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廣東中山市30餘萬名小學生開啟暑假生活之旅。為了更好地服務兒童讀者,廣東中山紀念圖書館在少兒館內特設黨員先鋒崗,安排黨員幹部全天候值班,提供閱讀諮詢和指導。這是中山紀念圖書館黨支部推出的「紅心逐夢 重振虎威——黨員幹部在行動」系列舉措之一。今年疫情防控以來,該館黨支部充分利用圖書館的特色和優勢為戰「疫」出力,在「24小時不打烊」為讀者提供閱讀服務的同時,引導讀者科學合理地利用圖書館資源。
黨員爭先,哪裡需要去哪裡
2019年11月12日,中山紀念圖書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該館黨支部圍繞「以一流黨建引領高質量場館建設,以不斷創新的服務項目促進黨建再上新臺階」的目標,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斷細化和完善圖書館的各項服務與工作舉措,推動黨建和館建相融互促、同步發展。
中山紀念圖書館內常年活躍著一群志願者,他們搬運圖書、黏貼標籤、錄入數據、分類上架,不辭辛苦,成為圖書館裡一道靚麗的風景。這道風景的出現離不開圖書館黨支部的努力。早在新館開館前,中山紀念圖書館館長呂梅就提出「黨員先行」,要求黨員幹部帶頭參與圖書館的各項工作。在他們的影響下,全市黨員志願者紛紛前來參與志願服務。開館前26天,中山市共有80多支志願者隊伍、1500多人次參與圖書館的籌備開館工作,累計服務時數逾4000小時。
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山紀念圖書館曾暫時閉館。疫情初始,該館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開設在線黨課,號召全體黨員帶頭積極參與聯防聯控。1月31日,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機關黨委向全體黨員幹部發出抗疫志願服務動員通知,中山紀念圖書館黨支部積極響應,多名黨員深入防疫一線開展志願服務。
中山紀念圖書館借閱部員工廖曉華既是黨員,也是退伍軍人,他用實際行動兌現著退伍時「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承諾。疫情防控期間,廖曉華先後在鬥門大橋檢測點、入境人員轉運中心開展志願服務,給過往車輛登記,給司機和乘客測量體溫,並引導旅客進行核酸檢測,對旅客行李進行統一消毒,帶領旅客安全有序地辦理入住手續。「母親告訴我,我是一名退伍軍人,又是黨員,還是從贛南革命老區走出來的農家子弟,一定要去參加抗疫,不能忘記黨和國家的恩情。」他說:「國家有需求,我們就應該響應,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去。」
支部引領,黨員靠近服務讀者的第一線
呂梅介紹,新館開放後她就一直思考如何突破瓶頸,提高圖書館流通率和服務效能。今年的疫情給圖書館帶來了挑戰,也讓她看到了機遇。「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在這種特殊時期,我們能做什麼?怎麼做?數字資源給了我們答案。要利用我們的專業優勢,用閱讀來溫潤人心、安撫心靈。」呂梅說。
因為疫情原因閉館的次日,中山紀念圖書館即加大網上數字資源推廣力度,堅持「閉館不閉網,服務不打烊」,在廣東省內率先推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數字資源,並根據讀者需求不斷豐富數字資源內容,通過移動端同一平臺、統一入口和統一管理,為讀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專業化、信息化的服務。
中山紀念圖書館還將線下活動無縫移至線上,通過線上知識競賽、線上圖文展、防疫知識答題闖關等方式推廣數字資源,宣傳防疫抗疫知識。今年上半年,該館數字資源的點擊量達到1774.47萬次,資源下載量492.30GB。「中山紀念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給了我很大幫助,可以免費下載期刊論文,還可以讀電子書,讚一個!」一名教師讀者在留言本裡寫道。
考慮到疫情期間讀者在家的閱讀需求,在快遞業恢復後,中山紀念圖書館即刻推出「愛閱有約」黨員專項服務。該服務採用「信用+圖書館+網際網路O2O平臺+物流」模式,為讀者提供精準、便捷、高效的閱讀服務。在「愛閱有約」黨員專職崗工作的黨員,每天到館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錄系統收集讀者借閱清單,然後查找圖書、打包,再通過快遞送到讀者家中。他們說,這個項目很有意義,既轉變了工作思路,拓寬了服務渠道,也提升了黨員的服務意識,使黨員更靠近服務讀者的第一線。
改革創新,集全體黨員之力攻堅克難
今年是全國文明城市第6個創建周期的最後一年,也是中山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驗收年。中山紀念圖書館黨支部既注重發揮黨員的作用,更注重凝聚全體館員的力量,在推出「愛閱有約」黨員專項服務崗後,又推出黨員先鋒示範崗、青年突擊隊等一系列舉措,希望集全體黨員和全體館員之力攻堅克難,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
7月17日,該館黨支部召開了「『三創』工作推進大會」。「青年館員是實現圖書館服務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要把他們凝聚到黨的周圍,關心和幫助他們,使他們不斷成長進步,向黨靠攏。」呂梅說,當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和青年館員的生力軍作用都發揮出來後,圖書館的發展就會大不一樣。
「作為一名黨員和青年館員,我在圖書館工作中要勇擔當、敢作為、有作為。」中山紀念圖書館輔導教育部員工蘇葉說。從事閱讀推廣工作近三年來,蘇葉先後策劃、組織了童心學堂、童心故事會、童心劇場等少兒閱讀活動100多場,服務讀者超過萬人次。她還將館內優質的閱讀活動向鎮區、社區推廣,推出3歲以下的閱讀推廣活動—花朵培育計劃,又在疫情期間組織「掌上童心故事會」「童心雲學堂」「每日閱讀」等線上閱讀活動。「圖書館的大門始終敞開,我們要以平等、友好、耐心的態度對待讀者。」她說。
在黨員幹部和青年館員的帶動下,中山紀念圖書館推出了「圖書館之友」項目。把圖書館服務延伸到黨政機關、學校、企業、銀行、酒店等單位。項目啟動一個多月來,已發展會員單位近60家,配送圖書13萬多冊。2020年6月,中山紀念圖書館聯手交通銀行多個特色網點、建設銀行65個「勞動者港灣」開展「圖書館之友」融服務,配備圖書和海量數字資源。無論是的士司機、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等,還是遊客、普通市民,均可在「勞動者港灣」享受便民利民的圖書借閱和閱讀推廣服務。
中山紀念圖書館還聯手市總工會建設「匠心書房」,為獲得「南粵工匠」、「中山工匠」的工匠開展研發、技術革新提供信息服務,這也是圖書館融入城市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的舉措。又聯合學校推出了「第二課堂」項目,邀請學生走進圖書館,開展「圖書館之旅」活動,增強孩子們的圖書館意識和閱讀意識。
「我們館黨支部以圖書館為陣地,努力踐行圖書館人的初心使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疫情以來,館黨支部成員深切體會到小支部也可以大作為。」呂梅表示,下一步該館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進一步創新思路和方法,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效能,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提供智力支持,讓每一個讀者需要的地方都有黨徽閃耀。
(圖片由廣東中山紀念圖書館提供)
記者:譚志紅
責編:勾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