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2 15: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期嘉賓:
東鄉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婦聯主席 祁秀莉
東鄉縣土本土繡坊負責人 馬簫簫
古代大家閨秀以及普通人家的姑娘都要學會刺繡,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逐漸擯棄了舊時代的習俗。一些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技術逐漸被機器取代,刺繡的女性也變得十分稀少。但是在我國的甘肅省東鄉族女性還保留著刺繡的優良傳統。
那麼,你想知道東鄉族婦女是如何刺繡的嗎?就跟著小六子了解東鄉族文化吧!
在海拔2000多米的東鄉族自治縣,勤勞善良的婦女們人手一根繡花針,用親手製作的刺繡作品表達著對親人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東鄉族刺繡俗稱「扎花」,已列入臨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東鄉地區非常流行,主要用來做枕頭,鞋墊、牆兜、衣服裝飾等。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長期以來是主要陪嫁物品之一,深受東鄉族群眾的喜愛。東鄉族刺繡一般在農閒時間進行,村莊裡姑娘和婦女們的針線活水平高低主要用刺繡來衡量。
東鄉族刺繡一般都是女承母藝,婆媳相傳,代代沿襲,輩輩流傳。以針線代筆,藉助小巧的繡花針和五顏六色的絲線、棉線、金銀線,在各色棉布的確良或綢緞上飛針走線,其配色、造型更大膽,除了雅致的平繡,還有頗具傳統特色的剁繡,最終剪裁刺繡出既經濟實用又美觀大方的各種日常用品或裝飾品。婦女們通過傳統的手工刺繡傳播東鄉族獨特的文化內涵和修養,弘揚了中國傳統民間文化。
東鄉族婦女很早以前也縫製生活所需的衣褲鞋帽,但隨著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大多數人都是社會上流行穿什麼就買什麼,自家手縫的服裝逐漸失寵。唯獨繡花為東鄉族婦女所鍾愛。
她們除了在田間地頭幹農活,在家裡洗衣做飯餵養牲畜外,閒暇時總是三人一群,五人一堆,或在濃密的樹蔭下,或在熱乎乎的炕頭,一邊繡花,一邊聊天,同時也在暗中進行一場比賽:看誰的繡品圖案新穎別致,手藝上乘,技高一籌。
當聽到大家的交口稱讚,禁不住滿面春風,心花怒放。她們個個心靈手巧,人人擅長刺繡,藉助小巧的繡花針和五顏六色的絲線、棉線、金銀線,在各色棉布的確良或綢緞上飛針走線,剪裁刺繡出既經濟實用又美觀大方的各種日常用品或裝飾品。
刺繡繡品種類繁多,有門帘、牆幬、枕套、炕圍子、床裙、沙發靠墊、冰箱布、桌布、鞋墊、肚兜、耳套、枕頭巾和小掛件等。在圖案上以花草為主,常見的有牡丹、菊花、玫瑰、百合、梅花、蘭花、杏花、桃杏鬧春、鴛鴦戲水、蜂飛蝶舞、孔雀嬉牡丹、鳥語花香、喜上眉梢、山花爛漫、碩果纍纍、含苞待放等。刺繡活根據所用工具的不同,分為「機繡」和「手工繡」。「機繡」指用縫紉機來刺繡;「手工繡」指用「繡針」、「剁針」刺繡出的繡品。
東鄉族婦女個個都是刺繡能手,她們除了一雙靈巧的手,還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慧眼。怒放的牡丹、含苞的杏花、飛舞的蝴蝶、 成串的葡萄、皎潔的月亮……一切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都能在她們手中變成美麗動人的永恆瞬間,表達了她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憧憬,散發出濃鬱的傳統藝術魅力。
來源:甘肅農村廣播
原標題:《《最炫民族風》歷史悠久、古風猶存的東鄉族刺繡》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