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8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近日發表文章談論了日本關東地區與關西地區的地域歧視,文章指出,雖然同屬關西地區,但京都人一般不喜歡大阪人,神戶人對大阪人沒有什麼好感。不過,大阪人對京都人、神戶人卻沒有什麼厭惡感。
文章摘編如下:
「人生幸事就是大阪賺錢、神戶居住、京都遊玩」。提起日本的關西地區,人們習慣將其作為一個整體與關東地區相比較。其實,關西地區面積大、人口多,即使同一地域內也存在很大差異。就如同中國人常說的「北方」、「南方」,也不是簡單的概念。
日本關西地區包括大阪府、京都府、兵庫縣、奈良縣、歌山縣、滋賀縣、三重縣等兩府五縣,總面積為3.13萬平方公裡,佔日本國土面積的8.3%,而人口約2300萬,佔全日本的17.1%,人口密度是全國平均密度的2.3倍。在文化傳統上,日本人一般將關西地區稱為「京阪神」,也就是京都、大阪、神戶。這三地特色鮮明,有不少共通之處,但也有很多不同。
如果問京都人「你是關西人嗎」,他會回答「雖然在關西,但我是京都人。」如果問神戶人,他會說「嗯,我是關西的神戶人」。同樣的問題,大阪人則會肯定地說「對,我是關西人」。
外地人如果將京都人、神戶人稱為「關西人」,他們會感到不愉快,大阪人則會欣然接受。如果以「幽默、好強、斤斤計較」等所謂的關西特色來看待京都人、神戶人,他們可能會嗤之以鼻:「那是大阪人,不是我們!」
雖然同屬關西地區,但京都人一般不喜歡大阪人,神戶人對大阪人也沒有什麼好感。不過,大阪人對京都人、神戶人卻沒有什麼厭惡感。大阪雖有俚語稱「想找罪受就娶京都女」,不過還是玩笑的成分居多,當不得真。
可是,京都與神戶民眾對大阪人卻有點上綱上線。日本民俗學者丹波元研究稱,京都民眾認為大阪人人品不好,神戶民眾認為與大阪人打交道提心弔膽。而京都人與神戶人卻惺惺相惜,特別是戀愛感情方面,兩地通婚最為頻繁,彼此都感覺非常合得來。兩地有「京都為陰、神戶為陽」的說法。
京都是日本的千年古都,神戶是只有不到百年歷史的新興城市。兩地雖然風格迥異,但很少有利害與感情衝突,彼此基本沒有過爭執。京都被群山環繞,民眾很嚮往海邊的風景。神戶是沿海城市,陽光明媚、海水清澈,京都人去了可以一償心中所願,很多浪漫愛情故事也發生在海邊。
大阪也臨海,但京都人看到那裡的海被工業廢水染得變了色,心中馬上泛起陣陣彆扭,多少好情緒都沒了,去了一次就不願意去第二次,對大阪也留下了不良印象。
從歷史上看,京都古時為日本首都,模仿中國唐朝的長安和洛陽營建而成。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蹟,也是日本傳統工藝的發源地之一,文化氣息濃厚。而大阪也是日本的歷史名城,由於瀕臨瀨戶內海,大阪自古以來就是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門戶,也是日本商業和貿易最發達的地區,因此商業氣息濃厚。同樣具備悠久的歷史,但從氣質上一文一商,京都與大阪在利害與感情上產生衝突就在所難免了。
此外,京都作為古都,民眾卻非常時髦,非常喜歡西方文化。不過,京都人對美國的「快餐文化」並不感冒,而鍾意歐洲的傳統文化。神戶作為港口城市,大量進口歐洲的產品,滿足了京都人的喜好。大阪則不然,為了賺取更多利潤,大阪的對外貿易對象主要以美國為主,進口的產品也是在京都人看來沒有任何藝術價值的工業品。在這一點上,京都人又對大阪人又多了一絲鄙夷。
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雖然日本人用「京阪神」這個詞將關西地區揉合在了一起,但因為民俗、文化等差異,當地民眾卻並未認可。不過也正是這種差異,讓日本顯得更為生動和有趣。(蔣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