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那句「人間不值得」 並不只有喪 | 戊戌鏡相

2021-02-10 狐度工作室

這是搜狐評論年終策劃「戊戌鏡相」的第二篇。

文丨陳 墨

2018,要說年輕人的「精神領袖」,無疑是李誕。

圓臉蛋、眯縫眼的李誕,活躍在年輕人追捧的多個網絡綜藝節目中。他的那句「人間不值得」,成為年輕人引述頻繁的名人名言。

他不掩飾自己的懶和喪。面對前些年備受追捧的偶像知識分子許知遠,很坦然地承認「說真話會少賺很多錢」,表演了一場淺薄對抗深刻的遊戲。

他滿嘴「都行、也許、都可以、咋都行」,被當做「佛系青年」的典型。可是在《奇葩說》節目裡,作為導師的他也一再強調,「人間不值得」經常被錯誤引用。他的原話是——

「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李誕

理解李誕,有助於理解如今的年輕人。

網友說李誕是「活明白了的許知遠」。他隱藏起自己的內心,退化掉社會洞察力和公共表達,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沒有觀點的人」。這可能不單是許知遠和李誕的個體差異,而是兩代人的精神面貌差異。

許知遠的人設,是把深刻寫在臉上,並且努力過那種深刻的人生。同樣是同齡人中佼佼者的李誕,似乎變得更淺薄,同時又更複雜。

他踐行著實用主義,卻仿佛又不甘、矛盾。一邊寫段子、在直播裡幫女友賣衣服,一邊在文學創作群裡分享下一個長篇小說的序章;一邊在綜藝裡插科打諢,一邊在微博上表達情緒,寫一些沒頭沒腦的句子卻要遮遮掩掩假裝成臺詞;認認真真出版了四本書,又反覆自嘲自己是滯銷書作家。

如李誕所在意的,如果把他的人生態度只理解為「人間不值得」,只理解為純粹的喪,那是一種誤會。在懶和喪的另一面,他仍舊在努力為自己的才華尋找出口。他不再追求和時代、世界的對抗,而是身段更為柔軟,最大化地追求適應社會後的收益,同時儘可能把疑慮和困惑輕描淡寫。

李誕的走紅,顯然和這樣的人生態度更受歡迎有關。理想主義不再是年輕人願意竭力捍衛的政治正確,他們不再羞於談錢、消費、享受,他們不再把暢快表達觀念當成必須,「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佛系的提法從2017年底被自媒體製造出來,繼續有力地詮釋著2018。

真正把「人間不值得」當做信條的年輕人也有,比如青年導演胡波。他的電影《大象席地而坐》,這一年斬獲金馬獎在內的多個重磅獎項,可是已經自縊身亡的他,卻無緣露出笑容。胡波是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於是註定在現實處處碰壁,甚至他對最愛的電影,都給出了無比壓抑的定義:「電影就是——屈辱、絕望、無力,並使人像笑話一樣」。

電影《大象席地而坐》海報

顯然,沒有多少年輕人願意活成胡波,哪怕業界最終承認了他的電影才華。如今的年輕人,似乎早早就活明白了。他們相信「人間不值得」,可是並不會悲觀如胡波,他們更喜歡李誕,要的是「開心點」。

為什麼會這樣?從一些年輕人的現實境遇,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今年3月,武漢理工大學即將碩士畢業的陶崇園,從宿舍樓頂墜落身亡。家屬認為他的死因,是不滿與導師之間的「奴隸關係」。人們從他留下的蛛絲馬跡中,確實也發現他們的師生關係,存在很大的扭曲。

陶崇園生前閱讀的書籍。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記者 沈文迪

現代師生關係的外表下,似乎更像是舊社會的學徒關係。老師習慣把學生當做廉價勞動力,學生無論願意不願意,都成為很難自由呼吸的附庸。這並非個案。在此之前,西安交大博士楊寶德也難以忍受成為教授的「家奴」,溺亡而死。

不難發現,從原本應該更單純、更理想主義的校園生活開始,年輕人普遍就在接受一種「現實主義教育」。越是認清「人間不值得」這個真相的,越是善於適應各種規則、潛規則的,越容易在各種競爭中勝出。

所以,在關注或者批評年輕人淺薄開心的時候,不能忘了他們冰山之下的那一部分無法言說的沉默。

「人間不值得」,所以年輕人更喜歡遊戲在網絡世界。李誕的舞臺,多數是網絡綜藝節目,他只負責提供段子和笑料,不負責提供意義。「開心點」,這是李誕的追求,也是多數面對年輕人的網絡產品的追求。

年輕人把時間花在毫無意義的「哈哈哈哈哈」上,不知不覺被席捲、被牽引、被殺掉了時間。2018年最火的抖音、快手和沙雕文化,承載了給用戶提供純粹快樂的功能。以「全員惡人」為代表的土味表情包,不斷衍生,總有一款梗能戳中你的笑點。而髮際線男孩小吳,因為理了個發,一夜爆紅,他的髮際線、連帶頗具喜感的眉毛,讓他成為網際網路的現象級表情包。

「髮際線男孩」吳正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已經做到第五季的現象級網絡綜藝節目《奇葩說》,今年最大的轉變據說是面對年輕人。可是今年的辯題,也被指責最多。多數是很無聊的情感題,哪怕就是專業的辯論選手,也很難從中挖掘出太多值得思考的意義,把無聊的話題說得好笑,就成了最大追求。有人質問,這是迎合年輕人,還是矮化年輕人?現在的年輕人就這麼淺薄無聊?

沒有人能給出答案。可是誰都不能否認,今年的《奇葩說》無論收視率還是商業收益,都非常之可觀。可能就是因為,他起碼達成了一個目的——讓年輕人「開心點」。

轉發錦鯉無疑是2018年最壯觀的刷屏事件。從楊超越,到魏瓔珞,到「中國錦鯉」信小呆,直到那篇講述「一個九零後女生從小到大的幸運經歷」的文章,轉發錦鯉仿佛成了日常迷信行為。

在90後女生那篇文章刷屏之後,人民日報「評論君」一本正經地寫了篇文章,文章說——「我看到你利用民眾迷信心理獲取流量的套路,但你對迷信帶來的社會危害卻隻字未提,或者說是全然不知。」最後結論是「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坐而論道不行,坐享其成更不可能。」

兩種話語體系或者兩代人的思維方式可見一斑。瘋狂轉發錦鯉當然是一種迷信,可是微妙的差別在於,到底是以認真還是戲謔的態度對待這種迷信。真的有多少年輕人,虔誠地以為轉發錦鯉就能心想事成,就能「幸福從天而降」?未必。他們可能只是想「開心點」而已。

《奇葩說》之外,今年更具現象級話題效應的綜藝節目是《創造101》。這個成年人看來超級無聊的綜藝節目吸引了無數年輕人的目光,11個少女爭搶「出道」的故事,掀起各種網絡狂歡。

《創造101》總決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儘管在楊超越的身上,隱約可見階層逆襲的某種困境。她嬌好的容顏、追求上進的心態,和她乏善可陳的才藝衝突,多少能顯示類似家庭出身的逆襲之難。但這種沉重敘事並不太受歡迎,年輕人更願意把才藝平平的她當做一個錦鯉。複雜沉重的現實不願意觸碰,將一切歸結為運氣,顯得簡單又歡樂。

認清現實的殘酷,然後以戲謔的態度活的開心點。這是李誕們的人生態度。這種態度影響了網際網路文化,網際網路企業又反過來推進這種文化。今年支付寶的尋找錦鯉公關活動,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海量傳播。算是對年輕人文化心理的精準把握。

可是,沒有年輕人真的可以只活在網絡而逃避「人間」。2018年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呈現了殘酷性的一面。

曾經廣為人知的「校園貸」,現在衍生出更多類似的「金融創新產品」,比如租房貸、培訓貸等等。據統計,手機應用市場裡現金貸相關APP超過100個。這些APP的主要消費人群就是年輕人。

一個好的金融創新產品,本來可以給人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可是花樣翻新的各種貸款產品,往往是各種負面新聞的標配。比如貴州400名大學生主動或被動辦理「校園貸」買手機,事後卻發現對方承諾的兼職機會很少兌現,認栽還款卻又身陷套路,最終還惹上官司糾紛。

有人譴責如今的大學生虛榮墮落,貪圖高消費透支信用。年輕人盡力追求「開心點」的態度,也許比之前一代人更堅決無畏,可是不能迴避的是,種種創新貸款產品也在針對性得挖坑。他們看準當今年輕人的特質或者說弱點,進行肆意得收割。

在批評年輕人的同時,如果看不到這種所謂創新產品的惡劣,無異於讓年輕人為監管脫節背鍋。這不客觀,也解決不了問題。

讓年輕人越來越喘不過氣來的,還有房子這個老問題。大城市讓人窒息的房價壓力,從買賣市場傳導到租賃市場。今年一度瘋漲的房租,讓徘徊在大城市的年輕人,更覺得喘不過氣來。

2018年8月29日,北京。攝影師一聽大學畢業後來北京工作,三年內搬了八次家,現在搬到了東五環的"北京像素"小區,有九千餘套住房,能容納幾萬人的小區裡,這裡的"小格子"滿足了"北漂"的尊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租金之外,2018年還有一陣甲醛恐慌,瀰漫在年輕人的頭頂。8月末,以《阿里P7員工得白血病身故,生前租了自如甲醛房》刷屏為起點,關於自如甲醛房的恐慌情緒在租房群體中蔓延開來:從北京到各城市,自如甲醛維權群不斷衍生出來,租客們忙不迭地對照身體病症、找第三方檢測空氣,想要弄明白甲醛超標和自身病症之間的關聯。因為缺少明確的法律依據,維權註定是艱難的。

甲醛恐慌,很集中地反映了當下年輕人的生存境遇。一方面,像自如這樣的新型租賃平臺,正在轉變過去混亂的市場,給年輕人提供更好的居住支持。關注出租屋的空氣品質本身,也體現了時代的進步。在十年二十年前,北漂們擁擠在地下室、城中村,根本不可能對居住質量提出這樣的要求。

另一方面,面對年輕人升級了的消費期待,哪怕是最優質的租賃平臺,也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而相關的監管,更是明顯滯後。年輕人日益增長的眼界和需求,和現實落後的矛盾,還在很多領域凸顯。

2018年年底,有機構調查大學生的期望薪資,發現國內應屆生平均期望薪資8431元/月。這樣的高標準,讓眾多成年網友紛紛感慨如今的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但這就是現實,如果以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的訴求,正是一個社會前進和發展的重要動力。

2018年5月23日晚,天津市河西區行政許可服務中心,自發集中門外徹夜排隊等待落戶的年輕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無論年輕人有多少缺點,爭取年輕人才有未來,很多城市明智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從2018年年初開始,中國很多二三線城市甚至準一線城市的搶人大戰,吸引了全社會的眼球。

只要擁有一張本科文憑,幾乎可以叩開大多數二線城市的大門。北上廣深已不再是首選,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其他城市。當然還是有疑慮。這些城市能不能提供足夠的工作機會、優質的公共服務,是能不能最終留住年輕人的關鍵。

可是相比過去那個戶籍制度壁壘森嚴的時代,終究還是有了進步。面對更多的選擇是幸運還是更多的彷徨?只有年輕人自己知道了。

時間如期捲走2018年。在傳統的日曆上,這一年是戊戌年。

萬千紛亂的人事,不定沉浮的國族焦慮,數以億計的內心幽暗,臺上與背面那中外潮湧和矛盾,再度鐫刻且塑形每一個中國人,為奔騰蒼茫的大歷史新添一些篇章。

我們深知,關鍵不只是已經發生的那些事,而是我們看待它們的方式。

從千年未有之變局,到百年間兜兜轉轉的恆定命題,及至當代四十年、最近數年的時代變遷,最終投射到被稱作國民的「你」身上。

「你」在2018的境遇,不僅僅是生而為人必須為之的考量,也是我們評論的側重。

搜狐評論年終策劃,將推出七篇系列評論。我們立志在看似「俗不可耐」的潮流湧動中萃取社會現象,用它們來觀照國人的境遇,闡釋這些境遇所編織的現實,分析由它們驅動或改變的未來。

——霸座的日常衝突中蘊涵著什麼?

——年輕人何去何從?

——女性的新局面如何鋪陳、舊束縛如何糾纏?

——民企變局為哪般?

——稅收怎樣講述國家照料民眾的新故事?

——從網絡到現實的戰狼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大師接連離逝,幾代人的記憶如何崩塌與修復?

萬宗歸流。所有人在2018年匯流的境遇,既突出歷史又強化現實;而境遇的總和不是指向某個答案,卻凝結成「未來何如」的急切期盼。

相關焦點

  • 現代年輕人都這麼喪嗎?「人間不值得」的厭世穿搭都流行了
    喪文化是指一些90後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目標和希望,陷入頹廢和絕望的泥沼中難以自拔的一種狀態。你可能會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時不時來一句「人間不值得」後來這句話聽多了,意味就變了,感覺這句話越發成為一句調侃,在發洩之後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那麼多人愛?不妨看看這10句經典語錄
    《人間失格》更像是一把雙刃劍,一面鏡子,照出每個人殘缺不全的真正面貌,分享10句語錄,感悟下人生。問我想要什麼,我反而突然間什麼都不想要了。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隨便好了,反正這世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讓我快樂起來。
  • 《人間失格》這麼喪,我們在愛它什麼?不妨看看10句經典語錄
    也許你沒有翻閱過《人間失格》,但你一定聽過「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作者太宰治描繪了一部靈魂的自白,而他自己,也把一生活成了這句話。主角葉藏悲觀、脆弱、敏感,他經歷了家人的虛偽欺騙、校園生活的無趣無味、社會現實的殘酷冷漠,到最後,不惜用生命作為賭注。有人說,《人間失格》太喪了,那為什麼它這麼喪,卻還有很多人愛,我們到底在愛它什麼?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這麼多人愛?看看10句經典語錄就懂了
    這句話的出處 ,是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日本史上銷量前三的文學奇蹟,一本很喪很喪的書,讀完卻意外地被它的「喪」治癒了。分享10句經典語錄,感悟下人生。《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這麼多人愛?看看10句經典語錄就懂了1、在所謂「人世間」摸爬滾打至今,我唯一願意視為真理的,就只有這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2、日日同樣的事重複不息,只須遵從與昨日無異的慣例。
  • 喪是包裝,燃是底色,那個說著人間不值得的傢伙,早已身家過億
    「開心點吧朋友們,人間不值得。」這是李誕掛在口頭上的話,雖然不是他原創,但對於這句話的發揚光大,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人說,李誕玩世不恭,又懶又喪,似乎對一切都漠不關心,而且立志做一條「鹹魚」,但是這條鹹魚活得很通透。其實,很多人不懂得,喪只是他的外包裝,燃才是他的底色。
  • 《人間失格》這麼頹,憑啥那麼多人愛?10句話看它如何掀起喪文化
    比如這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的背後透露著喪到極致的頹廢感,立馬在一眾文藝青年中興盛流行起來,成功掀起一股"喪文化"。直到現在,仍有不少年輕人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同時也讓不少人感到不解:這種消極的情緒,憑什麼能得到這麼多人的追崇與熱愛?
  • 你沒看懂《人間失格》:太宰治的喪,其實是一場騙局
    他生怕看到家人嚴肅的樣子,每次父親問他要什麼禮物時,也要思來想去,不敢說出「還是想要書」的實話,而是裝出一副天真爛漫的模樣,要並不感興趣的玩具。葉藏不知道怎麼和別人真誠相處,他所能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搞笑。讓自己成為小丑,說著言不由衷的笑話,只為了對他所恐懼的人類,做最後的求愛。
  • 從網抑雲到雲村治癒計劃,網易雲可以遠離喪文化嗎?
    不,是網抑雲火了。火熱的七月,有更火熱的「網抑雲」的擁躉們及造梗者和玩梗者的狂歡。從「失戀、考研、大海、酒精、52赫茲的鯨魚」到「到點了,我要開始抑鬱了」,最終上升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今天看了看,30樓好像也不高,人間不值得。」。
  • 《人間失格》最喪的20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在其中
    很多人認為脫口秀演員李誕是喪文化的鼻祖。要是論起喪文化,日本的太宰治才是真正的喪文化鼻祖,因為他的一生都是個悲劇。李誕不過是一個販賣喪文化的商人罷了。太宰治喪文化的代表作便是《人間失格》,意思就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 10句經典告訴你:《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愛它
    在《人間失格》中,我們看到了主人公大庭葉藏悲觀至極的一生,那有何嘗不是太宰治本人的真實寫照。要說用一句話來形容《人間失格》這本書,想來還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比較貼切。《人間失格》10句經典:1、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2、善惡的觀念是人定的,「惡」是人隨意創造的道德詞語。
  • 《人間失格》這麼喪,憑什麼這麼受歡迎?這10句經典名言打動人心
    有人憤世嫉俗地唾棄這個人間,太宰治卻因為無法逃離人間唾棄自己的靈魂。《人間失格》可以算是太宰治的半自傳體小說,太宰治是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21歲時和銀座咖啡館女侍投海自殺未遂,1948年6月13日深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正是《人間失格》發表那年,太宰治39歲。《人間失格》的經典語句1、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喪文化」大行其道,當代年輕人為何越來越厭世?
    回想起當時的心情,那一切都是在進行自我療傷。「喪」不過是自我療傷的一種方式。但就像魯迅說的:人類的悲傷並不相通。是的,人類的悲傷並不相通。現在的年輕人,之所以會選擇自我治療,選擇不說。大多是明白這個道理。而「喪」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方式罷了。
  • 頹廢文學和喪文化異同,喪文化因人間精品大張偉而有了另類解讀
    頹廢派文學代表太宰治,太宰治代表作《人間失格》。在看了好幾遍小說和電影後,我寫下的好幾篇文章,末了突然聯想到如今的喪文化。首先頹廢文學究竟是什麼?這樣說,《人間失格》符合。開篇太宰治在文中就描述三張照片時,用的是怪異,假笑,死相等一些不舒服的字眼去描述照片。正文是葉藏的手札,人物都是經歷各種磨難,忍受著痛苦,假裝著與人相處。一副勉強活著,隨時都會結束生命。裡面出現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反面,不完美的,作者沒有理解這些不完美。
  • 李誕《冷場》:人間不值得,但你值得這人間
    這是一本平行宇宙中的書,其中有千千萬萬個不一樣的李誕。 情人們、狠人們、大人們,每個人也能從中發現自己。在這本書中,對於生活,李誕發出這樣的嘆息「他說;生活已經那麼難了,可還能更難」。是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也不是那麼稱心如意。只要還活著,我們總能體會到生活原來不止這麼難,還有更難的時候。
  • 《人間失格》是怎麼攻佔抖音的?
    白天上班時背著帆布郵差包,裡面除了兩包煙以外,就只有一本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但是看書皮一副九成新的樣子,想來也沒翻過幾次。晚上躲在手機屏幕前,高舉太宰治和他的《人間失格》 作為擋箭牌。這些通過頹廢和自甘墮落來逃避生活的人們,在別人希望他們能夠積極向上的時候反駁著:僅僅靠兩句話和《人間失格》四個字,他們直接將太宰治奉為神明。
  • 沒有性慾的日本,佛系喪的國人,努力賺錢不好嗎?
    日本外賣奶奶02新來小同事王軍95後,朋友圈經常高喊著「人間不值得」,事事佛系,自稱喪到不行。中年人的壓力03李誕,「佛系喪」的代表人,一句「人間不值得」在朋友圈瘋轉,被很多人奉為圭臬。那一年,李誕打破幻想開始接受規則。「人間不值得」更像是李誕的精神潔癖,像他對自己內心的妥協,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操蛋,改變不了,掙錢才是王道。
  • 那個說著「人間不值得」的誕總,只是假裝不努力,你卻當真了!
    李誕,可謂是「喪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一句「人間不值得」激起了多少網友的千層浪。可是,這只是一個面而已,是他展示給大眾看的那一面。他還有另外一面,年紀輕輕,身家數億,策劃的《吐槽大會》深受歡迎。有人做過統計,這兩年來,李誕上了37檔綜藝。今年4月,李誕的笑果文化完成B輪融資,估值30億。而李誕,剛滿30歲。「人間不值得」的確是李誕說的,但是他也說過,「解決人生大困惑最好的辦法,就是好好工作、多賺點錢。」
  • 李誕:從內蒙礦場到身價12億創業公司老闆,人間真的不值得嗎?
    「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即使你不認識李誕,但你一定聽過這句話。李誕是誰?李誕出生於1989年,在內蒙古的一個礦場,並且那裡的水資源受到了汙染。可以說是讀書改變了李誕的命運,如果不是讀書,可能李誕就是內蒙古的一個破小子,即使說了一萬遍「人間不值得」也不會被大眾所熟知。如今李誕是身價12億的創業老闆,為什麼還覺得人間不值得呢?
  • 《人間失格》到底有多優秀?喪到放棄了生路,卻還暢銷了1200萬本
    一旦別人問起自己想要什麼,那一剎那反倒什麼都不想要了。怎麼樣都行,反正不可能有什麼讓我快樂的東西——這種想法陡然掠過我的腦海。 ——太宰治《人間失格》提到太宰治,自動關聯起來的詞語就是「喪」。說起來,太宰治的童年並不落魄,從小他就出生在一個身份顯赫的家庭中,父親是當地的政要,可太宰治卻由保姆個姑媽帶長大的,因為母親身體的原因根本就帶不了他。外加上父親太嚴厲,太宰治便就不敢靠近,這就導致從小活在女性身邊的太宰治有著更細膩的心理。
  • 中韓神顏撞衫,金智妮是人間香奈兒,張雨綺是人間不值得?
    經過思索後,大家給出了以下這些答案:人間birkin:還記得張雨綺那句出圈名言嗎——「追我的人從這裡排到了法國」,於是網友提議用法國頂奢品愛馬仕來作為張雨綺的稱號。正好金智妮的稱號同樣是頂奢品,兩位美人各表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