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飛行駕駛員在我國是一個稀缺的職位。在當時我國斥巨資栽培軍事人才,當然,培養一個飛行員的花費也是高昂的。在那個年代,我國正處於全面發展時期,在物資方面也略顯緊張,即使在怎麼困難,當時飛行員的待遇也是很優渥。
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一個因待遇問題不滿,叛逃臺灣的飛行員劉承司的故事。男人有三大件:皮鞋、腰帶和手錶。之所以劉承司叛逃臺灣,原因是因為手錶的問題和領導發生爭執,因此心中對領導極為不滿。

在那個時期,手錶屬於高檔產品,收音機也是一個稀罕物。劉承司在一次收聽臺灣電臺時,當時廣播正在播放臺灣空軍的事跡,這讓對上級領導不滿的劉承司,有了去往臺灣謀求發展的想法。
上世紀60年代,劉承司以優異的成績在航空學校畢業,成為了一名飛行員。按照當時的規定,在成為合格的飛行員後,都會為其頒發一枚手錶作為獎勵。在當時手錶是非常奢侈的,能擁有一塊手錶是每個男人的夢寐以求的事。

為什麼給他們頒發手錶呢?在空軍執行飛行任務的時候,沒有手錶看時間是極為不便的。劉承司正翹首以盼著自己的手錶,左等右等卻沒有等來他盼望的手錶。因為當時飛行大隊長自己手錶丟了,原本給劉承司的手錶卻給了隊長。
面對這樣的結果,劉承司心中自然很是不滿。換做是誰,心理也會很不舒服吧!但劉承司接下來的舉動,讓上級對他大為惱火,甚至命令他要深刻自我檢討自己的錯誤。原來為了排解心中的情緒,劉承司在集市上買了一個鬧鐘掛在了脖子上。

劉承司對於上級安排檢討的事情並沒放在心上,上級也是直接給他放了假。每天無所事事的劉承司,收聽廣播成為了他的日常。無意間一則關於臺灣空軍的廣播,讓劉承司頗為感興趣。此時,在劉承司的心理萌生了叛逃臺灣的決定。
之後的劉承司,在上級面前積極地承認錯誤,雖然自己有一萬個不情願,但是為了能順利的叛逃臺灣,沒有飛機是不行的。上級也是看在劉承司誠懇的認錯態度,對以前的事情也就沒再追究,恢復了他的復飛。

1962年3月3日的這一天,劉承司覺得這是逃跑最佳時機。這一天,在機場準備試飛的劉承司,在飛機起飛的那一刻改變飛行路線,向臺灣的方向而去。來到臺灣後,劉承司受到了臺灣方面的歡迎,而且還贈送了黃金一千兩。
劉承司叛逃臺灣,對當時航空兵來說影響非常惡劣。當時劉承司逃跑駕駛的是戰鬥機,光是戰鬥機就價值不菲。由於劉承司帶來負面的影響,之前所在的部隊也是加強了整治。

在此後的兩年,劉承司在臺灣結婚,娶了一個臺灣高官的女兒。不知是為何原因,婚後的劉承司膝下無一子。但是在事業上,劉承司還是發展很順利的。但是這樣叛逃的行為,也永遠被人們唾棄。