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美白狂人,我幾乎把美白能做的所有工作都做了。但有人覺得,防曬是「美白」工作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來看,塗抹美白產品遠不如認真防曬重要;就短期效果而言,塗抹產品也比不上雷射。
那家庭美白護理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了嗎?當然不是,不管是防曬,還是家庭護理,抑或是醫美,它們都不可替代彼此,各有各的分工,並不能簡單地用短時有效程度之類的標準來一概而過:雷射可以直接打碎已經生成的黑色素,卻不能再每天每時每刻幫助肌膚抑制酪黑色素合成,防曬/不曬皮膚就不容易變黑,但炎症、自由基等因素也會導致膚色加深。所以
對美白有強烈需求的人來說,我們日常可以堅持合理使用各種美白成分,並可同時享受很多美白成分帶來的嫩膚、抗老等多重效果。但注意一定要調整好心態,不要對美白護膚品有過分的期待。
關於美白的一些tips:
1.防曬是老生常談的,無防曬不護膚。
2.首先改善好屏障、炎症、皮膚病,再考慮美白,因為炎症就是最大的變黑成因之一。
3.炎症和自由基都能使膚色加深,所以日常做好抗炎和抗氧化比單純美白更重要,當然也可以選擇同時有抗氧化、抗炎功效的美白產品。
4.絕大部分美白成分都不穩定,例如曲酸、VC、間苯二酚衍生物、白藜蘆醇等等,所以產品越新鮮越好,儘量少囤貨。
5.長期泛紅髮炎、用各種美白產品效果都平平的膚質,建議
先解決屏障和炎症問題後,嘗試做做DPL/雷射治療。泛紅問題得到改善,膚色才會隨之改善。今年試用了不少美白產品,在之前的文章裡就零零散散推薦過一些,這篇裡把今年試過值得推薦的美白產品總結一下:
Fundamental whiteglow advanced serum
Fundamental是去年我在泰國逛街時偶然發現的品牌,品牌調性和the ordinary相似,都是
簡單粗暴的原料桶風格,全線不乏A醇、VC、VC衍生物等產品,可用性甚至還要比to略高一些。這款「強效美白精華」就是「簡單+粗暴」的代表。說它簡單是因為
全配方很精簡——沒有精細的乳化,也沒有良好的膚感,基本就是活性物+水+保溼劑+防腐劑的組合。而說它粗暴,則是因為使用的美白成分組合相當強悍,主打
2%α熊果苷+5%煙醯胺+5%乳酸/乳酸鈉+2%二葡糖基棓酸+1%甘草提取,以及紅沒藥醇、尿囊素來幫助舒緩刺激的同時,也減少炎症刺激黑色素分泌。這個組合除了抗氧化方面不夠全面,基本覆蓋了絕大部分美白通路。熊果苷、煙醯胺等經典成分的機理,胖友們應該都有所了解,雖不新穎卻都切實有用。這裡比較值得一說的是
「二葡糖基棓酸」,它是一個很特別的美白成分,當我們將它塗抹在皮膚上之後,皮膚上的微生物就會將其分解成沒食子酸,這個成分幾乎是
全能的美白成分,它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比曲酸更強,同時還是能
有效抗氧化,對抗紫外線損傷,除此之外它還能
抗炎、舒緩。與熊果苷等成分聯合使用,不僅能達到更強的美白作用,還能
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性。在這種簡單經典粗暴的活性物組合中,添加上這種勢頭很強的新成分,不僅豐富了美白通路,提升了功效,對我們這些護膚品愛好者來說也增加了趣味性,著實是不錯的選擇。
原料桶的使用感自然不會太好。它的質地流動性很強,在皮膚上容易推開,推開後又略微有點粘粘的,氣味也不好聞,如果對護膚品使用感要求較高的胖友就可以拔草了;但如果你和我一樣對膚感要求不高,那還是可以嘗試看看的,等幹掉後塗抹一層乳液,也沒有那麼難以接受,比TO那堆溶劑精華還是好很多的。這是一款很適合我的美白精華。看過我之前一系列美白合集的胖友可能還有印象,我是天生黑色素特別活躍的皮膚,稍微曬一曬就能肉眼可見地變黑,所以在所有美白通路中,我最重視的就是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環節。而各種酪氨酸酶抑制劑中,對我格外有效的卻是經常被各種實驗拿來吊打的「熊果苷」。這款產品使用了特別華麗的
三重抑制酪氨酸酶組合,包括特別適合我的
α-熊果苷、理論上作用比熊果苷更強大的
377、溫和又多效的植物酪氨酸酶抑制劑
光甘草定,直接從源頭把路堵得死死的,不給黑色素細胞足夠的原料來生產黑色素,再加上我最喜歡的VC衍生物—
乙基VC,來還原已經生成的黑色素。而且
抗氧化、抗炎方面也很優秀,上述的所有美白成分本身就都是優異的抗氧化劑,再加上雛菊、黃芩、葛根、葡萄藤等提取物輔助抗氧化、抗炎,從側面來抑制黑色素細胞的活化,主要重心依然落在預防變黑上。
膚感是接近滋潤型化妝水的質地,不含油份,
特別討偏油皮喜歡,所以用起來很快,在擁有這麼多美白產品的情況下,我還是用掉了兩瓶,今年夏天不僅沒黑還白了一點(前提是不咋曬,和搭配了其他產品)。這款精華的功效介於猛藥和常規產品之間,它
比各種專櫃美白精華都要猛,只要能堅持,單用也足夠有效了,但比不了lytera這類猛藥。比較貪心且耐受的膚質,推薦可以
在夜間疊加一款含有煙醯胺和VA的產品,這樣就幾乎能覆蓋所有的美白通路,並且VA還能提升各種美白成分的戰鬥力,
幾乎就快到美白護膚品的天花板了。另外TVT的神經醯胺技術特別厲害,用的是類似花王集團的合成神經醯胺技術,感興趣也推薦嘗試一下。
彼得羅夫prostrength niacinamide discoloration treatment
煙醯胺的風真是太大了,連老美也蹭熱度給產品取名叫做「煙醯胺褪色精華」。在如此華麗的配方中,煙醯胺自然不是主角,它主打的是「15%brightening complex」,由煙醯胺、傳明酸、α熊果苷、曲酸、五肽組成,從成分表排序來看,我大膽、不準確、不嚴謹地估計下含量的話,應該是
5%煙醯胺+3%傳明酸+2%α熊果苷+1%曲酸。功效上其實跟修麗可發光瓶很像,比修麗可多了抑制酪氨酸酶的熊果苷和更多抗炎、抗氧化成分,理論上美白功效會更強。不過比較奇怪的是,我在網上查到的成分表中未見到品牌宣傳的五肽的身影······不知是不是pentapeptide也代表另一種成分。除了以上經典強效的美白組合外,還添加了白藜蘆醇、Oxynex®ST Liquid、桑根提取、黃芩提取、喬木繡球根提取,這些成分的
抗氧化力都比較優秀:白藜蘆醇自然不用說;桑根/黃芩/繡球根都含有大量的植物酚酸/黃酮類化合物,對於抗氧化+抗炎都有幫助,更多層面的預防黑色素細胞活化。
雖然是面霜質地,但促滲體系也做得很考究,對活性物的利用甚至比fundamental這種水溶液還要更強。對我來說滋潤度稍稍有點高了,今年夏天入手的,當時用了幾次就閒置了,入秋後才拿出來用,滋潤度就剛好了。對於偏油皮來說,秋冬沒什麼問題,偏幹皮則還需要疊加保溼產品。
這款產品單獨使用就非常有效,畢竟是白人用來祛斑的產品,像我們這樣只希望淡化/均勻膚色的膚質來說,效果自然不在話下。不過假如你很貪心,十分渴望能通過搭配其他產品來完善美白效果,推薦搭配樂敦CC之類的溫和VC精華。這是強生集團收購芯絲翠後出的新品,所以在這款產品上,能看見強生和芯絲翠兩個品牌的影子:使用了
芯絲翠專利的NAG,以及芯絲翠淡斑精華乳主打的
薑黃素,還有強生深入研究的
4HR,主要作用在於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促進黑色素代謝、抗氧化、抗炎。港實話,看完前面兩款歐美系猛藥風格的美白產品後,覺得露得清這樣簡簡單單的組合,好像有點不夠看······而且美白通路覆蓋也不夠全面,但轉念想,這幾個活性物都是大集團研究相當充分的主打成分,無論原料品質、配方合理度、活性等方面都有保障,如果能把3個成分用好,效果可期。而通路覆蓋不夠全面的問題,露得清既然給它取名為「bright boost」,估計就是準備推薦用它來搭配自家的A醇產品,組成
間苯二酚衍生物+VA+抗炎成分的美白黃金組合。但我要潑一盆冷水,NAG和煙醯胺的聯合使用確實被證實非常優秀,然而露得清的A醇產品沒有添加煙醯胺。所以不妨
搭配旁氏、CERAVE等含有煙醯胺+A醇的產品!兩款加起來也就200多RMB,卻能搭出
相當完善且附帶優異抗老性能的精華組合,個人很推薦給耐受度高的學生黨,是百元級美白精華中的新黑馬。
膚感就是特別的順滑,特別好推,但是就是矽感很重。不過產品的缺點也很明顯雲母加的實在太多了,是我有史以來用過最像液體高光的護膚品,每每用完,手心都是bling bling的·······我自認為對使用感包容度很高,且雲母對皮膚也並沒有多少負面影響,可這個亮度也已經接近無法忍受的程度了。如果露得清的產品經理能看見,我希望以後這款產品能把雲母的添加量減少一丟丟,要是能再加點菸醯胺就更好辣。推薦了無數次同系列的淡斑乳,一度以為淡斑乳就是芯絲翠美白的天花板了,以至於我竟然之前一直沒發現精華居然也是如此寶藏。在說精華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淡斑乳,主打的是
0.25%薑黃素+0.1%A醇+1%AA2G+NAG,屬於不含間苯二酚衍生物的美白精華裡,比較不錯的產品了,加上低濃度的A醇也保障了抗老不會太弱。但如果要按美系美白猛藥的標準要求,其實美白通路上是可以補上間苯二酚衍生物和煙醯胺的,而剛好同系列的精華就這麼做了!!精華主打
4%NAG+4%煙醯胺+光甘草定+rucinol,完美補足了淡斑乳的缺陷。如果搭配這兩款產品堅持使用,都還不能變白,那就別太指望其他護膚品能有什麼奇效了。我對rucinol的印象很好,主要原因就是各大品牌曖昧不清的態度,rucinol是POLA的前專利,專利過期後,各大品牌的態度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同為日系品牌的資生堂,一邊眼饞又一邊端著,想用又不意思用,自己搞了一個rucinol的同分異構體,假模假式的樣子像在說,哼, 我可不稀用你東西!芯絲翠則默默在美白線加入了rucinol,卻幾乎不宣傳,對外只是一個勁兒說,來康康我們家薑黃素啊!效果比氫醌都好呢!還有牛逼哄哄的拜爾斯道夫,自己搞了個號稱美白地表第一的Thiamiol,把其他酪氨酸酶抑制劑踩了一通後,還是要說,emmmmm,我們家Thiamiol是第一,那你rucinol也能勉強排地表第二辣(狗頭從各大品牌的態度來看,rucinol的效果應該是值得信賴的,再搭配上這一堆的A醇、NAG、薑黃素也都是王者級的隊友,效果怎麼也差不了。
可是······這款精華的
缺點就是真的粘,如果不能接受粘膩感就可以拔草了,因為它超越了很黏達到了非常粘的地步。如果和我一樣容忍度高,也還是可以試試看,擦完後疊加一層膚感好的乳/霜,晾個10來分鐘,粘膩感能降低非常多。
這是目前資生堂家我最喜歡的美白精華,不同於大多日系美白精華溫和如水的風格,這款精華的配方思路和我喜歡的倩碧鐳射瓶有些相似,主打
間苯二酚衍生物和VC衍生物,加一大堆的抗氧化、抗炎、促進代謝的成分,不同之處是:1.HAKU使用的間苯二酚衍生物是資生堂專利的4-異丁基間苯二酚,是rucinol的同分異構體,理論上功效幾乎一致。也
是日系美白產品中,比較少見的會用到間苯二酚衍生物的產品。
2.膚感超好,HAKU將日系產品調節膚感爐火純青的優勢表現得淋漓盡致,稀薄的乳液質地,超級順滑好推,在悶熱的夏季用實在太舒服了。不過VC衍生物的添加量不高,日系產品的一貫尿性,不會太強效,是那種
細水長流,堅持使用慢慢改善的類型。我很喜歡這款產品的另一個原因是,它的
抗氧化、抗炎能力也不錯,作為「雞尾酒抗氧化精華」勉強夠格,夏天日間護膚用它再搭配幾滴VC精華就足夠了。還有最大的缺點是,包材不方便,用到最後,每次都得靠甩+用力擠壓才能出料,相比常見的真空按壓瓶來說,實在是不實用。而且本來我覺得這個瓶子還挺好看,挺有設計感的,自從陳媽跟我說它長得像個開塞露之後,我就越看越不對勁了。自從拜爾斯道夫研發了THIAMIDOL後,公布了一系列關於間苯二酚衍生物的實驗,其中就狠狠捶了雅詩蘭黛集團的CL302效果不佳,我就對這個成分有點喵信喵疑了。加上雅詩蘭黛今年對CL302確實有點曖昧,肌光精華、白月光精華中都沒有使用,最近還公布了最新測試的UP275,看上去是用來替代CL302的潛力美白成分,所以我對CL302可能要變心了,決定還是抱緊rucinol和377。啥?你說為啥不抱緊THIAMIDOL??成分再香也要產品膚感好用呀,優色林和妮維雅搞的幾款含THIAMIDOL的美白產品,使用感太差了嚶嚶嚶。咳說回倩碧,由於拜爾斯道夫的插足,導致我和倩碧的感情出現了隔閡,但我還是挺喜歡的這款精華的。因為我不僅把它看作單純的美白精華,而是一款
涵蓋美白、抗氧化、抗炎、細膩肌膚的多效精華,即便CL302在抑制酪氨酸酶方面真的不夠強,這款精華在其他層面也能補齊,將功效發揮好。倩碧淡斑精華還是雅詩蘭黛集團一貫的
雞尾酒風格——加入酵母、茶葉、甘草、VC衍生物、NAG、RNA鈉、黃芩、水楊酸等多種
抗炎、抗氧化、光保護、營養、促進代謝成分,
圍繞膚色問題,通過多種通路來達到改善膚色的效果。如果你也是對改善膚色、淡斑沒有那麼高需求,希望能夠多效合一,且對油皮、痘痘肌膚友好的話,倩碧可能也是很適合的選擇。膚感也不算好,是矽感重、滋潤度略微有點高的凝乳質地,比雅詩蘭黛肌光精華要厚重,整體還能接受。竟然被我用到一泵都沒有了,拍不了質地了😛嬌韻詩是一個很特立獨行的品牌,他們家的美白精華也沒有隨大流地用煙醯胺、間苯二酚衍生物之類的流行成分,而是保持一貫地用了自己擅長的植物提取。這個產品中的每一種提取物都值得一說單獨拎出來說一說,例如桃金孃提取,富含兒茶素、黃酮類、白藜蘆醇的衍生物—白皮彬醇等。
白皮彬醇比白藜蘆醇多一個羥基,所以
抗氧化作用比白藜蘆醇更強,而白藜蘆醇本身就是美白、抗氧化、抗炎、抗糖化多效合一的萬金油,
白皮彬醇就是萬金油plus。而
海水仙提取物的作用原理類似於煙醯胺和sepiwhite,也可以說是
更高級的煙醯胺。能抑制α-MSH的含量,
從源頭減少黑色素合成,也能像煙醯胺一樣讓黑色素細胞裡的黑色素體無法從樹突結構處進入表皮使皮膚變黑,還能
降低紫外線照射時所產生的炎症反應,減少炎症對黑色素細胞的活化。配合2%AA2G,以及富含黃酮和多酚類的提取物的羽衣草、黃杞葉提取物,生物黃酮類和胡蘿蔔素類的凹緣金虎尾果+凹緣金虎尾籽提取物,起到
廣譜清除自由基抗氧、減少光損傷效果。嬌韻詩美白精華應該算是溫和的「養白精華」,同時也是
溫和的抗氧化+抗炎精華。如果你想要更強的美白效果,那它不合適,甚至不如很多百元級的美白產品,但它在其他護膚功效上的意義,尤其對敏感皮膚來說,又遠超「美白精華」。
輕薄的乳液質地,膚感也十分舒適,上臉幾乎沒什麼存在感,配方中也沒什麼多餘的油脂,我很喜歡。不過據反饋搓泥風險較高,我用了這麼久倒是從未出現過,如果本身就容易搓泥的話,請慎重種草。而已經用上了還出現搓泥的胖友,可以嘗試在每次使用時混2滴角鯊烷,就能夠大大降低搓泥風險(角鯊烷這個搓泥小剋星,幹皮胖友們都記到小本本上了沒有!)或許是因為我的膚色太深,對於美白產品的依賴度很高,所以我自己更喜歡用實幹派的歐美系美白產品,而日系美白產品不是說沒有效果,而是更適合那些本身膚色就不是很深,只要改善曬黑或者維持膚色的人群。KOSE主打的成分是
曲酸,能夠從源頭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加上白藜蘆醇、牡丹根提取、月見草籽提取、裂蹄木層孔菌、白花百合鱗莖等植物成分,
從抗氧化、抗炎、抗糖化等幾個通路來協同曲酸達到改善膚色的作用。同樣也是,如果你渴望很有效地改善膚色,請不要選它;如果更想買一款用起來舒服、有抗老等附加意義,且堅持使用能白一點的產品,可以選它。這款精華搭配上VC產品一起用的話效果相對會好一些。
不過300不到的價格可以買到40ML+10ML的套裝,性價比還是很不錯的,即便拿來當抗氧化精華用也不虧,
更何況包材還這麼好看。它雖長得一副VC滿滿的模樣,但請不要因此就認為它是VC精華!品牌宣傳的這個「VC」其實指的是
高含量的「大紅桔提取物」,然而提取物中能有多少VC則是不得而知的,個人更傾向於還不如老老實實加兩個點的AA2G或者乙基VC。不過即便它不是VC精華,也並不妨礙它做一款稱職的美白精華。它的美白核心成分是
熊果苷+煙醯胺+複合的抗炎抗氧化植物提取。熱衷護膚的胖友可能會發現,其實幾年前很多國產美白精華也都用過熊果苷+煙醯胺的組合,只要它倆坐鎮,不說多有了不起吧,至少理論上確實是有用的,老套卻有效。再加上積雪草、薑黃、甘草酸二鉀、茶葉等抗氧化、抗炎成分,賣個一百多元還是挺超值的。
質地用起來有點像蘆薈膠或者是塗抹狀的凝膠面膜,不油膩,卻又不夠輕薄,也還湊活吧,反正不難用。加上在韓國賣那麼好,效果估計不差,推薦年輕的學生黨用用。如果不怕膚感略油,搭配個樂敦CC,美白&抗氧化效果都能UP。
這是我用過最最溫和的美白精華,也是我用過
最不像美白精華的精華,又或者說連精華都不像,更像一款保溼啫喱。D Program主打的美白成分是
傳明酸+甘草酸二鉀,這兩個成分雖然有美白效果,但太弱了,D Program幾乎全線都用上了,主要意義還是在於
抗炎和
修護屏障。
傳明酸的美白作用是通過抑制角質形成細胞釋放前列腺素(PGE2),來
減少了PGE2刺激
黑色素細胞的活性,以及抑制角質形成細胞蛋白酶活化受體,從而
減少黑色素轉移到角質細胞。它在黑色素的通路上都屬於比較「婉轉」的路線,並不像間苯二酚衍生物、曲酸那樣直擊黑色素老巢,所以想要單純通過傳明酸來達到美白是比較艱難的。不過敏感肌膚一方面也耐受不了間苯二酚衍生物之類的美白成分,另一方面敏感肌膚的炎症因子比較活躍,炎症也會促進黑色素合成,所以
對於敏感肌膚來說,還是這類抗炎又兼顧美白意義的產品更適合。何況,傳明酸對於屏障受損和玫瑰痤瘡的改善都有積極作用。D Program這款精華的使用感就是一款很輕薄水潤的保溼啫喱,我也把它當作保溼啫喱疊加在其他精華之後。配方十分溫和,無酒精、無香精、無色素等,你能想到的各種刺激物都給去了,加上溫和保溼和抗炎的作用,能夠有效安撫敏感肌膚炎性暗沉的問題。對於我這種耐受肌膚來說,確實沒啥太大意義,但
非常推薦給各類油敏肌、和玫瑰痤瘡膚質。再者,
醫美術後皮膚稍恢復一些無破損的前提下也可以使用,能夠預防色素沉著。忘給產品拍照了xixixi。雅詩蘭黛的產品實在太多專利,太難寫了,簡單來說,這款精華有4個長壽基因相關的成分,與細胞自噬、DNA修復、能量代謝、抗氧化有關,感興趣的胖友可以看看具體這方面的資料。對於雅詩蘭黛各種聽著似乎神乎其神又似乎挺有道理的研究,我一直抱有好感,無論是否真的如此有效,至少我能看到這個品牌是在積極做研究的,科學不就是不斷的探究,又不斷的改正錯誤的過程麼?對於很多非精細化工行業的人表達的護膚無用論,雅詩蘭黛這樣默默做著研發品牌,就是很好的回應(雖然也是商業行為,但不衝突)。這款精華
並不只是簡單的美白精華,也是抗老精華。引導細胞自噬能夠直接消化掉黑色素小體,抗氧化、抗炎都是預防變黑掉重要手段,還有濃度不俗的AA2G和一大堆光保護成分,構成了全面的預防老化+美白的組合,或許可以將它的配置看作是更高級更豪華版的倩碧淡斑精華(但不含CL302)。
膚感極好,是超級絲滑柔潤的乳液質地,上臉後完全不粘膩不油不搓泥,滋潤度調的剛剛好,是幹皮會喜歡的類型,對我來說可以直接代替乳液,使用期間皮膚會比較白淨。這款產品是一位貴婦且非常懂護膚的博主朋友安利給我的,確實適合我。我又安利給其他經濟條件較好的朋友,反饋也都很好。哪怕和同價位的其他貴婦品牌比,也可以說數一數二地好用。如果預算足夠,我非常推薦試試。如果預算有限就算了,畢竟這個兩千塊可以找不錯的醫生做光子嫩膚了。
● 微信號 : 糊奔奔 ●
● 新浪微博:@糊奔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