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歐洲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和藝術珍品,特別是在建築藝術上。哥德式建築以其高超精湛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到了21世紀的今天,設計師們更是將這種設計美學帶到了有「義大利兩大原產鋼琴之一」美稱的卡羅德鋼琴。
關於「哥特(Gothic)」這個詞的出處,最初使用於文藝復興時期,它的風格特點主要表現在以羅馬式藝術為基礎,同時更為人性化和情感化,充滿了激情和動感的藝術效果。
12~16世紀,是哥德式教堂的全盛時期,各種藝術形式也得到了發展,比如雕刻、玻璃製品、裝飾物等,而教堂為這些藝術樣式提供了生存的空間。
哥德式建築展現了義大利的浪漫主義,飛扶壁,尖肋拱頂等尖形建築,減輕了大型建築的沉重感。彩色玻璃大窗運用鏤空雕飾,當陽光從窗戶上投射進來的時候,玻璃窗便將它濾成五彩斑斕的顏色,柔和而絢爛,給人一種溫暖、舒適又神秘的感覺,使人仿佛置身於仙境與童話王國之中。
義大利米蘭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建築,有「米蘭的象徵」之稱。
米蘭大教堂整個外觀極盡華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歐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築,有「大理石山」之稱,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之為「大理石的詩」。 整個建築呈拉丁十字形,長度大於寬度。
教堂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 135座尖塔,都表現出向上的動勢,塔頂上的雕像仿佛正要飛升。玻璃窗高約20米,共有24扇,主要以耶穌故事作為主題,正中的太陽光彩圖案寓意正義和仁愛,這些彩色玻璃造於500多年前,至今仍光彩奪目。當陽光透過彩色玻璃射入教堂時,霎時,讓人明白宗教的美原來可以這樣宣示。
雄偉壯闊的米蘭大教堂,歷時五個世紀修建,一代又一代,前赴後繼,即使歷經戰亂改朝換代也從未停止。義大利工匠們說,是信仰,是對藝術美學的極致追求,才得以堅持創造了這一偉大作品!
追求意式經典美學的卡羅德鋼琴,不僅對鋼琴外觀、結構上的講究從不將就,其制琴工藝上的造詣也讓人驚羨。出自義大利制琴大師帕格裡諾·塞拉手工打磨的卡羅德SU-S(勺子鋼琴),糅合了意式設計美學與義大利傳統工藝——拼貼工藝的精髓,工匠通過一定規則拼貼成「勺子」造型,演繹意式浪漫與優雅,同時,這一造型還能通過擴大鋼琴內部共鳴空間而提升鋼琴音質。
為了讓鋼琴在外觀設計上有更大的突破,卡羅德鋼琴籤約了William Rigoulet(卡地亞合作設計師),把其對於意式美學的自信,展示給全世界,引領義大利原產鋼琴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