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

2020-12-13 光明日報

本報北京4月26日電(記者劉華東)4月26日,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近年來,網絡化、數位化等技術高速發展帶來的「數字版權困惑」對著作權保護髮起挑戰;著作權維權成本高、侵權賠償數額低,執法手段不足的現象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司法部黨組書記、副部長袁曙宏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草案說明時也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著作權保護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亟待通過修改完善著作權法予以解決。自2012年以來,著作權法修法經歷了漫長曆程,數易其稿。為解決著作權維權難,主管部門執法手段偏少、偏軟,對侵權行為處罰偏輕的問題,修正案草案從多個方面作了規定。

首先,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草案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難以計算的,可以參照該權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給予賠償。對故意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給予賠償。此外,草案還規定,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侵權人的違法所得、權利許可使用費難以計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百萬元以下的賠償。該賠償額是現行法律規定的10倍。

其次,草案增加了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有關的帳簿、資料制度;著作權主管部門詢問當事人、調查違法行為、現場檢查,查閱、複製有關資料以及查封、扣押有關場所和物品等職權;濫用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擾亂傳播秩序的行為的法律責任,進一步明確侵犯著作權損害公共利益行為的法律責任。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認為,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根據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建立健全有關制度措施,加大執法力度和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加強與其他法律銜接並落實有關國際條約義務,符合著作權工作的實際需要,有利於保護作品作者、傳播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有利於強化著作權創造、保護、運用,有利於提升著作權領域治理效能,有利於促進我國文化和科學事業繁榮發展。

此外,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也建議在審議草案時對進一步加強網絡空間著作權保護,協調好網絡技術發展與著作權保護的關係予以關注並研究。

相關焦點

  • 為何要全面激活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
    在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定的「一加三倍」懲罰性賠償制度和食品安全法第148條規定的「一加十倍」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基礎之上,民法典又進一步全方位、多角度地升級改版了懲罰性賠償制度。民法典第179條在列舉了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十一項民事責任之外,專門強調,「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 商標|商標法懲罰性賠償制度實務分析
    在上述「實際損失」「侵權獲利」「商標許可使用費」都無法確定時,法院可以在300萬元以下範圍內確定賠償額。2013年修改的《商標法》除了確定賠償順序外,還引入了「懲罰性賠償制度」。針對「惡意」且存在「情節惡劣」的侵權行為,可按照實際損失、侵權獲利、商標許可使用費確定賠償數額的基礎上,確定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額。
  • 「常鴻知產」專利保護制度中新增了「故意侵權的懲罰性賠償制度」
    在專利保護制度中新增了「故意侵權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一般的權利保護採用的都是補償制度,即權利人受到了多少損失就彌補多少,也稱為填平原則,新修改的專利法在專利權保護本質上採用的也是補償性原則,只有在侵權人「故意」侵權中才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新修改的專利法第七十一條第1款規定:對故意侵犯專利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專利權人損失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
  • 懲罰性賠償制度來了!
    懲罰性賠償制度來了!什麼是針對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實行的懲罰性賠償?對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實行懲罰性賠償是指當個人或組織以故意或放任的方式侵犯智慧財產權所有者權利而導致其遭受損失時,司法或行政機關判定侵權者需要承擔超出實際損害之外的賠償。與常見的補償性賠償僅為了填平與補足權利人因智慧財產權被侵害所遭受的損失相比,懲罰性賠償更強調支付給權利人實際損害之外的賠償金,主要體現賠償責任的懲罰性和威懾性。
  • 「懲罰性賠償」劍指明知故犯
    最高法民一庭庭長鄭學林介紹,為充分發揮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功能作用,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明確,過保質期仍然銷售、無法提供合法進貨來源、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進貨、未依法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等情形應當認定為經營者「明知」,同時做出兜底性規定以免遺漏。
  • ...懲罰性賠償和巨額罰款制度;CK致歉:完全尊重和支持中國主權和...
    每經16點丨重慶保時捷女車主丈夫被免職並接受調查;國辦:加快研究建立違法嚴懲制度、懲罰性賠償和巨額罰款制度;CK致歉:完全尊重和支持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每日經濟新聞 2019
  • 亮「典」案例,「典」亮生活 | 環境汙染、生態破壞侵權的懲罰性賠償
    今日關注:環境侵權懲罰性賠償的規定由於生態環境損害的累積性、潛伏性、緩發性、公害性等特點,現實中存在對環境侵權適用懲罰性賠償的客觀需求。最高人民法院在提煉總結司法實踐問題時,亦不斷呼籲發聲,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懲罰性賠償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
  • 江蘇首起懲罰性賠償公益訴訟立案
    這也是全省首起消費民事懲罰性賠償公益訴訟。省消保委副秘書長居上表示,一旦訴訟獲勝,取得侵權者的賠償,省消保委將探索配套設立公益訴訟基金帳戶,讓賠付資金能用於消費者的整體權益保護。隨著維權工作推進,在省內探索賠償性訴訟已成為必要,該案的發起是省內首起消費民事懲罰性賠償公益訴訟,開啟了賠償之訴先河。」居上介紹,該案訴訟賠償請求金額達2100萬元,也是目前全國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最高訴求,這也是有消費權益保護法的依據的。在刑事判決生效基礎上,依法主張民事賠償,影響力大,警示效果明顯,能夠有效震懾制假賣假犯罪分子,有利於維護市場穩定。
  • 15樓財經 適用懲罰性賠償 傍「惠氏」名牌一廣州企業被判賠3055萬
    法院判決被告適用懲罰性賠償經濟損失3000萬元及合理費用55萬元。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惠氏公司1926年在美國成立,是「惠氏」「Wyeth」等商標的商標權人。20世紀80年代開始,使用惠氏(Wyeth)商標的嬰兒配方奶粉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並在國內許可惠氏(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惠氏上海公司」)等多個關聯公司使用「惠氏」「Wyeth」商標。
  • 最高法:經營者銷售過保質期食品需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介紹 ,《司法解釋》明確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實踐中,對於生產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是否需以造成人身損害的後果為前提,存在不同的觀點和認識。我們認為,食品安全法旨在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 贈品是「三無」,可以要求三倍懲罰性賠償嗎?
    【網友提問】我在淘寶的99大促上購買了一臺新款筆記本電腦,到貨後我詢問商家能否贈送滑鼠墊、電腦包以及鍵盤膜等等,商家同意贈送,到貨後我發現贈品沒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也沒有標註生產廠廠名和廠址等,請問可以要求三倍懲罰性賠償嗎?
  • 懲罰性賠償!最新司法解釋來了
    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12月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該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假冒「星巴克」被索賠2100萬元,江蘇首起懲罰性賠償公益訴訟
    江蘇省消保委主張2100萬元的懲罰性賠償,這是江蘇省首起懲罰性賠償公益訴訟,也是目前全國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最高訴求。 上述王姓負責人說,由於本案屬於假冒商標的「涉智慧財產權」案件,涉案金額巨大,侵權現象嚴重,江蘇省消保委請求法院判決雙善公司售假行為構成「欺詐」,主張涉案金額三倍的「懲罰性」賠償。 2020年10月26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該案。
  • 馬來西亞沉船8名死者家屬訴國內旅遊公司,懲罰性賠償成焦點
    王去愚 資料圖索賠焦點:旅行機構是否應承擔懲罰性賠償28名中國遊客在馬來西亞遭遇沉船事故後,我國國家旅遊局在官網公布了遊客及旅行社相關信息。事故中遊客均為「自由行」散客,購買的沙巴一日遊產品,由地接社馬來西亞沙巴州超自然旅行社提供服務。
  • 江蘇首起懲罰性賠償公益訴訟正式立案!
    11月23日,江蘇省消保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假冒「星巴克」咖啡侵權案,省消保委依法提起全省首起賠償性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訴訟賠償請求金額達2100萬元,無錫市中級法院近日已正式受理該案。  省消保委經研判,認為該案屬於假冒商標的「涉智慧財產權」案件,事實清晰且已固定,涉案金額巨大,侵權現象嚴重,可以依法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判決雙善公司售假行為構成「欺詐」,主張涉案金額三倍的「懲罰性」賠償。2020年10月26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該案。
  • 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須承擔十倍價款的懲罰性賠償
    餐廳銷售洋酒為何被判"十倍"賠償2017年11月,陳祥帶著幾位好友一同到贏海市上上閣餐飲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上閣公司)處就餐。就餐過程中,陳祥看到餐廳的酒柜上擺放著三瓶久保田酒,便詢問上上閣老闆汪清表示想要買下三瓶酒飲用。
  • 《民法典》與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賠償範圍的擴張與完善
    《民法典》在修改吸納《侵權責任法》及上述司法解釋規定的基礎上,創設了環境領域故意侵權行為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再一次對公益訴訟的賠償範圍進行擴張。本文擬對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賠償範圍的三次擴張進行述評,並就《民法典》模式下如何持續完善環境公益訴訟的賠償範圍提出相應建議。
  • 重慶一男子用工業松香脫鴨毛,被判懲罰性賠償380萬元
    6月17日,由璧山區檢察院提起的一起食品安全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璧山區法院公開審理並當庭宣判,被告人陳某健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還要付出10倍懲罰性賠償金的代價,並在省級以上媒體公開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坐牢不算完,要十倍懲罰性賠償!製售假藥的全都跑不了……
    前段時間 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 對一起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的刑事 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作出判決 這也是深圳首宗藥品類案件 獲判懲罰性公益訴訟案件
  • 國家衛健委:實行無懲罰性的醫務人員感染報告制度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國家衛健委:實行無懲罰性的醫務人員感染報告制度 新京報快訊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2月1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醫務人員防護工作的通知》。實行無懲罰性的感染報告制度,一旦出現醫務人員感染,所在醫療機構應當嚴格落實有關工作要求,立即向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報告,並按照要求報送新冠肺炎相關診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