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容貸背後陷阱 長沙美亦等多家涉事醫美機構高管已落網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美容貸背後的陷阱

愛美的女子常常寄希望於美容機構「微調」出精緻的面容。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統計,2014年中國剛剛起步的整容手術業市場大約4000億元,700多萬人(主要是年輕女性)進行了整容手術。到2019年,中國的整容手術業規模擴大一倍,達8000億元,成為世界第三大整容市場。

高昂的手術和藥品費用並不支持大多數女孩的夢想,一批不法分子因此也盯上了這一市場。

財務公司與美容機構聯手設局

女孩曾豔(化名)素來愛美,但苦於囊中羞澀。2018年,她通過朋友宮某得知長沙美亦美容院可以申請「美容貸」後,於當年12月10日來到該美容院見到了陳小龍、陳雄等人。在他們的推銷下,曾豔支付了1.2萬元後,又從陳雄、陳小龍等手中貸款3.2萬元,並將這筆錢交到了美容院,隨後開始整形手術。

湖南省寧鄉市人民檢察院刑訴2020第111號文書顯示,其實曾豔的手術費用只需要1.4萬元。寧鄉市人民檢察院辦案人員指出,在這一次美容手術中,曾豔除去實際給付本金後,被騙走了3.8萬元。

為何曾豔會落入圈套?這與套路貸公司和醫美機構的運營有關。

寧鄉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羅善芝表示,該院審查查明,2018年7月,嫌疑人唐小僧、陳雄投資14.5萬元,在長沙市雨花區註冊了湖南三桶金財務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桶金公司」),租賃了雨花區的嘉璽國際大廈、上和國際小區中兩處辦公點,經營範圍為企業財務諮詢服務、商務信息諮詢,但實際上三桶金公司幹的是非法放貸業務。

隨著業務擴張,唐小僧許以股份,吸收了徐川、唐科龍等人加盟,並用20%的業務提成,招攬了鄧海豐、金暉、陳小龍等一批公司業務員。

檢方稱,三桶金公司專門針對年輕女性設立「美容貸」,將整容與高額債務捆綁在一起,通過去頭息、故意逾期等方式,設下連環套,一些女孩由此落入債務陷阱,甚至淪為套路貸團夥長期賺錢的工具。

據羅善芝介紹,為了發展業務,三桶金公司決定與長沙美漾美學醫療等美容機構合作,開發了所謂的「塑女神集團」美容貸款項目,無需首付,當日放款;並將這一項目四處投放廣告。這對於一些渴望變美又囊中羞澀的年輕女孩,具有極大的誘惑力。

「半年後,他們還的都還是利息」

福建女孩小李生平第一次嘗試美容,就遭遇了這樣的陷阱。

今年20歲的小李原本在廈門做網絡主播,面容姣好,人氣也旺。但她一直對自己的鼻子有些不自信,希望通過整形讓鼻子更加秀挺。經一位網絡主播介紹,她發現通過申請「美容貸」,可以實現整形低首付,每天支付百元利息,壓力不太大。

於是,她來到長沙美漾美學醫院整形。三桶金公司向其出借了4萬元,實際到款只有3.2萬元。小李把這筆錢交到了整形醫院。

到長沙的第二天,小李就接受了鼻子和眼睛的整形手術。雖然三桶金公司通過砍頭息實際上只借給了李冰3.2萬元,但合同上債務是4萬元。由於整形恢復期無法直播,小李沒有收入來源,不得不再向三桶金公司借錢,而第二次借款,就是日還1%的高息。

辦案檢察官告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美容貸」是三桶金公司與整形美容機構合夥設計的一個計劃,其背後藏匿著一個套路十足的整容貸款陷阱。他們接觸這些女性後,業務員就會通過各種機會給這些被害人放貸下套,讓她們利滾利貸款數額越來越大。「半年後,他們還的都還是利息。」

檢察官調查發現,湖南三桶金公司,與長沙美漾美學、美亦等多家醫美機構合作,不僅通過放整容貸收高息,還利用醫院宣傳高返點的方式,讓這些被害人通過拉人頭的方式還錢。如此一來,他們不僅可以拿整容項目的50%返點,公司自身的貸款業務也源源不斷。

受害者變中介人

20歲的林靜(化名)因為幫好友借款,欠了三桶金公司2萬元,每天要還200元利息。後來,林靜又第二次向三桶金公司提出借款,每天的利息漲到了400元。三桶金公司的業務員讓她通過介紹客戶的方式還錢,如果拉來貸款,就給20%的提成;如果拉來的是整容的客戶,就給一半的提成。

正是在高額返利提成和自身巨額欠款的雙向驅使下,不少受害女子在微信朋友圈等一些社交軟體上,幫助三桶金公司發布宣傳廣告,拉攏好友前來借貸整形,身陷騙局。

一些醫美機構也主動找三桶金公司合作。該團夥被查獲時整容借款合同就有80餘份,涉及借款200多萬元。

羅善芝稱,美容整形的貸款只是該公司營收的一部分,一些女孩愛慕虛榮,平時開銷很大,也常常來三桶金公司借款度日。

辦案檢察官發現,該公司負責收帳的員工採用非法手段,通過電話微信騷擾、上門向父母催債,甚至非法拘禁等方式,給一些前來借款的女孩和家人帶來巨大壓力,涉嫌敲詐勒索罪、非法拘禁罪。

整頓美容市場

據悉,該案系湖南省人民檢察院、湖南省公安廳聯合督辦的「11·07」特大「套路貸」涉黑惡系列案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5月28日,長沙市公安局在梳理「11·07」特大套路貸團夥犯罪事實時發現,一批嫌疑人通過「佳麗貸」「整形貸」「零用貸」等形式,以「無本還息」「無抵押」快速貸款為噱頭,引無力支付高額整形款、急需借錢的女性,誘其到指定非法醫療美容醫院整形,約定高額日息進行放貸。其中,湖南三桶金財務管理有限公司是其中一環,6月21日,警方統一進行收網行動,唐某等嫌疑人在公司落網。

目前,該公司高管唐某、陳某等9名嫌疑人,涉嫌詐騙、敲詐勒索、非法拘禁罪,案件已在寧鄉市法院審理。

相關焦點

  • 9家醫美機構被查,123人涉案!疫情後為何醫美套路貸會變本加厲?
    近日,北京警方通過對涉案團夥資金流進行調查,查明並打掉了10餘個由醫療美容機構和黑中介組成的「招工美容貸」詐騙團夥,共刑事拘留涉案嫌疑人123名,並對9個涉案醫療美容機構進行查處。今年的疫情加劇了很多醫美機構的生存壓力,一些飢不擇食的機構夥同非法分期機構,給求美者設下套路貸陷阱,進一步擾亂醫美市場。
  • 醫美「黑洞」:毛利率超茅臺 僅14%的機構合法
    不過,一邊是欣欣向榮的「顏值經濟」,另一邊是令人扼腕、難以挽救的醫美事故和套路貸陷阱。醫美為網際網路企業帶來了諸多增量和現象空間,也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醫美行業將走向何處?隱身醫美App背後的套路貸,正在覬覦你的錢包近幾年醫美行業線上化是趨勢,很多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的出現,讓消費者多了選擇空間,但是滋生了更多的問題。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一位李女士表示,自己在去年3月通過醫美平臺美美咖App購買了一個脂肪填充項目。
  • 警惕「醫美面膜」消費陷阱
    □ 吳學安「能夠加速創面癒合」「能夠治療皮炎」「能夠祛除紅血絲」……諸如此類的宣傳語,近年頻繁地出現在網售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宣傳上,讓消費者認為,醫美面膜無論從安全性還是護膚方面都超越了普通面膜。這些網售的醫美面膜真的有用嗎?多位醫生就此表示,醫美面膜相當於皮膚科的「創口貼」,在美容護膚方面的作用不如普通面膜。
  • 警惕醫美APP「美麗陷阱」
    ■苑廣闊  隨著「顏值經濟」不斷升溫,整形醫美成為不少愛美人士的選擇,醫美APP平臺應運而生。然而,不少用戶表示,一旦進入醫美APP便成了商家「精準圍獵」的目標。  很多網友發現,自己一旦在某款醫美APP註冊登錄,很快就會被對方「洗腦」,總感覺自己有瑕疵。
  • 野蠻生長的醫美App正在製造「美麗陷阱」
    強行「洗腦」販賣焦慮,出賣用戶「精準圍獵」  野蠻生長的醫美App正在製造「美麗陷阱」  隨著「顏值經濟」不斷升溫,整形、醫美成為不少愛美人士的選擇,醫美App平臺應運而生。
  • 四大維度測評醫美規範程度 這些醫美機構「坑」多遭消費差評
    從價格透明度、資質合格度、消費滿意度、品牌責任度等四個維度,對深圳多家知名醫美機構進行測評。希望可以促進醫美行業的良性發展,也為廣大求美者提供一份「變美」指南。A 價格透明度  整形沒有「最低價」,隱性消費時常有,莫被低價蒙了眼《新氧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非手術類面部年輕化項目增速高達92.64%,成為增長最快的領域。
  • 醫美機構「米蘭柏菲」涉傳銷落網
    圖片來源:桂林公安局封面新聞記者查詢到,由廣西米蘭柏菲投資有限公司成立的「米蘭柏菲」醫美機構,在全國有5家分院,分別位於桂林、南寧、長沙、武漢、柳州。據公眾號介紹,十大經典整形項目之一為「相學微雕」,其功效為「根據面相進行調整,自然美學雕刻,財色雙收,改善運勢、提升運氣」。記者注意到,其公眾號已在今年11月30日停更。該醫美機構以「相學微雕」吸引消費者。
  • 低價「陷阱」、套路貸、違規經營 美團醫美亂象幾時休?
    自2017年起,美團便瞄準了醫美市場,也似乎嘗到了甜頭。然而,記者發現,美團醫美高額盈利的背後,實則還存在從業人員素質低、違規經營等行業亂象,一些自詡美容醫療機構的商家甚至沒有醫療執業許可。  高額盈利的背後,美團醫美實則亂象叢生  從2017年涉足醫美行業,到2018年迅速成立醫美業務部,瞄準醫美市場。
  • 廣東藥監:美白等產品非法添加藥物較為嚴重 警惕醫美面膜陷阱
    上述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1月15日,廣東省持證生產企業2686家,佔全國55%,其中新增100家,增長3.7%。報告指出,在化妝品質量抽驗方面,2019年國家化妝品監督抽檢廣東承擔500批次抽樣檢驗任務,抽檢產品類別包括面膜、美白/祛斑、防曬、燙髮、嬰幼兒護膚類等10類,合格率95.4%。
  • 醫美機構專題研究:區域龍頭奮楫揚帆,星辰大海未來已來
    但隨著醫美消費者教育程度的提升,注射類項目作為引流獲客 的邊際效應在遞減,疊加市場的不斷出清及競爭升級,機構低價獲客、交叉銷售的 策略難以長期維繫,未來注射類項目的價格區間有望隨著品類的豐富進一步拓寬, 並回歸市場化水平。無創年輕項目與雷射項目定價主要由技術驅動。技術更新賦能, 新出的醫美設備在引領醫美新概念的同時亦能享受較好的定價權,為機構利潤空間 提供有力支撐。
  • 醫美 | 醫美機構是不是下一個「愛爾眼科」?
    在這個原地過年的春節裡,生意紅火的除了電影院、電商平臺以外,還有近年來在一二線城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醫美機構。根據相關媒體報導稱,不少醫美機構在這個春節的客戶量,較之往年同期至少增加了50%,不少醫院的醫生每天要做4、5臺手術,忙到晚上10點。醫美生意火爆的背後,是醫美機構狂轟濫炸的低價營銷。
  • 【醫美】消費升級 醫美機構品牌該怎麼走?
    所以未來,粗放式發展已成過往,精細化成為主旋律,傳統營銷模式已被淘汰,品牌和口碑成為主導,醫美品質和經營效率成為核心競爭力,創新才能生存。醫美行業目前的兩大痛點,管理、服務、技術、品牌4大標準化難題,優質整形醫生資源稀缺,導致市場缺乏真正佔據主導地位的醫美品牌。
  • 被「醫美分期」毀掉的中國女孩:你以為的變美,正在摧毀你的人生
    龐大的潛在群體,清晰的目標定位,背後催生出「醫美整形」巨大產業鏈。「醫美貸」,又稱「醫美分期」,是一種消費分期模式,主要針對有整形需求但無力支付全款的人。2009年-2015年期間,我國共有超過2.4萬家醫療美容機構成立。
  • 風控面前屢屢失守 醫美分期「富貴險中求」
    根據此前長沙警方破獲的「11·07」特大「套路貸」涉黑惡系列案件顯示,犯罪團夥以「美容貸」、「佳麗貸」等形式套路女性,從事詐騙等涉黑涉惡違法犯罪活動。騙貸潮的危害使投資人和資金方白白蒙受損失,資本追捧的熱情也開始動搖。此外,P2P雷潮也加劇了醫美分期的資金困局。由於銀行資金基本單次授信以億為單位,小平臺因為規模有限,最後因資金流短缺而加速出清。
  • 警惕「醫美貸」「美麗陷阱」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棟 通訊員婁敏、郭麗君、張毅濤今年5月4日,被還貸電話、簡訊催得無處可躲的女事主孫某再次到天河區林和東路立×美醫療門診部(以下簡稱門診部),試圖找門診部負責人鄧某,要其按時歸還1.6萬元月供款。
  • 中整協與即科集團聯合倡導:打擊醫美套路貸 助力行業規範化
    近年來,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醫美行業成為繼房地產、汽車、旅遊之後的新消費熱點。但醫美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黑醫美」、「醫美套路貸」也在橫行,成為行業欣欣向榮景象背後的隱患,行業自律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聯合倡導,打擊醫美套路貸當前中國醫美行業正處於成長期,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截止2019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已達到1769億元,醫美用戶達到1367.2萬人,躋身全球第二大醫美市場。
  • 藥監局發文:沒有「械字號面膜」,警惕醫美面膜這個消費陷阱!
    最近幾年醫美面膜風特別大,什麼美白、抗皺、祛痘、抗過敏,仿佛所有的皮膚問題,只需一片醫美面膜就能搞定。所謂醫美面膜就是「械字號面膜」,或是打著「醫學護膚」旗號的妝字號面膜。這類面膜標榜自己標準更嚴、功效更強、安全性更高,聽起來仿佛很可靠。不少商家會在頁面的顯眼位置標記「械字號」字樣,並曬出自己的醫療器械註冊證。
  • 「醫美貸」陷阱:應聘高薪工作,先要貸款整容
    剛開始,王晴並沒有整容的打算,她只是在成都一家醫美機構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沒想到,這是一份以工作為誘餌的貸款陷阱。 2020年8月,北京市公安局通報,一次性打掉了十餘個「招工美容貸」詐騙團夥,共刑事拘留涉案嫌疑人123名,涉及北京奧斯卡醫療美容、艾菲醫療美容等9家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