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記者 潘展虹 發自廣州
時值歲晚,廣州火車站周邊人來人往。
「趁著年末清倉,淘件新衣服過新年」成為老廣在此出沒的緣由,目的地是站前路16號的白馬服裝市場(下稱「白馬市場」)。
今年老廣們發現,淘貨可能不需要親自到現場了,只需看手機直播。
一名身材很好的年輕女孩換上新衣服在手機屏幕前,向網友介紹衣服的面料、穿著感。這一幕,每天都在白馬市場重複上演。商鋪也偏向於聘用氣質佳、能「穿版」的小姐姐——她們是導購,也是試衣模特。
白馬市場的中庭廣場懸掛著一幅幅「做網紅達人 做網紅商家」的廣告海報,部分商鋪張貼著「歡迎直播」的A4紙小告示。越來越多購物攻略、網紅拍照攻略出現在小紅書、抖音快手,無不試圖勾起網友的購物、打卡欲。
中國電商的最前沿業態,正在這個歷史悠久的批發市場裡悄然進行。「白馬市場的優勢在於供應鏈優勢,場內聚集了700+的優質品牌,有足夠多的產品滿足直播電商高需求。」廣州白馬服裝市場總經理陳寶洪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昔日的批發市場正迎來第三輪轉型升級。與前兩輪不同的是,此次白馬市場轉型將向平臺展貿化、品質國際化、推廣網絡化、服務產業化方向發展。廣州亦給予足夠的發展空間。廣州市商務局表示,將發揮展示交易等平臺資源優勢,打造時尚消費「網紅打卡點」,促進廣州國際時尚之都建設。
轉型:直播電商帶貨
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白馬市場仍然是服裝批發的代名詞。打開搜素引擎,提問最多的仍是「散客去買衣服有何攻略?」
類似的疑問如今都不再是問題。時代周報記者走進白馬市場發現,每個商鋪都有導購穿著當季熱門的衣服,向路過的行人熱情推銷。衣服以「暖心價、清倉價、特賣」等形式明碼標價,試圖喚起行人的購物慾。
「我們是自主設計品牌。主要由籤約設計師設計,工廠生產製造,再供應給各大線下門店,很多城市都有我們家的品牌店。」商鋪導購員陳麗(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店鋪沒有在線上開設網店,多數以線下銷售為主。但店裡也會不時請網紅直播帶貨,線上線下合力推動銷售,「畢竟網紅主播帶貨,是大勢所趨。」
幾位工作人員輪番上陣直播,在白馬市場已是常態化。「寶寶們,這件衣服材質是羊絨,摸上去非常柔軟,配色很洋氣,你們一定不能錯過它。」時代周報記者發現,「洋氣」成為白馬市場的高頻詞。
白馬市場正變得越來越「洋氣」。這個批發市場早已不同以往,一系列中高端服裝品牌、設計師新款在時尚潮流商貿集聚區裡,以線下展貿、線上帶貨直播等形式,吸引消費者。走上7樓還有網紅拍攝基地,愛美之人隨時可以去拍攝網紅同款打卡照。
跟上時代的節奏是一座服裝市場的「自我修養」,白馬市場亦然。去年5月,其啟動直播電商業務,成為淘寶官方供應鏈基地和取得官方MCN機構資質,計劃用一年時間培育100個網紅品牌、1000個主播。為此,白馬市場專門組建了團隊,搭建了直播體系,賦能專業市場客戶。
「行業普遍認為,直播電商是最適合批發商家的電商模式。」陳寶洪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通過這種模式,廠家只需做好商品設計和生產,其他運營工作如商品數據化、流量對接以及售中售後服務,交由運營團隊操作。
然而,時間過去半年,效果未如理想。「廣州直播電商氛圍不濃,優質主播不多,流量短缺。另外本地廠家運營還是以線下渠道為主,信息化數據化能力較低,與高周轉的直播電商配合有差距。」陳寶洪說道。
儘管如此,白馬市場依舊認準了直播電商的轉型發展道路。「長期而言,我們認為直播電商還是應該堅持嘗試的。」陳寶洪說道,白馬市場自身的團隊已積累一定的運營經驗,為接下來對接更多資源奠定基礎。
可以直播不能拍照
在白馬市場,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準拍照」。
「想讓朋友參考款式的話,可以連線視頻,但不能拍照。」陳麗對時代周報記者說,時尚行業說到底還是快消品,今天拍下款式明天隔壁家就有類似款。尤其是對於自主設計品牌,都會擔心同行假借參考款式之名而被抄襲。
類似的戒備在白馬市場比比皆是。據了解,約1000戶商鋪將目光投向自主品牌的打造。以陳麗所在的品牌為例,至少有30人組成產品研發團隊,對面料、色彩、款式進行研發設計。「如今消費者更多關注服裝的整體,產品的面料、版型、做工、顏色、性價比等因素缺一不可。」陳麗說道,研發團隊幾乎要提前一年準備,不斷設計、篩選作為最終版式。
這是白馬市場品牌化的成果。「全國服裝看廣州,廣州服裝看流花,流花服裝看白馬。」時至今日,這句話並沒有過時。哥弟、歌莉婭等一批服裝品牌相繼在這裡誕生,成為中國服裝市場的弄潮兒。
2015年,白馬市場設立品牌準入制度,根據產品研發、生產加工、渠道建設、品牌營運4大類20多項指標,對商戶進行評價、精選。通過升級改造優化調整租戶結構,吸收一批具有自主設計及生產能力,掌握一手貨源並緊跟潮流氣息的創新型商家。「經營品牌化是堅定不移的方向。」陳寶洪說,如今商家品牌意識普遍較強,消費者對自主品牌接受程度逐漸提高,國潮的興起就是顯著的特點。
但打造品牌是一項系統工程。「對於批發市場而言,批發到品牌的轉換、發展,最大的支撐還是要流量,但目前流量分散是較大問題。」陳寶洪說道。
白馬市場的雄心是打造「買好貨到白馬,找品牌到白馬,做品牌到白馬」的良性循環。陳寶洪表示,近期將對白馬品牌孵化進行新一輪的梳理,以實現流量轉化。
年投入千萬升級
廣州1200多家大大小小批發市場,隨改革開放大潮而起,創造商貿奇蹟,卻因「髒散亂差」、阻礙交通等,淪為亟待轉型升級的「落後」產業。
白馬市場亦有此經歷。「以前來淘衣服,總感覺環境不怎麼好,現在可不一樣了,各種配套設施都有,逛街也逛得開心。」老廣李寰宇幾乎每到年末都和朋友來白馬市場淘貨,親身感受一年不同一年的變化。
讓李寰宇有這樣的體會,一方面是白馬市場的硬體升級。從2005年開始至今,白馬市場保持每年投入1000萬元以上資金,對市場進行硬體提升,包括在樓層翻新基礎上,對電力、電梯、空調、消防等系統全面更新改造,頂樓還設置網紅拍攝基地。「通過改造豐富了產品種類,優化租戶結構,為品牌成長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陳寶洪說,如今白馬市場長期保持100%的出租率,租金也是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增長,轉型升級效果明顯。
另一方面則是專業市場及商圈的改造。廣州市商務局數據顯示,全市已完成105個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任務,釋放城市存量土地資源約60萬平方米。以越秀區為例,先後出臺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2+5系列文件及相關配套政策文件。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越秀區推動24個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完成率達114%。
按照廣州的想法,服裝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的下一步,是打造時尚消費「網紅打卡點」,促進廣州國際時尚之都建設。廣州市商務局表示,進一步加快市場轉型升級,包括支持重點批發市場進一步強化功能;支持專業市場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加快轉型升級,發展平臺經濟;構建產業生態體系等。
曾參與市區相關調研的陳寶洪說,希望流花商圈定位往國際時尚中心靠近。「要按照這個定位,商圈在升級改造方面還需有更全面的科學規劃以及更大的資金投入。」他說,例如加大對公共區域的形象改造和提升。
作為老牌的專業市場,白馬市場自然是肩負重任。1月8日是白馬市場的27歲生日,這個年輕的「活力小夥」也在思考日後的發展規劃。
「在原創設計和品牌孵化這兩個高端價值點獲取更多的市場空間,建立核心競爭優勢。」陳寶洪說。為此,白馬市場要藉助完善的產業鏈和人才基礎,在時尚產業找準自身定位,同時打造新的時尚產業標杆項目,為廣州時尚之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