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鐘與指南針的發明

2021-01-09 親密愛人啊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親密愛人啊,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擺鐘與指南針的發明。

擺鐘的發明

對擺的研究是惠更斯所完成的最出色的物理學工作。多少世紀以來,時間測量始終是擺在人類面前的一個難題。當時的計時裝置諸如日晷、沙漏等均不能在原理上保持精確。直到伽利略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惠更斯將單擺運用於計時器,人類才進入一個新的計時時代。當時,惠更斯的興趣集中在對天體的觀察上,在實驗中,他深刻體會到了精確計時的重要性, 因而便致力於精確計時器的研究。當年伽利略曾經證明了單擺運動與物體在光滑斜面上的下滑運動相似,運動的狀態與位置有關。惠更斯繼承了伽利略關於擺的研究。

他發現,單擺只是近似等時,真正等時的擺動軌跡不應是一段圓弧,而應是一段擺弧。他創造性地讓懸線在兩片擺線狀夾板之間運動,這樣的擺動就是一段擺弧。將這個發現運用於設計之中,惠更斯於1656年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擺鐘,並將它獻給了荷蘭政府。這架擺鐘由大小、形狀不同的些齒輪組成,利用重錘做單擺的擺錘,由於擺錘可以調節,計時就比較準確。這台鐘的問世標誌著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計時時代。1657年,惠更斯取得了擺鐘的專利。1658年,惠更斯著《鐘錶論》書,對擺鐘的結構作了說明。

惠更斯詳細地介紹了製作有擺自鳴鐘的工藝,還分析了鐘擺的擺動過程及特性,首次引進了「擺動中心」的概念。他指出,任意形狀的物體在重力作用下繞一垂直軸擺動時,可以將它的質量看成集中在懸掛點到重心之間連線上的某一點,這樣,複雜形體的擺動就可以簡化為較簡單的單擺運動了。在研製擺鐘時,惠更斯還進一步研究了單擺運動,他製作了個秒擺(周期為2秒的單擺),導出了單擺的運動公式。後來,惠更斯和胡克均發現了螺旋式彈簧絲的振蕩等時性,這為近代遊絲懷表和手錶的發明創造了條件。

指南針的發明

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磁鐵指極性的國家。早在戰國時期,就利用磁鐵的指極性發明了指南儀器—司南。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琢磨成的,樣子像勺,圓底,置於平滑的刻有24個方位的「地盤」上,其勺柄能指南。不過,天然磁石在琢製成司南的過程中,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故司南磁性較弱,加之它與地盤接觸轉動摩擦的阻力比較大,難以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所以未能得到廣泛使用。但司南畢竟是最早的磁性指南儀器,被視為指南針的祖先。

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需要有較好的指向儀器。經過長期實踐和反覆試驗,北宋時人們發現了人工磁化的方法,並以此製成指南魚和指南針。指南魚是用薄鐵片裁成魚形,然後用磁石磁場磁化法,使它帶有磁性。指南魚浮在水面時,魚頭指向南方。但指南魚磁性較弱,實用價值不大。指南針的製作則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鋼針,使鋼針磁化,產生指南的性能。和司南、指南魚相比,指南針簡便而又實用,以後的各種磁性指向儀器,都是以這種磁針為主體,只是磁針的形狀和裝置方法不同而已。

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講述了幾種磁針放置法的試驗:把磁針橫貫燈芯浮在水上,架在碗沿或者指甲上,用縷絲懸掛起來等。從該書的記載來看,當時使用指南針指向還沒有固定的方位盤聯成一體的羅經盤,或稱羅盤。其方位盤為圓形,也有24個方位。羅經盤的出現是指南針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人們只要一看磁針在方位盤上的位置,就能定出方位來。有關羅經盤的記載,在南宋的《因話錄》中即已出現。不過,此時的羅盤,還是一種水羅盤,磁針是橫貫著燈芯浮在水面上的。明代嘉靖年間,又出現了旱羅盤。旱羅盤的磁針是以釘子支在磁針的重心處,支點的摩擦阻力很小,磁針可以自由轉動。旱羅盤比水羅盤的性能優越,更適用於航海,因為它的磁針有固定的支點,不致在水面上遊蕩。

指南針的發明,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航海事業的發展。12世紀以後,指南針傳到了阿拉伯國家和歐洲,大大推動了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和中西文化交流。指南針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一項偉大貢獻。馬克思曾把指南針和印刷術、火藥的發明稱作「是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

相關焦點

  • 漲知識篇之——擺鐘的發明
    最早的要算是我國宋朝蘇頌等人發明的「水運儀像臺」,國際上稱之為「蘇頌鍾」,計時甚為精巧。1955年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德裡克·丁·德索拉·普頓斯與李約瑟在追溯鐘的家世時,認為蘇頌鍾是現代天文鐘的鼻祖。擺鐘是17世紀時才發明的,相傳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在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到教堂中去念經時,看見主教臺上的吊鐘在擺動。
  • #指南針紋身# → #指南針紋身圖案# 分享!!
    在流行的眾多紋身圖案中,指南針紋身圖案一直都是受到很多紋身愛好者喜歡的紋身圖案。一些時尚的酷男靚女,基本上在你能找到紋身的地方就能找到指南針紋身圖案。大多數紋身愛好者眼中,這類時尚的小紋身是一種潮流的標誌。
  • 擺鐘原理
    導讀:在現代生活中,幾乎很少見到擺鐘的身影了,但是早些年前大多數鍾都是擺鐘,擺鐘的實現其實是蘊含著一定的物理知識的,本文就為大家詳細介紹擺鐘原理。
  • 擺鐘是如何工作的,圖解其工作原理
    而同樣是擺動,還有一種現象就是擺動的等時性,我們生活中所使用的擺鐘就是利用擺動的等時性製成的。擺鐘是最早能夠精確計時的一種時鐘,擺鐘是根據單擺的定律製造而成的,誕生後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今天還有很多家庭仍在使用。
  • 擺鐘工作原理
    打開APP 擺鐘工作原理 佚名 發表於 2011-09-02 09:32:06 擺鐘的工作原理
  • 《用於方向定位的指南針》矮腳虎-協助拍攝
    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有三類部件,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 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佔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 擺鐘的工作原理
    先來段視頻~這就是擺鐘的內部結構,我們實驗室裡也有模擬的擺鐘模型。
  • 重力時如何影響擺鐘的精度的?看完後恍然大悟
    休·切文斯的油畫,1955年,展示惠更斯和科斯特的第一個擺鐘。荷蘭物理學家克裡斯蒂安·惠更斯設計了第一個由鐘擺運動控制的時鐘。惠更斯根據科學家伽利略的觀察,改進了時鐘的設計,使擺鐘問世。幾千年來,人類唯一可靠的計時方法就是依靠太陽。在一年的過程中,太陽,在地球上的任何位置,都會遵循一個可預測的模式和路徑穿過天空。日晷是我們祖先最好的計時工具。
  • 《奇蹟暖暖》擺鐘紀錄時間利用的原理答案
    導 讀 擺鐘紀錄時間利用的原理主要是什麼?奇蹟暖暖鐘樓幻影題目和答案目前已經正式更新了!不少小夥伴們都非常的關注本次活動的答案是什麼?下面是正確答案哦!
  • 開宗立派:第一個鐘擺是誰發明的?
    2 建築式擺鐘造型與路易十四時代法國藝術鍾標準造型 2.1 鐘擺的發明與最早的科斯特擺鐘 對於現代機械時鐘製造來說,最重要的發明毫無疑問應是鐘擺,其理論是由義大利著名數學家與物理學家伽利略(Galileo,1546年-1642年)提出的,而具體的科學實驗則在後來由荷蘭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克裡斯蒂安
  • 高考難點:把你擺迷糊的擺鐘問題,來看看怎樣解決
    比如:例題:擺長是L1的擺鐘在一段時間內快了n秒,擺長是L2的擺鐘在一段時間內慢了n秒,試求準確鐘的擺長。解析:解決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白一個問題,即:擺鐘的鐘面顯示時間與擺錘擺動次數(頻率f)成正比。設準確時間為t,則有:邁出這艱難的一步,後面就是數學問題了。
  • 指南針紋身作品與手稿賞析
    貴陽市花溪區明秀商貿城3棟1單元1樓總店聯繫電話:13984377770    0851-85817719千色龍紋繡工作室地址:貴陽市南明區小十字銀座大廈10樓1005室千色龍紋身紋繡教育培訓機構地址:貴陽市南明區小十字銀座大廈17樓1707室指南針紋身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素材
  • 偶然在倉庫中發現的電晶體擺鐘,拆解高清圖,電路圖原理分析
    前面發文介紹過,偶然在倉庫中發現的一臺電晶體遊絲擺鐘。我是第一次見這種機芯的電子掛鍾,很是好奇,發文讓網友也開開眼,結果很多網友回帖,從中學到不少知識。原來這是第一代電晶體遊絲擺鐘,產自上世紀80-90年代,走時精度略差,用電池提供能量,代替傳統的發條存儲能量的掛鍾。
  • 中國歷史上科學最輝煌的時代:一個科學巨人,三大改變世界的發明
    對於兩宋的科學成就,我們可以用兩個數字來說:1個科學巨人,3大改變世界的發明。 一個科學巨人就是沈括;三大改變世界的發明就是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的發明與應用、火藥配方的改進和完善。 先說科學巨人沈括。
  • 鐘錶的發明融合了全世界的智慧
    最早的鐘表是誰發明的?最早的時候,古埃及人發現影子長度會隨時間改變,發明了日晷,後來又發現水流動需要的時間是固定的,而發明了水鍾。由英國的聖·阿爾班教堂、布拉格、伯爾尼以及慕尼黑存留下來的大鐘,都帶有天文圖和小雕像,而城鎮鍾大部分都是有鐵齒輪的,到了17世紀,出現了時擺鐘和遊絲發條。1840年,英國的鐘表匠貝恩發明了電鐘。1946年,美國的物理學家利比博士弄清楚了原子鐘的原理。於兩年後,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鐘。原子鐘至今也是最先進的鐘。
  • 指南針紋身大全: 走自己的路,追自我的心!
    然而指南針的款式千千萬,航海指南針、羅盤玫瑰、航海之星,金屬的、木製的、翻蓋的,還有各種混搭…從最簡單的 4 點羅盤玫瑰、8 點、16 點,到細節複雜的 32 點指南針,到底要怎麼選?別方,七哥(@ChokStick七哥)今天整理了地球上最騷的指南針紋身,給大家指指路。1.
  • 電晶體電擺鐘,工作原理闡釋,揭開無電也能工作半分鐘的奧秘
    前面連續寫了多篇文章,介紹偶然在倉庫發現的這臺電擺鐘。我第一次見這種鐘錶,很是好奇,發出來後眾多網友參與留言,進行了熱烈討論,也給予了很多補充,原理基本揭曉。該鐘表系第一代電晶體擺輪遊絲電子擺鐘,從機芯上電容器生產日期80.5,確定該鐘表1980年生產的。鐘錶正面如下。
  • 汽車:吉普指南針,配有輔助音頻插孔,胎壓監測燈,發光杯架!
    只有一代的指南針,但2016款車型看起來並不像2007款車型那樣。2011年,吉普為內部和外部提供了相當可觀的改款。雖然原始車型採用了牧馬人風格的圓形前大燈,但它的外觀經過修改,更接近于吉普大切諾基的外觀。結果使得Compass看起來更加高檔 - 更少的Tonka玩具和更精緻的交叉 - 即使還不是完全如此。
  •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有什麼樣的歷史,它們都是誰發明出來的?
    我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悠久留下的這四大發明匯集了無數古人智慧的結晶,對我們古代時期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乃知道現在,全世界各地還在受它們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四大發明,看看這四大發明到底是誰,又是怎樣一步步發明出來的。
  • 除了巨大的擺鐘,納米尺度上也有擺耦合!
    早在1665年,克裡斯蒂安·惠更斯勳爵就發現,掛在同一木結構上的兩個擺鐘,會自發地、完美地在一條直線上振蕩,但方向相反:時鐘是反相振蕩的。從那時起,自然界中耦合振蕩器的同步被描述為幾個尺度:從心臟細胞到細菌、神經網絡,甚至在雙星系統中——自發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