈頓上區49街的牛排館裡,烤牛仔骨、肋排、冷水龍蝦尾和一杯工藝雞尾酒,這份華爾街精英眼裡平平無奇的菜單背後,有個舊錢包都能拍賣出21萬美元的頂級食客:巴菲特。

競價獲得與巴菲特午餐,近距離交流並聆聽教誨的機會,正成為一波中國商人這些年越來越熱衷的事。他們攀登在拍賣網站的出價排序上,等待著自己的朝聖之旅,或者是風頭出盡。

也是中國人和全球網絡拍賣的出現,讓這頓起初最低只有1.8萬美元的午餐價格急速攀升。因為一旦這些朝聖者走出那間號稱華爾街「權力之屋」的餐館,就仿佛聖光加持一般,變成了股神的門徒。

2006年,已經卸任步步高總裁的段永平代表一家慈善基金會赴宴,這也最符合巴菲特午餐的初衷——救濟無家可歸的人。

「我們花62萬美元是捐獻,而不是買一頓飯。」段永平剛對國內媒體說完這句話,「62萬美元買一頓飯」的標題就讓巴菲特午餐一夜躥紅。

2008年,面對「私募大佬」趙丹陽自告奮勇的薦股,巴菲特毫無提防地說了句:回去研究研究。

正是這一句敷衍的回應,在趙丹陽向媒體透露後,被層層放大演變成了資本市場的巨浪,讓趙在回國的那一刻就已經浮盈1400萬美元——整整七頓午飯錢。

被擺了一道的巴菲特從此立下了一個飯桌規矩:不談個股。

因為這類事情是股神心中長久的陰影。

那是1970年代,當時朋友極力勸說巴菲特捐出一大筆錢,成為了格林內爾學院的校董。但該學院挪用了1360萬美元的捐款買下了一家電視臺。四年之後,電視臺以4800萬美元轉手賣出,巴菲特這才發現,自己的捐款成為了別人的投資資金。

於是,深感被耍的巴菲特再不願涉足高校捐款了。

這件事的陰影后來隨著巴菲特的財富增長逐漸發酵,給他帶來了「冷血富豪」的諢名。

【2】

巴菲特的吝嗇可是華爾街出了名的。

1986年的一天,一件奇聞興奮了那些盯著華爾街的記者們:巴菲特居然買了架私人飛機,而且還是那種最低檔的二手「獵鷹」,總價只有8.5萬美元,算上通貨膨脹也不過今天大街上的一輛普通豪車。

但廉價至此,巴菲特還是在年報裡嫌棄它太奢侈,無奈自己名氣太大不能坐航班了。

這種吝嗇或許源自於基因,因為據說來自法國的巴菲特家先祖就是一個以吝嗇、刻薄出名的農場主。他的後代們也如同故鄉那位小氣的葛朗臺一樣,謹慎地操持著家業。

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雖然在待人處事上不同於刻薄的祖父,但他將家族的「吝嗇」傳統上升到了另一個層面。

作為一個老派共和黨人,霍華德每次經過英國大使館時都會大發雷霆,強烈抗議支援歐洲戰後重建的馬歇爾計劃。巴菲特的母親則由於頭疼原因,脾氣很暴躁,但她留給兒子的除了一生的恐懼之外,還有一顆對數字極具天賦的大腦。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巴菲特的童年時代就在一個個打零工攢滿的硬幣罐和一本本普通孩子眼裡枯燥無味的商業書刊陪伴下成長。或許,他這一生將會像很多早慧的少年天才一樣,在壓抑、自我與孤獨中度過。

幸虧,一個叫蘇珊的女孩進入了他無趣的世界。

蘇珊出身於心理醫生家庭,性格熱情開朗、善解人意,而且具有非常強烈的同理心,樂於參加公益慈善活動。也只有這樣一個姑娘,才能理解沃倫·巴菲特這個開著打折處理的靈車來約會的怪人。

幾番周折後,原本希望嫁給醫生、藝術家的蘇珊發現了巴菲特刻板、無趣外表下的聰慧與單純以及內心深埋的童年陰影。

婚後初期,居住在廉價公寓的那些年,蘇珊不僅在生活上全方位照顧缺乏常識的巴菲特,也在細心地為他驅逐那些灰暗的記憶和負面的情緒。

「我人生有兩個關鍵點:一次是從子宮降生,一次是遇到蘇珊。」

長久以來,吝嗇的巴菲特總是擔心捐贈影響他投資的本錢,因此,巴菲特堅持用「投資」的理念去看待公益慈善。

「第一,不要虧錢;第二,不要忘了第一點。」

儘管如此,蘇珊還是成功勸說巴菲特成立了巴菲特基金,每年為50多名黑人大學生提供獎學金,後來擴展到生育、戰爭領域。

但這個巴菲特基金卻成了別人眼裡的笑話:

受到格林內爾學院挪用捐贈資金的影響,在七八十年代,已經成為億萬富豪的巴菲特,其基金會的捐款總額只有70多萬,有一年僅僅只捐了不到4萬。

這種嘲笑隨著財富的增長,演變成了外界嚴厲的批評,但把賺錢視為一場人生競賽的巴菲特根本不在乎。

由於兩人漸行漸遠的理念與巴菲特身上越來越耀眼的光環,1977年的一天,感覺失去自我的蘇珊遠走舊金山,住在一間小公寓裡,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臨走之前她安排好了巴菲特以後的生活,包括後來一直照顧巴菲特生活起居的阿斯特麗德·蒙克斯。[1]

儘管,蘇珊一直保持著與丈夫密切的往來聯繫,但失去她相伴左右的巴菲特還是陷入了好一陣抑鬱中。

【3】

過了幾年,當巴菲特第一次去舊金山看望蘇珊時,他嘆道:這真的……這才是你的城市。

比起嚴寒與酷暑交替、還時常遭遇風暴的故鄉奧馬哈,舊金山宜人的氣候、鮮活明亮的街景像極了蘇珊給周圍人帶來的那種春風化雨般的溫柔。得益於高科技行業的興起帶來的經濟繁榮,這裡的人們也更加熱情、友善與慷慨。

巴菲特知道,蘇珊在這裡更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因為早在度蜜月的時候,蘇珊就帶著丈夫特地去看望聾啞兒童。婚後,除了照顧缺乏生活技能的巴菲特,蘇珊還在當地黑人社區當一名志願者,走訪了很多貧窮社區的學校。後來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六七十年代,蘇珊更加積極投入到公益慈善運動中。

此時,蘇珊和巴菲特的關係也比她剛離家出走時改善許多,巴菲特更能理解蘇珊的選擇。在蘇珊的諄諄善誘下,進入暮年的巴菲特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小氣,捐贈基金會的錢也多了起來。

2000年的一天,蘇珊把格萊德紀念教堂的塞西爾神父引薦給巴菲特,並且建議巴菲特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拍賣與其共進午餐的機會,捐款給幫助無家可歸者的格萊德基金會。

在促成這一善舉之前,蘇珊就已經在基金會裡幹了20年的義工,前15年周圍人根本不知道她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股神。

原本,慈善午餐只是名流圈很普通的義舉,但因為他是巴菲特,於是,史上最貴的一頓飯就誕生了。

這也是蘇珊一生為沃倫·巴菲特做的最後一次安排。

2004年7月29日,被癌症折磨的蘇珊突發腦溢血昏迷。在病床邊守了五個小時後,巴菲特在護士那裡確認她已經永遠地走了。

那一刻,巴菲特哭成了淚人。

帶著蘇珊遺體回到故鄉後,他把自己關在屋裡好幾天才給朋友打電話,通話中幾度哽咽。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已經74歲的巴菲特一看到蘇珊生前的照片就會嚎啕大哭,像個失去母親的孩子。

2006年6月,那個曾以小氣著名的沃倫·巴菲特向公眾宣布,他將把自己的大部分財富捐給專注於慈善事業的蓋茨基金會,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慈善捐款。一位全球健康衛生領域專家將其稱之為「載入史冊的無私善舉」。

在接受採訪時,巴菲特不由得回憶起亡妻:

原來,我覺得她會活得更長久,她會做那個偉大的決定。

【4】

在網際網路時代,隨著「巴菲特午餐」的爆紅,這種流傳於上流社會的小圈子慈善活動逐漸為大眾所知曉。

「名人午餐」的概念流行一時。國外除了巴菲特,還有柯林頓、默多克、蘋果CEO庫克,國內也有史玉柱的午餐、茅于軾的下午茶時間……

形形色色的天價午餐,在資訊時代的高度曝光之下演變成了各取所需的名利場。一方花費重金利用名人光環打造形象、幫助炒作,另一方陪著陌生人說著客套話,樹立美譽、提升名氣。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經說:

「巴菲特午餐本身就是一場秀,一場消費行為。巴菲特和吃飯者互為消費對象。」

這或許也正是「幣圈賈躍亭」在一次次聲名狼藉之後,還選擇高調競拍巴菲特午餐的企圖所在。

三個小時,巴菲特無法改變孫宇晨利用空氣幣割韭菜的想法,更無意去改變自己視比特幣如毒藥的觀點。但毫無疑問的是,「幣圈賈躍亭」這波面向世界的操作的確蹭上巴菲特了。其實,去年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天神娛樂,其董事長朱曄也曾與巴菲特共進午餐。

難怪有人一次次站出來大聲宣布,巴菲特從神壇墜落了。

然而,巴菲特從來都不是神,只是一個凡人。

大蕭條中出生,成長於戰後黃金年代,崛起於冷戰後期,一生謹慎、小氣的巴菲特經歷了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無數驚濤駭浪。他這一輩子的對手,既有索羅斯這樣的大鱷、麥道夫這種曠世巨騙,還有「避險基金教父」斯坦哈特這樣的長青樹。

在天堂與地獄交織的華爾街,多少傳奇湧現、無數小丑跳梁,只有他走上了神壇。

今天,這場一生都不曾鬆懈的競賽已經看到終點。

回首過去,眾多名人的天價午餐只是興致使然,曇花一現,只有年邁的巴菲特堅持了快二十年,儘管這些錢對於他來說不過是毛毛雨而已。

永遠的麥當勞早餐,永遠的櫻桃味可樂,永遠的DQ冰淇淋,巴菲特人生的「價值投資」,不過是最簡單的時間與堅持而已。

名氣?財富?罷了,罷了。

不管這餐桌上坐的是什麼人,不過是過眼雲煙,無所謂了。只有蘇珊和她為之付出一輩子的慈善事業,才是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

爭議也好、騙子也好、營銷也好,把蘇珊的遺願堅持下去,就是特立獨行一輩子的巴菲特最深的深情。

「她讓我成為了完整的自己。」

註:[1]蘇珊於2004年去世後,照顧巴菲特26年的阿斯特麗德成為了巴菲特的第二任妻子。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相關焦點

  • 巴菲特背後的女人,48年密友經歷,她將巴菲特從凡人到股神的傳奇都...
    然而,在這篇足以載入對衝基金史冊的文章中,盧米斯卻留下了一個小小的「汙點」,她把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巴菲特的名字搞錯了,少寫了一個「t」。不過,這個小小的汙點卻像黏膠一樣將卡蘿爾和巴菲特緊緊地粘連在一起。當巴菲特躲開華爾街的浮華、躲在僻靜奧馬哈經營他的私募基金時,卡蘿爾就注意到了他的存在。
  • 巴菲特去醫院體檢,醫生告知他得了前列腺癌,他的處理方式絕了
    巴菲特曾說:「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與誰同行。與智者為友,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洞察一切。」但是巴特菲跟很多企業家不同的是巴菲特出生在一個家境殷實的環境當中,父親是國會議員,所以從小巴菲特的爸爸就對他進行嚴格的教導,或許就是因為父親從小的教導,才成就了巴菲特的今天。
  • 巴菲特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退休?
    但是巴菲特在疫情之前肯定也不會想到他會在上一季度損失的如此嚴重。疫情對於美股的殺傷力延伸了市場迷茫的未來,讓一位「久經沙場」的「先知」也陷入投資困境,從而使他非常迷惘甚至前所未有的不知所從。要是消息屬實,巴菲特選擇在這個時機退休無非表明了他決定了在這個已經不屬於他的時代中落幕。
  • 巴菲特說過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資,但他自己的婚姻是很差勁的
    他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拿了之前的約會對象舉例:我年輕時曾與我們州最漂亮的女孩約會,但最後沒有成功。我聽說她後來離過三次婚,如果我們當時真在一起,我都無法想像未來會怎麼樣。所以,其實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是跟什麼人結婚,在選擇伴侶上,如果你錯了,將讓你損失很多。
  • 巴菲特給年輕人的忠告,未來穩賺不賠的投資不是股票,而是這個
    巴菲特在《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二。老話說:「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但是巴菲特不僅繼承了父輩的經商才能,還成為全球目前為止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就連和巴菲特吃午飯的機會都需要拍賣才能得到。巴菲特共有三個孩子,大兒子立志解決全球饑荒問題;長女是一位基金管理人;小兒子成為了傑出的音樂家。
  • 巴菲特:我已經將寶貴的財富給了兒女,他的忠告無價,受益匪淺
    股神巴菲特,大家並不陌生,是世界上唯一一位通過股票投資成為世界首富的人,他的資產曾經超過了比爾蓋茨。無論是投資者的身份還是父親的角色,巴菲特都是成功的。巴菲特有著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而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兒女都有所成就。
  • 馬雲一句話,讓巴菲特刮目相看
    但馬雲沒有在晚宴上花一分錢,因為巴菲特特意邀請了馬雲。在晚宴上,巴菲特敦促馬雲捐出他的財產。他的話讓巴菲特感到驚訝,給中國商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沒有在會後購買阿里巴巴的股票。巴菲特說:我們應該捐出我們所有的個人財富,在世界各地做慈善,幫助世界各地的人。聽完馬雲笑了。
  • 巴菲特告誡年輕人:中年之前養成2個習慣,後半生才能財源滾滾
    人們關注巴菲特的財富,更想探究他能夠如此的成功的背後原因。巴菲特曾透露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很早的時候就認識了自己,想明白了兩件事情,養成了良好的習慣。1、找到很長、有很溼的雪的坡巴菲特曾說:「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之事是發現溼雪和長長的山坡。」
  • 在男人面前是這三種表現的女人,一定很愛這個男人
    一個人在另一個人面前的具體行為表現,可以說明她對這個人存在著怎樣的情感。1 像個女兒一個女人,在一個男人面前如果像個小孩,她把那個男人當作自己的父親一樣,她和他撒嬌,依賴他,希望他可以像父親愛女兒一樣的愛她,寵她。那麼這個女人一定很愛這個男人,至少對這個男人是信任的。
  • 他的「午餐」很「貴」?他的家很「便宜」?這就是不一樣的巴菲特
    他是美國著名的富豪,但是當如此富有之後,他卻沒有選擇住在美國著名的城市紐約,華盛頓或洛杉磯。他一直住在他的家鄉奧馬哈,可以看出,巴菲特仍然是一個熱愛家鄉的人。
  • 股神巴菲特到底厲害在哪裡?
    這部紀錄片時間不長,只有九十分鐘,而且沒有涉及股市投資訣竅,只是講述了巴菲特的家庭和成長過程。在片子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這個詞:專注 FOCUS 。毫無疑問,巴菲特是一個天才,金融天才。但同時,他又如同一個傻子。
  • 這位企業家開天價,只為1場「巴菲特午餐」,巴菲特到底有多厲害
    在電影《西虹市首富》裡有這樣一個情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為了花費4000萬,王多魚拍下了「股神巴菲特的午餐飯」。很多數人覺得這只是搞笑情節,但是事實上,巴菲特的午餐確實是存在的,天價也是存在的。巴菲特是誰,他的午餐值得那麼多錢嗎?
  • 巴菲特告誡年輕人:40歲之前養成這2個習慣,後半生會收穫財富
    巴菲特在自己30歲之前就已經積累了人生的第一個百萬,在之後一段時間裡,他又憑藉著投資,登上了世界首富寶座。很多人都非常關注巴菲特到底是如何獲得如此多財富的,如果你還想更深一步地探究他背後的成功原因,那麼就一定要好好來看這篇文章。
  • 股神巴菲特:收到的最棒的「禮物」,是他!一生的成就都與他相關
    巴菲特,這個不靠科技創新,不靠繼承財產,只靠在超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持續不斷的在股市贏錢而成為世界首富的人。而他的傳奇與他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是分不開的。在《成為沃倫·巴菲特》這部紀錄片中,巴菲特曾說:「我收到的最棒的禮物,就是我出生時就擁有的那位父親。」從這句話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小巴菲特對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深厚的感情以及父親霍華德·巴菲特給小巴菲特帶來的深遠影響。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是4屆國會眾議院議員。
  • 巴菲特76歲娶前妻為他找的小老婆,三人還曾住在一起,相處和諧
    巴菲特靠炒股一路成為了世界首富。歷經金融界風雲變幻,到2018年,88歲的他依然是世界第二大富豪,也是全世界的財富越過1000億美元大關的第二人——他真實地點燃了這半個世紀的新夢想。這位投資界的大佬的婚姻也同樣不同常人。
  • 吳曉波:股神巴菲特和普通人巴菲特
    巴菲特還會在全球公開拍賣他的一次牛排午餐,價格從2000年第一場的2.5萬美元,已經上漲到2019年的456.7888萬美元。在未來的30年內,應該不會再出現第二個巴菲特了,因為他的紀錄是「時間的玫瑰」:從1965年到2019年,他的公司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0.3%,明顯超過標普500指數的10.0%。
  • 巴菲特失口道出猶太人富有的秘密
    也許你會說你讀過,《巴菲特傳》當中的每一個字,我就接著忽悠吧,如果是這樣認為,我真的要告訴你,你真真正正的沒有讀懂巴菲特,你可能這一輩子都是發不了財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巴菲特,他其實並不是一個猶太人,而他敬仰一生的老師,「價值投資」的元始天尊,格雷厄姆,才是猶太人,格雷厄姆從教一生,只給過巴菲特一個人A+的成績。
  • 巴菲特-芒格 傳奇
    巴菲特震驚了,他問道: 我講的時候您似乎都沒有認真聽,為什麼會投錢給我呢? 戴維斯說,因為你讓我想起了一個人,查理·芒格。 巴菲特由此深深地記住了芒格這個名字。他很想知道,這個人到底有多大魅力,以至於自己只不過是和他有些相似之處,就能得到別人如此的信任。
  • 網友:巴菲特還缺錢?《西虹市首富》怎麼請到他的?原因在這裡
    其中最讓大家感興趣的肯定就是股神巴菲特了,難道巴菲特也缺錢了嗎?竟然來參演中國的電影,這撈金的手法太特別了吧。 而且可怕的是據說巴菲特的出場費是按秒來算的,很多人為了和他吃一頓飯都得花個幾百萬美元,這個費用恐怕沈騰掏不出來吧。那電影裡的這個巴菲特是怎麼來的呢?難道是免費義務演出?
  • 他是巴菲特在中國最成功的的投資,被芒格贊愛迪生韋爾奇混合體
    來源:華商韜略文 | 華商韜略 閆瑢今年時運不濟的巴菲特,終於還是有了兩塊不錯的「遮羞布」——蘋果和比亞迪。好的公司就像一匹千裡馬,而慧眼識股的巴菲特總能盯上。隨著比亞迪股價一飛沖天,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巴菲特再一次賺得盆滿缽滿。巴菲特唯一持股並多次在公開場合力挺的中國公司,也是比亞迪2008年,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比亞迪股價處於低點時,以每股8港幣,大約1美元的價格投資了2.3億美元,佔比公司10%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