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話齋:一碗湯在手,走過浮華大地
一年四季,365天,廣東人天天都能喝湯
特別是最近進入秋分時期
天氣變涼了,同時也變乾燥
更加需要一碗湯水來滋潤一下~
在廣州有位煲了30年湯的阿媽
傳出自己煲湯的秘訣
如何搭配材料才會發揮最好的功效
我們一起來看看~
材料:
西洋菜500克、蜜棗2個、鮮鴨腎200克、陳腎150克、豬脊骨200克、豬肉150克、陳皮14個,生薑3片。
功效:
入湯的西洋菜有清肺熱、潤肺氣的作用。鮮陳腎即為新鮮的鴨腎和臘鴨腎,有健脾益胃、補血益精的作用。蜜棗能潤肺生津開胃。豬脊骨能補益增髓,合而為湯清潤下火、健脾開胃、滋陰潤燥的秋燥靚湯。
材料:
鴨肉 (600克)、冬瓜 (200克)、薏米 (50克)、瘦肉 (100克)、姜 (2片)、紅棗 (6粒)、鹽 (1小勺)、香菜 (1根)。
功效:
鴨肉性涼味甘,既能補充體內因炎熱過度消耗的營養,又增進食慾。冬瓜是瓜菜中唯一不含脂肪的佳品。在天氣炎熱的初秋,很適合用來清補,不僅清熱消暑祛溼效果好,而且不長肉肉,適合全家的湯水。
材料:
木瓜、紅棗、豬展肉、生魚、花生仁、薑片
功效:
清潤鮮美,具有潤燥,健脾補腎,催乳補血之效。魚湯中還含有一種特殊的脂肪酸,它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治療肺呼吸道炎症,預防哮喘發作,對兒童哮喘病最為有效。
材料:
靈芝80~150克、圓肉50克、紅棗3個,瘦肉300克。
功效:
靈芝有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護肝養肝和抗癌抗衰老的功效,但其味道淡而微苦,為此配入具養心安神且味清香甘潤的圓肉,清潤可口,有養心安神、養肝健脾、滋潤肌膚的作用。
簡單電飯煲做法:
晚上用電燉煲先放靈芝燉20分鐘左右,再放入瘦肉燉,用定時器設定燉4個小時左右自動斷電,早上7點放入圓肉,燉15分鐘,完成!
材料:
蓮藕、豬排骨各600克,冬菇、蠔豉各40克,生薑5片。
功效:
蓮藕排骨湯很常見,而這款裡面多了一個冬菇,入秋之時,菌類入湯又有養胃健脾益氣之功。
材料:
佛手瓜(去核,每個切成8份,去皮)、豬蹍,南杏,北杏、蜜棗
功效:
理氣和中、疏肝益肝、化痰止咳的作用,適宜於消化不良、肝胃氣痛以及氣管炎咳嗽多痰者食用。材料:
枸杞、淮山、羊肉、桂圓、紅棗、生薑
功效:
更年期腎陽虛之症狀,如月經量突然增多且色淡、面色晦暗、精神委靡、腰痛陰墜等有明顯療效。材料:
脊骨、板慄、甜玉米、陳皮、老薑
功效:
此款養生湯羹可健脾胃,強筋骨,滋陰潤燥,是非常適合冬季的一道養生滋補湯材料:
霸王花、排骨、羅漢果、玉竹、扁豆、杏仁、紅棗
功效:
霸王花羅漢果湯具有潤肺止咳、滋陰祛燥的作用,非常適合在四季交換以及氣候乾燥之際食用。材料:
紅蘿蔔,白蘿蔔,牛蒡,幹香菇,白蘿蔔葉
功效:
五行、五色、五味的搭配可起到滋養五臟、理氣消滯、調理陰陽、補腎益氣、固本培元的功效,對三高、便秘、失眠、婦科疾病、白內障、老花眼、牛皮癬、各種炎症、心腦血管等多種慢性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材料:
沙參、玉竹各12克,淮山15克(中藥店有售),鵝肉400克,豬瘦肉50~100克,生薑3片。
功效:
養陰類中藥材沙參、玉竹、淮山合而煲鵝肉為湯,有養陰益胃的功效,適用於乾燥症候群,且尤宜冬日時的胃陰虛型乾燥症候群。亦為入秋、冬日靚湯。
材料:
豬龍骨、雞骨草、兩片生薑、少量薏米。
功效:
廣東溼熱之苦秋季尤盛,天氣反覆無常,人很容易感覺到疲倦乏力,昏昏欲睡,這一款雞骨草煲龍骨用到的都是大眾化的平價去溼食材,很適合這個季節食用。
材料:
新鮮排骨、菜乾、紅棗、鹽
功效:
菜乾白菜有潤燥滋陰的功效,同時還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排毒利水的作用。
材料:
豬手/腳500克、黃豆200克。
功效:
據中醫介紹,黃豆燉豬蹄味甘鹹性平,有補血通乳、養顏美容,益氣和中,生津潤燥之功效。
材料:
白鯽魚一尾,綿茵陳2兩(略衝洗),(可另加葛花少許),蜜棗3個,姜2片。
功效:
綿茵陳是廣東民間十分熟悉的祛溼類中藥,在春溼夏暑時常入藥入湯,中醫認為它能清溼退熱、利膽去黃,尤善治三焦溼熱,以及黃疸、肝炎、小便不利、風癢瘡疥等。以它配上清潤甘甜的蜜棗煲鯽魚,有清熱祛溼、潤燥解毒之功。
材料:
鮮橄欖4-8個(根據放湯的份量)切成2半、豬肺1個、油一點點、雞精一點點、鹽適量、姜一點。
做法:
青橄欖性平味甘,有開胃、化痰、利咽和解毒的作用,豬肺也有補虛、止咳、之功效。青橄欖燉豬肺,能治療肺虛咳嗽、久咳咯血等症。 它的氣味清潤甘甜,具清肺潤燥、養陰止咳之功!
材料:
白菜乾75克、豆腐2塊、芡實25克、薏仁25克、蜜棗4個、陳皮適量、臘鴨頭連頸2個、鴨肉300克、生薑3片。
功效:
滋陰降火,潤躁養胃,利水消腫,清熱養陰,去火下氣,補腦益氣。
材料:
豬籠草20克(鮮品45克)赤小豆50克、豬橫利3條、生薑3片。
功效:
清熱利溼,化痰止咳,潤肺陰清肺熱又能退溼,療瘡,清積去痰。
材料:
百合80克、陳皮5克、鯽魚2條、瘦肉200克、生薑3片。
功效:
能清熱開胃,健脾補益,利水腫清熱解毒,健胃化氣。
材料:
玉竹25克、沙參25克、薏仁10克、豬腳筋250克、排骨250克、生薑3片。
功效:
健脾補肺,清熱利溼、補腳力健筋骨,對皮膚粗糙,秋日乾燥可常飲用。
材料:
石斛25克、淮山50克、杞子25克、陳皮10克、豬骨500克。
功效:
潤肺生津,健脾補益。
材料:
鮮荷花2朵、荔枝幹10個、光老鴨750克、生薑3片。
功效:
荔枝幹能營養肝血,美容潤膚,通神益智,宜作津液不足,傷血和胃寒之用,有生津止渴,清熱除燥,養胃消食,調氣舒鬱之用。
材料:
石斛15克、冰糖適量
功效:
治低熱,口乾渴,虛勞煩熱,養陰清熱,生津益胃。
注意:
脾胃虛寒,舌苔白膩者忌用
材料:
瘦肉250克、石斛15克、麥冬20克、紅棗4個。
功效:
對糖尿病胃陰不足,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小便多,大便結,有生津止渴,清熱養胃。
材料:
黃豆50克、椰子1個、無花果6個、田雞750克、雞肉350克、生薑3片。
功效:
能寬中益氣,利大腸,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健胃,潤腸、利咽、滋陰、補元氣治脾虛。
材料:
毛冬青30克、杞子10克、菟絲子10克、熟地10克、瘦肉400克、生薑3片。
功效:
此為民間輔助治療糖尿病的驗方湯水,不但能輔助治療糖尿病,亦能起預防作用,是秋日靚湯,毛冬青性寒味辛苦,能活血祛瘀,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杞子性平味甘,能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菟絲子性溫味甘,能滋補肝腎益精壯陽,熟地能滋陰補血。
材料:
番茄500克、紅蘿蔔2個、鹹豬肉300克、生薑3片、蔥1根。
功效:
能清熱潤燥,開胃消食,生津止渴,有健脾滋潤下火的作用,適用於胃熱或口腔潰爛,牙齦腫痛等。
材料:
竹蔗250克、紅蘿蔔500克、陳皮1/4個、豬骨500克、生薑3片。
功效:
清熱除煩,生津潤燥,益氣化痰,和中下氣,利咽喉,利小便,解毒,潤腸通便,補益身體。
材料:
北杏12克、鴨梨2個、百合45克、鵝肉500克。
功效:
鵝肉有養胃止渴,補氣生津,解五臟之熱功效,此湯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且有補虛之功,對久咳不止,燥熱鬱肺之慢性支氣管炎,有輔助治療作用。
材料:
南北杏各12克、雪梨2個、麻黃8克、瘦肉200克、蜜棗3個。
功效:
有潤肺化痰止咳退熱降火清心解瘡毒和解酒毒功效,有溫中益氣益肺止咳作用。
材料:
海螺、瘦肉、新鮮橄欖
功效:
適合風熱引起的咽喉炎,可清涼解毒利咽。
材料:
蓮藕750克、魷魚乾50克、紅豆50克、白鴿2隻、生薑3片、紅棗6個。
功效:
蓮藕生津止渴,清熱除煩,養胃消食,養心生血,調氣舒鬱,補心補虛,白鴿補中益氣,滋陰養腎,魷魚乾補血斂陰補肝強腎,紅豆養血和氣利水除溼,紅棗補氣補血健脾胃。
材料:
鮮霸王花400克、紅棗6個、豬展500克、生薑3片。
功效:
霸王花又名劍花,生味甘涼,歸肺、胃經、有清熱痰,除積熱之功,用來煲豬肺,可以清肺熱,養肺氣,消腸積滯,除口氣臭穢的作用。
材料:
蠔豉、黃豆、苦瓜、排骨。
功效:
對口腔潰爛,虛火,消化不良可滋陰降火。
材料:
宰淨竹絲雞(為免湯油膩可去雞皮,尾部、髒雜)、椰子、薑片
功效:
具有養肝、滋陰補血養顏、益精明目的作用。尤其對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產婦、手術後恢復身體的人效果更佳。是膽固醇含量極低,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補佳品。來源:廣州筍嘢益街坊、廣東省僑聯宣傳文化中心
聲明:本微信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在後臺留言,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我們僑心相聯
我們努力奮鬥
只為遇見更美好的你我
歡迎投稿:gzbyq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