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有時候有多層意思,比如這句帶鞋帽的話,裡面有生活智慧

2020-12-14 村裏白哥黑嫂

俗話這個東西,其實最初並沒有多少的文化在裡面,都是一代一代的人經過生活的經驗給傳下來的,並且在傳的過程中還一代代的一去完善。

但是,口口相傳的東西,雖然通俗易懂,並不代表就粗鄙不堪,要知道很多古籍名著最開始的時候其實就是口口相傳下來的。

有句俗話叫「男怕穿鞋,女怕戴帽」是啥意思呢?很多人看到這句話,首先就會聯想到古人所說的病,並且一直都這麼傳。

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並不是這樣的,今天咱們來說一下這句話的真正意思,然後說一下有沒有道理。

一、這句話啥意思

山西晉中地區有句俗話叫「丟了帽子拾了鞋,一年四季大發財」。這句話看著不押韻,但是要知道這是他們的俗話,他們地方方言上,鞋的讀音是「孩」,所以以方言來看,還是押韻的。

為什麼他們有這樣的俗話呢?這句話真的就是說丟了帽子就好,拾到鞋子也好嗎?這裡的帽子和鞋究竟有啥意思?

是暗有所指的,而且這裡指的帽子和鞋跟這句男怕穿鞋,女怕戴帽裡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意見有些相左。

那麼,這裡的帽子和鞋究竟是啥意思呢?一句話,鞋是破鞋,帽子是綠帽。這樣,這句話的意思就非常明顯了,男怕穿鞋啥意思?以前對失足或者性格放蕩的女人有個詞叫「破鞋」,當然這個詞有侮辱的意思,我們是不提倡的。這裡的男怕穿鞋是指的破鞋,一個男人,對一個這樣性格的女人,怕會引出什麼事端,自古姦情出人命,這句話不是鬧著玩的。

而女人也並不是什麼也不怕,綠帽子對她們來說也是非常痛苦的,一個家庭,如果男人外面有女人,那麼就斷然不會幸福,家裡一定鬧心的事特別多,因為男方的心思根本不在這個家裡。

綜上,這句話的意思就非常明顯了。那麼,這句話有道理嗎?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妻賢夫禍少,這是句至理名言,對於男人和女人來說都適用,一個家庭,丈夫持家,妻子賢惠,這生活就會越來越好,日子過得也有奔頭。可如果一方出現了別的心思,跟別的男人或者女人不清不楚,那麼,這個家的下坡路就開始了。

所以,這句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有些人,把婚外情說得很高大上,什麼自己家的丈夫或者妻子對自己不好,自己跟新的男人或者女人一定會過得很好,也會對對方好上加好。

這話只能哄哄小孩子,試想想,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人,對自己的結髮妻子,對自己的丈夫都能這樣欺騙而找別人,還指望他或她對別人好?如果信了這樣的話,那現在對方丈夫或妻子正在經歷了,就是自己以後將要經歷的。

最後:這句話明著說的是人,但包含了很多,有對家庭和對孩子的暗指。任何一個家庭,只要一個人出現了歪心,那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這不是危言聳聽。鬧小了,自己的家庭破裂,對孩子造成永久的心理傷害,鬧大了,大打出手甚至出人命也是有的,不信翻開史書,看看這樣的例子有多少!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話「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話俗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常常會產生誤解。因為大多數人會向玄奇迷信上理解走。比如說我們村以前有個人叫「王學道」,他會一些東西,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輩子為別人看病,看邪氣啥的。
  • 農村俗話「大財靠命,小財靠掙」,有道理,古人的大智慧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話「大財靠命,小財靠掙」,有道理,古人的大智慧。經驗來自於實踐,人們通過生活閱歷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不少東西是從書本上學不來的,這一點在農村流傳下來的眾多諺語俗話中就可以體現出來。也不要認為是迷信,其實都是過去人們通過生活閱歷的總結,也更加體現出了古人的大智慧,這個還別不信,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往往就能給予驗證。
  • 農村老話「樹夾房牆上牆,不敗也得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中有一類是專門說蓋房的,還有一類是專門是居住的小院以及四周種樹的,諸如什麼門前有三樹,人興家業富之類的。這其實是個大類,農村俗話原本就是圍繞農村生活展開的,這是一種經驗的總結,裡面有前人生活的智慧。
  • 農村俗話:「開門見灶,財多消耗」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隨著中國的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更好了,我國地大物博,南北方的差異也非常大,剛過白露,北方的天氣已經是一夜比一夜涼了,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第一場雪,但南方還是風和日麗。農村俗話:「開門見灶,財多消耗」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南北方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南北方的俗話差別還是蠻大的,俗話反映這各個地方的日常生活,還有很多關於建房的俗話,根據不同情況流轉下來了。
  • 農村俗話「七不出,八不歸」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今年是大年初七了,按照法定節假日的話,今天正是上班的時候,相信不少人都已經踏上了返城的道理了吧。不過在農村就有一個說法,那就是七不出,八不歸,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農村俗話「七不出,八不歸」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話「雲裡日頭洞裡風,蠍子尾巴後娘心」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現在的農村和過去不同,過去的農村,視離婚為洪水猛獸,所以後娘也是不多的,為了突出離婚將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心理打擊,出現了不少關於這方面的警示,一些俗話、老話、諺語,都試圖告訴人們,離婚後再娶或再嫁,都不會落到好,所以最好是不要離婚。
  • 出行千裡不拿針這句農村俗語,所要傳達的意思,確實很有道理
    農村俗話,盛行在農村信息化封閉的年代,那時農村很多都是寒門家庭,沒有錢接受教育。當時年輕的農民們,對於生活上所遇上的事情,需要注意的事項,都是通過老人們傳授經驗,避免踩坑。當然這些老人所傳授的經驗,也不是他們更有文化或者更有智慧,他們也是通過祖輩口耳相傳流下來的經驗,與他們在年長歲月中所得出的實踐作出的總結。如同這句農村俗話:出門千裡不拿針,在以前那年代,其實可以講是一句至理名言,別小看這短短數字,卻包含了數代人的智慧。
  • 農村吃魚俗話:「花鰱頭,草魚腰,烏魚腦殼你莫挑」,有道理嗎?
    淡水魚是餐桌上常見的美食,味道鮮美,肉質細膩,家來客人了,總要做一條魚撐撐場面,無肉不成宴,我國四大淡水魚青、草、鰱、鱅,是比較受歡迎的幾種魚,除了青魚價格略高,其他的都經濟實惠,農村吃魚有句老俗話:「花鰱頭,草魚腰,
  • 農村老俗話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話時,有一大類是說家庭生活的,在家庭生活中,又有一類是說老人如何和年輕人相處的,這類俗話是個異類,原本這類該歸在講孝順這類俗話中,但事實上並不是,為什麼不是呢?這個我們下面會說。在這類生活的俗話中,有一句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我們冷不丁聽到這句話時,會覺得說出這樣話的孩子們也太不孝順了,怎麼能這樣說父母呢?沒有父母,哪裡會有年輕的你?到父母老了,你怎麼能說出這樣的話?其實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有點誤會,那麼這句話怎麼就被人誤會了?我們先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然後說一下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話說娘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俗話裡包含著不少的人生哲理,但同時也要看閱讀的人到了什麼年齡段,還要看閱讀到的人經歷過什麼。當年齡和閱歷不同,讀到時候感受到的道理也是不樣的。這就是農村俗話獨有的魅力。像是這句「娘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這個初看到,有些人可能感覺有些茫然,但其實裡面富含人生哲理。往淺了看,這只是一句說閨女到媳婦的轉變,以及農村家庭怎麼相處的俗話,但往深了去看,這裡面有適用於各種事情的哲理。那麼,這句話具體是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俗語:穀雨難得雨,這是啥意思?原來老祖宗的話,好有道理
    我們都知道,俗語一般是流傳於民間的話,俗語一般也叫諺語,它反映了勞動人民最樸實無華的生活實踐經驗,所以這樣的話一般都是通過口口相傳下來的,所以俗語一般都是通俗易懂的,並且很深刻,比如像這句農村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非常樸實的經驗總結。
  • 這句河南農村俗話說的是回娘家,其實說的是孝順,來看看是什麼話
    農村俗話一個神奇之處在於,它在各地用的詞語或者字不一樣,但意思卻都是差不多的,但也有一些俗話帶有強烈的地方性,比如一些方言組成的俗話,那就只有當地人才能懂。比如這句「割罷麥,打罷場,誰家閨女不瞧娘?瞧娘不全為瞧娘,為了跟娘去要羊。這句俗話有些長,有時候會讓人看得有點不明所以然。當然了,黑嫂相信北方人還是基本能看懂的。
  • 農村的俗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有什麼寓意?真的準確嗎?
    農村的俗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有什麼寓意?真的準確嗎?在我國古時候,特別的重視日子和時辰,尤其是孩子出生這一方面。用古時候的話來講,那麼就是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而且這句話如今成為了農村俗語,仍然有不少老人相信這樣的說法。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從文字上來看,初一的娘娘就是指在農曆大年初一出生的女孩,長大之後都是幸運的。
  • 農村俗話:人過40,富不交2人,窮不管2事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所以,農村人總結出了這樣的俗話:人過四十,富不交2人,窮不管2事。有些人不明白,為什麼過了四十歲時,富不交兩類人,窮不管兩類事。這兩類人是什麼人呢?這兩類事是什麼事呢?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咱們先說一下這裡面包含了什麼意思,再說一下有沒有道理。
  • 老話說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有句俗話叫「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我們看這些俗話多有意思,兩句話,說明道理的同時,還保持押韻,不得不佩服廣大農民長期生活的智慧總結。但同時我們也要說明,俗話存在的意義並不只是編個順口溜,每句俗話裡面都有意思和道理,雖然有些道理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過時,但我們並不能鄙視這些總結,因為有些俗話是具有時代局限性的。但有幾類俗話卻並不會過時,比如教人孝順,比如教人要學習,比如教人要勤儉的,這些永遠都不會過時。
  • 農村有句俗話:「桃三杏四梅花五年,想吃核桃18年」,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俗話:「桃三杏四梅花五年,想吃核桃18年」,是啥意思? 想吃什麼果子就要等其相應的生長時間。 咱們國家農耕歷史悠久,長年累月地沉澱了很多的農諺,這些農諺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對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很有幫助。
  • 這句俗話極容易讓人理解錯誤,繼而對俗話產生厭噁心理,實在冤枉
    有一些俗話,初看到時會讓人覺得愕然,繼而讓人感覺這有點迷信,於是開始有人討厭,覺得這話根本就不正確,會給人錯誤地引導。確實有這樣的俗話,但大多還是有根據和有道理的。比如這句「狗臥福地貓來窮」,這句話冷不丁的看到時,會有人覺得這就是迷信,憑什麼狗貓能分辨福地和貧窮?難道狗來自己家臥的話,自己家就該富了?貓來了就要窮了?其實,這句話大多數人理解有誤,而且很多人顛倒了這句話的理解方式。我們下面就說一下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以及它有沒有道理。
  • 俗話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生活過或者是正在農村生活著的人,對於農村俗話一定並不陌生,黑嫂本人比較喜歡這些東西,所以會特別的留意。有句俗話叫「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就非常有意思,有人覺得很容易弄懂這句話是啥意思,但又不明白裡面說明了個什麼道理。
  • 農村說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不少老話、俗話,還有不少的歇後語。不管是俗話還是老話,又或者是歇後語,有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通俗易懂。但是,這個通俗易懂並不代表就是粗俗,事實上,這是無數人對於生活的總結,有著一定的道理。雖然有些話中的道理會隨著時代的時步而過時,甚至是淘汰,但大多數還是具有警示意義的。
  • 農村俗語:人過40,富不交2人,窮不管2事,老祖宗說的真有道理
    農村俗語:人過40,富不交2人,窮無論2事,老祖先說的真有些道理以往的鄉村,日常生活標準都類似,有錢人和窮光蛋的差別並不大,但如今因為賺錢方式的多元性,窮富的差別就慢慢擴大了。但不缺一些人依然會犯錯誤,鑑於此,大家的老祖先就匯總出了一句勸導人的俗話:人過40,富不交2人,窮無論2事。這句話俗話究竟是什麼含義呢?有什麼大道理?提議大家都看一下,早懂少吃大虧。「富不交2人」追名逐利的人。一些有錢人並並不是與生俱來就富,只是根據後天性的闖蕩,才一躍變成了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