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精密短期借款增長較快 可轉債遭控股股東減持

2020-12-15 GPLP

作者:奈何

12月8日,立訊精密(002457.SZ)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立訊有限於2020年12月2日至2020年12月8日期間減持「立訊轉債」709.20萬張,佔本次發行量的23.64%。

數據來源:同花順

據悉,立訊精密此前發行可轉債「立訊轉債」3000萬張,募資30億元,其中立訊有限配售1230.47萬張,佔本次發行量的41.02%。立訊轉債12月2日上市交易,上市後價格呈現直線下跌走勢,期間控股股東已減持所持57.64%。

來源:立訊精密公告

據公告,立訊有限本次減持所得資金將用於其償還銀行借款及滿足其產業投資的相關資金需求。

據公開資料,立訊精密成立於2004年,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主營業務為連接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註冊資本為70.00億元。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立訊精密總資產為657.77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33.21%;淨資產為249.39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22.87%。

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立訊精密實現營業收入595.28億元,同比增長57.33%;實現淨利潤46.80億元,同比增長62.06%。

GPLP犀牛財經注意到,立訊精密短期借款增長較快,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大幅下降。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立訊精密短期借款餘額為81.69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96.08%。立訊精密表示,短期借款增長較快主要系儲備安全資金所致。

財報顯示,立訊精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7.40億元,較2019年末下降55.16%。立訊精密表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大幅下降系物料備料及相關費用增加所致。

相關焦點

  • 立訊精密大股東年內多次減持 短期借款激增引關注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王小康7月23日,立訊精密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及王來勝於22日減持1.30億股,減持股份佔比1.85%,折合交易總額為69.08億元。減持資金擬主要用於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及支持立訊精密相關資金需求。而這是公司今年第四次公告大股東減持,對此,《證券日報》記者多次致電公司董秘,電話均未接通。
  • 立訊精密:控股股東立訊有限減持立訊轉債709萬張
    每經AI快訊,立訊精密(SZ 002475,收盤價:52.55元)12月8日晚間發布公告稱,2020年12月8日,公司收到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告知函,獲悉其於2020年12月2日至2020年12月8日期間,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所持立訊轉債合計7092000張,佔本次發行總量23.64%。
  • 立訊精密控股股東及副董事長王來勝22日減持1.3億股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3日訊 立訊精密(002475.SZ)昨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立訊精密實際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長王來勝於2020年7月22日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立訊精密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共計1.30億股,佔立訊精密總股本
  • 立訊精密控股股東減持709.2萬張立訊轉債;多家紙企再發漲價函
    【機構觀點】    國泰君安證券表示,市場仍呈3100-3500震蕩格局,短期衝擊上沿,市場對經濟增長預期進一步上修是核心驅動。上證綜指3100-3500點震蕩格局將持續至2021年中,但短期內跨年疊加春季躁動存在突破3500點的可能,市場對經濟增長的預期上修是核心驅動。
  • 立訊精密:控股股東及董事長王來勝減持1.3億股,現53筆大宗交易,總...
    7月22日晚間,立訊精密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實際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長王來勝於2020年7月22日通過深交所(SZSE)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共計1.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1.85%。
  • 立訊精密控股股東高位套現近70億 或與收購緯創崑山工廠有關
    對此,立訊精密於7月22日晚間發布公告表示,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王來勝於7月22日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共計1.3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1.85%。公告表示,減持資金擬主要用於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及支持立訊精密相關資金需求。
  • 立訊精密實控人減持1.3億股,套現69億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7月23日訊(思言) 7月22日,立訊精密公告稱,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及王來勝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共計1.3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1.85%,套現金額69億元。
  • 50多筆大宗交易分散出貨 立訊精密大股東套現近70億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 50多筆大宗交易分散出貨 立訊精密大股東套現近70億 未出所料,立訊精密7月22日盤後超大規模的大宗交易,出自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之手。立訊精密7月22日晚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王來勝(立訊精密實際控制人之一)當日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股份共計12964.3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1.85%,減持所得資金擬主要用於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及支持立訊精密相關資金需求。
  • 股價暴增600%,基金增倉近一倍後,立訊精密大股東套現69億
    來源:財聯社22日晚,立訊精密公告稱,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及王來勝於7月22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共計1.3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1.85%。減持資金擬主要用於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及支持立訊精密相關資金需求。
  • 4000億白馬股立訊精密實控人套現69億 基金們剛增持
    網友:基金抬轎,肥了大股東?)中國基金報 江右實控人高位大舉套現,是何信號?剛剛,4000億市值的大牛股立訊精密,披露公司實控人及一致行動人於7月22日大舉減持1.3億股,減持股份佔比1.85%;套現金額69億元。
  • 立訊精密收購緯創集團的iPhone製造業務
    【全球財經觀察 | 新聞速遞】7月17日,立訊精密發布公告,將以人民幣約33億元的價格收購緯創集團的iPhone製造業務。交易完成後,立訊精密將會成為首家中國內地的蘋果iPhone代工廠。緯創原是iPhone三大代工廠(富士康、和碩、緯創)中最小的一個。
  • 立訊精密股東套現近70億「割韭菜」 今股價大跌7.46%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4日訊 今日,立訊精密(002475.SZ)股價低開,盤中最高跌幅達7.63%。截至收盤,立訊精密報53.10元,跌幅7.46%,成交額79.80億元,振幅6.33%,換手率2.10%。
  • A股減持大數據幕後:重要股東減持總金額超2019年全年,套現參考市值...
    6名首發股東在解除限售後擬合計減持不超過2624.18萬股,佔總股本比例不超過10.08%,其中,控股股東、實控人、董事長潘華榮牽頭,減持比例不超過2%;投資機構京福投資減持比例高達6%,接近清倉式減持。
  • 立訊精密宣布併購緯創成為蘋果組裝廠 實控人高位減持套現69億元
    截至7月31日收盤,立訊精密(002475.SZ)市值超過4000億元。 圖源:同花順 立訊精密主要生產經營連接線、連接器、電腦周邊設備等,在2017年取得了蘋果AirPods的代工資格,背靠蘋果這棵大樹,立訊精密的業績一路攀升
  • 拋售108萬張可轉債 擬減持總股本10% 壽仙谷控股股東會有什麼大動作?
    原標題:拋售108萬張可轉債 擬減持總股本10% 壽仙谷控股股東會有什麼大動作?   7月16日當天,壽仙谷還發布了一則控股股東減持可轉債的公告,該公司收到控股股東壽仙谷投資及實際控制人李振皓、李振宇的通知,2020年7月15日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
  • 立訊精密:A股「不跨界併購」典範,富士康女工到蘋果AirPods核心...
    2019年,立訊精密還設立了全資子公司立訊智造,且擬發行的可轉債中有6億元用於投資「年產400萬件智能可穿戴設備新建項目」,擴建立訊智造生產規模,增加智能可穿戴設備產能儲備。立訊精密在上市之後進行過兩次定增,最近又在籌劃發行可轉債。我們來檢視一下立訊精密歷次再融資的使用情況和回報情況。
  • 立訊精密資本套現69億元後,再度出手緯創集團iPhone製造業務
    【全球財經觀察 | 新聞速遞】7月17日,立訊精密發布公告,將以人民幣約33億元的價格收購緯創集團的iPhone製造業務。交易完成後,立訊精密將會成為首家中國內地的蘋果iPhone代工廠。緯創原是iPhone三大代工廠(富士康、和碩、緯創)中最小的一個。
  • 立訊轉債072475申購打新投資價值分析 立訊轉債評級正股分析
    立訊轉債轉債信息  正股代碼:立訊精密 - 002475  所屬行業:電子-電子製造-電子零部件製造  申購代碼:072475(深市)  轉債評級:AA+,評級較好  發行規模:30億,發行規模適中,預計中籤率較高  溢價率:6.85%(11月2日正股收盤價:54.86
  • 立訊精密:「精密」產品,搶佔市場份額
    立訊精密(002475)7月17日公告稱立訊精密及其控股股東將出資33億元人民幣,收購緯創資通直接及間接控制的全資子公司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及緯新資通(崑山)有限公司100%股權。此次立訊精密及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和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WIN SMART CO.
  • 立訊精密:聯手控股股東收購江蘇緯創及崑山緯新100%股權
    格隆匯 7 月 17日丨立訊精密(002475.SZ)公布,根據公司中長期業務布局與戰略發展需要,2020年7月17日,公司及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立訊有限」)與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緯創股份」)、WIN SMAR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