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因其不畏嚴寒,傲立雪中,芳香四溢的特點被歷代文人墨客所喜愛,或用於表達自己的志向和品德,或用於表達對友人的欣賞。因此,梅也被譽為四君子之一,十大名花之首,也被譽為雪中高士。那麼,梅具體有哪些寓意呢,我們一起看看。
一、喻君子
如元代王冕《墨梅》: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意為: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點染而成。
它不需要別人誇獎顏色多麼好看,只是要將清香之氣瀰漫在天地之間。
詩人以梅花自喻,表達自己高潔,不媚俗的情操。
唐代齊己《早梅》: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意為:
萬木禁受不住嚴寒快要摧折,梅樹卻像獨凝地下暖氣於根莖,恢復了生機。
皚皚的白雪籠罩著山村鄉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綻開。
微風吹拂攜裹著淡淡的幽香,素雅芳潔的姿態令鳥兒偷偷貪看。
明年如果梅花還能按時綻放,希望它先開到人們喜歡的望春臺。
詩人寓情於物,以梅花傲立雪中、不畏嚴寒的品質藉以表達了自己的意志。
二、喻相思
宋代李清照《臨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意為: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雲簇疏欞,霧迷高閣,春天總是遲遲不來。玉顏憔悴、芳姿瘦損,但是這番惦念、這番折磨又有誰知道呢?只有在夜晚的夢中才能相聚,向陽的梅枝也到了發芽的時節。梅花風姿清瘦,南樓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調。散發著濃濃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風,別一下就讓時間來到杏花盛開的時節了。詩人以梅花自喻,把離愁相思和韶華易逝的悵然描寫的淋漓盡致。
唐代李商隱《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意為:
久久滯留在遠離家鄉的地方,依依不捨地嚮往著春天的景物。寒梅最讓人遺恨的是早佔春意卻又早早凋謝,常常被當作去年開的花。詩人藉助梅花,表面寫滯留他鄉,寒梅已逝的惆悵,實則表達了作者遠在天涯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自身前途的憂慮。
三、喻友情
南北朝陸凱《贈範曄詩》: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遇見北去的驛使就去折梅花,託他帶花帶給身在隴頭的你。江南沒有好東西可以表達我的情感,姑且送給你一枝報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唐代柳宗元《早梅》: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裡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早梅在高高的枝頭綻放,遠遠映照著廣闊的碧藍天空。夜晚北風吹來陣陣花香,在濃霜中增添著潔白的光澤。想折一枝寄贈萬裡之外,無奈千裡迢迢,山水阻隔。眼看寒梅即將零落凋謝,我將用什麼去慰問遠方的友人呢。
詩人以梅花寄託情思,折梅寄託對友人真摯的思念和美好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