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數已經公布,又到陸續填報志願的關鍵時候。
作為一名曾經的大學生以及現在的老師,將自己填報志願的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有所幫助。
一、如何選擇學校及專業
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高考分數來權衡。到心儀學校的官網上查看歷年的學校錄取分數線和各專業錄取分數線(包含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而且儘量使自己的分數比學校和專業錄取分數線高一些,最穩妥的方式是高20分左右,但是一般高個10分左右就行。切不可壓線報學校和專業。因為這樣的錄取可能性會低很多。
以前我們高中學校考生填報志願的時候,每年都會出現壓線填報志願的情況,而基本上以失敗者居多。比如我們那一屆,有一位壓線填報了一所211高校,沒有被錄取,後來調檔到了我們本省的一所地方高校。還是我們那一屆,有位考生雖然被填報高校錄取,但分數沒有達到他心儀的熱門專業,結果調到了一個非常冷門的專業。
二、選擇專業還是選擇學校
有些考生和家長會陷入兩難的選擇,因為考試分數有可能只能在名校相對較偏的專業和一般學校相對心儀與熱門的專業中二者選一。這一點的確需要深思熟慮,最好在分析清楚利弊並進行二者對比後再決定。並且一般學校在大一的時候都會組織一次換專業,只是有難度,這點可以跟學校招生處詢問,或者查看學校官網,一般都有說明。
三、建議選擇專業時以興趣愛好、特長、發展趨勢等方面作為條件,而非眼下覺得是熱門專業就選。
因為興趣愛好與特長如果與所學專業完美結合的話,對於將來的事業發展是很有好處的。我讀大學的時候,見過不少一味填報考入當時熱門專業,但真正學起來以後興趣全無,甚至厭學想調換專業的例子。他們當時的心裡是很苦的,但也只能硬著頭皮讀完。
四、熱門只是相對的,並非只有熱門專業才值得填報。
所謂的熱門專業只是一時的,要根據社會發展的情況來決定。我們那一屆光學系和生物系都屬於小系和偏冷系,結果到了畢業的時候,這兩個系的學生被很多單位搶著要,而且都是很好的單位。因為社會發展到了正好是這兩個專業蓬勃發展、社會急需相關人才的時候。而有一個系(當時是我們學校的四大熱門系之一)恰在那年分配不理想。如此說來,有些事情誰又說得清楚呢?
五、大學只是敲門磚
這句話是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公司常務副總和我們說的,很有道理。大學裡學到的多數是理論知識,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實踐與經驗積累,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而且現在就業方式靈活,跨行轉行跨專業發展的人不在少數,所以不久後被哪所大學錄取、讀的什麼專業都不太重要,更沒有必要因為沒有達成所願而耿耿於懷。人生的路很長,回想起來,大學生活給予的是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培養了很好的自學能力,是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歷練與提高,而非一校、一專業定終身。每年大學畢業後都有很大一部分人換行,從事別的行業的工作。所以,怎樣的結果,泰然處之、欣然接受是最好的心理狀態。
最後,恭喜和預祝廣大學子們邁向了新的人生徵程,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滿載理想與希望之舟,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