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寶貝可謂是大多數人的童年回憶,光叔的音樂一響起,我們的思緒便飛向了數碼大陸。而隨著時間的推移,1999年的人物設定又一次定格在2020年~
今年4月,日本東映復刻早期數碼寶貝的人物設定,開創了數碼世界的新篇章,雖然人物都沒有變,但是故事情節遠遠超乎了我們的想像,其實這也是東映為了順應新時代而不得不做出的一個選擇,也是為了能夠具有更多的教育意義與現實體現,接下來我們簡要分析一下。
1999年版動畫中,太一他們是參加夏令營的時候去的數碼世界,開頭深度刻畫夏令營的場景,體現當時的日本教育是非硬性教育,對於教育點來說更加直接,實踐會讓孩子們的感官更加自由,學校與學生的關係更加密切,回歸現實與真理。
但在2020復刻版動畫中,太一是為準備周末的夏令營而一個人在家中,開頭有很多手機的鏡頭,包括知道母親和妹妹遭遇危險,趕往電車月臺時通過手機前往數碼世界。這點是為了反映現代教育主要依靠網絡,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會用手機和電腦,而且手機從不離手,大量信息只會通過網絡獲取,雖說知識面涵蓋廣泛,但一些信息也很容易讓孩子的成長走反方向,現實教育的可觀性逐漸弱化。
1999年的數碼世界有花有草,拋開在這裡的數碼寶貝,簡直就是世外桃源,非常適合人類居住,而這一點是由於日本對於生活環境有著特殊的美好幻想。因為日本的特殊原因,某些地區已經不適合人們生存,所以藉由數碼世界刻畫出心中的理想環境,在他們的心中,環境才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第一位,沒有良好的環境,人類的食住也將無法保證。
但在最新版中,此時的數碼世界不再是花花草草,而是擬刻現實建築的網絡環境,再結合前面手機的解釋,更深層體現現代人的「自我封閉」。曾經的花草不復存在,現代的科技覆蓋曾經,在網絡世界的擬構遠比現實快得多,「生於網絡,活於網絡,亡於網絡」的字條更是烙印人們心中。
至於為什麼還要把數碼寶貝進行最新復刻,個人理解一是「一個時代的傳承」,二是「現實主義的批判」,三是我們前面說到的「順應新時代」。可能看過老版本的乍一看最新版覺得這都是什麼玩意,完全看不懂,但結合1999年當時的環境、人為等因素相比,其實它的細節已經體現得很好了,既沒有過分越界還充斥著滿滿的教育氣息,畢竟這是給沒有看過或接觸過老版本的00後量身打造的,對於還回憶在童年的我們來說,也要順著新時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