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配置,我開的車配置應該算不錯的那一檔,該有的不該有的都齊活。但是從我個人的使用感受來說,真正有必要的配置就以下幾個:
一是音響,開車聽音樂是個剛性需求,好的音響能讓你的長短途駕駛更像是一次享樂主義的旅行而不是目的地前的煎熬。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下班後把車停在車位,不熄火,在靜謐的環境裡聽一兩首自己喜歡的歌,才起身回家。(汽車音響是個系統工程,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形成比較好的聽音體驗,不單單是選好的音響喇叭就可以的。願意在聽音體驗上下功夫的汽車,其他方面多半不會差。以我開過形形色色的車的體驗,聽音感受差的車未必是壞車,但聽音感受好的基本都是好車。另外,聽音感受好的車普遍隔音都很好,高速時很明顯。)
二是acc巡航,只跑市區的請無視,市區內哪怕是快速路段,開這個也會被人加塞到想砸方向盤。但是如果你長途駕駛較多,喜愛自駕遊的話,acc簡直是你的高速最佳伴侶,搭配好的車內音響,在晴朗的白天(全景天窗就是在這個時候才體現出價值)出行,哪怕是新人司機也會體驗到駕駛的樂趣,對我而言,沒有acc的車不會考慮。
三是預碰撞系統,它救過我的命,也多次強行介入剎車讓我可能會出現的追尾事件變成虛驚一場。僅僅從省下的維修費用來說,把購車預算花多少在預碰撞系統上都不為過。(缺點就是,它和後面的全景攝像頭都會讓你形成對科技的依賴,變相讓你的老司機技術退步,不過,誰會拒絕高科技的便利呢?)
四是全景攝像,和我不會選擇沒有acc的車一樣,我女朋友也不會選擇沒有全景攝像的車。科技的進步讓很多過去必要的技術不再必要,只要你有一臺配置完善的車,當然對於老司機來說,這個並非必要。
五是四驅和空氣懸掛,這個看你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答主是北方人,城市路況也不算好,這兩個算是剛性需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這兩者上花錢是一件很沒必要的事情。
不是必要但是絕對值得的配置,頭枕調節,腰靠,座椅按摩,這個開車時間長的人都懂。
再說個車評人很少會說的事,後排座椅長短,我們經常會看到車評人似模似樣的坐在後排測量腿部空間,但很少見他們測量後排座椅長短。很多廠商把縮短後排座椅長度當做增加後排腿部空間的捷徑。以我的感受,後排腿部空間是一拳還是兩拳,真的區別不大,但是後排座位短了的話,坐著會不舒服,時間越長越明顯,短座椅會讓你更累。
以上都是我的個人看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況。比如我個子大(外省人想像中的經典山東大漢),很多車評人批評的座椅太過寬大,包裹性不好的車,我反而坐著最舒服,而他們推薦的座椅包裹性好的車,我坐上去會覺得十分侷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