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器材中有句俗語:三分拍,七分線
羽球界有句俗語:三分拍、七分線,可見羽毛球線的重要性。身為一名羽毛球愛好者,隨著球齡的增長,羽毛球的技巧性也在不斷提高,同時也認識了許多一起打球的小夥伴,球打得好,常常會被球友尊稱為「高手」,聽到這個稱呼,心裡還是會暗暗竊喜,不知小夥伴們的心理會如何呢?不管怎樣,我還是很高興。有些初學球友,因為對羽毛球裝備不太了解,就會在井場問問買什麼樣的球拍比較好,我適合打什麼樣的拍子。
但他們都在問買什麼球拍,沒人問我該穿什麼球拍,所以很多人都忽視了羽毛球拍線的重要性,對於球拍線的人來說,10%靠天賦,其餘的90%是自己的努力+汗水。對球拍設備來說,拍線負責擊球時與羽毛球的接觸,起到控制、吸力、反彈的作用,拍線的好壞決定擊球的手感,所以與球拍相比,拍線相對要重要一些。
對於已有一定球齡的小夥伴們對自己的拍線都有要求,會根據自己的打法、技術特點、力量爆發力等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拍線。但對於那些剛入門的小夥伴來說,根本不在乎拍線的重要性。
羽毛球拍線有多種類型,根據線材和粗細特徵,主要分為:耐久性線、彈性線和全面均衡線三種。
在一定球齡的羽毛球比賽中,對拍線的磅數也會有自己的要求,因為在達到一定的高度後,擊球時的手感好壞對於擊球的反饋、控球很重要。手的優劣主要取決於穿著的拍線和磅數,球拍只是一個輔助,當然也會有小夥伴反駁我的觀點,球拍的材質越好,使用的碳纖維含量越高,彈性越好。
但實際上,對於手的彈性和手感的提升,我覺得還是不如穿著的材質直接。對不購買高端拍或認為購買高端拍是浪費的小夥伴,可以選擇相應的拍線和磅數來提高擊球手感,這樣無疑性價比更高,同樣的球拍,在更換了拍線和磅數後,帶來的手感體驗比直接換高端球拍更好。因此,在日常比賽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球拍線和相應的磅數對提高自己的羽毛球水平很有幫助。
羽球線屬於消耗品,在使用中也有兩個重要指標:穿線數量和拍線價格,根據擊球頻率找出磅數和選擇哪一拍線之間的平衡
前場對穿中的磅數是影響手感的關鍵,磅數越高,力量傳遞越直接,磅數反饋越清晰。而磅數越高,同時帶來的缺點就是線材耐用性變差,即磅數越高,線材越不耐打。假如你不經常玩,一個月或幾個月才玩一次,那麼就不必考慮穿線重量和拍線價格了。但是如果你打得很頻繁,就像小編每周都要打3-5次球,那麼就應該重視這一點了,眾所周知,羽毛球相對於其它運動項目來說是比較燒錢的。羽毛球拍一次性投資可以用很長時間,只要不磕磕絆絆,一般球拍不會壞,打幾年都沒有問題,雖然球鞋是消耗品,但一般一年也就夠1-2雙球鞋,除去場地費和球費,剩下的消耗最多的就是球線。
概述
羽毛拍線的兩個主要指標,耐用性和彈性,是選擇彈性好的線還是耐用性好的線,首先根據你的線數,以及你平時打球的方式來決定。您打球通常穿多少磅的球衣,是力量型,還是防守型,通常是單打,還是雙打,以及打球的頻率,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如小編本人平時打球比較頻繁,一周3-5次,本人穿線的磅數是27-28磅,穿線的是李寧的7號線和 YY的65號線,三把球拍換著用,一般穿新線可以打一個月。而這兩條線的彈性只有28磅就可以了,不過最好還是要有一定的基礎才行。力不從心的小夥伴還是建議不要穿那麼高的衣服。
耐久、彈性在理論上是無法兼顧的,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新材料的研發,以後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羽毛球拍線。還希望羽毛球廠商能研發出更耐用的球線,儘可能地降低我們羽毛球業餘愛好者的球價,這對羽毛球這一運動的推廣也很有幫助。但願更多的小夥伴能加入到羽毛球大家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