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踏上新大陸之後,發現南美洲的土著人會玩一種有彈性的球,它是用硬化了的植物汁液做成的。歐洲人對此十分好奇,便把一些樣品帶回歐洲。1770 年,英國化學家普裡斯特利發現它可用來擦去鉛筆字跡,因此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橡皮擦(rubber)」。橡膠就這樣被發現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橡膠都來自天然。雖然像無花果樹和一些大戟科之類的植物也能提供橡膠,但只有三葉橡膠樹的產量最大,品質最好;印第安人玩的那個橡膠球就是用橡膠樹上流出的膠乳,經過凝固和乾燥後得到的。
雖然當時的西方工業界已經注意到橡膠,但鑑於橡膠對溫度變化的耐受力極差,實際應用仍非常有限,僅限於利用橡膠的防水功能,來製造各種雨衣、雨靴和雨布。1844年,美國人固特異發明了橡膠的硫化技術,從而徹底克服了橡膠製品冷天變硬和熱天變軟的缺陷。此後,橡膠才開始成為真正實用化的工業產品。
在技術史上,硫化技術的影響極其深遠,可充氣的橡膠輪胎是最著名的例子,它對現代人使用自行車和汽車至關重要。橡膠也讓現代電氣化得以實現,假如電線外面沒有絕緣材料,那將會非常危險。對洗衣機來說,全靠用硫化橡膠做成的皮帶將發動機的運動傳導給波輪。
此外,像內燃機裡許多管道和閥門,全靠橡膠墊片、墊圈和密封圈來連接;離開這些彈性墊片,發動機將因為洩漏而無法工作,而有些氣體或液體的洩漏則對人非常危險。僅從這些就可見硫化橡膠是多麼重要。
對現代人來說,鋼鐵、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和橡膠是工業革命不可或缺的三種基本材料。西方國家在快速工業化的過程中,獲得了遠超過需要數量的鋼鐵和化石燃料,接下來,橡膠需求就出現了井噴式增長。
硫化技術出現之後的30年間,天然橡膠的需求增加了100倍之多。1898年,弗蘭克·賽柏林創建了一家橡膠公司,便以固特異命名,以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和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發明。 1886年,德國人卡爾·本茨先生發明了第一輛汽車,1888年,英國人鄧祿普利用橡膠的特性,發明了第一條充氣輪胎。雖然最早的充氣輪胎只是用在自行車上,但很快,橡膠充氣輪胎最終成為汽車的標準配置。
隨著汽車時代的到來,橡膠從土著居民的玩物,轉眼變成炙手可熱、必不可少的工業原料,人們甚至將它稱為「黑色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