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女性喜愛敷臉,因為原本粗糙黯啞失去光澤的肌膚,在敷過面膜之後會煥然一新,變得白皙嫩滑、剔透亮澤、年輕健康。那麼藏在面膜裡的秘密是什麼?
面膜可以天天做嗎?
面膜能否天天敷,主要看你自身的膚質和你選擇面膜的成分。面膜主要分成兩大類:深度清潔和保溼兩種。中性和乾性肌膚如果想每天敷面膜,可以選擇保溼型的面膜;油性肌膚不必天天敷面膜,可以一周兩到三次。並且油性皮膚選擇保溼美白面膜,還可改善皮膚油脂分泌過多的問題。深層清潔面膜如果天天敷,會過度去除角質,產生脫皮或皮膚敏感現象。建議油性肌膚一周最多做一次深層清潔面膜;乾性皮膚最多一月兩次,甚至一次;敏感性皮膚不建議做深層清潔的面膜。
註:去角質的同類產品不要重複使用。
敷完面膜要洗臉嗎?
敷完面膜需不需要洗臉,與面膜的材質有關。面膜分為凝結性面膜、非凝結性面膜和特殊面膜3種。敷用凝結性面膜後,會凝固成像膠狀軟膜或石膏妝硬膜,去角質和深層清潔功能的面膜都屬於此類。這種面膜使用後,需將凝結的膜皮撕去,再洗臉清潔,並使用具有收斂功能的化妝水。非凝結性的面膜是需要清洗的面膜,膠類、泥類和面霜類面膜都屬於此類,特點是塗抹方便,容易清洗。最後一種是布狀面膜,可分為布織布和生物科技纖維材質等,敷完後按摩臉部,促進肌膚對面膜中精華液的吸收,不需要洗臉。
小心養分全跑光
無論使用哪種面膜,敷完都要搽乳液或乳霜,這樣才能將保溼成分和水分留在皮膚中。油性肌膚使用的鎖水產品越清爽越好。使用面膜後,老化的角質會脫落,正常的角質會軟化,這時再用美白、抗皺、保溼及增加皮膚彈性的產品,才能輕鬆進入皮膚內部,給予皮膚更好的滋養與調理。
高價面膜與平價面膜大比拼
比較面膜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成分,二看材質。
成分選擇技術性高、營養分子小且含天然萃取液多的面膜,價位自然就越高。例如,含玻尿酸的面膜就要比含多元醇類的保溼面膜貴。
材質如選用生物科技研發的纖維面膜,纖維納米數為30納米,比皮膚的細胞間隙的50納米還要小,服帖度很高,有利全臉營養的吸收;一般織布的纖維是1000納米,敷臉時無法完全緊密貼住皮膚。
價位低的面膜效果不一定就差,用來基本保溼或清潔的平價面膜效果也不錯。當然,如果想享受多功能且特殊效果,可能就要選擇高價位的面膜了。
用化妝水敷臉要謹慎選擇
化妝水分為調整皮膚PH值的酸性化妝水、具有去角質能力的鹼性化妝水,以及具有止汗收斂作用的化妝水。這幾種化妝水對皮膚的作用都是暫時的,尤其是收斂化妝水含有酒精成分,會越敷越幹,達不到面膜的保溼效果。
哪種化妝水適合與壓縮面膜紙搭配使用呢?
建議選擇添加較多油脂且含精華成分的化妝水。油脂對皮膚的滲透性較高,其他有益成分在封閉的面膜下更利於皮膚的吸收。布狀面膜在臉上不要等要幹了才取下,因為面膜中的水分消失後,會吸收皮膚中的水分,你會感覺越敷越幹,一般面膜在面部停留約15分鐘即可。取下面膜後,別忘了塗乳液或乳霜以鎖住水分。
長痘痘的皮膚能敷面膜嗎?
長痘痘的皮膚要選擇具有清潔、控油和鎮定作用的面膜,如含有蘆薈和絲瓜等成分的較清涼的凝露面膜,含有茶樹和甘菊萃取物的泥狀面膜。含有水楊酸和氧化氫成分的面膜,對快速消炎和鎮定痘痘有良好的功效。
不建議使用刺激性磨砂顆粒面膜,這樣容易擦破痘痘,加重症狀。也不建議選擇封閉性的布狀面膜,因為痘痘需要透氣。
在家DIY面膜的注意事項
DIY面膜時,一定要保證配方合理,開始可以在小面積皮膚上試用。通過測試後,方可在全臉使用。使用DIY面膜時,不要對其祛斑與祛痘效果期望過高,不過保溼和美白的效果還不錯。
DIY面膜由於未加入防腐劑,最好一次用完。使用蔬菜和水果為原料時,不要選擇檸檬或柑橘類水果,因為我們無法準確控制它們的PH值,容易對皮膚造成刺激。柑橘類的水果中含有光敏成分,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讓皮膚變黑或變黃。
家中安全的敷臉材料
蜂蜜、蛋清、黃豆粉、綠豆粉、黃瓜和牛奶等,都是比較安全、適用性廣的面膜原料,其中黃豆粉和綠豆粉在使用時要過濾掉較大的顆粒,以免劃傷皮膚。另外,將純淨水、牛奶和酸奶調成糊狀也可以敷臉。
用於敷臉的蘆薈品質最好的是美國翠葉蘆薈、吉索拉蘆薈和木立蘆薈。家庭種植的蘆薈其汁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不適合直接敷臉,建議購買專用於面部或食用的蘆薈。
蘆薈是敷臉的好材料,主要成分包括水、蘆薈素、多糖體和糖蛋白。蘆薈汁可使皮膚具有高度的保溼能力,提高肌膚的含水量,還有消炎及促進傷口癒合的能力。注意蘆薈還含有安息香和秘魯香脂等,可能引起少數人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