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將《千與千尋》看了一遍。在妖怪當道的世界裡,既有人性的貪婪、教育的失當,也有友誼的純真,更有對人類肆意破壞大自然的反思。出於對日本妖怪文學的好奇,我又將《雨月物語》、《妖怪談義》大概讀了一些,發現其中的一些故事與中國《山海經》、《剪燈新話》中的故事頗有些相似。
於是,我又轉而去搜尋中國的妖怪故事,由此便認識了這部《中國妖怪故事(全集)》。它的作者張雲感慨於中國國學傳統中神話學的嚴重缺席,受日本成熟的妖怪文學的啟發,歷時十數年,整理編撰了這部《中國妖怪故事(全集)》。
這是一部收錄了一千零八十種妖怪的巨著,僅輯錄的歷代典籍文獻就將近300部,堪稱是「中國妖怪大百科全書」。它的作者張雲素有「搜神館主」之稱,他在書中將這一千零八十種妖怪分為四部,分別是妖部、精部、鬼部和怪部,這四部之間既相互關聯又彼此獨立。
書中呈現了各個年代不同的妖怪形象,以及由此折射出的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情態。既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又有對社會不公的控訴,以及滿溢於人們閒談飯後的趣味妖怪故事。而這些故事並非是簡單地摘抄收集,是作者在思考後用自己的話簡短精煉的表述。許多故事更像是簡短的小說,起承轉合,非常具有情節性和趣味性。
這些簡短精悍的妖怪故事非常適合閒暇時間減壓增趣,畢竟裡面的許多故事恐怕也是來自於古人的打趣和想像。妖部中的《獨角人》和《大青小青》、鬼部中的《白獼猴》和《拔廝鬼》以及精部中的《河伯女》等,雖然風格不一,且十分短小,不過寥寥數句而已,但是非常能打動人,勾起人的好奇心。這些故事更像是古人們在深入民間鄉野後,採集收錄而來。
而從書中的大多妖怪故事中,可以看出古人對於一些超自然現象以及一些非常經歷的焦慮。怪部中《秤掀蛇》和《樸父》、妖部中的《變婆》、精部中的《水木之精》等,都有對於異常死亡、怪人怪事的解釋,而這些解釋本身就非常離奇,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文中的描述也十分奇怪,無法考證,總讓人充滿懷疑又頗感新奇。
除此之外,寄託古人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白水素女》總能讓人心頭一熱,而諸如《報冤鬼》、《病鬼》、《不淨巷陌鬼》、《泥馬》這樣的故事或表達對時事的不滿,或告誡善惡到頭終有報,抑或諷刺小人行徑,用通俗的語句和再尋常不過的場景令人或捧腹一笑、或快意不已、或回味無窮。
書中的妖精鬼怪,從山川草木到雞鴨牛羊,甚至衣物器皿都有涉及,讓人不得不感慨,妖怪還真是無處不在啊!其中,怪部中《虹怪》就令人吃驚,誰能想到彩虹、白虹也能夠修煉成怪。而這些虹怪似乎還頗為貪吃,故事中的大半部分中幾乎都是它們貪吃,主人們不計較,虹怪們於是紛紛報恩的段子。不得不讓人佩服古人的想像力之豐富,幾乎人人物物皆可為妖怪,且妖怪還各不相同,各有個性。
而讀到鬼部時,頗感古今之情是相通的,與其說是在寫鬼,還不如說是在喻人,頗有《聊齋志異》的味道。
這大概才是古代妖怪文學生命力如此頑強的真正原因,它在歷史的深處,卻也在人們內心的深處,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只要人心不古,關於它的故事和話題便會一直存續下去。
正如張雲在書中所說:「中國的妖怪文化源遠流長,如同基因一般,自遠古先民的血液中一直流傳至今,深深紮根於國人的靈魂之中。」
正是妖怪這種亦正亦邪的形象,總不免讓人探究和反思。而有了這樣一部妖怪百科全書,你必然能夠在文化想像的汪洋大海中盡情暢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