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天就是傳說中的「考研」時間啦,大家都準備的怎麼樣了?近兩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屢創新高,2019年達到290萬之後,2020年首次突破300萬人,達到341萬人。按照這個趨勢來看,研究生考試,繼高考之後也將成為一項「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運動項目。
因為考研競爭壓力大,也有很多同學選擇另闢蹊徑,諮詢我們關於赴日讀研的問題。為此,小編特別策劃一期國內國外考研對比,為大家清晰客觀的展示國內國外從報考到入學的具體流程~
開 始 準 備
國 內
一般國內的學生準備考研的話,可以在大三開始準備,上學期先了解考研的基本信息,確定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下學期正式開始複習一直到大四上學期。奮戰複習一年,再參加全國統一的研究生考試,報考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
日 本
如果想直接報考日本修士,或者是日本研究生的話,就必須有日語、託福、託業的成績,想要準備赴日留學的話,最好從大一、大二的時候開始準備日語學習和英語學習。日語學到N2的話至少需要1年半以上的時間,所以有留學想法的同學就需要提早進行打算。
如果不想直接報考的話,可以先去日本語言學校進行語言學習和過渡備考,這樣的話準備語言的時間就可以省下來了。不過就算這樣,大三和大四的時候也需要開始進行留學的準備。有一點好處就是,因為準備時間比較短,所以如果國內考研失敗,赴日讀研也是一種簡單快速的讀研方式。
資 料 收 集
國 內
國內報考研究生,需要儘可能多的收集報考學校、報考專業的資料,因為考研選擇院校真的很重要,選擇大於努力!這不是一句空話,選擇一個契合你的院校才能讓複習事半功倍。北上廣深的名校,地理位置有優勢,名氣也很大,但是競爭激烈,所有人都等著用考研來提升自己。不知名的小院校報考人數少,競爭壓力低,但對自己的提升幫助較小。
除此之外,報考錄取比例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一定要提前平衡自己的報考選擇,畢竟國內考研人數眾多,競爭激烈,如果和你報考同樣學校的人數太多,導致分數高、排名低就得不償失了。
日 本
日本讀研和國內不同,沒有統一的考試,只需要完成確定學校——聯繫教授——準備研究計劃書——準備面試——出願(獲得自己的錄取通知書)這樣的流程,就可以成功上學了。據立思辰留學了解,因為日本本地學生很少會願意不斷升學,所以日本修士的競爭壓力沒有中國那麼大,也沒有複習考試這麼一說,但對資料的收集要求更高。
因為你必須找到你想要報考學校的具體教授的具體研究信息,再根據這些信息,結合自己的思考,選擇合適自己的學校和教授。因為每個學校的面試時間不同,你還可以同時申請多所學校,多個教授。
選定教授之後,你需要通過郵件與教授取得聯繫,向教授表明自己想要加入研究室的意願,以及介紹自己。如果你得到教授的回覆的話,就可以準備研究計劃書和面試了。這時候要提到一個重點——研究計劃書,這是決定你能否成功上學和未來學習方向的重要材料。
在日本教授的眼中,報考修士的學生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有科研精神,要能夠幫助他進行研究,推進他的科研項目成功。而研究計劃書就是向教授展示你能力的方式,也是你未來成為修士後的研究方向。所以研究計劃書一定要有理有據、邏輯清晰,能夠被教授認可,也要符合你自己的學習興趣。
當你的研究計劃書被教授承認了,那麼恭喜你,你的一隻腳已經邁進學校大門了!只需要在接下來的面試中發揮穩定,抗住教授的問題,那麼成功出願的機會就非常大!
復 習 壓 力
國 內
國內報考研究生需要準備政治、英語、數學、專業課這幾科的考試準備(有些專業沒有數學),具體考試內容要與準備報考的院校相關。在準備複習的過程中,你可以找到專業的複習資料、歷年的真題、找到之前報考的學哥學姐求經驗,也有龐大的考研大軍互相鼓勵,在校內甚至是寢室內,也能找到和你有著一樣志向的「同學」,一起學習一起努力。
日 本
雖然準備申請碩士的過程中沒有太多需要死記硬背的學習的部分,但是準備研究計劃書、學習日語和英語還是很難的一關。最關鍵的問題是,無論是日語學習還是研究計劃書的準備,都只能自己一個人進行,很少能在校內,或者身邊找到和你一起備考的同學去交流心得。
而研究計劃書的書寫更是一大難題,不僅需要用日語書寫,還要符合教授的要求。周圍沒有能教導和陪伴獨自一人準備考試的壓力,實在是鴨梨山大!
專業
國內
如果你報考大學的時候沒能挑到適合的專業,那麼考研能夠幫你二次選擇專業和學校,不僅能夠提升學歷,還能幫你找到新的就業方向。如果你高中沒有努力學習,高考失利,那麼考研可以幫你提升自己,衝刺更好的院校,取得更有競爭力的學歷。
日 本
如果你向往日本,準備在日本定居的話,日本修士學歷在日本算得上是含金量很高的學歷了。就算回國,日本的學歷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受認可程度也很高,而且日本留學的經歷和社會經驗,也會讓你在為人處世和眼界上與其他人不同。不僅如此,如果你準備提升學歷,比如中專和大專學歷,與其用兩三年的時間升本,不如直接準備升碩,獲得碩士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