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個讓我嚮往的地方,南京的歷史很悠久,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十個朝代在此建都,註定了南京相比其他地方不一樣。
朝代更替,世事滄桑,不僅是留下了文字的記載,在南京,處處都能感受到歷史的脈搏和氣息。
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梅花山,玄武湖,夫子廟,清涼山等南京的景點,不僅有著優美的風景,更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一個又一個與之相關的動人故事。
南京的特色美食也是比較多的,鴨血粉絲,鹽水鴨,桂花糖芋苗,豆腐澇,赤豆酒釀小圓子,小籠包,這些都是我的最愛,符合我的最愛。
在南京出行也很便利,地鐵長度在全國位於第三,這裡有著發達的公交系統,去哪裡都很方便,刷公交卡還有優惠,還有很多條地鐵線路可以選擇。
夫子廟,於東晉鹹康三年始建,為供奉孔子之地,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後歷四毀五建,如今看到的,已經是1984年復建後的了。
昔日莊嚴肅穆、不可擅入的文宣王廟,如今已然是商賈林立,充滿古樸氣息的閣樓裡,卻都是賣各種玩意兒的店家,張燈結彩、滿街吆喝。穿過密密層層的小販,走街繞巷,可以找到劉禹錫筆下的「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裡倒真成了「尋常百姓家」,有人會覺得這樣現代化商業街的形式徹底破壞了古建築的美感,衝淡了文墨味兒,倒帶來了一股子刺鼻的銅臭味。
不過只要你吃過夫子廟裡的小吃,嘗嘗各種美食,那麼這樣的「意外」一定不會再盤踞在你的腦海。
老門東的美食可數不過來,竹筷夾起來雞鳴湯包,咬開薄薄的麵皮,濃鬱甘美的湯汁瞬間湧上舌尖,香嫩的雞肉沫填滿了整個包子,明明是幾口吃完,卻仿佛囫圇咽了一般,只留得口腔裡的鮮香繼續撩撥著味蕾。
奇芳閣鴨油酥燒餅,亦是南京美食一絕,軟糯的麵餅不粘齒、不磕牙,餅面上灑滿了芝麻,老南京人喜歡涼吃,不過剛出爐的鴨油酥燒餅亦是人間絕味,一口咬下去便「嗞」一聲開了,燙嘴的同時鴨油的濃香伴著芝麻的清香一齊衝入口中,霎時間滿口香酥。鴨油酥燒餅有甜鹹兩味兒,我幸在都吃過,甜味兒的是黑芝麻餡,是溫柔爽口的甜,並不膩人。鹹味兒的是鴨油蔥花餡的,雖說沒了甜味的刺激,卻勝在口感,鴨油完全融在餅中,又伴了幾縷蔥香,淡淡的鹹,濃濃的香,那番美味異常勾人。
除去那些專坑遊客的雨花石、紀念品之類,夫子廟雖說褪去了祭祀地的神聖,卻多了許多南京城的煙火氣,這些煙火氣,是南京城市井中世世代代不曾丟失的,每逢繁華盛世,它們便鑽跑出來,叫外地人羨慕。
吃飽喝足,也就到了晚上,月上柳梢了。此時的秦淮河,正是一天最美的時候。「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讀到杜牧的詩,許多人就會神往秦淮河,想看看這條能讓商女時唱後庭花的「亡國妖河」到底是何面貌。後來朱自清又寫了《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怎不讓人心神蕩漾,頗念此河呢?
總算是親臨此河,夜晚的秦淮河,真像是蒙著面紗的舞女,讓人忍不住揭開面紗,一窺驚豔千年的傾世容顏。
乘上畫舫,能聽到秦淮河輕柔的水聲,雖說已沒有當年扁舟槳楫那樣動聽悅耳的擊水聲,但秦淮河,這條充滿了脂粉味兒的美人河,是無論如何也豪邁狂躁不起來的,即便是被畫舫螺旋槳簡單粗暴、毫無詩意地拍擊,她也只是淺斟低唱,柔波細浪。朱自清那時候,歌妓就已經被取締了,不過那時候還能見得著,如今已是見不著了,河岸邊上的酒家,都吊著紅燈籠,一排排的美人靠冷冷清清地探出樓來。當年秦淮河的風塵歌女,該就是在這美人靠上探首舒腰,攪人心魄的吧。
現下的秦淮河上有專門的表演者,也是歌聲曼妙,姿態迷人。曾經的秦淮河不叫秦淮河,叫龍藏浦,秦始皇東巡會稽過秣陵,以此地有「王氣」,下令鑿晰連崗,導龍藏浦北入長江以破之。或許就是從那時起,秦淮河的水變得輕柔唯美,好似遺世佳人。
十裡秦淮勝景,遊船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恰恰卡在意猶未盡之時,不免遐思若是有一條自己的小舟,蕩舟秦淮,聽一船雨、一船夢、一船風,飲一壺茶、一壺酒、一壺慵,該是何等愜意。
槳聲燈影連十裡,歌女花船戲濁波,秦淮河的女人們,可從來不簡單,柳如是文才絕頂、義蓋雲天,令多少大丈夫汗顏,不止是她,歌女出身的秦淮八豔,個個敢愛敢恨,不讓鬚眉。六朝金粉凝成秦淮河陰柔的水,可正是秦淮河的薄靄微漪養育了燦爛輝煌的金陵文化。
南京城的古韻,正在秦淮兩岸。江南貢院裡寒窗苦讀的才子,勾欄酒樓上撩簾遠眺的粉脂,才子佳人,天作之合。他們在夫子廟前配成了對,伴著熙熙攘攘的人群,集市上絲絲縷縷的煙火氣繪成了富庶的南京畫卷,古色古香,亦朝氣蓬勃。一片傷心畫不成,可是南京何必畫傷心?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才疏學淺,道不盡南京千古人物、萬種風流,權且一觀,望各位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