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靈敏與遲鈍的概念
帶雙鉤不掛餌調漂是臺釣最常用的一種調漂方式,調目與釣目的設定將決定調釣的靈敏度高低,當調目大於釣目時為靈敏,當調目小於釣目時為遲鈍。帶雙鉤調平水,也就是調目為0,而釣目必須大於0,也就是說無論將釣目設定在幾目,都必定出現調目小於釣目的情況,因此可以肯定,調平水無論釣幾目都屬於遲鈍的範疇。
調釣的靈敏與遲鈍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不同的魚情需要採用靈敏度不同的調釣方法,如果魚情對調釣的靈敏度要求較高,那麼調平水無論釣幾目都是不合適的。所以在還沒有了解魚情的前提下就已經將調目設定為平水,這種做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調釣的本質:最靈與最鈍之間的黃金點
在釣底的範圍內,調釣就是調整子線在水底的彎曲程度,當一餌輕觸底一餌懸浮時,兩根子線處於完全繃直的狀態,此時為最靈點;當鉛墜觸到水底時,兩根子線的彎曲程度達到最大,此時為最鈍點。
也就是說,調釣就是在最靈與最鈍兩點之間找到一個黃金點,正好適應當前的魚情,這便是最佳的調釣。這個黃金點具有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徵:
魚咬鉤時,浮漂能夠出現清晰的信號浮漂出現信號時,抬竿能中魚中魚之後,魚鉤掛在魚嘴內側只要能夠同時滿足上述三個特徵,就說明調釣與當前魚情完美匹配,這便是調釣的黃金點。
常見魚情與調釣的對應關係
為了能夠更加形象的說明魚情與調釣之間的對應關係,我來列舉幾種常見的情況:
釣大魚需要調釣遲鈍魚的體型大小不同,吞餌的力度也是完全不同的,體型較小的魚吞餌力度小,體型較大的魚吞餌的力度更大。因此釣大魚對調釣的靈敏度沒有太嚴格的要求,相比之下遲鈍的調釣方法更加合適,因為遲鈍的調釣能夠避免浮漂在小雜魚鬧鉤時出現雜亂的信號,讓浮漂精準的體現出大魚吞餌的動作。
夏季釣魚需要調釣遲鈍魚吞餌動作的輕重不僅和魚的個體大小有關,更取決於季節與氣溫。夏季氣溫較高,是魚類生長的高峰期,因此魚在夏季會表現出更加旺盛的食慾,吞餌的力度也就更大,所以夏季釣魚更適合採用遲鈍的調釣方法。
垂釣養殖魚需要調釣靈敏總體來說,養殖魚吞餌的力度更小,野生魚吞餌的力度更大。特別是在黑坑以及垂釣比賽中,很多養殖魚都是被反覆釣放過的,會產生明顯的警惕心,吞餌時的力度會更小。所以垂釣養殖魚需要採用更加靈敏的調釣方法。
冬季垂釣需要調釣靈敏冬季由於水溫明顯下降,魚的食慾也會大幅降低,吞餌動作會變得更輕。另外,很多大體型魚種由於耐寒性較差,在冬季很少開口覓食,只有體型較小的鯽魚在冬季能夠保持正常的食慾,所以冬季垂釣鯽魚一定要採用更加靈敏的調釣方法。
靈鈍之間的切換與調整
每一片水域中的魚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吞餌的力度大小也不完全相同。同時,魚吞餌的力度大小會隨著天氣變化以及魚的密度變化而產生變化,也就是說一天當中魚吞餌的力度有可能時大時小,這就要求釣魚人必須懂得如何在靈鈍之間進行調整與切換。
提前預判魚情,保留調整空間在開始垂釣前,釣魚人必須對魚情進行預估,也就是根據季節、天氣等因素提前預判魚吞餌的力度大小,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大概鎖定調釣的基本方向,究竟是應該偏靈敏還是應該偏遲鈍。
如果對魚情的判斷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應該在調釣時充分保留調整空間。在上文中我們已經知道,調目大於釣目為靈,調目小於釣目為鈍,如果直接調平水,那就意味著調目必定小於釣目,只能釣鈍而不能釣靈,這樣的調釣就沒有任何調整空間了。
正確的做法是設置一個適中的調目,例如調4目,然後根據具體魚情在靈與鈍之間進行切換。發現魚吞餌動作較輕時,可以將釣目設定為2目,即調4釣2,這樣的調釣就比較靈敏。當發現魚吞餌動作較重,並且浮漂信號過於雜亂時,可以將釣目設定為5目,即調4釣5,這樣的調釣就比較遲鈍。
通過微調尋找黃金點在垂釣的過程中務必牢記調釣黃金點的三大基本特徵,在發現問題時應該及時進行微調,逐漸找到調釣的黃金點。
例如,魚已經吞餌但是浮漂信號不夠清晰,說明調釣過於遲鈍,應該減少釣目。浮漂信號清晰但是抬竿無魚,或者魚鉤沒有鉤住魚嘴內側導致脫鉤跑魚,則說明調釣過於靈敏,應該適當增加釣目。通過這樣的微調就能夠逐漸找到調釣的黃金點了。
總結:調平水不是萬能的調釣方法
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釣魚初學者都會陷入調平水的誤區當中,無論什麼季節,在什麼樣的水域中釣魚都一律調平水,這樣的做法顯然無法適應多變的魚情,一旦魚吞餌動作變輕,就很容易導致浮漂信號不清晰,甚至完全不出信號。所以,堅持調平水其實就是以遲鈍的調釣方法去應對所有魚情,顯然這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