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和免疫器官
承擔著
99%的營養吸收和70%的免疫工作
一生中消耗的食物量相當於12隻大象
腸道為啥這麼能幹?
因為它擁有
超過400多種的10萬億個細菌
勤勤懇懇地維護著人們的健康
這其中益生菌功不可沒
近些年,很多人都開始重視益生菌的功效,有意添加在飲食當中,但有時候吃了卻好像沒什麼效果,究竟是怎麼回事?
1
益生菌種類沒選對
益生菌種類繁多,而且各有不同的功能,有針對性地補充,更能夠發揮相應的功效。比如:雙歧桿菌可以到達大腸,促進腸蠕動,幫助排便、調節腸道失調;嗜酸乳桿菌和鼠李糖乳桿菌能夠改善過敏;嗜熱鏈球菌可以進入小腸,幫助人體消化乳糖等。
【建議】70%的益生菌被應用到了食品中,購買時可注意查看配料表,加以選擇;如果缺乏某一種益生菌,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專門的益生菌製劑更有效。
2
補充數量不足
補充益生菌想要達到效果,需要每次至少補充50~100億以上,而且其中具有活性的菌越多越好。這是因為益生菌厭氧、不耐高溫,在食用過程中很難抵達腸道。因此每次攝入足量的益生菌,才能儘可能保留一部分在腸道內存活。
【建議】在飲用益生菌補充劑時,用37℃左右的溫水衝調(水溫不宜過高),然後儘快飲用完,避免接觸過多氧氣,對於含有益生菌的其他食品也是同樣。
3
食用時間錯誤
益生菌對胃酸很敏感,正常胃酸PH值為1.8左右,並不利於益生菌的存活。用餐前後受飢餓和食物刺激,胃酸分泌較多,不適合補充,應選擇胃酸PH值相對較高的時機服用益生菌。
【建議】在餐後30~60分鐘之後,飽腹感較強,胃酸分泌減少,並且大部分食物還停留在胃裡,可以中和胃酸,此時適合補充益生菌。也可以在兩餐之間補充。
4
保存方法不當
含有益生菌的食品應密封低溫保存,一旦開封就要儘快食用完畢。因為空氣中含有水分子,可激活益生菌,但氧氣又會殺死厭氧的益生菌。
【建議】選擇獨立小包裝的幹制益生菌衝劑,或者密封的、新鮮的乳製品,一方面更易保存,另一方面更易吸收。
5
適當補充益生元
有國際研究表明,對於腸胃菌群平衡已經遭到嚴重破壞的人來說,再補充益生菌,反而可能效果不理想。因此,對於某些腸胃疾病的患者來說,適當搭配補充益生元,效果更好。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營養來源,可促進益生菌數量增加。另外,益生元在通過上消化道時,大部分不被消化,能直接到達腸道被菌群吸收。
【建議】富含益生元的食物主要有: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新鮮蔬菜、水果;大豆及豆製品;菊粉、螺旋藻等。可在醫師指導下有選擇性地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