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目為中東研究通訊《周觀中東》系列欄目之《沙姆地區一周觀察》。
伊拉克
據路透社12月9日報導,伊拉克石油部發表聲明,稱伊拉克北部一處油田的兩口油井在周三的「恐怖襲擊」中被炸藥點燃,但該油田的整體產量未受影響。
遭到襲擊的油田為哈巴茲油田(Khabbaz Oilfield),位於基爾庫克市西南部。來自國有北方石油公司的兩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稱,技術團隊已經將兩口燃燒的油井隔離。
「伊斯蘭國」通過Telegram上的官方帳號宣布對此次襲擊負責,但目前並未找到任何證據支持這一說法,石油部也暫未透露更多有關襲擊的細節。
據路透社12月8日報導,伊拉克北部的庫德自治區抗議活動持續,有兩名抗議者遭槍擊身亡,其中一人系庫德斯坦民主黨警衛所殺。
發生於伊拉克北部蘇萊曼尼亞省的抗議活動始於12月2日,抗議活動爆發是由庫德自治區領導人腐敗,高失業率以及公共服務的缺乏所引起,但主要的導火索是政府拖欠工資。
伊拉克庫德自治區的示威人群 圖片來源:路透社
抗議活動中,示威者燒毀了幾座政府大樓,其中包括庫德斯坦民主黨及庫德斯坦愛國聯盟兩大政黨的辦公室,抗議者指責兩大政黨的腐敗與勾結。
因示威活動愈演愈烈,12月8日,主要的庫德政黨在伊拉克庫德自治區首府埃爾比勒共同商議了工資延遲問題。
伊拉克庫德斯坦總理馬斯羅爾·巴爾扎尼(Masrour Barzani)就此次抗議活動作出回應,他說當前的經濟危機是由」外部事件」造成的,旨在將矛盾轉移至伊拉克政府,「儘管庫德斯坦民主黨表現出在框架內尋求一切可行解決方案的意願與靈活性,但我們仍未得到應有的預算份額。」他說。
但有分析指出,伊拉克庫德自治區已經多次因公共政策問題而出現內部抗議。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希萬·法齊爾(Shivan Fazil)對半島新聞表示,伊拉克庫德地區出現的內部問題,主要是由於社會契約被打破,由於經濟原因,庫德領導人不能再通過提供社會資源(工作、服務)換來民眾對統治的默許。
伊拉克庫德斯坦區總理馬斯羅爾·巴爾扎尼 圖片來源:AFP
「自2011年以來,伊拉克庫德地區一直在抗議領導人的腐敗,同時呼籲提高政府透明度與問責制度,但由於新冠疫情、低油價的影響,庫德斯坦民主黨曾經的解決方案已經難以維繫,這意味著抗議活動必將捲土重來。」法齊爾說。
敘利亞
據路透社12月10日報導,一枚汽車炸彈在拉斯艾因的一個檢查站發生爆炸,造成至少4人死亡。
拉斯艾因位於敘利亞西北部,現由土耳其控制,根據土耳其方面的信息,現已確認的死者中,2人為土耳其憲兵,2人為敘利亞當地安全部隊成員,土耳其認為敘利亞庫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YPG)策劃了此次襲擊。
據敘利亞阿拉伯通訊社12月12日報導,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敘利亞民主力量(QSD)佔領了敘利亞東北部城市代爾祖爾,綁架1名兒童。
同時,該反對派武裝襲擊了北部城市拉卡的村莊並綁架了超過40名青年,強行要求他們加入民兵隊伍。
黎巴嫩
據半島新聞12月10日報導,貝魯特爆炸案調查法官法迪·薩萬(Fadi Sawan)指控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前公共工程部長加齊·扎伊特、尤素夫·菲尼亞諾以及前財政部長阿里·哈桑·哈利勒犯刑事過失罪,這些指控得到黎巴嫩官方媒體的證實。
迪亞卜辦公室表示,總理不會配合薩萬的調查,並在一份聲明中指出,薩萬的行為逾越了議會的職能,違反憲法。聲明中表示,「總理的良心是清白的,他以負責人和透明的方式處理了爆炸事件」,同時駁斥這份訴訟,稱「這一目標不只針對個人,而是針對整個政黨,迪亞卜不會允許任何政黨把總理職位當作目標。」
黎巴嫩議長納比·貝裡(Nabih Berri)回應稱,議會辦公室並未在專門的議會法庭展開調查。據報導,貝裡僅通過薩萬在信中提出的證據,就指出他「不懷疑高級官員參與爆炸」。
黎巴嫩前總理哈桑·迪亞卜 圖片來源:路透社
消息人士告訴半島新聞,薩萬曾試圖讓議會就「高級官員的政治責任」展開辯論,答案議會拒絕聽取這一建議,並解釋道「這是屬於議會的管轄權」。
目前,因貝魯特大爆炸事件被起訴的人數上升至37人,其中25人被拘留。
據路透社12月11日報導,黎巴嫩法庭(Lebanon Tribunal)當天判處嫌疑人薩利姆·賈米爾·艾什(Salim Jamil Ayyash)無期徒刑,原因是參與刺殺黎巴嫩前總理拉菲克·哈裡裡。
目前,薩利姆仍然在逃,審判在被告人缺席的情況下完成。
「此次襲擊在黎巴嫩散布恐怖主義,審判分庭將就5項薩利姆的罪行判處刑罰,並以最高刑罰判處薩利姆無期徒刑。」負責這次審判的澳大利亞法官大衛·雷(David Re)在庭審中說道。
與此同時,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也發出了新的逮捕令,同時向國際刑警組織頒布紅色通緝令,以緝拿在逃的被告人艾什。
截至目前,真主黨方面並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約旦
據半島新聞12月4日報導,約旦外長艾曼·薩法迪(Ayman Safadi)與以色列外長加比·艾希肯納齊(Gabi Ashkenazi)舉行會晤,敦促巴勒斯坦與以色列重新開始談判。
薩法迪在會晤上表示,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是結束與以色列衝突的關鍵,他聲明「只有兩國方案才是唯一的選擇。」
以色列外長艾希肯納齊(左)與約旦外長薩法迪(右) 圖片來源:AFP
薩法迪表示,有必要讓巴以雙方根據國際法回到談判桌,以便找到真正的解決方式,實現公正與和平。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9日,阿卜杜拉國王會見了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兩人對美國拜登政府的巴以政策充滿信心,並希望能夠通過「兩國方案」解決巴以衝突。
約旦在一周時間內分別造訪巴以兩國,或體現其高調重回斡旋角色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