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維和
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五十七場)今天下午3時舉行,省衛健委、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防控等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實錄】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夏時暢通報最新疫情情況:
11月29日,我省無新增確診病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截至11月29日24時,我省已連續166天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報告,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29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5例。目前在院治療確診病例5例。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浙江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浙江省突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事件應急預案》,我就兩部預案修制定情況作簡要通報。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袁家軍書記親自部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鄭柵潔省長強調指出,應急響應要毫不放鬆,完善重大疫情公共衛生體系,加快提升協同應急處置能力。
2006年1月,針對「非典」後防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需要,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總預案」)。但該預案發布後,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並未啟動過省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期間,我委於2018年、2019年結合機構改革,兩次組織開展預案的修訂工作,但未及完工即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經歷實戰「大考」後,我們在全面復盤、總結固化我省「抗疫」經驗的基礎上,於今年5月組織專班啟動第三次修訂工作,以進一步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另外,鑑於突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引發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因素,也是防控重大疫情的薄弱環節,我委同步組織專家制訂《浙江省突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子預案),並徵求了各地各部門意見,以更好體現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和科學治理原則。
在起草過程中,我們還廣泛徵求了專家學者、業務骨幹和基層一線人員的意見建議,特別是專門聽取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軍事醫學科學院等該領域知名專家的意見建議,並與國家衛健委相關司局加強對接,得到了各方肯定。共召開專班會議3次、專家會議9次,徵集意見建議36條,其中總預案26條,採納20條、部分採納4條;子預案10條,採納5條、部分採納1條。10月13日,兩部預案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於11月13日正式印發。主要內容包括七個方面:
一是預案框架。修訂後的總預案從整體上對原預案作了結構調整、框架重組和流程再造,分為總則、事件分級、應急組織體系與機制、監測報告評估與預警、應急響應、善後處理、保障措施、附則、附件等九個部分,突出問題導向、細化量化、閉環管控,補充完善了許多在實戰中行之有效的措施。子預案在框架上和總預案基本一致,在工作流程上也參照總預案,但更多強調實用性、針對性、指導性,突出對專業領域的規範指引。
二是風險評估。總預案增設風險評估環節,強調要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實施預警和響應,政府層面建立首席公共衛生應急專家制度,衛生健康部門層面組建專家諮詢委員會,對各類信息及時分析研判,以此識別事件背景、流行病學特徵、流行強度和可能產生的後果等,據以確定相應的風險等級。子預案側重對國內外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生發展情況開展專題風險評估。
三是分級管理。總預案凸顯事件分級在應急響應中的基礎性地位,堅持先分級、後響應。根據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等因素,劃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明確不同情形下的分級標準,以此作為制定應急防控策略的主要依據。子預案根據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危害程度,構建了新冠肺炎、「非典」、中東呼吸症候群、人感染禽流感、流感、新型流感、不明原因肺炎、肺炭疽、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大量發生等事件類型,劃分事件等級,明確防控策略。
四是響應流程。總預案在監測、報告、評估和預警的基礎上,著重對應急響應的基本原則、分級規定、工作措施、調整終止等作出明確規定。對符合特別重大、重大和較大標準的事件,由省政府決定是否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其中啟動特別重大事件的應急響應,要向國務院報備;一般事件由省衛生健康委決定,報省政府批准後實施。應急響應分為Ⅰ、Ⅱ、Ⅲ、Ⅳ四個級別,每個響應級別的應急指揮體系也不盡相同。子預案在響應措施方面,重在體現級別提升後的措施遞進,確保響應級別和響應措施相匹配。
五是應急響應。較之原預案,有兩個較大的修改。一是根據分級響應原則,上級政府啟動應級響應後,如無特殊情況,下級政府應隨之啟動相應級別響應,事件發生地應酌情提高響應級別。在省級暫未啟動或決定不予啟動的情況下,各地可依據本級預案和本地突發事件,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二是事件等級是決定啟動何種級別響應的重要依據,但兩者並不直接對等,不是說只有發生特別重大事件才可以啟動一級響應,也不是說發生特別重大事件都必須啟動一級響應,而是要綜合考慮事件性質、波及範圍、流行病學特點及可能造成的後果等因素統籌決定。
六是工作機制。總預案著眼於迭代完善常態化防控機制,提出了應急指揮、聯防聯控、監測預警、精密智控、平戰結合、「三情」聯判和醫防融合等七大工作機制。特別是針對當前疾控機構編制配置不足、基層「哨點」反應不靈敏、防治貫通不通暢等問題,完善醫防融合機制,在二級以上醫院設立公共衛生管理中心,由疾控機構向同級醫院、縣域醫共體派駐公共衛生專員,以提高對傳染病的前端發現、早期預警和應急反應能力。子預案圍繞發揮科研技術的關鍵性支撐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確保應對體系高效運行。
七是保障措施。總預案著眼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人財物技術信息的全方位保障,形成與褒揚激勵、失職追究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對獎勵撫恤、責任追究作出規定。同時,提出了緊急調集和徵用防控物資補償原則,細化了組織、技術、經費和物資、通信和交通等要求,強調了督導考核、培訓演練、應急科研、區域交流等內容。預案以附則和附件的形式,明確了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成與職責、成員單位及職責、事件監測體系等。子預案在附件中提出了突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事件預警方案及分級參考標準等,這也是這次預案修制定的重要變化,進一步細化實化了部門職責與具體標準。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強化兩部預案的貫徹落實,加強宣傳引導,進一步增強全社會參與支持的主動性,織密群防群控體系。及時指導各地開展本級預案的修、制訂工作,適時開展督促檢查。抓好預案的應用,通過開展針對預案的應急演練並結合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踐,做好動態評估調整,不斷優化完善。
【記者問答】
問題1:兩部新預案和原來的預案相比有什麼區別?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夏時暢答:浙江省是疫情發生以後,首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進行修訂的省份,和原來的預案相比,兩部新的預案充分吸收了抗疫的經驗,系統分析了實戰過程中的短板問題,努力體現時效性、操作性、集成性的要求,有下面5個特點,
一是風險意識,用大概率的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廣、社會危害大的特點,預案汲取此次疫情初期省內外一些地方研判不足、應對滯後的教訓,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生命至上,健康至上,預防為主作為首要的原則,增設風險評估環節,根據各類監測數據和事件的信息,加強研判,及時防範,以最充分的準備,實現最好的結果。
二是突出監測預警,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作為應急響應的首要任務,將監測報告評估與預警與應急響應並列,進一步突出了監測預警的前置作用,和重點場所建設網絡,健全預警機制,,多點出發機制強化實施分析研判,為黨委政府第一時間做出決策,啟動應急響應,提供專業的依據。
三是注重分區分級,實行精準防控差異化響應的策略。分類制定風險地區航空管制措施,以最大限度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經濟社會造成的影響。
四是強化精密質控,提升應急響應的素質,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充分利用一圖一庫一平臺的指數,健全防控指揮平臺,強化多部門數據共享和場景化業務協同,創新完善雲流調等數字流行病學調查這種模式。
五是堅持平戰結合,快速轉換,統一領導聯防聯控,動態調整的動態體系,立足全省一盤棋。
問題2:近期一些省份陸續出現新冠肺炎疫情本地確診病例,現在秋冬季又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請問現在去醫院看病更需要注重一些什麼樣的事項呢?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樂答:醫院是病人集中的場所,為了保護自身的健康,同時也是為他人的健康負責,更好的防範新流感等其他的呼吸道傳染病的,我們要做到科學防護、有序就醫。
一、要做好個人的防護,就診患者及其陪同人員,在到醫院的過程中,應該全程佩戴口罩,同時也要正確的佩戴口罩,配合醫護人員測量體溫、查驗健康碼。期間遵守一人一診室檢查期間不扎堆,要保持手部的衛生。
二、要做到有序的就醫。浙江省是比較早建立了全省統一的預約掛號的平臺,大部分醫院都已加入這個平臺,能夠提供能預約掛號服務。患者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方式進行預約掛號。
針對老年患者的需求,預約掛號平臺也能提供固定電話的電話預約。同時醫院也有專門的通道、專門的窗口為老年病人提供服務,並且有經過專門培訓的志願人員提供服務。
同時也提倡預約掛號,應該說目前大部分的醫院都提供,預約成功後都會告訴建議哪個時間段去就診,所以提倡分時段就診。
也可以登錄我們的浙江省網際網路醫院平臺,進行線上問診,減少現場去醫院的次數。目前全省已經有708家醫療機構,有6萬多名醫務人員,入駐浙江省的網際網路醫院平臺。可以滿足常見病、多發病以及慢性病的複診以及配藥的需求。
另一方面,如果患者出現發熱以及呼吸道的這些症狀,就必須到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去就診,全省開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的名單、地址、聯繫電話以及服務的時間,已經通過多個渠道向社會進行公布。發熱患者就近就醫、及時就醫。
三、要規範住院病人的陪護和探視,原則上是非必需不陪護,確實需要陪護的需要固定陪護人員。同時倡導家屬啊,利用手機、簡訊以及視頻等非接觸方式進行看望探視。
問題3:專家的角度,進入冬季個人的健康防護要注意什麼問題?
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楨回答:
公眾個人健康防護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也事關個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希望廣大市民不斷提高個人防護意識和防護技能。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規範戴手套、勤洗手、多通風、少聚集等。
二、鼓勵市民自願接種流感、肺炎疫苗減少冬季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三、在選購冷凍食品時,要避免手直接接觸冷凍食品及其包裝袋,接觸和處理完冷凍食品等最好進行立即洗手。
四、日常生活工作中,避免用未清潔的手接觸口、眼、鼻。主動做好家庭成員健康檢測工作,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情況,要做好個人防護,及時到醫療機構發熱門診並主動告知自己近期的旅行史或和來自疫情中高風險區人員、疑似症狀人員的接觸史。
五、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密切接觸者的排查。
強調一下,需要規範佩戴口罩的重點場所和人群。以下九類人群必須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一次性使用的醫用外科口罩。
1、到醫療機構就診、探視和陪護的人員,或者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人員;
2、水產品、冷凍食品和農副產品倉庫、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場所的工作人員,運輸選購上述產品的司乘人員;
3、養老院、敬老院、福利院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和外來人員;
4、火車站、汽車站、水運站、機場等場所的工作人員,飛機、列車、公共汽車、計程車、網約車、水上巴士等交通工具的司乘人員;
5、商場、超市、酒店、賓館等公共場所服務的工作人員以及顧客;
6、銀行、展覽館、圖書館、博物館及各類辦事服務大廳等場所的工作內人員和進入人員;
7、藥店、理髮店、美容院、影劇院、遊藝廳、網吧、體育場館、KTV等密閉場所的工作人員及顧客;
8、進入幼兒園、中小學、大中專院校的外來人員及校園內的值守人員、清潔人員、食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
9、其他處於通風不良,如廂式電梯、公共廁所;或人員密集場所,如旅遊景區售票口、出入口等人群密集場所。
以下三方面人員建議佩戴口罩:
1、年老體弱者、慢性疾病患者。
2、去戶外、公園、夜間集市等公共場所與他們難以保持一米以上安全社交距離者。
3、進出雖然沒有人員聚集的室內密閉公共場所者
問題4:國外每天有相關輸入性和零星的病例報導,這樣的現狀對浙江防控工作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接下來將會採取怎樣的一些措施?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夏時暢答:10月份以來全球疫情快速上升,新增確診病例不斷刷新紀錄,境外輸入性無症狀的感染者確診病例也在不斷增加,近期國內多個城市接連發現本地的病例。對我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工作帶來了壓力。
前期我們組織制定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預案,做好秋冬季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預案和工作指引,很強勢的工作指引,每一個重點場所,每一個重點人群和重點環節,可以突出重點,積極主動指導全省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強化精密智控,這也是我們浙江省所創造的經驗,我們已經迭代完善了一圖一碼一庫一平臺一指數精密智控機制。
二是聚焦能力建設,前面做好監測預警,核酸檢測、流行病學調查,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醫療救治等核心防控能力準備,一共歸納為9方面的能力,那麼基層的主要是8個方面,省級醫療衛生機構主要是硬體科研公關能力,包括疫苗的研發,相關設備的研發和防控技術的研發。
三是把握防控工作的重點,要把重點場所,醫院、敬老院、養老院、福利院以及機場、車站碼頭、水運站等等,把一些冷鏈運輸、進口物品運輸的環節和人員都要管起來。在這個重點場所必須要戴口罩,另外一些這個像這個人員密集的地方,不能保持正常社交距離的地方,建議戴口罩。
四是完善常態化的管控機制,著眼體系建設和能力的提升,聚焦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些短板和弱項,加快編制全省的衛生應急事業發展的十四五規劃,下發了浙江省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三年方案,謀劃實施科技創新監測預警,疾病預防控制,重大疫情救治,應急物資保障和法治保障體系建設。
問題5:疫情發生以來,浙江醫療救治很多工作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隨著疫情發展尤其是對這個疾病規律的認識加深,在醫療救治體系這一塊相關工作會有一些怎樣的布局?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樂答: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全球新冠疫情整個發展趨勢的研判,認為新冠病毒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在較長的時間內可能都會存在。所以在做好社會面防控的同時,做好醫療救治的準備工作、提升醫療救治的能力十分重要。浙江省從今年4月份開始,省級相關部門就著手規划進一步提升全省的醫療救治能力。主要是幾個方面:
一、進一步優化了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和方艙醫院的布局。
全省目前總共有93家定點醫院,同時還有100家後備的定點醫院,可收治床位達到31102張,同時預留了77個方艙醫院的場所,可拓展的收治床位達到了23031張。按照「三區兩通道」的要求,推進了287個發熱門診的改擴建,配有732間單人診室,3004間留觀室。
從總體上來說,無論是發熱門診病人的就診,還是疑似病人的留觀,確診病人的住院治療,在整個收治體系、整治體系的空間布局上更加優化,硬體條件進一步改善。
二、加大重要的一些救治設施設備的配置。
今年上半年以來全省新增負壓救護車236臺。emco新增了50臺(套),在全省總共有100多套。新增CT機300餘臺。各個定點醫院也都增加了呼吸機、心電監護儀、心肺復甦儀器等生命支持類設備的配置。全省各級財政安排了一個多億的專項,專門用於區域公共實驗室、城市的檢測基地以及25支省級的核酸檢測機動隊的儀器設備的配置。目前這些設施設備都已經儲備到位。跟上半年比,無論是檢測還是救治的相關裝備更充足、更齊全。
三、加大了整個救治能力的建設。
經過半年多的建設,浙江整體的核酸檢測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完全能夠滿足整個全省應急的大規模社區檢測的需要。所有發熱門診的二級以上醫院,現在基本上都能夠提供核酸檢測服務,並且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出具檢測報告。這些也是為早診斷早治療贏得了時間。
進一步總結鞏固了今年上半年浙江救治經驗,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下半年收治的病例基本上都是境外輸入的病例,沒有一例轉化為重症。
同時第一時間啟動呼吸治療師和emco專項人才的培訓,主要用於重症病人的兩大關鍵技術和關鍵性專業,為各個定點醫院培養了一批重症救治的中堅力量。所以說整個救治工作準備更加充分,救治工作更加的有保障。
編輯 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