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成長中有兩個臨界點。在第一個臨界點之前,是刻苦學習,用勤奮都不足以描述。簡直是廢寢忘食的惡補,完成這個階段的時間因人而異。但1萬小時定律是最起碼的。
過了這個基礎臨界點後,反思和質疑開始產生價值(之前別瞎反思),實踐和總結推動我們跨越第二個臨界點,但悟性和天資可能讓一些人永遠翻不過去。經過兩次質變,將開始享受學習積累和資產積累的雙重複利。
投資中是最不需要的就是聰明。資本市場由數百萬和數千萬最聰明的人組成。要打敗市場,智力是最不必要的因素,而要成為一個好的投資者,聰明也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市場是所有人組成的智慧,而智慧只取決於個人。在任何時候,個體都無法擊敗整個組織。那些自認為聰明的投資者,最終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市場消滅。
許多投資者對市場的一些觀念和一些操作習慣是錯誤的。舉例來說,很多剛剛進入市場的投資者認為那些價格低、跌得多的股票看上去安全,上漲的空間大。其實這種觀點是對做股認識上的誤區。
股票是由市場參與者共同定價的,這就像是菜市場的菜一樣,價值高的菜自然價格高,如果價值高的菜卻價格低,也會很快被人跟進從而再次把價格抬高,這是市場對價值的認可。
那些價格低的股票就像是「廉價菜」一樣,是被別人拋棄的,而與安全和上漲空間無關。投資者最好是選擇那些價格適中,股性活躍,波動性好而且平滑的股票來做,放棄那些價格很低,很少波動的股票。
有些人的失敗將伴隨一生
整天知道抱怨,你沒時間學習,沒時間反省自己,沒時間成長。投資十年二十年的就一定是老股民嗎?
那可未必,如果你一直都只知道抱怨自身沒有多少根本性提高,你就算進入股市百年那也只能是新人投資者,
因為在投資期間你並有從失敗中總結經驗,並沒有通過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投資時間再久你也依然是一無所知,唯一的增長就是鍛鍊了自己的嘴皮子,利用有限的一點點知識皮毛,去反駁別人,挖苦別人。
股票價格是不可預測的
沒有任何一種方式方法能夠準確預測出未來的價格走勢,特別是短期走勢,那些什麼技術分析文章大多是為了吸引眼球,同時也是馬後炮,看著過去的走勢編寫一篇看似合理的技術文章只要有一點投資基礎知識,
有一點文學功底的人都能寫的出來,但是這些技術不可能適用於所有股票,更加預測不出短期趨勢,很多這樣的文章都很少提示風險,沒有風險意識,不懂得止損,不懂得怎麼規避風險,投資的最終結果都會以虧損收場。
成交量的形態
溫和放量
溫和放量是指個股在持續低迷之後,成交量突然出現小幅增長,形態看上去像"山"一樣的連續溫和的放量形態,這種形態也稱為"兩堆"(後面我們還會介紹"推量",不要搞混淆了),個股出現這種情況一般說明市場後實力的資金在介入。如果在價格的底部出現"溫和放量",價格會隨量上升,量縮時價格會適量調整,調整時間沒有方法推測,但調整期過後,價格上漲會加快。所以並不是說一出現"溫和放量"投資人就該立刻入場,而是應該在其調整幅度不低於放量前期低點的前提下入場。因為一旦調整低於建倉成本,市場的拋壓過大,後市再度調整的可能性便很高。
縮量
縮量是指成交量萎縮,寥寥幾筆。這說明什麼?說明市場內大部分人對價格後市看法是一致的。要麼是看淡後市,造成只有人拋,沒有人進;要麼看好後市,只有人進,沒有人拋。縮量一般都發生在趨勢中期,如果遇上縮量下跌應該堅決出具,等縮量到一定程度,開始出現放量上攻時,可以考慮入場。基本思路就是上漲縮量跟進,價格上衝乏力又有巨量放出時立即拋出。
放量
放量一般發生在價格趨勢的轉折處,場內各方力量對後市看法分歧非常發,有人傾盤拋出,有人極力大筆吸籌。相對於縮量來看,放量水分比較多。若場內有人籌碼充足,利用其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並不難。
股票成交量很低,但價格跌得快,預示著什麼?
量價關係,背後反映的是市場行為,如果能看到大眾的心理,那就是更深層次的理解了。很多人看k線圖,用趨勢線、形態、指標等分析一通,感覺能預測未來怎麼走。僅僅對歷史的價格走勢進行圖形化的分析,得到的也只是歷史的規律,未必適用未來價格的走勢。市場先生不會說謊,我們若能了解市場先生的脾氣和性格,他就會給予我們豐厚的回報。透過圖形的表面,看到市場先生的心理,將對我們的交易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透過一個市場現象來進行投資者心理的解讀,就是股票成交量很低,市場價格降得卻很快。成交量很低,說明雙方的交投意願不強,持股者多數不願拋出,持幣者大多不想介入,一邊是惜售心理,另一邊是謹慎態度。市場價格跌速快,說明拋盤力量遠大於跟風盤力量,持股者想要快速出掉股票,持幣者則認為還未到達介入的價格,所以價格跌得會很快。股票成交量很低,市場價格跌得很急,說明在交易雙方都不太願意交易的情況下,存量的持股投資者因為某種不利因素,而想要在短時間內出清股票,對個股形成了強大拋壓。
其實,成交量與價格的關係,本質上就是供求關係,供大於求,價格下跌,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原理是很簡單的,但企圖在股市裡面應用好,卻非常難,想要指導交易,則難上加難,因為股票市場瞬息萬變,隨時可能遇到突發事件或者利空因素。那麼,股票成交量低,價格跌得快,一般在什麼情況下發生呢?
第一,個股遇到重大利空,持股者集體踩雷,紛紛掛低價拋出,這種情況下往往迎接投資者的是一字板跌停,拋都拋不出。舉個例子,如下圖,個股發布年度預告,預計2018年淨利潤虧損73~78億元,個股目前的總市值不足40億元,虧損卻將近市值的一倍。持股的投資者心中暗自罵爹罵娘了,既對上市公司感到氣憤,也恐懼價格大跌。果然,發布預告的次日,價格一字板跌停,跌停板上都是搶著掛單拋出的單子,但是沒有多少外面的投資者接盤,因此,裡面的投資者跑都跑不掉,硬是吃了個跌停,當天僅成交了914萬。
第二,個股前期累積了一段可觀的漲幅,跟風盤減少,獲利盤出逃,導致成交量萎縮,價格快速調整。如下圖,個股在前期上漲過程中,成交量越來越小,由跟風盤佔優逐步轉變為拋盤佔優,在上漲途中,隨著階段漲幅擴大,投資者恐高心理髮揮作用,介入意願越來越低,直到原始的持股者獲利拋出的意願越來越強,拋壓加大,則會結束上漲的走勢,進入調整的階段。而在調整階段,個股的基本面情況未變,僅是技術性整理,所以不會引起清倉式出逃,成交量維持低量狀態,但由於承接盤還不足,速度下跌得快,這個過程一般出現在大漲後的第一次調整。
總的來看,股票縮量快速下跌,出現在下跌途中的加速和上漲途中的調整,背後的心理變化才是值得研究與分析。
「籌碼理論」特殊的方式:
獲利不拋的籌碼是主力的籌碼。
「獲利不拋」是相對散戶「獲利即拋」而言,主力都是團隊作戰,他們的獲利目標很遠大,一般在獲利30%以下是很難看到主力拋籌的。
該股在7.8元-8.5元區間,形成一個非常大的籌碼峰,現在獲利已經達到40%,但是沒有絲毫的鬆動。只有主力能一直拿到現在。
解套不出的籌碼是主力的籌碼。
主力也會被套嗎?
主力也是人在運行,主力也會被套。股災中被套的主力不計其數。
但是由於主力具有很多散戶不具有的優勢,所以主力被套後解套會相對容易,而且他們在解套後並不像散戶一樣急著出貨,而是繼續持有獲取目標收益。
這在籌碼圖中可以很清晰的體現出來,籌碼峰從個股從藍變紅不僅沒有變動,反而有凝聚的現象,這是主力所為。
圖中所指是去年6月21日,從籌碼圖來看,形成一個非常大的籌碼峰,籌碼非常集中,但大量籌碼都被套住了,如果根據籌碼峰原理來判斷,這時還不敢確認是不是主力持倉。
但是一個月過後,該個股大幅拉升,原來的籌碼峰已經由藍變紅(解套獲利),但並沒出現拋售籌碼現象,根據第二條原理,這是主力在持有。
如果懂得籌碼理論,這個時候就應該放心持有,因為主力還會繼續拉升價格。
橫盤不出的籌碼是主力的籌碼。
一般來說,洗盤包括震蕩式和打壓式兩種常見形勢,雖然主力目的都是吸籌,但對主力籌碼要求是不一樣的。
震蕩式洗盤主力成本相對較低,希望以時間換空間,吃掉散戶籌碼。
而打壓式洗盤主力成本相對較高,需通過打壓個股的價格,將散戶籌碼嚇出來,從而低位吸籌降低成本。
正因為如此,如果在長時間橫盤階段,相對較低的籌碼峰一點變動都沒有,這就表明該個股有主力存在,後面個股的價格拉升是必然事件。
篇幅有限,知識講到這裡,大家可以點擊頂部藍色關注我,也可以給我發消息,我每個交易日都會給大家分享股市短線解讀,每天第一時間就能看到,大家有什麼想說的以也歡迎大家來評論區留下你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