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寂寞,常讓人聯想到清靜孤獨,沒人與你交往,但這僅是對寂寞的一種理解。實際上寂寞並不是獨坐家中,不與人來往。寂寞是一種人生的境界,是一種寧馨的享受,是嘈雜生活中人們重新企求的一種生存狀態。
生命旅程中,任何生命個體都不可能擺脫寂寞。寂寞使空虛的人孤苦,寂寞使淺薄的人浮躁,寂寞使睿智的人深刻。當今社會,要想安身立命,必須耐得住寂寞,因為只有耐得住寂寞方能不寂寞。
耐得住寂寞,方能內心平靜、寵辱不驚,有所作為。耐得住寂寞,才能不為外物所誘,拋開私心雜念,不浮躁,不盲從,保持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才能對真正所愛好的事情專情凝注,心無旁騖,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不見異思遷,向著既定的目標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終總會有所收穫。
耐得住寂寞,是一種境界和品味。
耐得住寂寞,是一種情愫、一種享受。寂寞的時候,面對真實的自我,寂寞中有恬靜,悲涼中有溫馨,便有無窮的意味。即使人聲喧囂,也可以關上自己的心窗,給自己營造一片空間,獨自感受生命的鮮活。寂寞的分分秒秒更可以和自己做傾心的交談,細細內省一下自己,靜靜地撫慰自己、解脫自己。
耐得住寂寞,是一種困境的體驗,是人生走向成熟的裡程。「求人不如求己」,人生在世,路靠自己走,在命運的行程中,無疑每個人都是獨行者,有的一帆風順,有的坎坎坷坷。坎坷多舛者,如攀山行棧,一息尚存,壯志不己,一路芳卉異草,奇險風景,自有難得的人生體驗,這是磨礪,是財富。
耐得住寂寞,是人生旅程的驛站,是吟喚理性的天籟。只有真正體驗了寂寞的人,才會更加珍視生活的溫馨。因為只有耐得住寂寞,才會擁有一份平淡如水的心境,將紛亂的生活作一番調整,更好地面對每一天,人生便具有了超凡脫俗、至善至真的內蘊。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當我沉默時,我感到充實」。
耐得住寂寞,是一種修養。
耐得住寂寞,要有淡泊之心。必須保持心底的那一份純淨,守靜如一,安之若素;必須保持對誘惑的一種警覺,鬧處不鬧,躁處不躁。
淡泊之心就是不為名利所累。人生在世,對於名利一般人都是難以免俗的。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擇手段地攫取,就會利令致昏,成為名利的奴隸。
佛家云:「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棄對功名利祿的追逐,你隨遇而安得到的將會是寧靜與淡泊;放棄對金錢無止的掠奪,你安常處順得到的將會是安心與快樂;放棄掌聲鮮花的陶醉幸福,你激流勇退得到的將會是醒悟與樂觀;放棄香車美女的沉迷,你得到的將會是平安與長壽。
鄒韜奮曾說過:「一個人光溜溜地到這個世界上來,最後光溜溜地離開這個世界,徹底想起來,名利是身外之物,只有盡一個人的心力,使社會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快樂者總是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理智和從容的態度對待名利,固守著人的尊嚴和人格。
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名利面前,正確的態度是,保持心境平和、寧靜和淡泊,知足常樂。來到手中的,欣然接受;從手中溜走的,怡然放手。鮮花掌聲,不忘形;冷嘲熱諷,不頹喪;流言蜚語,不憤懣;失意跌蕩,不憂傷,
……語云:「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耐得住寂寞,要有清靜之心。寂寞和浮躁往往是孿生兄弟。浮躁的人最容易感到,也最難以耐得住寂寞。克服浮躁、耐得住寂寞,不是要甘於寂寞,沉淪於頹廢,而是要遠離心浮氣燥、急功近利,靜下心來,撲下身子多幹事,厚積而薄發。
古住今來,凡成就大業者,無不是一門心思,殫精竭慮。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不在寂寞中奮鬥,在奮鬥中積累,何來一鳴驚人?人的一生不可能不受挫折,在受挫時,更要平心靜氣地享受寂寞,養精蓄銳,蓄勢而發。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海洋江河都是長流不息的循環,才可以保持自己的充足;陽光星亮都是長灑不歇的輪迴,才可以保持住自己的能量;花草樹木都是常青不停的蓬勃,才可以保持好自己的生機。
耐得住寂寞,要有堅守之心。很多人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有耐性,或者說,耐不住寂寞。
堅守之心就是不為苦難所懼。苦難是成功的磨刀石,是對人的膽識、智慧和毅力的考驗。生活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荊棘叢生。不少人就是邁不過這道坎,害怕、退縮、放棄、變向,結果只能與成功失之交臂。艱難的時候,雖然努力追求了不一定會有所收穫,但不努力追求肯定沒有一點希望。 「堅持就是勝利」,只有以百折不撓地堅定地走下去,把坎坷的生活變得舒心自信,把苦難的時光變得輕鬆自在,才能度過黑暗而迎來光明,才能轉變痛苦而享受喜悅,才能有「柳暗華明又一村」的收穫,寂寞也就迎刃而解了。
耐得住寂寞,要有內省之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最大的缺點,是不知自己有缺點;最危險的缺點,是堅持已有的缺點;最無知的缺點,是為自己的缺點辯解;最可笑的缺點,是閉上眼睛也能發現別人的缺點,睜大眼睛也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克服這些缺點的最好辦法,就是培養內省精神,「吾日三省吾身」。
人在社會上,無論是為官還是為民,要和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打交道,不可能事事周到、人人滿意,特別是同事之間、家庭之間、鄰裡之間免不了會發生矛盾、摩擦,最好的辦法是採取謙讓為上的態度,從而化幹戈為玉帛,化鬥爭為和諧,化煩惱為快樂。法國大作家雨果說得好:「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做人謙和一點,大度一點,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寬容,不為磕絆所羈,才能多一點微笑。
老子曾告誡世人:「自見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誇者無長。」達·文西也說過:「微少的知識使人驕傲,豐富的知識使人謙遜,所以空心的喬稈高傲的舉頭向天,而充實的禾穗卻低頭向著大地。」做人謙遜內斂不張揚,需要有厚實的內功做支撐,只有一個人的知識、閱歷、素質、修養達到足夠的積澱時,才能真正做到不說張揚之語,不幹張揚之事,不逞張揚之能,處於低谷不頹廢,遇到困難不退縮,一帆風順不得意,成績面前不炫耀,永遠保持著踏踏實實、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態度和格調,以成熟、豁達、自重、睿智處世做事,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高調做事,低調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