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琳·徒利(Catelyn Tully)是臨冬城夫人,艾德·史塔克公爵之妻。她的娘家是河間地的徒利家族。將她嫁給北境公爵促成了河間地與北境的聯盟。她有五個孩子,並對每一個都懷有深深的愛,在一系列事件襲擊史塔克家族後,如何拯救她的孩子們成為了她做出各種決斷的主要考量。她沒能逃過紅色婚禮的浩劫,但她似乎將以另一種形式歸來。
性格與外貌
凱特琳充滿榮譽感,性情強韌,而又善良慷慨。她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子女。凱特琳相當美麗,她有著赤褐色的頭髮,藍色的眼睛,和修長的手指。相識的人都認為凱特琳正直而誠實,行事遵從責任而非欲望。她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家人,並虔誠地信仰著七神。但在她眼裡,丈夫艾德的私生子瓊恩·雪諾是一個外人,她也從未原諒他把瓊恩帶回家裡這一行為。
歷史
凱特琳在奔流城長大,她在這裡與父親的養子培提爾·貝裡席結成了好友,後者是谷地的五指半島一小塊區域的繼承人。培提爾愛上了凱特琳,而凱特琳雖然與之嬉戲玩耍,甚至笑鬧親吻,卻僅僅把他看成自己的弟弟。
在凱特琳12歲時,她被許配給臨冬城的繼承人布蘭登·史塔克。聽到這個消息,培提爾向布蘭登提出為凱特琳決鬥。布蘭登輕易的獲勝了,但在凱特琳的請求下饒了他的性命。在貝裡席被送回五指半島後,凱特琳再沒有跟他說過話,而在布蘭登死後,她更是未拆封就燒掉了貝裡席寄給她的唯一一封信。
儘管深愛著已跟自己有婚約的布蘭登,但布蘭登後來被「瘋王」伊裡斯殺死,而凱特琳也嫁給了布蘭登的弟弟艾德。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也深深愛上了艾德。
權力的遊戲
在包括國王在內的王室一行人來到臨冬城後,凱特琳接到妹妹萊莎的密信,宣稱是蘭尼斯特害死了萊莎的丈夫、前國王之手,瓊恩·艾林。這件事使得史塔克家族有了戒心,因為凱特琳的丈夫剛剛被國王勞勃一世授予國王之手的職位。雖然艾德並不情願前往兇險而未知的君臨,但在凱特琳的勸說之下,他還是接受了國王勞勃的冊封。
布蘭被認為在攀爬臨冬城城牆時失足摔落,以致昏迷不醒。一名刺客企圖暗殺布蘭滅口,不巧撞見凱特琳,割傷了她的手。危難之際,布蘭的冰原狼夏天出現,咬死了刺客,救下凱特琳。在這一系列事件過後,凱特琳為了通知艾德,出發前往君臨。在君臨,培提爾·貝裡席告訴她,襲擊布蘭的人所用匕首屬於提利昂·蘭尼斯特。凱特琳起程回家時偶遇了提利昂,於是綁架了他,並把他帶到艾林谷審訊。在那裡提利昂逃脫了萊莎·艾林的處刑。這次拘捕是之後戰爭的一個導火索。
列王的紛爭
凱特琳隨後來到了羅柏的軍中,協助兒子領導對喬佛裡一世的叛亂。她前往南方的苦橋和風息堡,希望能與拜拉席恩家族的兄弟史坦尼斯與藍禮建立聯盟,但並不成功。她目擊了藍禮被謀殺,並帶著塔斯的布蕾妮逃離了現場。在聽說臨冬城已被席恩·葛雷喬伊攻陷後,她偷偷放走了羅柏的人質詹姆·蘭尼斯特,以求換回自己被扣押在君臨的兩個女兒。
冰雨的風暴
因為擅自放走弒君者,艾德慕任命的代理城主,戴斯蒙·格瑞爾爵士將凱特琳囚禁在奔流城內。羅柏回到奔流城後原諒了自己的母親,並告知了自己與簡妮·維斯特林的婚姻。凱特琳隨後在孿河城參加了艾德慕的婚禮。雖然始終保持警惕,但她、羅柏,和隨行的大部分人都在婚禮上被佛雷家族的人殺死。這次背叛行為後來被稱為「紅色婚禮」。
三天之後,貝裡·唐德利恩用自己的生命將凱特琳復活。但由於已死亡太久,凱特琳的傷口沒有完全痊癒,她的身體殘缺不全,也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她的心中充滿了對那些背叛者和殺人兇手復仇的渴望。凱特琳從此被稱為「石心夫人」,並據推測可能接替唐德利恩指揮著無旗兄弟會。在她的領導下,兄弟會變得殘酷無情,並處決了每一個她認為是背叛者的人。
群鴉的盛宴
凱特琳在領導著無旗兄弟會時,遇到了布蕾妮一行人。布蕾妮告訴凱特琳,自己正在依照詹姆·蘭尼斯特的指示,搜尋珊莎·史塔克。由於布蕾妮帶著蘭尼斯特的守誓劍,石心夫人相信布蕾妮已經投靠了蘭尼斯特家族。布蕾妮發誓自己仍忠於凱特琳,但石心夫人堅持要求她殺死詹姆以證其心,但布蕾妮則認為詹姆已經改變了。也許是因為榮譽與責任感使然,也可能是因為對詹姆產生了感情,當石心夫人要求她選擇劍——殺死詹姆或是選擇繩子——自己被吊死時,布蕾妮無法做出選擇。最終,石心夫人下令對布蕾妮施以絞刑。就在被吊死之前,布蕾妮嘶啞的喊出了一個詞。(作者後證實這個詞為劍,即殺死詹姆)
石心夫人
經歷了紅色婚禮的慘劇,又被死後復活,凱特琳的心智幾乎完全的改變了。她不再像生前那樣和善和寬容,心中似乎只剩下對背叛自己和羅柏的人復仇的渴望。她吊死了每一個自己能夠追蹤到跟佛雷、波頓以及蘭尼斯特家族有關的人,哪怕他們與「紅色婚禮」毫無關係,甚至包括像波德瑞克·派恩那樣年少的孩子。她的外貌也有了非常大的變化。由於在水裡泡了幾天,她的皮膚變得非常柔軟,像凝結的牛奶一樣蒼白。她的頭髮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則乾枯脆弱,白如骸骨。她受的傷也並未痊癒,臉上布滿了豁口,有的結著幹血塊,有些則露出底下的骨頭。她的喉嚨上仍有一道長長的傷口,只有用手捂住喉嚨夾緊傷口才能勉強說話,但也難以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