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漫為何會成為第三產業,日本的做法值得學習,對漫畫定性很重要

2020-12-26 愛漫畫君

國漫與日漫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恐怕也就只能從影響力以及虛虛實實的所佔GDP比例來大致了解一下了。

同時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漫產業創作輸出國,記得小時候我們對日漫,國漫這兩者是沒有任何區分的,統稱為漫畫或者動畫片。

那時候我們並不會認為日漫就比國漫牛逼,反正只要是好看的,我們都很喜歡!可是為何現在日漫已經成為日本第三產業,而國漫卻鮮有人問津呢?

其實中國並不是沒有重視過這個問題,在199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於1995年實施的《中國兒童動畫出版工程》簡稱5155工程,以及2004年廣電局又發文一份《關於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

不過很可惜的是,5155工程堅持了13年宣告破產,後面的《關於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又被網友戲稱為「巨嬰計劃」,因為這份文件規定禁止在黃金時間段播放外國動畫片,出發點是大力發展國內動漫產業的發展,可也正是因為這個文件,直接導致了國漫與外來漫畫的分層,滿屏幕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類的低幼兒動畫時代來臨。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我國對漫畫以及動漫的定性出現了決策性的失誤!反觀日本,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們是怎麼做的!

由低幼兒階段向記號時代過渡

作為動漫強國,日本動漫觀看群體廣泛,動畫並不只是兒童的專屬品,動漫在日本的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中也相當普及。

從世界範圍來看,動漫全年齡階段化這片藍海,目前為止還是日本一家獨大,其它國家動畫暫時不涉及次領域,日漫的範圍十分廣大,從熱血系列到寫實系列,再從搞笑系列到恐怖系列,應有竟有,而且幾乎做到對每一部動漫的定性十分準確,這樣就確保了受眾的範圍準確。

並不像目前國漫《鏢人》他的定位還是少年漫畫,但其實作者期望的定性是青年漫畫,然而事實也確實如此,《鏢人》的受眾群體確實是青年人!

「二戰」後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漫畫在日本的社會地位及人們對它的觀念看法在不斷發生變化。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把日本現代漫畫發展劃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二戰後的頭十年):「玩具時代」,漫畫只是供孩子娛樂的道具。

第二階段:「清除時代」,漫畫被視為低俗淺薄的讀物。

第三階段:「點心時代」,父母和教師勉強允許孩子可以在不妨礙學習的條件下看一點漫畫。

第四階段:「主食時代」,1963年TV動畫《鐵臂阿童木》在電視上連續放映,許多家庭中的大人和孩子一起觀看,漫畫得到全社會肯定。

第五階段(二十世紀70~80年代中期):「空氣時代」,漫畫已經成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六階段(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記號時代」,漫畫成為青少年之間相互溝通的記號。

從這裡可以看出,日漫也曾經歷過被「家長打壓的時代」,他們也曾認為,動漫就是幼兒觀看的東西。

但動漫就和人一樣,他也會慢慢長大的!他不可能總是小孩子,他也喜歡冒險,也喜歡熱血,也喜歡刺激,總有一天他也會戀愛的,在校園裡他也會遇到一些奇葩的、難忘的經歷,在都市裡他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經歷......

「日本式的桌球外交」—文化立國戰略

還記得我國的「桌球外交」麼?1971年中美兩國桌球隊的友好往來,不僅推動了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進程,也加速了新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

然而類似的事情在大洋彼岸日本也同樣上演!平成年間,日本政府在文化方面最廣為人知的舉措便是提出了「文化立國」的口號,並積極付諸實施。1990 年代中期到 2000 年代中期,日本動漫業正是乘此東風扶搖直上,在政府的扶持下衝出國門,走向世界。

1989 年7 月,日本成立了文化政策推進會。1996 年,該推進會提出了「新文化立國的目標」,次年又提出了《新文化立國目標的具體施政方案》,標誌著「文化立國」戰略的正式確立。

日本的動漫產業作為重點文化產業,被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並且加快了它的國際化的步伐。

國漫正迎頭追趕,但依舊舉步維艱

《哪吒之魔童降世》 票房成績50.13億,位居國產電影歷史第二!這不得不說是國產動漫的驕傲,這麼高光的票房數字再一次讓「國漫崛起」成為了熱點話題。

但數字真的能代表一切麼?真的能說明國漫真的崛起了麼?我看未必!

接下來我們看一組數據:

《哪吒之魔童降世》50.13億

《白蛇:緣起》票房4.4億

《熊出沒·變形記》票房6.05億

《大聖歸來》票房10億

《大魚海棠》票房成績5.64億

《昨日青空》票房成績8335萬

《大護法》票房成績8760萬

這些就是近幾年我國國產動漫電影的票房成績,我國的人口數量是日本的10倍,國土面積是他們的25倍,但日本的動漫電影全球票房過億美元的就高達12部,但中國的至今為止就《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麼一部。可見我們與日漫的差距到底在哪!

無人敢投資,只有靠眾籌

動畫電影《大聖歸來》,製片人陸偉從籌備到製作完成歷時8年,當影片製作完成,他已經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影片在上映前被迫擱淺,幸虧最終票房收入還是比較喜人的,每個投資人的回報收益高到400%!

國漫正在從低幼兒群體階段向青年群體階段轉變

製作《哪吒》的彩條屋影業CEO易巧坦白地說:「國漫現在還停留在產品階段,還遠遠談不上產業。」

並且他還透露到,五年前創立彩條屋時,沒有一個人願意加入,因為他周邊的人都覺得做動畫太丟人了,中國的動畫很弱智,做動畫的人應該更弱智。而且動畫都不賺錢,為什麼要做?

可能正是因為處於谷底階段,以無限的上漲空間,現在或許正是國產動漫行業發展的好時機,也許正因為易巧看到了這一點,並且堅持了下來,所以他獲得了成功。非常期待今年的《姜子牙》!強迫症高度患者的姜子牙,又會給觀眾帶來怎樣的視覺衝擊效果呢!

《熊出沒》系列的成功,正表明了國漫正逐漸從低幼兒群體階段向合家歡階段發展,這也正是日漫發展的第三階段——「點心階段」!

雖然國漫離日漫發展的第六階段——幾號階段還有一定距離,但至少意味著國漫正在向全年齡段的動漫邁開步伐,這是好事情!

正如易巧所說的那樣「一個人看動畫電影,無論你3歲、10歲、20歲、40歲、80歲,坐在那狀態都一樣,很像小朋友。」

相關焦點

  • 鬼滅之刃進入日本票房前三,日漫如此優秀,國漫的路還有多遠?
    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到像《你的名字》、《哈爾的移動城堡》、《冰雪奇緣》、《幽靈公主》等經典動漫,足以看出動漫在日本的地位,發展環境是非常好的,對比國漫,差距還是挺大的,那為何日漫發展如此優秀呢?日漫的發展優勢首先,成熟的動漫產業鏈和政策支持是關鍵。從漫畫製作、動畫化到最後各種周邊發行以及IP開發,涉及各個領域,日漫早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才有了日漫的成功。
  • 日漫《終結的熾天使》再次火熱,為何曾經卻被吐槽?
    動漫《終結的熾天使》出自日本,導演是德土大介,是一部典型的日漫,這是一部由漫畫翻拍的動漫,總共兩期,於2015年在國內上映。而最近這部日漫的熱點也越來越高,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部火熱的動漫為何曾經被瘋狂吐槽?故事發生在世界末日之際,某種未知病毒肆虐,只有13歲以下的小孩不會被感染,但是這些小孩卻是被吸血鬼囚禁,用來作為血液供給給家畜。
  • 剖析:為何美漫改電影既叫好又叫座,日漫改電影卻頻頻遭遇滑鐵盧
    漫威的「復仇者聯盟」系列漫改電影已經被捧上了「神壇」,成為了一代影迷心中不可磨滅的「神作」。相比較它的漫畫原作,「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可以說在很多影迷心中早已超越了動漫原作的分量。客觀來說,日本動漫現在是唯一能夠與美國動漫勢均力敵的「對手」,但是同樣是經典動漫改編的真人電影。
  • 日漫有翻譯很舒服?日本發漫畫警告中國留學生,翻譯是要坐牢了的
    日漫有翻譯很舒服?日本發漫畫警告中國留學生,翻譯是要坐牢了的現在日漫也是非常的火,很多人都喜歡日漫,但是很多人並不是能夠聽得懂日語的,於是就出現了字幕組,而這些字幕組也是深受很多人的喜歡,但是在近日,日本也是發文警告,擅自翻譯動漫是要坐牢的,也是引起了網友的議論。
  • 這部潛水日漫成為今夏七月黑馬,連聲優竟然都被拉下了水……
    900w+的播放量當然不是開玩笑,總有它比較火的道理。作為一部漫改作品,《碧藍之海》是日本輕小說家井上堅二在《笨蛋、測驗、召喚獸》之後,初次執筆的原創漫畫,由他負責漫畫的原作腳本,而作畫方面則是由吉岡公威擔當。如果對潛水不了解,怎麼能畫好潛水的漫畫?
  • 日漫翻拍真人電影為何比美漫困難?主角一個個都是殺馬特造型
    雖然美漫的歷史悠久,但僅論漫畫的輸出影響力,日本動漫也完全不會遜色多少。不過,儘管動漫行業兩者接近,但美漫所翻拍的真人電影,卻屢屢獲得成功,論深度有諸如《蝙蝠俠:黑暗騎士》《守望者》等,論娛樂片有漫威宇宙。而日漫翻拍的真人電影,卻是撲街的多,成功的少。
  • 魯邦三世:黑點太多的峰不二子,為何能成為日漫最受歡迎女主之一
    魯邦三世:黑點太多的峰不二子,為何能成為日漫最受歡迎女主之一動漫中,女主角永遠是話題最多的角色之一,這種現象尤其是在日漫中最為常見,像是《火影忍者》中的春野櫻,《犬夜叉》中的戈薇和桔梗等等,這些知名動漫中的女主,無一例外會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不說
  • 怪不得日漫發展的那麼好,在超市就連一個店員,都是 「漫畫家」
    喜歡看動漫的小夥伴都知道,在二次元的動漫行業中,日漫是做得最好的了,除了因為動漫劇情想像得比較好之外,動漫的畫風細節製作,也是最為重要的。但那是你知道,為什麼日漫發展的那麼好嗎?因為在日本真的是人才濟濟啊,在超市就連一個店員,都已經到了 「漫畫家」的水平。
  • 龍珠:為什麼孫悟空變超級賽亞人,會被譽為日漫最偉大的時刻之一
    七龍珠:為什麼孫悟空變身超級賽亞人,會被譽為日漫最偉大的時刻《七龍珠》這部漫畫的影響力就不用多說了,因此也有認為這部漫畫在《龍珠Z》時期,孫悟空與弗利薩對決時變身為超級賽亞人,是日本漫畫史上最偉大的時刻之一,這句話是不是過譽了呢?
  • 想成為下一個宮崎駿?從學習動漫設計開始吧!
    宮崎駿、手塚治虫、藤子不二雄......從日本走出了太多動漫大師,也帶給我們太多太多優秀的動漫作品。作為擁有百年發展史的動漫大國,日本動漫產業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不僅在商業利益中佔據很大比重,也成為了日本獨特的文化輸出口。各大院校中的動漫專業也是近幾年熾手可熱的申請標點,教學質量過硬,就業實習機會也是非常豐富的。
  • 除了日漫,這些韓國漫畫沒準也是你的菜
    在大部分人心中,提到動漫幾乎都會下意識地想到日本,相比之下採用寫實畫風的韓國漫畫卻在國內一直不溫不火,事實上很多韓漫都有著不錯的水準,譬如大名鼎鼎的趙石系列,整容液系列,包括色系等等。考慮到一月新番幾乎都未開播,那麼這裡為大家推薦幾部韓漫,不同風格,不同題材,漫荒的觀眾老爺們不妨考慮一下。
  • 登頂日本漫畫銷量榜首,第二名只有它的十分之一
    2019年度口碑之作《鬼滅之刃》不僅僅在動畫開播以後受到了全世界漫迷們的喜愛,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業界神話,甚至在漫畫完結之後,餘威不減,一路飆升,成功登頂日本2020年年度漫畫銷量總榜!
  • 美國黑人小哥勵志當「少女漫畫家」,還當眾模仿美少女戰士
    從第一部日漫開始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動漫行業的「領頭羊」,每年的動漫番劇數量名列前茅,也是世界各地漫迷關注的焦點。現如今「日漫」在全世界各地都擁有不俗的影響力,影響的不僅僅是漫迷,還有很多人的夢想,很多人都因為喜歡日本動漫而勵志成為漫畫家。
  • 《一人之下》女主很特別,日漫和國漫的比較,請一視同仁
    文|二次元小柯南很多時候,國漫和日漫之間的比較,是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做的事情。不可否認,在動漫行業,日漫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但是起步較晚的國漫,近年來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人之下》就是一部不錯的國漫。
  • 集英社正版日漫第二彈來襲——《東京喰種》登陸網易漫畫
    12月29日,集英社人氣日漫《東京喰種》及其第二部《東京喰種:re》在網易漫畫平臺正式上線。這也是該漫畫在中國的首發上線。隨之上線的,還有一批集英社日漫。據悉,這是網易漫畫繼今年暑期之後從集英社引進的第二批日漫作品。
  • 日漫人物遇上美漫畫風,大金鍊子少不了,月野兔大粗腿很搶眼
    導讀:日漫人物遇上美漫畫風,大金鍊子少不了,月野兔大粗腿很搶眼大家好,歡迎來到動漫迷世界~在世界動漫界中,日漫作品以精緻而獨特的畫風,而享譽二次元世界,因此日漫作品也因其形成了別樹一幟的漫畫風格。和咱們國漫古風、歐美狂野風,有著非常大的差別,很多看慣了日漫畫風的動漫迷,甚至看不慣其它動漫的畫風。(咱們國內的動漫迷倒還好,國漫的畫風基本都能接受)但是相對比較狂野的美漫畫風,就很多人表示接受無能了,其實喜歡《復仇者聯盟》的動漫迷,都不會對美漫畫風太抗拒。
  • 日本的動漫、韓流偶像,為何能在海外甚至歐美流行?
    日本是另一個情況,日劇除非科幻題材的,一般生活劇很難在歐美流行,原因也很簡單,東西方思想的差異,日劇講述家長裡短生活較多,指望歐美人理解太難。日漫要比日劇更受歡迎。最重要的原因為日本是個動漫大國,發展了幾十年,日漫的從業者居世界首位,而且成功的日漫都會上上下下多方位跨界發展,改編成小說,改編成電影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 日本雜誌發聲,呼籲中國讀者看正版漫畫,網友:站著說話不腰疼
    「收看正版漫畫,抵制盜版漫畫」再次成為二次元熱議的話題。《周刊少年Magazine》突然發出聲明,表示希望中國讀者收看正版漫畫,為漫畫創作者們營造一個和諧的發展空間。 原本「看正版漫畫」這個要求,本身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 日漫萬物皆可擬人化人氣居高不下,換湯不換藥,一個字「萌」
    但熟悉日本的肯定了解,日本動漫製作的腦洞可謂是真的大,萬物皆可擬人化,不僅僅是局限於一方面。日漫萬物皆可擬人化人氣居高不下,實際上換湯不換藥,一個字「萌」就能概括。舉一個例子,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日漫作品,之前火爆一時的被評價為日漫腦洞大開神作的《工作細胞》。
  • 日漫文化,現在成了日本特色,它與日本古代浮世繪文化有何淵源?
    在今天的世界,日漫文化是日本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日本動漫產業也是日本重要的第二支柱產業,日本漫畫,動畫,手辦等一系列的動漫產業鏈,成為了日本對外貿易的王牌產品。提起日本,汽車和單反成了年長者津津樂道的東西,而漫畫作品卻是現在年輕人對日本的第一印象,中國大量的動漫追番者,輕小說追更者,這些群體的形成都表示了日本這波文化輻射巨大的影響力。日本的漫畫發達和日本江戶時代開始興起的浮世繪淵源很深,兩者都是日本市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是紙張普及后豐富日本民眾業餘生活的重要文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