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青和羅志祥相戀九年分手,闞清子和紀凌塵甜蜜的感情說分就分,身邊分分鐘就有人上演分手的戲碼,感情在世俗面前,空無一物。
2019年,我國每分鐘就有34對夫妻分手,原來再深情的愛情也抵不過世俗的誘惑、抵不住手機的魔法、抵不過生活的瑣碎,抵不過不愛的殘忍。
我們為這些不愛唏噓感慨的時候,也看到人世間最美的愛情,仿佛天生註定,就如詩詞歌詠的那樣: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1.向來緣淺,奈何情深,已然情深,何懼緣淺
張愛玲說:在這城市裡,我相信一定會有那麼一個人,想著同樣的事情,懷著相似的頻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與我相遇。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在《何以笙簫默》中,單純善良的趙默笙以自己的一腔赤誠執著撼動何以琛封閉的心門,他們的愛情一如雨後春筍般迅猛滋生繁衍。
可是世事總弄人,美好的愛情在趙默笙的不告而別,何以琛的尋覓無果中黯然離場。
從此一對有情人各安天涯,一個在異國他鄉艱難渡日思念成災,一個在寂寞長夜舔舐傷口,多少悲歡無奈,多少聚散無常,不得不屈從於生活。
直到七年後的再次重逢,猶如行星相撞,原來一切都未曾改變,一秒一生,你幹山萬水我畫地為牢,你滿腹思念我斷腸等待。
對於何以琛來說:她在,就是她了;她不在,寧願孤獨終老。這是怎樣一種情深?抑或情傷?
你以後就會明白,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我不願意將就。
對於趙默笙:雖然不再是那個曾經天真爛漫的19歲女孩,不再是那個一見鍾情可以死乞白賴的女孩,經歷家庭變故,親人的離世,失戀的打擊,在異國他鄉,被生活打磨得失去了開朗、明媚、優越,世事的無常,自卑,敏感,沉默,不復從前。
可她卑微也好,傷心也罷,對與何以琛「重新在一起」這個念頭沒有任何抵抗力。放棄已然擁有的一切,毅然回國,重新回到你的城市,開始生活,找工作,只為看到你,只因心中有你,如果可以的話,希望餘生一直等你!
何以琛等了趙默笙七年,用漫長的等待訴說著一往情深。有人說,這不現實,只存在於小說中,但我覺得,如果是真正的愛情,就該如這樣,一種不將就的模樣。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只有愛到深處才懂,世上除了那個人外,眼裡真得再也容不下第二個人。
這一世,只為你而來。如果沒有你,縱使萬千燈火,亦寂寞寥落。
愛情,是一種化學、物理甚至反人類作用,正如諾蘭的《星際穿越》曾說,愛是永恆不變的力量,能夠超越所有維度,當我歸來,你已垂暮,我一次呼吸,划過了你一輩子的歲月。
只要你等,定會有一個人愛你如生命。愛情可遇而不可求,不是趕一趕時間會來到的,跟錯誤的婚姻相比,等待其實挺好的。晚點遇到你,餘生全是你。
王小波說:「愛情是一種宿命。碰上了,愛上了,然後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幾米說,遇見一個人要一秒鐘的時間,認識一個人要一分鐘的時間,喜歡一個人要一小時的時間,愛上一個人要一天的時間。
有些愛,一旦遇見,便是一生;有些人,只是一瞥,便一眼萬年。
錢鍾書和楊絳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22歲,她21歲。他們第一次見面,就想到了白頭。
楊絳說:見面時,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而我則緊張的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一見鍾情的一往情深,大概就是如此簡單,如此奇妙。
多年後,楊絳讀到英國作家概括最理想婚姻的話:「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她將這句話念給錢鍾書聽後,兩個人便立刻異口同聲地說:「我也一樣。」
很多人常嘆息,再深的感情,也抵不過柴米油鹽的消磨。錢鍾書和楊絳卻偏不信,他們覺得,感情愈深,更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錢鍾書曾對楊絳說:「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他們做到了。最後,楊絳送別了女兒,送別了丈夫,留下自己。
當錢鍾書在病中時,她向老天祈禱:照顧人,他不如我,我只願比他能多活一年。
少年時的一見鍾情,中年時的相濡以沫,老來時的生死離別,這條路漫長艱辛,難以與外人言說。
他們做到了「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簡單的十六個字,卻飽含一生的承諾……他們攜手鐫刻了曠世之戀八十多年。
錢鍾書曾經形容楊絳「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沒錯,這不就是戀人最好的樣子嗎?
一個是清華才子,一個是南國佳人。他們的愛情始於初見,終於死別。勢均力敵的修養已是難能可貴,情感上又互相理解補充,不渴望折騰、不尋求刺激,他們愛的表達如緩緩河流,孜孜不倦又動人心弦,這樣的愛情怎能不讓人羨慕呢?
我從未愛過這世界,我只喜歡你。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你要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不管你是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
3、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頭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溫柔的修行。路途遙遠,總會有人,陪你一起抵禦脆弱瞬間;人生漫長,總會有人同你一起歷經漫長歲月。時光,最終會給你所有答案。
不管你的條件有多差,總會有個人在愛你,不管你的條件有多好 ,也總有個人不愛你。
終有人逆光而來 , 配得上你所有的溫柔;終有人乘風而來 ,帶給你他所有的溫暖。
史鐵生和陳希米相遇那年,他四十歲,享有盛名。他是唯一可以讓那些孤高文人都低頭的人,但盛名之下,是他殘缺多年的身體,用他的話,輪子和發動機統統壞掉。
她三十歲,亦有殘疾,腿微跛, 因被他的文字打動,千裡之遙去看他。一看,就再也沒有離開。
他們把童年時的照片合在一起,寫上「其實他和她相差10歲,這一張是電腦時代的功勞,讓他們青梅竹馬。」 那麼好,所以在一起了,還是恨晚。
他在文章中寫道:「那天夜裡,他們整宿睜著眼……,手拉著手,仿佛擔心又會在這黑夜裡失散。
他們久久凝望,那互相凝望的目光好像是問:我們呢?是不是真的?我們是不是真的一伸手就可以互相摸到?」
他問她:「若不是愛情,請你離開;若是,那麼留下來,我們一起活出愛的榮耀。」
一位牧師曾說,愛情,是上帝給凡人最好的禮物,因它讓我們在塵世裡預嘗了:天國。
史鐵生常常覺得,陳希米就像是上帝給他關閉一扇門的同時,還給他打開了一扇窗。
有人問他:「愛情和健康,只能選一的話,你選擇什麼?」
病體殘喘的史鐵生毫不猶豫說:「愛情。」
史鐵的的朋友陳村說:「他那麼愛你,有你的愛,他才存活那麼久。」
在辦理捐贈手續時,希米在身邊,他就很安靜。可希米一走,他的心電圖、腦電圖全亂了。希米一回來,他又恢復了平靜。
所謂的心有靈犀、靈魂伴侶就是這樣了吧。
那位朋友說:「我想,他們之間一定有一種我們所不能感知的靈魂交流的方式。」
在史鐵生走後,她就變的沉默,總是沉默,別人都只能是別人,能夠讓人毫無保留交談的只有一個人,只有一個人。
一年後,陳希米寫下《讓死活下去》,2017年12月31日,陳希米又寫下了紀念史鐵生的文章《死之後》。雖然史鐵生參透了生死,但多年過去了,陳希米依舊無法釋懷。
對她來說,生者的思念,最是殘忍的事情。她說,我想在我的墓志銘上一定要寫:下一世我還將順水漂來。
她說:「我只想能跟你在一起安安靜靜地說話,聽你掏心掏肺,也跟你袒露一切。那才是人最好的生活。你說過,我們要愛得不同凡響。」
史鐵生和陳希米,他們讓我們看到了愛的甘美,愛的永不止息,看到,唯有愛才可以讓殘缺變得完整。
周國平在談愛情中說過,每一個人都從出生就心裡有一個人,有人遇到了,而遇到的人自然就會堅持,不肯輕易放手。
世上並無命定的姻緣,但是,那種一見傾心、終生眷戀的愛情的確具有一種命運般的力量。
4、
真正的愛情,只能是人生之中一場自然而優雅的等待;是百轉千回萍水相逢時,四目相遇怦然心動的聲音;是疲憊旅途中,不期然飄落在你手心的一葉脈脈相通的柔情。
愛情燦若花朵,只有以最優雅的姿態,才能不懼歲月滄桑,等到彼此遇見時從容綻放的美麗。
時間和失望會將自己的心,裹成一個蒼漠的繭,越來越硬、越來越難以讓別人進入。但或許,如果始終不放棄希望,在時間盡頭終會有一個人等著你,輕輕拂去你過往一切的憤世嫉俗,為你呈現出一段嶄新美好的生命。
今生,總有一個人是為你而來,他的出現一定會是你生命中最與眾不同的存在,如果你相信緣分,期待精彩,那就請你走出角落,走出黑暗,好好煮一壺光陰的茶,在時間的驛站,依著花開,靜靜地等待他的到來。
張愛玲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在等你,無論你在什麼地方,無論是什麼時候,反正總有那麼一個人。」
所以,你不要著急。無論寒潮、風雷、霹靂,還是霧靄、流嵐、虹霓,該來的,他總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