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出月子了~ 馬上就可以開始拍照跟大家分享穿搭啦~ 月子裡想把生產的最後一部分分享完,怕過後又忘記惹~
在618的時候寫過一篇待產包用品的盤點,現在寶寶生完了,來跟大家分享下待產包的實用性,以及當時漏買了那些東西後來補買的。
先分享下近期的購物記錄吧(沒錯都是為月子而買)
1、集奶器
不管是奶多奶少,一邊餵奶另一邊都會自然的漏出來(別問我為什麼啊,就是人體構造),這個就是用來接漏出來的。靠這個我已經存了快4000ml奶啦!解放雙手,敲棒的設計。
淘寶一搜有很多,我買的十月結晶的,因為接受不了有些品牌浮誇的花紋,這個很清爽,我喜歡。
2、儲奶罐
集奶器收集的奶經常不夠多,所以要幾次的一起凍起來,需要用儲奶罐放在冰箱裡。開始買的飛利浦的,但是它的刻度非常難辨認,所以後面又買了美德樂,美德樂缺點就是開口小比較難清洗。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3、嬰兒床笠+隔尿墊
之前一樣備了2個,結果寶寶有時候紙尿褲側漏或者換紙尿褲的時候突然尿尿,加上前幾天陰天多洗完來不及晾乾,所以又一樣買了2個,建議大家多備一些~
4、新生兒防抓手套
因為月嫂不讓我給寶寶剪指甲,寶寶總是劃傷自己的臉看了好心疼,所以給他買了手套。但是也帶了沒幾天我就給他剪指甲了,但是前幾天寶寶小小軟軟的不敢剪指甲可以備上手套。
5、奶溫/水溫計
有時候我出門了,家人在家要給寶寶熱冷凍的母乳吃,但是加熱的水溫不能超過40度,不然會破壞母乳的營養,所以買了水溫計測試溫度。也可以直接放到奶裡測~ 不超過40度就好。
6、超薄衛生巾
之前對惡露沒有什麼認識,現在明白了,它就是持續時間比較久的大姨媽。是產後三五天開始基本上都每天只有一點,所以用超薄衛生巾或者護墊就可以了。多備一些。常換~
7、玩具沙錘+黑白卡
月子裡的寶寶基本上不太會玩兒其他東西,簡單的玩具刺激聽覺和視覺的發育。所以買了黑白卡,沙錘是姐姐給我的~ 感覺寶寶更喜歡沙錘,我爸爸一跟他玩沙錘他就目不轉睛一動不動的看著沙錘的位置,特別可愛~
8、嬰兒紗布巾
這個牌子的紗布巾之前朋友送了一盒,覺得很好用,可以用來給寶寶蓋,裹,疊起來當枕頭,坐嬰兒車底墊,出門當餵奶巾,反正用處多多,所以又買了一盒做換洗~
9、小洗衣機
洗衣機是閨蜜送的,本想買壁掛的,但是覺得我家的空間可能小的立式更加合適,所以最後買的立式的小吉。因為月子裡都不是我在用洗衣機,比較難以分享使用感受,但是大家一定要在月嫂走之前把洗衣機買了,不然自己會累屎哈哈。
以上就是我近期買的東西啦,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下待產包的復盤,主要是分享下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因人而異酌情購買的,哪些是我之前買的少需要補充數量的。
我把之前分享過的準備的待產用品做了重新的標記
綠色✔️:有必要準備的物品
紅色X:不需要準備的物品
藍色O:根據個人情況決定是否購買的物品
媽媽的洗漱包
胎監帶:在醫院做胎監,即使有提供大家還是用自己的比較放心,避免交叉感染。
毛巾:是閨蜜幫我在寺廟求的,建議大家準備普通毛巾就好,生完之後不能立刻洗澡,需要用毛巾擦身體~
前開內褲:沒用到,還是一次性內褲更好用
彎頭吸管:非常有用,月子裡也在用,經常邊餵奶,月嫂邊餵我水。
月子鞋:當拖鞋用啦~
除此之外還建議大家帶著襪子、水杯和出院時要穿的衣服~ 這兩樣是我漏掉的。
媽媽的洗漱包
洗浴套裝:生娃之前用了,生娃之後沒有立刻洗澡,所以沒用到。
牙刷:一定要帶哦,因為預產期到了一直沒有生,可能上火了,生之前微微牙疼,所以每頓飯之後都去刷牙。
漱口水:因為沒出現下不了床的情況,所以我一直刷牙沒用漱口水,看個人的需求吧。
潔麵粉:生完娃臉上各種油光滿面。還是很需要清潔的,不然就會悶痘痘。我是有堅持至少每天早晚洗臉的~
生產護理包
產褥墊:一定要買大號(60x90cm)不同品牌的使用感幾乎沒區別,所以買最便宜的就好~ 另外,產褥墊非常不透氣,我的屁股都溼疹了,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在產褥墊上面墊一層刀紙,防止屁股出汗悶到。
刀紙:相對於普通捲紙,它更大,表面更硬挺,使用起來更適合產婦。價格也便宜,還是建議大家備,十月結晶的表面相對硬挺,子初的相對柔軟,看個人喜好,我喜歡十月結晶的。
產後護理包
產後衛生巾&衛生褲:衛生褲不建議用,不透氣,很悶,屁股出汗後痒痒的很不舒服。誕福的產後衛生巾過於大了,我打開簡直嚇到,穿上非常不舒服,不建議。全棉時代的表面比較乾爽,覺得算比較好用的。準備5包(40片)就差不多了,後面量小了就用普通的衛生巾就可以啦。
私處清潔器:這個是必備,每次上廁所之後都用清水清洗一下保持私處清潔。有電動的(120元左右)和手動的(30元左右),因為我們家馬桶帶清洗功能,所以我只要在醫院裡用,就買了便宜手動款,如果回家需要繼續使用,可以買電動款。
私處噴霧:幫助側切或撕裂的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我沒有撕裂側切所有沒用到。
私處溼巾:沒想到這個還蠻有用的,每次上廁所之後清洗下面的時候可以用溼巾在下面一起輕輕擦拭,很舒服~ 我一般都先用熱水把溼巾洗熱再清洗下面。
一次性內褲:之前值準備了15條,我還是太年輕哈哈。截止到產後28天,我大概用了快100條了。另外相對於全棉時代的,更推薦子初的,全棉時代是類似紙的質地,子初是真正的棉布質地,更加舒適透氣。
束縛帶:到目前為止只用了幾次,但是肚子也回收的還不錯。纏紗布的試過一次,的確有點麻煩,但是感覺更舒服一些。圖片這種粘扣的帶上會比較不透氣。
待產哺乳包
乳頭保護霜:必備,開始餵奶真的疼,餵完了就塗上。
乳頭保護貼:比上面的保護霜更好用!價格也相對高一些,貼上涼涼的,一會就不疼了。但是如果奶變多了開始溢乳了的話就不建議用了,乳頭會變得痒痒的。
乳頭保護罩:我沒用到這個,但是今天剛剛知道一個新用法,就是不穿bra的時候乳頭和衣服之間摩擦不舒服,可以帶上這個防止摩擦。
防溢乳墊:雖然醫生說我算是奶比較好的,但是我在醫院也還沒開始多到溢乳,所以就沒有用啦。因人而異,可以帶幾片旅行裝備用。
餵勺:餵勺是我的醫院要求準備的,但是也沒用到,用過幾次餵杯(美德樂的)拍照的時候忘記拍進來了,下圖這樣~
家用哺乳包
防溢乳墊:回家開始用防溢乳墊了,但是這個牌子有點悶,後來又試了純棉時代,比較清爽。朋友還推薦了貝親的黃色包裝(敏感肌專用)試了之後給大家建議。
儲奶袋:這裡踩了小坑,因為絕大部分媽媽開始奶都不會非常多,所以開始儲奶袋買小容量就好了。比如我後來臨時買了80ml的儲奶袋,貝親的,我覺得很好用~
懷著激動心情存了人生第一袋奶
吸乳內衣:吸奶器用的很少,所以至今沒用到這個內衣。如果很經常用吸奶器且雙邊一起的話可以考慮買這個。
乳房冷熱敷墊:至今沒用過。熱敷可以用暖水袋,冷敷可以用包菜,所以不建議大家買這個。
吸奶器:我買的美德樂雙邊。第一次月嫂操作不當導致我乳頭超級疼,後面紅腫了一個星期!好久都不敢再用了。聽說美德樂的吸奶器的確是疼痛感比較明顯且吸奶比較慢的,有朋友推薦了貝瑞克和cimilre,相對不疼且吸奶多。大家可以了解下
哺乳內衣:哺乳內衣不管是美德樂還是嫚熙,都不是棉質,是聚酯纖維類的,所以不太透氣,對我這種皮膚比較敏感的人來說夏天比較不舒服,很悶。後來換了全棉時代,舒適度一般,但是透氣比較好。反正就六個月,忍忍過去啦。
入院寶寶護理包
葫蘆棉棒:清潔寶寶耳鼻用的,買有波浪紋的哦,偶爾用一下蠻方便的,我還用來自己摳耳朵哈哈哈。不過不需要帶去醫院。
驅蚊器:查了資料說這種驅蚊器對寶寶神經有影響,所以閒置了。
維生素D3:寶寶15天開始吃,所以也不需要帶去醫院。
新生兒指甲剪:開始月嫂一直不讓我們剪,所以沒在醫院用,而且大部分都建議買磨的指甲剪,不建議買剪刀的,我用剪刀的主要覺得剪刀的會不小心把指甲剪禿。
碘伏棉棒:消毒肚臍建議還是買瓶裝碘伏和棉棒。酒精必須打開1個月內使用,不然會揮發。
木瓜膏:6個月之前不建議使用,所以別買啦。
撫觸油:都推薦weleda,但是醫院給做了撫觸所以月嫂沒做(也是我月嫂太懶)夏天用撫觸油有點太熱,撫觸也可以用潤膚露。
護臀霜:其實沒有紅屁屁的時候是可以不塗護臀霜的
寶寶衣物包
品牌:我買的幾個品牌,英式、麗嬰房、優衣庫和英國帶回的,英式的質感應該是最好的,也是最貴的,但是他家沒有包屁衣,都是連腿的,在深圳的話有些熱,寶寶前幾天起了疹子,衣服都換成了優衣庫網眼短袖包屁衣,很涼爽,性價比也很高。
同時還發現了一個性價比比較高的牌子aqpa,大家可以關注~
大小:52cm、59cm、66cm的都有準備
款式:最開始怕寶寶冷,總是給他穿長袖長褲的連體衣,但是後來他長了熱疹,所以又買了幾件短袖包屁衣,疹子漸漸好了。所以還是要根據自己寶寶的情況選衣服,但是新生兒不建議穿上衣+褲子,因為肚臍沒長好~
新生兒洗滌包
洗衣皂+洗衣液:我買的都是貝親的,性價比高也比較放心。
玩具奶瓶清洗劑:洗奶瓶和儲奶罐都會用到。
奶瓶:如果買貝親一定要買大口徑,更接近媽媽乳頭的感覺。我買錯了一個後悔ing
奶瓶刷:爸媽覺得這種刷子的比海綿的好用,我無感
消毒櫃:顏值高也很好用
寶寶洗護包
洗髮水+沐浴液+潤膚露:mamakids用了感覺不錯,朋友跟我一起買的,寶寶起疹子都用它來擦,後來消退了,所以我們都決定繼續選用它啦~
桃子水:寶寶起痱子用了幾次,但是效果不是非常明顯,心裡安慰吧。
洗澡沐浴球:月嫂表示不如口水巾好用,閒置
水溫計:洗澡一定會用到,手溫不一定準~
好啦,關於待產包和新生兒用品的復盤就寫到這裡啦,準媽媽們如果有問題可以再給我留言~
呆呆的話:
原本今天出月子想出門好好浪一下,結果深圳迎來了世紀超強颱風,所以只能安心在家裡懷著忐忑度過這一天啦~ 希望這次颱風不會造成太多人員傷亡,願大家都平安~
另外,公布上一期留言的中獎的小仙女是下面的這位,記得在後臺聯繫我提供收貨地址和聯繫電話哦~
今天就寫到這裡啦,颱風終於走啦,大家也早點休息~晚安啦
直接點擊下方圖片或者標題藍字查看▼
催產日記——順產如何無側切無撕裂? ▼
30歲的小感悟 ▼
度假風出鏡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