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後,各部委對其所涉改革內容給予了詮釋。其中一些政策已經進入實施階段。隨著改革政策開始進入密集「落地」期以及國內外經濟環境的改善,已經「熊」了六年的A股在改革紅利的集中釋放下具備了走「牛」的基礎。
從目前各部委釋放的改革信息看,對資本市場影響較大的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首先是股市改革。對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文簡稱《決定》)中提出的「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證監會主席肖鋼在公開場合進行了解釋。他稱,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但註冊制不是登記生效制。
隨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註冊制改革需三方面工作齊頭並進,一是切實落實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改革理念,二是推動監管轉型,三是把加強監管執法作為市場化改革的法制保障。
監管部門已表示,將加大退市制度執行力度,真正實現退市常態化。
對於股市改革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好一「進」一「出」的問題,「進」指的是IPO,「出」指的是退市。現在,「進」的改革方向已經明確,「出」的問題只需進一步完善即可。困擾股市發展的兩大問題已經有了解題之法,市場發展前景由此被業界一致看好。
其次是金融改革。《決定》第12條為「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共用380餘字對金融領域改革方針進行了闡述。隨後,央行行長周小川用近6000字的篇幅全面系統的闡述了新一輪金融改革的整體思路和步驟,包括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加快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
周小川指出,央行將有序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市場幹預。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在資本項目開放領域,央行副行長易綱指出,按照IMF的標準,我國85%的資本項目已處於基本可兌換以上水平。實現人民幣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下可兌換,是金融開放的重要內容。
「金改」的層層推進將為實體經濟和A股市場的發展注入滿滿的正能量。
第三是行業改革。這個層面以房地產改革影響最為廣泛。《決定》提出,建立全社會房產、信用等基礎數據統一平臺,推進部門信息共享。11月20日,在三中全會後的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實現不動產審批、交易和登記信息在有關部門間依法依規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島」。
建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被看作是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制度建立後,全國不動產情況將一目了然,之後推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就將事半功倍。同時,隨著這項制度的逐步建立,「炒房」資金將被擠出房地產市場,部分資金將重新回到A股中來,成為市場增量資金的一個供應渠道。
除上述部委外,其他部委也對自己所涉領域的改革進行了闡釋,並提出了改革政策「落地」的時間順序。如工信部確定4G牌照發放時間等。
當前,市場對宏觀經濟走勢的預期已經明朗,對貨幣政策也不再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能給市場帶來一個又一個「驚喜」的非改革政策莫屬。隨著改革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相關政策也將進入密集「落地」期,改革將成為可持續激發市場活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在A股市場盤踞了六年之久的「熊先生」也將被改革政策「大棒」趕走。(證券日報 閻 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