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記者 張莎
加州花園小區,過去五花八門的可燃雨棚被防火型雨棚所取代。(龍溪街道辦事處供圖)
今年初發生在渝北區加州花園的那場大火,至今令人心有餘悸。記者7月16日從渝北區獲悉,加州花園安全小區建設已於近日通過市級驗收,10類建設任務51個具體項目全部整改完畢。
19棟高層建築、總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現有住戶3406戶12697人,加州花園這個龐大的小區如何進行安全升級,哪些消防安全隱患被消除?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3000多戶可燃雨棚和封閉式防盜網拆除、整改
以前加州花園小區外搭可燃雨棚及防盜網較多,它們直接成為1月火災蔓延的「幫兇」和救援疏散的障礙。
7月16日,記者在加州花園小區看到,過去五花八門的可燃雨棚被顏色和樣式統一的防火、靜音型雨棚取代;封閉式防盜網,撲救面及側面均實行靈活開窗,並有明顯的安全逃生標誌。
渝北區龍溪街道嘉州社區黨委書記郭偉告訴記者,在安全小區建設中,很多居民認為雨棚和防盜網具有遮陽避雨、晾曬衣物等功用,普遍對拆除雨棚和窗網牴觸情緒非常大。「拆,群眾不願意;不拆,肯定是隱患;強拆,又沒有法律依據。」
對3000多戶可燃雨棚和封閉式防盜網的處理,渝北區不搞「一刀切」,公共部分的整改由政府買單,個人設施的整改由居民負責。為此,渝北區採取「政府補一點、居民出一點」的形式,進行可燃雨棚拆除和封閉式防盜網整改。同時,統一顏色、尺寸、功能,將可燃雨棚更換為阻燃靜音雨棚;對防盜網進行「開窗」改造,既滿足消防救援條件,又兼顧群眾生活所需。
整改過程中,居民們被充分動員起來,自己作主挑選拆改單位、方式和價格。家住18樓的居民連秋伶記得,今年4月,幾十家建材供應商和專業施工隊進駐小區,曬出各家產品,猶如一個小型「展銷會」。政府請居民按照統一顏色、尺寸、功能的要求,自行對比選定,同時,政府安排10個工作組在安全監管、材料質量和合同籤訂上服好務。
迄今,渝北區已對加州花園小區3406戶住戶的可燃雨棚和封閉式防盜網(窗)進行了拆改,共拆除可燃雨棚6.5萬平方米,封閉式防盜網整改戶數1415戶,拆改率均達99%。
近600輛私家車分流到附近停車場
在這次火災事故中,小區私家車佔道停車造成消防救援車道受阻問題十分突出。郭偉告訴記者,小區地下停車位只有255個,而小區住戶有1200輛車,停車壓力相當大。「過去進入小區,進出通道兩面都有車停著,只留中間一個車道,消防車肯定無法進入。」
而如今記者見到,進出小區的道路路面清爽,沒有一輛車佔道停放。
原來,渝北區採取堵疏結合、以疏為主的方式緩解小區居民停車難問題。一方面,清理小區消防通道,清查整治架空線纜,完善禁停標識標線,開闢應急避難場所,真正讓「生命通道」暢通起來。另一方面,由政府出面協調協信中心、新光天地等社會單位推行錯時停車,並在小區周邊啟動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
目前已有近600輛私家車分流到周邊路面和寫字樓、商圈停車場。
郭偉還向記者介紹了一個「黑科技」:小區裡安裝了佔道停車自動報警系統,如有小車違規佔用進出通道,超過30秒系統便會自動發出語音警報,要求其駛離。
智慧消防平臺「24小時不眨眼」監控
如果說實地排查隱患是防患於未「燃」的傳統法寶,那麼智慧消防就是織密消防安全網的科技利器。
在嘉州社區居委會辦公室、加州花園小區物業辦公室、嘉州微型消防站,記者都見到了一個充滿科技感的大屏幕,這是加州花園小區智慧消防平臺。
據了解,在建設嘉州微型消防站和社區警務室基礎上,渝北區積極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搭建加州花園小區智慧消防平臺。
該平臺由佔道停車自動報警系統、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城市消防高空瞭望監控系統、應急廣播系統等集成,時刻監控著19個樓棟的水、電、氣、風變化情況,實現「24小時不眨眼」的自動監控,遇到異常情況自動報警,確保火災隱患早發現、早處置。記者了解到,智慧消防平臺投用半個月以來,已發現了7起安全隱患,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